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大明海殇

471.打乱的计划

  • 作者:就差一杯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7-09 12:57:51
  • 字数:6680

我默默的没有作声。平壤之敌羽柴秀吉的军势那都是有原因才会变弱,又岂是无缘无故的跑来送人头

可是王京的柴田胜家军依然成了哀兵,又被断绝了后路,怎么可能那样轻易放弃和失败

于是我再次笑了笑,望着李如松问了个问题“李兄所说的乃是建立在成功攻下王京的基础之上,但王京的规模犹远在平壤之上,李兄如何能保证自身必能一举拿下王京”

说着,我轻轻把酒杯放在桌上,死死盯着李如松的眼睛道“若是不成,李兄又当做何打算”

但我该说什么呢在众人兴冲冲的档口上突然开口,告诉他们你们所考虑的都是瞎胡闹,都是我计划的一部分,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三思”李如松笑的很轻,但眼里却笑意全无“朝廷已经连续三次至书于我,让我速战速决,否则后勤可能跟不上,朝野上下也将处处议论,耽搁太久只怕非议愈多,这绝非朝廷所愿啊。”

果然,是上面在用行政命令干预军事,但是这个真的是靠着干预就能解决的问题吗

在我看来,真正着急的并非是小皇帝李如松,而是急于解决问题、赢得朝廷信任的李成梁吧

叶思忠放下酒杯,望着李如松笑道“如松,我和启蓝是担心前景未必如你所想那般轻松,只怕会有其他变数。”

“变数”李如松皱着眉头,轻轻的用三根手指转着酒杯,似乎并不太愿意听到这个回答“你们的担忧到底是什么”

叶思忠看着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的确,换了我是他也不好回答。

因为这一切根本就是我的计划。

等柴田胜家拿下了王京,会发现他所处的情况甚至远远不如困在汉城之时,届时他就会想办法寻找突破口,比如李如松,又比如羽柴秀吉。

柴田胜家的选择不多,他能选择的只有两个方向,如果李如松能够稳守平壤,那么柴田胜家剩下的就只有羽柴秀吉这一个方向了。

大明海殇正文471打乱的计划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柴田胜家在阴谋诱敌,然而我会让李如松上这个当吗

但是我不能不说,于是我提起酒壶,给我和周围的几人一一满上酒,李如松也递过杯子,微笑着看着我斟满酒。

“闻听今日里羽柴秀吉和柴田胜家关系有所缓和,双方将携手在王京进行防守,若是我们贸然进攻,只怕未必会像想象般轻松,李兄何不三思”我笑着道。

“启蓝,你多虑了。”李如松哈哈大笑着给我斟了一杯酒,态度十分亲热“倭寇的战斗力十分有限,之前在攻打平壤之时就并不算十分困难,近日羽柴秀吉又来袭扰一番,也被我军轻易击败。故王京之敌并不足畏惧,启蓝不必过于担心。”

有一种论调认为,三月份之前就能收复汉城,上半年就能最终把倭寇全部赶出高丽,所有的战争将在八月份之前结束。

而这种情绪似乎被城主府里的大明军高层普遍认可,所有的将领似乎都同意这样的态度。而持反对态度的除了我和叶思忠之外,竟然就只剩下李如梅这一个李氏将领。

这样硬刚真的对吗或者说,真的可行吗

见我默然不语,李如松举杯笑道“来来来满饮此杯,为了即将到来的胜利”

李如松没有答话,接话的是李如柏“孙提督,我军自入高丽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遇见之敌无不望风披靡,平壤一鼓而定,王京又有何难哉提督不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来来来喝酒喝酒待我们拿下王京之日,必有提督一份功劳”

“我看未必。”李如梅一直没说话,此时忽然开口道“我同意孙提督的意见。前日倭寇之败实属诡异,其实并未曾接战,但却望风而逃。依我之见其中必然有诈,便是判断为诱敌之计亦不无不可。”

“诱敌之计”李如松看着自己这位颇具智谋的弟弟沉吟道“如今高丽国土已光复近一半,以此来诱敌是不是过于大胆冒进了”

“兄长明鉴,为弟却并不做此考虑。”李如梅答道“前日据我所获情报,倭寇来进攻时一日先行六十余里。见到我军准备开城迎击之后立即调头撤退,只以火枪压阵、使我军不得追击,却实则全无与我军战斗之本心。故在我看,敌军此举必然有诈,兄长不可贪功冒进啊”

