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靖明

第173章、假戏变真,大势终成

  • 作者:冬三十娘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2-05 18:17:17
  • 字数:12980

金举人,银进士,君知否?

君上实知!

不论过去展示了怎么样的才智、手腕或性情,他们眼里都不曾有这种自然而然的惧意。

那一刀,就仿佛成人礼一般。

“党争”数月,牵连了一个在野举人吗?

如今度过了几个月氛围非常融洽的老年理论研讨班的参策们,突然直面这一幕。

皇帝重新回到了御座上,奉天殿内外的第一个反应是齐齐下跪。

朱厚熜看到了他们眼里的惧意。

严嵩看了看杨廷和、费宏他们,两人凝重无比的神色并不显突兀。

天子当殿亲手杀人带来的震撼让每一个朝参官都是这样的神色。

但参策们熟知的皇帝不是这样的。

陛下看破了,恐怕早就看破了!

在朝廷“党争”的幌子下办了那么多官员又如何?重新洗牌的过程也是重臣们重新分配那些隐形权力的过程!

但官绅这个群体的中坚力量是官员吗?

当皇帝抽出刀走向郑存忠时,严嵩就开始浑身头皮发麻,热血忍不住激荡起来。

他总是随和、坦诚、宽仁、持重,有着对大明异样纯粹的少年热血。

梁储、王琼、陈金、魏彬、郭勋、张鹤龄……哪一个牵涉到的罪恶不比郑存忠大?陛下都没杀。

是举人承上启下,为进士官员与秀才、富户们牵线搭桥,在地方的田地、商铺等各种利益链条中充当关键角色。

而举人呢?存世举人数量要多出一万以上。

进士大多在任官职,官员的体面和升迁所需的低调不容他们张扬。

没有。

现在张孚敬送来了一个“清清白白”、只犯了一条罪过的举人。

至此,朝堂上的政治动物们会彻底忘记他的年龄。

不是暴怒中杀的人,是很平静、很有目的地杀了人。

“都起来吧。”

皇帝开了口,礼官高喊,殿内外众人站了起来。

地上已经洗干净了,这里没了犯人。

谁也不知道怎么开口,谁也不清楚皇帝现在心里究竟在想什么。

奉天殿外站在阳光里的很多官员觉得身体发寒,双腿打颤。

“天下官绅,有多少像这个郑存忠一样?”朱厚熜开口了。

“陛下,逆贼口出狂言,已是私欲遮天,有家而无国。此等狂悖之徒天下少有,宜将其不忠不臣之罪广布天下,夷其三族警示诸省!”

费宏率先回答,听得很多人暗暗点头:就这样定性!狂的没边了!怎么敢暗示流水的皇朝铁打的世家这种话呢?

我们真没那么大的胆子!

“不,朕问的是,天下官绅,有多少像这个郑存忠一样犯了逃避赋役之罪。”

费宏一颗心直往下沉:要来真的了。

杨廷和处于眩晕之中。

到底谁演了谁?

杨慎那一莽让他必须演党魁,皇帝这一刀断了他演回好人的可能。

所以皇帝也是先让他们演着,让他们把口号喊得震天响而不再能有退路吗?

这回,皇帝已经表明了坚决斗下去的决心,再不可能有侥幸。

杨廷和只能硬着头皮开口:“圣人教诲两千年,科举取士近千年,如今区区举子都敢如此口出狂言!似他这般狂悖者确实少,有他这样狂悖之心者呢?费子充,陛下之问,你为何不敢答!”

这场戏,只能演完一生了。所幸费宏编下这剧本时,也并非只指望皇帝将来会知难而退、主动调和。

演下去,参策们的将来至少多一层保障。

于是堂堂内阁首辅跪下来羞愧地说道:“臣所得赐田,臣家中所置田地,臣家中人丁,官吏皆未主动催交赋役!臣犹如此,天下可知!”

然后他抬起头断然说道:“自古变法,必须君臣齐心!若陛下决心已定,臣必主动申缴!新法刻不容缓,赋役旧制一定要更易!”

朱厚熜问费宏:“费阁老,以你之见呢?”

