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科技进化 > 冲破星云

第一卷星云之谜 074天地运载

  • 作者:天之佼
  • 类型:科技进化
  • 更新:05-27 21:52:42
  • 字数:6516

陈飞宇看着手中的资料继续说道:

“哦,好的,林教授。因为空间任务部目前,对他们未来清理宇宙尘埃所使用的实质性方案,也没有定论。所以,他们未来十年的规划是在近地轨道上建设大规模的空间站,用于航天员训练以及作为后续任务开展的空间基地。

陈飞宇说道:

“是的,但是空间任务部能够执行清理太空尘埃的工作开始时间,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天地运载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慎重地选择新的天地运载方案。”

他们计划,十年内要在近地轨道和同步轨道上建设100座大型空间站,常驻1万名航天人员。我们经过计算之后认为,这个要求使用化学燃料火箭是可以实现的。但依靠现在的火箭技术也不行,必须立刻研发并投产万吨级的超重型火箭。”

夏岚脸上罩上了一层忧愁,沉沉说道:

“我们这建立过星际尘埃在轨道堆积,对地球公转减速比率的模型。15年还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时间阶段,但如果星云在轨道上的尘埃堆积,以及星云对地球持续冲刷的时间超过20年,那么地球的轨道偏心率将会超出预期。

虽然还不致于直接导致与金星发生引力摄动,但地球环境将会急剧恶化。这对我们地下城以及自持生态圈的建设提出极大的挑战,我们将陷入恶性循环。”

“是的,林教授。对于最近十年的天地运载方案,各个分部意见都比较统一。埃隆.马尔斯先生还将他们的全流量补燃和箭体回收这两项技术无偿分享给了我们。”

林雨疏微微一笑,感叹道:

“连首长都亲口称赞他为现实世界的钢铁侠,这位SPACEX的总裁还真是实至名归啊。你接着说。”

“林教授,我汇集了这一个多月来,各个分部还有研究机构递交上来的建议和方案。现在的基本情况是,在未来的十年内,我们依旧只能继续深挖化学火箭的潜力。这一点,我和空间任务部门的同志也交换过意见了......”

这时,林雨疏做出了一个稍等的手势:

“小陈,你停一下。”

陈飞宇想要起身和夏岚握手的时候,感觉自己双腿上沉甸甸的,这才发现一大叠汇报资料还压在腿上。他和夏岚浅握了手之后,把资料平摊在桌面上,从中拿起一本,翻开说道:

陈飞宇把手中的资料放到桌面上,重新拿起了一本,说道:

“如您所说,从整个移山计划所需的天地运载量来看,超重型火箭是肯定无法完成的。因此,我们必须立刻着手研发全新的高效天地运载系统,并且最迟要在15年之内就能投入使用。”

“小陈,你继续说吧。你刚才说道和空间任务部门的同志交换意见了。”

“小时候家里人就要求我随时摘抄下好词好句,那时候就册不离身,后来就养成习惯了。曾经一度我还挺烦自己这个不好不坏的习惯,现在年龄大了,记性差了,这个习惯反而成我的宝了。”

在她翻阅笔记本的时候,看得出这个笔记本的大半已经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文字。当她翻到一页新纸之后,拿起了笔,说道:

林雨疏一边记录着,一边说道:

“嗯,这个十年规划是非常符合现状的。虽然超重型火箭在中后期几乎发挥不了作用,这项投入属于沉没成本,但这仍然是我们当前最现实的选择。”

林雨疏扫了一眼桌上的资料,说道:

“这些都是ESDC各个分部报上来的未来天地运载方案吧?”

