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耽美言情 > 解锁茶文化

第4章遇到林总

  • 作者:作家Rnq8NE
  • 类型:耽美言情
  • 更新:02-02 16:51:19
  • 字数:7990

他扫描了一遍,看到林总一个人坐在窗边,看书。

袁晨直接走到林总面前,说:“林总你好,可以坐在这里吗?”

“你看书吧。”袁晨口不对心的说。

“眼睛也累了,说一会话吧,袁先生你是做茶叶的,我和你讨论茶就是自不量力了。”林总的语言是谦虚的,其状态还是没有表情的,很难讲她是真的在谦虚。

林总抬眼看了看:“袁先生,你也来吃饭,请坐吧。”

吃完了汉堡,袁晨轻手轻脚的下楼买了两杯可乐。林总眼睛始终没离开书,似乎袁晨不存在。

袁晨有点尴尬,吭叽一下:“林总你先忙,下午高峰论坛见。可乐是请你喝的。”

“你是不是想聊聊茶叶的事情?”林总回过神来,把书合起来放在桌子上,看着袁晨。她似乎猜到袁晨的想法。袁晨确实想问问96年老茶的事情。

“不等人,下午2点半茶博会有个高峰论坛,我要参加。。。。就在这里坐会儿。对了,你不用管我,你先吃饭,免得凉了,就不好吃了。”林总。

林总刚才以进攻的态度对待武老师,现在对袁晨又是一种“关门”的态度。她似乎与人交往是完成任务式的,武老师是她的任务她就交流,袁晨不属于她的任务范围,她就爱答不理。

袁晨说:“好吧,你先看书。”

2点半在11号厅文化活动区,有茶文化高峰论坛,几位不同领域的专家讲解茶文化。袁晨想下午再来听听高峰论坛。

袁晨走出农展馆,来到街上。太阳挂着空中,微风,微风也没有吹开袁晨心头的顾虑。袁晨感觉今天1996年的普洱茶买贵了,本来想进点老茶挣钱,现在反而。。。。

那个林总也是怪人。

中午12点,袁晨从11号展厅的北门出去,在门口的服务台要了一张日程安排表,今天下午1点半到2点是本届茶博会开幕式。

袁晨低头吃饭,他没有喝可乐,把可乐递给林总,请她喝。林总细长的手指,在桌子上叩了叩,表示感谢。袁晨注意到林总看到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她看书很认真的样子,眼睛紧紧盯着书,好似什么事情也不能把她从这个专注的状态里拉出来。

袁晨看过这部改编的电影,整个破案过程,就是波罗先生发现碎片化信息,整理、完善碎片,最后凑出一幅完整的拼图,也就破案了。估计林总的思维方式也是这样的吧。

为了躲避一楼人多且乱的环境。袁晨端着鸡腿汉堡和可乐,上二楼,二楼相对人少点。楼上安静些,有好几桌中学生在写作业。

袁晨想着1996年的普洱茶,有点心急,身上燥热。

20分钟以后轮到袁晨点餐,他花22块钱点了香辣鸡腿汉堡,心里热他要了一个大杯的冰可乐。

“是的,你吃饭了吗?”袁晨。

“我不饿,我的习惯是不饿不吃,感到饿了才吃饭。也是人的自然状态。”林总。

她为什么刚才和武老师讲话的时候,倾向性相当明确,不让步。似乎和武老师有矛盾。现在有变得谦虚了,至少表面上摆出谦虚的姿态。

“你评价1996年的普洱茶还是蛮准确的。”袁晨认真的说。

袁晨做茶有几年了,生意一般般,但他自认为对茶还算了解,水平也不错。今天林总在评价1996普洱茶的事情上高于自己,这无意中打击了袁晨的自信心。

他刚才一上楼看到林总,要进一步试试林总的水平,所以过来搭话。

“我对茶了解的不多,偏巧96年的普洱茶以前接触过,瞎猫碰到死耗子,蒙对了。其实我喝茶水平是不如你的。”林总面无表情的说。

袁晨更加迷惑,刚才林总对武老师挺不客气的,讲话态度还有点骄傲。现在对自己倒是谦虚了。

“96年后面是97年,当时很多香港人心里不踏实,就收缩生意,所以96年云南普洱茶的滞销了,你去茶博会一看就会发现,老茶里面1996年的普洱茶比其他年份的老茶多,因为当时没卖出去,都是存货积压,现在当老茶卖。”