费宏也跪了下来哽咽道:“陛下,老臣惭愧!若陛下只求富国,则天下官绅实有罪。然治国之道,非是仅仅富国一面啊!尊卑有序,礼制才是根本!陛下御极一年又四月,权奸便大谈变法动摇社稷根基,居心何在?陛下,江山之稳为重,轻徭薄赋休养生息为重!陛下何不徐徐图之,以待将来?”

杨廷和怒叱:“广东已然出了这等逆贼,费子充诬老夫是权奸,难道要予天下逆贼休养生息之机?天下读书人已将圣人教诲忘了多少,你心中无愧吗?犬子不忍徭役之苦尽数落于百姓头上,广州士绅便已称他杨不修!是谁身不修?是谁心不正?伱费家是不是田地太多,故而罔顾天下实情?”

人身攻击之中,费宏只是连连哭告:“陛下,免赋免丁之策,严令命官不得逾越即可。新法诸策尚未议定,广东已经是操切了,杨廷和鼓吹新法,又有什么周全良策明呈陛下?老臣一片忠心只为大明社稷稳固,陛下明鉴啊!”

随着皇帝“盛怒”之中手刃了郑存忠,朝廷的风向似乎定了下来,费宏只能承认事实的存在,只能以动荡之危劝谏皇帝。

而他也已经接受了,赋役的改动可以指向在任命官。

朱厚熜发出了失望至极的叹息:“一场飓风,就吹出了大明满目疮痍。百余年开科取士,读书人篇篇文章都是忠君爱民。功名加身,圣贤教诲就抛到了脑后,肯做清廉忠臣者几人?有家而无国,视百姓若奴仆,尊君父而谋其产,稍加训诫便如仇雠。人欲如此,天理何在?”

就如同那次杨慎之事传入御书房,皇帝的话听得其他朝参官心头震怖。

陛下……似乎道心崩了。对儒门的认可,在动摇。

杨廷和很想开口为自己多叠一层保护光环,但他知道现在自己是真的需要“盟友”来一同承担火力了。

严嵩这才出列跪下,大礼叩拜:“臣严嵩斗胆叩请陛下再开殊恩,迎于忠武公配享太庙,以为天下官员与读书人之表率!忠君爱民者,天下必不在少数!正本清源,当在此时!”

一模一样的反应,只是人数更多,许多人都不可思议地看向严嵩。

而张子麟也出列加入队伍:“臣张子麟斗胆叩请陛下令礼部议景帝庙号谥号!临危受命、挽狂澜于既倒,景帝虽藩王继统,于大明社稷实有不世之功!陛下有富国之志,爱民如子,如今天下私欲横流,陛下欲再造大明,臣等必尽心竭力!”

王琼则换了句台词:“天下官绅若是非不分、忘了圣人教诲,当革其功名令其再考!臣王琼附议,请陛下开此先例,天下有志之士必云集而来,同佐陛下开创盛世。”

新党帝党合流,费宏仿佛形单影只。

这出戏,终究还是走到了这一步。众目睽睽之下,皇帝再不会退缩了。

他真的不怕这困难。

于是费宏也要表达着他最后的一份忠心,磕了头之后哭谏:“老臣斗胆直谏!新法诸策未定,陛下万不能操切行之。推行下去,官员贪功,胥吏害民,熙宁旧事陛下一定要引以为戒啊!”

说罢又直起身怒视杨廷和他们:“乱国之请!贪功之辈!邀名奸贼!杨廷和,你处心积虑,参策尽为党羽,真是为了佐陛下开创盛世?你有何妙法可令天下行新法而不乱?含糊其辞一年有余,莫非到头来就只是市舶改制、命官申缴?就这两条,你也妄图配享太庙?”