叶思忠也再次补充道“的确如此当初平壤之敌不过二万人上下,可王京之敌乃是十万大兵尽管我们在沿海几番袭击士气损兵折将,但其兵力依然在我方三杯以上。李帅三思、三思啊”

如此一来,整张桌子上的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一时间僵在当场。

李如松用力咽下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方才开口道“孙提督,这一仗于公于私都是只许胜不许败。若是胜了,一切好说,你我封妻荫子、具有可能。若是败了孙提督你在海上有腿,自然来得去得,但我李家却是不得不吞下这枚苦果,绝难再翻身起势了。”

李如柏也阴恻恻的笑道“孙兄莫非是担心我李家独占大功,故才有此一言”说着,他与李如松对视一眼,接着一起看向我,眼神里颇有内容。

原来是考虑这个,我不由的呵呵一笑,又轻轻冷哼一声,既然你们赶着去死,那我便无话可说了。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既然是天堂有路你们不走、地狱无门你们非要闯进来,那我还劝你们作甚

于是再不多想,举杯对着李如松笑道“既然如此,那就先预祝李帅马到成功了”

李如松明知道我是在说反话,却依旧哈哈大笑道“托孙兄吉言来来来,你我满饮此杯”

饭桌上的气氛一时间再次热络起来,我们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当真是宾主尽欢。

我是真正的轻松,诚如李如松所言,我在大明朝是裸官,又不贪图他的功名利禄,一旦情势不对,我接上李再兴便走人了,谁在乎你们的输赢死活

劝不住的人,我是向来不会去费功夫死劝的,既然你嘴大,那就随你去

整张饭桌上,只有李如梅和叶思忠忧心忡忡。李如梅是有所预见,叶思忠却是知晓内情,两人却又都知道劝不住李如松,便都是一副苦脸。

李如松其实看到了二人的表情,但是他心中计议已定,根本不在乎、也不可能去考虑这些细节问题和个人情绪。

他要的,是形式上的统一,以及战术的具体执行。

宾主尽欢,众人都喝了不少,于是各自回去安歇。我刚回到城主府的驿站,便有人紧随着来找我,我开门一看,居然死李如梅。

彼此见面,一声轻叹,李如松手里还提着两瓶酒,递给我一瓶,自己端着另一瓶已经打开的,狠狠喝了一口。

“孙兄,我怕此去未必如兄长所言那般顺利,若是他日我军战败”李如梅的声音很含糊。

我叹了口气,没有说话,也打开酒瓶塞,轻轻的喝了一口。

“孙兄,届时你会施以援手,对吗”李如梅的声音含糊,眼神却很锐利。

我和他互相紧紧的盯着,良久,我才轻轻点了点头“若是可能,我定不会袖手旁观”

李如梅递过酒瓶,我们的酒瓶在空中一碰,又一起喝了一口。

李如梅走了。

月光如银,我负手站在院子里,仰头望着月亮若有所思。

“启蓝,这是你想要看到的结果吗”叶思忠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我没有转身,却微笑着答道“有时候,很多事,并不是我们所能预料、所能控制的。我们能做到的就只能是控制自己,至于别人,我们做不到,也不必去操那份心。”

“可是,若是李家俊兵败如山倒,我们孤军独木难支,又当如何进行下一步的战斗呢”叶思忠走过来与我并肩而立,声音里依然满是忧虑。

我偏头看了他一眼,浅笑道“那就尽人事、听天命吧。”

“是啊,尽人事、听天命吧。”叶思忠重复了一遍我所说的话,没有再说什么。

战争,就像不可抗拒的机器,毫不迟疑的开始了它的转动。即使个体在其中试图作出改变,但是鉴于个体本身的弱小,往往对事件、尤其是历史的改变都是微乎其微的。

所以才有了顺势而为这句古话。

但是,顺势而为真的一定就是对的吗当自己明明有能力,或者自己以为自己有能力去改变这一切,那为什么不去努力、不去尝试呢

虽然结果也许依然可悲,但至少努力过、尝试过、奋斗过,便不会留下后悔吧。

一如我回到大明,一直在做的这些努力一般

一桌子人轰然应诺,齐齐举杯满饮一杯,李如松再次开口道“思忠有何高见,何不说说。”

所以我必须先见李如松一次,将我的计划选择性的告诉他,使其不会犯不该犯的错误。

平壤城里,一切已经恢复了秩序,只是比起平时而言更多了一份战前的紧张。所有的官兵都在紧张的做着战前准备,这也是援助高丽、大战在即的应有之义,而我在城主府见到李如松时,府里更是一片欢腾,充斥着愉悦轻松的氛围。

阅读大明海殇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