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灵异悬疑 > 抗日之超级战神

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战区发展规划(下)

  • 作者:沧月傲天
  • 类型:灵异悬疑
  • 更新:03-24 17:24:42
  • 字数:6648

计划经济,也称指令性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而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

这样的经济体制有非常明显的有点,首先是能够高度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和才力进行重点建设,集中有限的资金发展重点产业

鉴于华北日军的实力以及晋绥察地区的人口数量、经济发展程度,马铮决定利用两年的时间将部队扩展为一支人数不少于五十万,综合作战能力极强的野战部队。

眼下所部不过二十多万人,各个军分区不过三万多人,整体实力相对来说还是有点弱。

其次指令性计划因集权体制领导而容易贯彻执行,保证按预期计划目标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建立比较合理的国民经济体系。

根据纲要,马铮确定在未来的两年内主要以日军的华北方面军为主要敌人,对敌作战的范围区域也仅仅限定于华北地区,部队的发展也是要对标日军的华北方面军。

两年后,太平洋战争就会全面爆发,届时盘踞在东北的关东军主力就会被不断地抽调到东南亚地区,他们就能对东北地区的日军动手了。

但是在此之前,部队的主要对手还是华北方面军。www.zcwok.com 传奇小说网

马铮希望自己管辖的这些县区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建立一整套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他们抗击日本侵略者提供强大助力。

当然了,相对于发展经济,军事发展更为重要。

毕竟眼下可是战争时期,防区外部就是虎视眈眈的日本鬼子,要是军队发展不起来,那么现在设想的再好,当日本鬼子打来了,一切都将变成水中月镜中花。

因为眼下是战争时期,为了支持长期抗战,马铮打算在五省战区实施全面的“先军经济”经济建设。

所谓的先军经济就是所有的经济建设必须以部队的需求为第一位的,一切的经济建设都是为军队乃至于战争服务的,通俗的来讲,经济师要发展,但是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打仗,是为了赶走小鬼子。

因此在五省战区的所有经济建设中,优先发展的必然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其次才是轻工业和农业。

如何管理眼下庞大的地盘确定好之后,那么接下来要考虑的便是如何发展,所以经济建设纲要至关重要。

所以马铮在制定发展规划的时候,军队的发展至关重要。

马铮先是对他们这支部队成军以来那些成功的治军经验进行了一次总结,确定了今后的发展目标。

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马铮对于后世计划经济很是推崇。

同时,鉴于五省战区还残存着地主经济,这些马铮都会予以承认的。

马铮很欣赏红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句话,所以在他的防区,不关你是哪一派系的人,只要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只要支持军队打鬼子,就会得到部队的保护。

还有就是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合理化,尤其是通过有计划的收入分配保证总供求的平衡,避免经济发展中的剧烈波动所导致的资源浪费,宏观经济效益提高。

能保证国计民生 必需品的生产和供应,有利于解决人民最紧迫的生活需要,实现收入均等化,稳定经济,从而稳定社会,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他认为两年的时间要将各个军分区的主力部队扩编到10万人,总部直辖的部队则是扩编到10到15万人左右,这样就有能力对付华北方面军了。

当然了,数量不是马铮所追求的,不然的话,以他现在所控制的地盘,只需要每个县区征兵五六千人,很快就能将部队的兵力扩张到五十万人。

但是马铮很清楚,这对于部队战斗力的提升没有任何的意义。

他需要的不仅仅是五十万军队,更需要的是一支作战勇猛的精锐部队。

而要建设这么一支庞大的部队,就必须要实施普遍范围内的义务兵制度。

所以马铮打算下一阶段的工作就是要对整个防区范围内的城镇人口实施普查,并且实施普遍的义务兵制度。

为此,马铮特意制定了《五省战区兵役法》,规定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根据兵役法规定,从1940年12月开始,五省战区所有18岁以上45岁以下的青壮年男女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服兵役,独生子女家庭除外。