陈飞宇用手抚过基本摆在桌子中央的资料,苦笑着说道:

“他们报上来的方案很多,这是我从中选出的几个有点希望的。说实话,大量方案堆在我的办公桌上的时候,我真的深感惭愧。以前我自己一向以天马行空的创造力自居,在这些同行面前,我自觉不如啊。”

林雨疏抬了抬眼镜,说道:

“搞天地运载光有想象力可远远不够,说说你对这些方案的看法吧。”

陈飞宇指向其中一本,说道:

“这是欧洲提出的太空电梯方案,核心计划是以复合碳纤维管束为缆绳材料,在36000公里的静止轨道上建造配重,然后将空间站悬吊在1000公里高的太空,缆绳与赤道上的人工岛相连。”

夏岚拿起方案翻看着说道:

“ESA倒是一直都在研究这个项目,在危机爆发前就发表过几十篇论文了,没想到他们进展得这么快。”

陈飞宇说道:

“是的,太空电梯方案的完整性非常高。配套的复合碳纤维管束研发也很成熟,整个地面配套设施可以在十年内建设完成。在十七年后可以建成4座太空电梯,五十年内就可以建成30座,其空间运载量是完全符合空间任务部要求的。

但太空电梯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将电梯箱体提升到1000公里高度的能源供给。他们现在所有的能源供给方案,包括微波供能、超高压电弧、太阳能帆板阵列等等都还在PPT阶段,连预研的都没有。我觉得这个隐患太大了,我们承受不起这种风险。”

林雨疏停下了手里的记录,抬头说道:

“嗯,你的判断是正确的。我认为在室温超导技术成熟之前,太空电梯计划的风险是很大的,我们可以将它列为备选方案。说说下一个。”

陈飞宇拿起另一份资料:

“这是北美提出的天梭方案。核心是在空气稀薄的高原上,沿着坡度合适的自然山体建设50公里长的电磁加速轨道。利用类似航母弹射器的原理,将穿梭机直接送到卡门线外,再利用穿梭机自身动力进入近地轨道。”

夏岚从陈飞宇手中接过资料,饶有兴致地翻看着说道:

“这个方案倒是有点意思。”

陈飞宇摇摇头,露出一丝愁容:

“这套方案有三个问题,首先,虽然运载总量能够满足要求,但单件货物尺寸受穿梭机大小的限制。其次,发射过程中的加速度峰值超过30G,人员运输基本不可能。最后,也是最致命的依然是能源问题。”

夏岚不解地问道:

“这个方案应该不涉及长距离电能传输啊?”

陈飞宇从夏岚手中的资料中翻出一页,说道:

“你看,电磁弹射轨道的总功率为一亿千瓦。这么大的功率,基本不可能并网长距离输电,只能依靠就近发电。而一个天梭发射器就需要20座核电站为其供能。建设周期、建设难度、资源投入比都是问题。

我们总不能寄希望于,总是还有50年的可控核聚变吧!所以我认为,天梭计划也只能被列为备选方案。”

林雨疏点头道:

“嗯,你分析得很有道理,我支持你的决定。”

陈飞宇随意翻着另外几本薄薄的资料,懊恼地说道:

“至于其他诸如俄国提出的大型离心机抛投方案,南美的空天飞机方案,东瀛的浮空站接力方案缺陷更多,我就不一一汇报了。

我现在对可行的未来天地运载方案也是一团乱麻,毫无章法。我曾经那些四处迸发的点子,到了真正需要的时候,都像肥皂泡一样,阳光一晒就不见了。林教授,我真担心我胜任不了这个如此重要的职位。”

林雨疏关上了笔记本,摘下眼镜,脸上又露出了慈蔼的笑容:

“小陈,我年轻的时候有段时间很喜欢研究文学,写作里边有句话叫做‘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现在战斗才刚刚开始,人类的航天科技和工业基础实际上是六十年代的水平。短时间内要想能制定出划时代的天地运载方案,这是不符合科学规律。

你不用太着急,我们还有至少20年的时间完成天地运载系统。有时候急于求成反而会适得其反,你可以试着先不要盯着方案的事情不放。等一等,也许思路就打开了。

我现在最担心的不是天地运载系统的方案,而是你的自信心。我始终相信,我和申院长不会看错人。”

陈飞宇说道:

随后,她快步走向自己的办公桌,拿出一个厚厚的笔记本又走了过来。

林雨疏一边翻着笔记本,一边微笑着说道:

阅读冲破星云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