矛盾更加激化,严嵩、张子麟、王琼等人仿佛都变成了杨廷和想要推开太庙之门的帮凶。

新法搞得天下惶然,确实至今为止也只是先清丈了土地之后,于广东行了一条市舶改制,然后便是杨廷和今天坚决表态的官员申缴赋役。

当年王安石好歹还清楚明白的有《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设了制置三司条例司统筹财政,有均输法,有青苗法,有后来的募役法、保甲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免行法……

杨廷和深吸一口气沉声应答:“自然有!陛下,国策会议上商议一年余,是诸参策渐渐齐心,方有如今同佐陛下变法再造大明之势。费子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臣不屑与之计较!今既问起,臣便直陈新法总纲及诸新法。”

他站起来之后面向群臣侃侃而谈:“其总纲曰:赋役分离,科则统一,贫富共担。诸办采买,农商并举,抽分定例。税察常设,财账预决,率属朝廷。修明律例,厘清俸禄,官吏遵行。”

“其法共三步。先是由广东试行,凡经三年视其成效,修改完善之。再定诸法,各省设立新衙,铨选官吏,布告天下,凡三年于广东历练之。后推行天下,巡查天下督行实察之,赏罚皆遵新例。”

“其有账法、预算决算法、采办法、库法、税法、商法、考成法、官吏待遇法、大明律例凡九法,臣请诸位参策一一宣读其要旨。”

这一连串的话说完,他从袖中拿出了厚厚一本奏疏,厚着脸皮举起来:“臣等之共商所得,尽在于此《大明富国财计诸法疏》,呈请陛下御览!”

于是接下来变成了新党及帝党数参策以众人数月商议成果为己功、宣之于众的场面。

皇帝接纳了费宏的劝谏,他必须留有余地。

朱厚熜也不需要这很多创意出自于他的声名,他只要这些事情能落到实处。

御座之上,皇帝低头看着奏疏。

奉天殿内,参策慷慨阐述新法。

户部尚书讲解《账法》,群臣受到了来自复式记账法的小小震撼。

吏部尚书讲解《考成法》,国策会议每年、每三年都定策,随后又将拆解安排到各部、各省,官员们从此将有一些可量化与可考察的年度任务。

礼部尚书讲解《官吏待遇法》,这个大家有点喜闻乐见,因为底层官员的俸禄提高了一些,而且将来会统一折银。而各个官衙也规定了一些由财政统一承担的待遇,比如过去需要由官员自己承担的一些吏员开支及出行、招待开支。

刑部尚书李充嗣讲解《大明律例》,这一点只是说了要在将来数年内修订好大明律和问刑条例,统为明文律例,此后刑罚分明。最显著的变化将是把原先的笞、杖、徒、流、死五种刑罚改成了死、牢、银三种。其中的牢,又包含了役,坐牢期间会有劳动。具体的方略,会在后面细化。而赎刑的原则,也会改成重罪不全赎。

最主要的是《预算决算法》、《税法》、《采办法》、《商法》,这些都是决定能不能来钱的。

《预算决算法》涉及到从户部到各布政使司、都司、卫所的财政支出管理,最为显著的一个变化将是户部各清吏司入各省,各府县户房也都将由户部直管下去,虽然平常的直管只涉及到财账层面的税入、支出。

《税法》则涉及到田赋、商税、盐课等,收税等会由户部及地方官负责,但以后都察院会在各省常设巡察院,监督各种税的征收,同样只对朝廷负责。

《采办法》除了宫中及朝廷所需的岁办也会行采买之外,最重要的不同将是地方把科则统一后直接征银,而这些钱会按照田土的“田面权”也就是耕种或佃租的面积、人丁数额来征税。官绅优免仍照旧例,但超出部分必须申缴。地方有了这些银子,地方所需不论是实物还是劳务都进行采买。

重头戏就是《商法》。官府有这么多的采买需求,老百姓除了交田赋粮食,其他产出也将需要多多卖成银钱。前面的预决算、税、采办等都是变相减小了地方官府的职权,但商法给了他们一个新的职权,那就是所有商号的登记许可及账法统一管理。

很重要的一条是,宗亲勋戚以皇明记行商,朝廷也会筹备一些在盐、矿、铁、漕运、等领域的商行,在任官员及子孙不能行商。

暗地里的变通之法自然有很多,但与此同时被杨廷和申明的则是商法对税法的重要性,还有行商在违反《大明律例》之后的惩治之严:这是将来支撑更大财政开始的流动岁入根基,逃税的、贪腐的,都将重判。

“陛下!诸法如何一一分先后于广东施行,臣等还要再商议。但有一条,朝廷所设诸商行自当遵行律例,然勋戚之罪旧例由陛下圣裁,臣请陛下若准此法,则予三司定刑之权。”

这一场表演下来,许多人看着杨廷和的目光变了。

这厮不是在演戏,他是来真的,主意都打到勋戚头上了,而且也打到了天下全体官绅富户头上。

如今天下行商,谁后面没个背景?许多商号虽然没有明说,但哪个没有谁谁谁的暗股?