兵役法实施以后,按照先男后女的顺序到指定的地点编入当地的民兵小队参加军事训练。

这并不意味着18岁到45岁的青壮年都需要上战场,但是却都需要接受定期的军事训练。而应征入伍的是真正的士兵,没有应征入伍但是接受训练的则是地方民兵。

平时这些地方民兵负责当地的地方治安,战时帮助野战部队维护后方秩序。如果民兵部队的战斗力达到一定的标准,经考核后可以升格为正规部队。

同时民兵部队也是正规野战部队的后备兵员,在完成为期3个月的新兵军训以后,所有的民兵部队随时可能被当做补充兵拉上战场。

此外,马铮也对士兵的服役年限进行了规定。

除志愿兵必须服役超过6年才可退役的以外,义务兵服役的年限只有3年,3年后义务兵可以向部队申请退役。

当然,作为保障,义务兵服现役期间享受供给制生活待遇,并按军衔和服现役年限发给津贴,享受公费医疗等待遇。

义务兵服役期满退出现役后,由乡镇的政府妥善安排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招收员工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同时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助,并给予政策上的优惠等等,确保优待军人以及军属。

按照马铮的估计,最多一年的时间,所部的防区内就会增加30万以上的民兵,两年后民兵的数量将达到70万左右。

而随着民兵数量的增加,两年后将会有一大部分的民兵的战斗力达到野战部队的标准,所以正规部队的规模也会不断地增加。

总而言之,两年的时间五十万人就是马铮给全体官兵确立的目标!

除了政治、经济、军事外,马铮还对五省战区的科教文卫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划。

他很清楚教育的重要性,不要说教育对民生以及科技发展的助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即便是打仗也需要专业的人才。

比如说航空兵、炮兵、工兵等等,都不是普通士兵能胜任的,没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当个大头兵都难。

所以,教育方面,马铮也不会放松。

医疗就更不用说了,这关乎到整个地区的民生,眼下各地区的医疗条件十分的落后,甚至于大同、归绥、包头这样的大城市都没有几家像样的医院。

老百姓看病主要还是依靠大大小小的中医馆,中医虽然在治疗内科病有独特的疗效,但是对于一些需要开刀的病却没有太好的办法,比如说阑尾炎等。

因此,一些看来比较平常的病,经常会致人于死命。

这非常不利于根据地的发展,所以马铮对于医疗也非常的重视。

鉴于各地的学校、医院等场所因为战争的原因基本上关闭了,就算是有一些地方还在正常运营,但是也受到了日伪军的影响。

马铮认为这些都必须尽快理顺关系,恢复正常运营。

对于教育方面,马铮确立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每个乡都必须有一所小学,每个县至少要有一所中学。

虽然现在无法做到所有的适龄儿童全部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但是必须要保证绝大多数的孩子能够识字,总不能让他们出去之后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吧。

当然了,如果学生的成绩确实优秀,在完成基础教育之后,便可由政府出资,将他们送到更高的学府深造,比如说西南联大,黄埔军校以及协和医学院等等。

除此之外,关于医疗方面马铮也有自己的想法。

他希望每个县至少要有一座综合医院,平时这些医院负责给老百姓治病,战争期间则是充当战地医院。

总之,在有了稳固的地盘之后,马铮的心无限的“膨胀”起来。

他希望立足于脚下的这片土地,带领晋绥察地区上千万的老百姓,彻底的打垮凶残的日本鬼子。

所以马铮公营经济在数量上虽然不一定非要占多数,但是却占占主导地位。政府必须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财政金融和对外贸易,公营经济必须是骨干,是领导力量。

当然了,作为一个管理者,首先你要确立自己的立场,什么是可以被保护的,什么是允许存在的,什么是坚决不能存在的,也不被保护的。

鉴于眼下各地在经济成分上存在着大量的其他成分,因此马铮打算在自己的地盘上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成分,包括由政府或机关、学校、部队经营的公营经济;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集体活动的合作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以及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

阅读抗日之超级战神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