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短篇文学 > 苟出一个盛唐

第四百四十二章 此战之后

  • 作者:苍穹之鱼
  • 类型:短篇文学
  • 更新:09-10 19:37:02
  • 字数:5152

沿途梁军一击即溃。

时王景仁在宿州伤势恶化,台鄞并无战心,宿州刺史王宸向汝州朱温、汴州、颍州紧急求援。

李神福的捷报送到李晔面前。

李晔忍不住大喜。

柴再用每日在宿州城下敲锣打鼓,劫掠周边。

没有内部响应,一千五百黑云长剑都想打开局面,根本不可能。

汴州、亳州、徐州纷纷来援,柴再用眼见形势不妙,只能引军退还了。

唐军虽然攻陷了淮上四州,不过寿州一战,也付出了巨大伤亡,无力再图淮北,只能分兵驻守。

朱温以武力立国,现在却在武力被唐军狠狠踹了一脚,对其内部产生了巨大冲击力。

不过从晚唐开始,山东、中原就对唐廷怨声载道,朱温在中原仍有巨大的统治基础。

懿宗朝,宿、亳大旱,蝗虫遮天蔽日,懿宗仍在凤翔迎奉佛骨。

一千五百黑云长剑沿汴水向西北而进。

汴水既为通济渠,勾连淮水,将江淮、江南的钱粮送入关中。

宿州、宋州、汴州即为此渠上的重要节点。

刘知俊缺粮,柴再用却不缺。

庞勋之乱,起自桂林,但当这八百叛军回到徐州,立即拉起十万大军。

王仙芝、黄巢之乱也是起自山东。

柴再用兵力虽少,但黑云长剑都战力强大,还有从寿州源源不断送来的补给。

开始大力扶植朱温对抗黄巢、李克用、秦宗权,江淮税赋截留至汴州,朱温由此壮大。

宿州之后就是汴梁的核心区域。

宿州城内有一万余众,却不敢出城作战。

黑云长剑都在城下耀武扬威。

历史上天佑四年是大唐轰然倒塌的一年,但现在重新焕发了生机。

天下大势历来如此,时来天地皆同力。

后世野猪皮的子孙不是如此吗?差不多白捡了大明的天下。

其实算起来,李晔能走到现在,是人心并没有完全抛弃大唐。

跟大唐比,藩镇们也不是什么好鸟。

黄巢秦宗权孙儒干过的,他们同样也做过,伤痕累累的百姓们会发现,大唐并没有那么不堪。

庞勋乱起,是因为大唐在竭力对付南诏。

即便大唐衰弱了,周边异族也被拖垮了。

曾经不可一世的吐蕃,陷入更加黑暗的乱世。

回鹘四分五裂。

南诏油尽灯枯。

当然,一个帝国的覆灭,内在原因不可忽视,大唐的贵族精英阶层在腐化,穷奢极欲,啃食国家血肉,百姓水深火热,那么从底层争杀上来的英雄豪杰,就是华夏本能的新陈代谢。

腐朽者必会被时代抛弃。

以前的大唐是,以后的汴梁河东也会是如此。

李晔深吸一口气,回望堂中的十几个皇子,也不知百年之后,这些人能不能承受国家命运的重任。

“二郎,你有心军事,此战之后,朕派你去西州作刘鄩将军下属如何?”

李祤呆了呆。

李裕却抢先道:“恭喜二郎。”

西州在这个时代并不是好去处,沙漠蛮荒之地,在他们眼中,这无异是发配边疆。

这是站在他们视角,如果站在当地人视角,有皇子坐镇,也说明大唐对此地的重视,能进一步凝聚人心。

李晔笑了笑,“你若不愿去,朕不会勉强。”

没想到李祤当即拜倒在地,拱手道:“儿臣愿往!”

李晔欣慰的点点头,目光又落到遂王李祎身上,此子性格温和,为人持重,不像李裕和李祤那般咄咄逼人,与几个年幼皇子关系颇佳,在长安风评也不错,“五郎,朕有意派你去昆州跟随张承业如何?”

李祎想也不想,拱手道:“儿臣谨遵父皇之命。”

“很好,大唐不是朕一个人的,天下俊杰都在为国家出力,你们身为皇子,自然不能置身事外,你二人去西州和昆州,不得干涉军政大事,多看多学多做,勿令朕失望。”与其让他们待在长安内讧,还不如放出去。

是龙是虫看他们自己。

而且,脱离长安和自己的影响,还能看到他们的真实品行。

李裕不是这般露出马脚的吗?

“儿臣必不忘父皇教诲!”

李祤激动,李祎面如止水。

李晔收敛脸上的笑容,对一旁的薛广衡道:“传王师范来见朕。”

这场战争到了收官的阶段。

唐军收复淮南,兵锋推入淮北,对朱温的震动可想而知。

李晔不信朱温还敢跟自己在淮西耗下去。

这几年动辄大战,百姓负担极重,淮西是块硬骨头,舞阳之后,全是梁军的重镇,现在的唐军还没有能力啃下这些硬骨头。

淮南唐军虽然大胜,但自身伤亡也是巨大的。

寿州一战,王景仁四万大军崩溃,但六万唐军直接间接四万近一万七千人,伤残者不计其数,连黑云长剑都都阵亡四百人,轻重伤三百多人,韩彦钊的宣翕轻骑折了一半,刘知俊的一万八千天策右军,只剩下八千人有战斗力。

这便是强攻的代价。

伤亡之大令李晔一阵心疼,这些冰冷的数字之后,全是大唐的热血男儿。

所以寿州的血战不能再次出现在淮西,至少现在不能。

汴梁只是现出颓势,并未呈现败亡之象。

用力过猛伤及自身。

过不多时,王师范入内,“陛下,鄂岳、宣翕、江西粮草已经供应不及了。”

李晔一阵苦笑,今年的秋粮还在收割中。

王师范也苦笑起来,“这两年,我军从淮西到淮南,一直侵袭不断,虽是小规模,但也耗费粮食,现在攻陷整个淮南,流民、降军也需要粮食赈济,若不是李神福将军迅速平定淮南,只怕我军也坚持不住。”

关中的粮食也运送到唐邓前线,成都倒是有粮食,不过短期内也运不出来,李晔也没打算运出来,东西二川,松维、云南全都指望这些家当。

李晔长身而起,“不如朕写信跟朱温罢兵言和如何?”

朱温在唐州城下也是损兵折将。

王师范劝阻道:“陛下不可,我军若是主动言和,恐怕朱温以为我军胆怯,还会加强攻势,不如陛下邀朱温会猎于鲁山!”

李晔一拍额头,暗道自己糊涂,朱温什么人?得寸进尺的家伙,越是退让,他就越是凶残。

现在是自己优势,要求和的是朱温才对。

“朕糊涂了,传令陕州杜晏球、虢州孟方同,进兵汝州!”

有些人就是贱骨头,你不打疼他,他都还以为你真的怕他。

王宸的求援信,仿佛火星一样点燃了汴梁的恐惧。

黄巢大乱,僖宗逃入蜀中,乱军攻入关中,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策反朱温,时任天下兵马都监的杨复光极力主张斩杀朱温,以绝后患,王重荣袒护,上书僖宗,极力称赞朱温的骁勇,身在蜀中的僖宗大喜道:“此乃天授朕上将!”

中和三年,僖宗任朱温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

阅读苟出一个盛唐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