开了此例,杨廷和自绝于勋戚、自绝于天下官绅。

如果皇帝准了,那么新党真是权倾朝野,恐怕不得不用严酷手段去推行,而且维持稳定了。

杨廷和岂能不为他自己的小命着想?

费宏还在苦苦劝告:“陛下!杨廷和诸法,过异于现例。商人狡诈,如何能鼓励之?朝廷与民争利,诸多采买终将出自朝廷、收归朝廷。此账法虽新,左右勾连,又如何能阻人贪墨国帑?账法之外,尽为乱法,恐岁入未增之时,朝廷支用已竭。再有边患天灾,莫非又搜刮民财?科则统一折银,百姓卖粮,商户囤积乱市又如何?”

朱厚熜沉默许久放下了奏疏看着杨廷和他们:“不意卿等已商议出诸多新法,虽然称不上周全无漏,但已经很用心。”

朝参官们明显看到费宏身躯微颤,萧索至极。

“广东情弊历历在目,天下官绅有家无国。朕既登基为帝,若不能再造大明,将来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朱厚熜平静的神色终于褪去,让群臣看到他的愤怒与不甘,“三年不够,那便五年!朕非愚钝之君,新法行不行,自当观其成效而决定行止。杨廷和!”

“臣在!”

“朕命你领办广东新法试行诸事,所请奏之勋戚犯法事,三法司可先定刑,再呈禀朕裁决。晓谕天下,嘉靖五年以前,其余诸省静观其效。若有人遥施巧力阴阻之,查明实据者视同谋反!”

“……臣领命,必不负陛下信重!”

“费宏!”

“臣在!”

“朕意既决,朝廷不可再争执不休。朕命你总督四川,仍为国效力。”

群臣看到杨廷和激动的神情僵了僵,而费宏则只能哭着谢恩。

基调定了下来,但皇帝一是把对勋戚的最终裁决权仍握在了手中,二是让费宏没有致仕却去盯着杨廷和老家。

今日情形,是真的耐人寻味了。

“严嵩张子麟王琼。”

“臣在!”

“尔等之奏请,准!朕倒要看看,我嘉靖朝还有没有廉洁奉公之臣!朕若治国无方乱国有术,则无颜入庙!朕若再造富强之大明,则百年后盼着朕之肱骨良臣陪祀左右,共享后人血食!”

“陛下圣明!天下必有忠君为国之肱骨良臣!”

朱厚熜站了起来俯视群臣:“士绅尊荣,官员优免,早有国法。圣贤教诲,忠君爱民,岂容或忘?今日晓谕天下,朕藩王继统,只愿大明得治,贤臣满朝。本月万寿,下月大婚,天下皆不必进献、扰民。”

“……陛下宽仁爱民,臣等感佩。”

朱厚熜最后笑了笑:“大婚在即,朕也奉母后之命习了周公之礼。不日前,女官林氏已结龙胎,朕意于选立后妃时先立为妃。将来再立皇后而至嫡子长成时,朕希望百年后能将一个富强的大明传到他手上。”

一句话信息量爆炸,参策们纷纷看了一眼孙交。

虽不知是男是女,但皇帝已经留种了!

目前有孕的这位女官也只会是妃位。

而且明说了,将来皇位会是嫡子的。

能有种就行。

杨廷和这下是衷心大喜。

一步步成了真的新法党魁,他没退路了。

皇帝能有后,这才是真正保障。

顿时奉天殿内外一片下拜之声:“臣等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大明江山后继有人,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殿外朝阳渐烈,大明国本,稳住了!

这确实是宣布这个消息的最好时机!

(本章完)

陛下亲手宰了他!

不,举人!

明初,存世进士总数大约两千左右;成化后,也只三千左右。

阅读靖明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