袁晨看着林总,仔细听着她的讲述。她脸上的线条柔和一些了,在多数人眼里林总算是美女了,袁晨感觉她有点奇怪,她给人一种。。。,你更多的会忽略其性别的感觉。那个劲儿有点像英国女作家伍尔夫。这个林总一会怼别人、一会谦虚、一会和别人拉开距离,难以评价。

“老茶水深,少碰为好。”袁晨感慨的说。

他忽然想起来高峰论坛的专家里面有个叫林兵的,会不会是这个林总?

“下午的论坛有您的讲座?”袁晨问。

林总迟疑了一下说:“对,也是赶着鸭子上架,主办方都是都是朋友非要让我说几句话。直说吧,他们想让论坛更热闹,想出现更多不同的声音。”

“估计你也看出来了,我的观点肯定和武老师那种学院派的不一样,每次茶博会上都搞什么高峰论坛或者行业内对话,都是圈子内的熟人互相捧,你好我也好,没意思,观众早就不爱看了。”林总。

袁晨点头:“没有不同观点的碰撞,缺乏戏剧性,大家不爱看。”

“这次他们非要把我这个另类思维的拉进来,说是多元化。观点不同就有冲突,观众才感兴趣,也是个吸引眼球的办法。”林总。

袁晨想起刚才林总和武老师的互怼。

“您怎么看待茶?”袁晨问。

“茶要从茶汤的结构来看,不能以文本、书面知识为起点。”林总说。

袁晨:“结构?哪方面的结构?”

“事物都是有结构的,你看。。。,我在看阿加莎的《东方快车谋杀案》。”林总拍了拍她的书,长眼睛发亮。

袁晨说:“林总你想表达什么意思?”

“里面,受害者被12个旅客共同谋害了,这十二个人是有配合的,有的人为对方提供不在现场的证明,有的人提供虚假证据,证明有一个虚拟凶手等等。都是一体化的,互相支撑。而且这12个人模拟的是12人陪审团制度,这是法律层面的基础。”

袁晨点头。

“横向类比,1996年的普洱茶,这个茶汤也是有结构的,一层是味道,还有一层是内质,这个是地基。茶汤就是这样,我是发现茶汤里面弱,才要求看茶底子。底层是基础相当于刚才说的法律层面的12人陪审团制度,茶汤里的各种味道是复合型组合,就相当于那12个人的搭配。”林总解释说。

袁晨说:“林总说的有道理,茶和人一样,有的人底子薄,有的人厚实,而且要团队合作。”

林总:“那个1996年的普洱要是用朱泥壶闷泡,就可以把这个缺点躲过去,但那个卖茶的姐姐用盖碗泡茶,我就一下子捕捉到了。”

袁晨说:“还是你厉害。”

“我接触过1996年的老普洱,而且是一级的,本人的口感和身体感觉都清晰些。就容易识别那位云南大姐的老茶了。”

“一开始是朱泥壶泡茶,后来她自己换成盖碗泡茶了,这不是暴露缺点吗?”袁晨不解的问。

袁晨感觉林总看茶的角度和通常的评茶角度不同,就想多问些问题。

“这是她有意为之,我仔细看了她的手法,盖碗冲泡是一百度水温,直接冲击茶叶子,快出汤,这样就把茶叶的香气和汤里面的架势激发起来了。不熟悉这款的人不会感觉薄,反而有点上头的感觉,她会说这是高海拔茶的特点。”林总说。

现在袁晨听的晕了。

林总也看出来袁晨有点发蒙,继续解释说;“朱泥壶闷泡茶,茶汤厚实说明存放年份长,盖碗高温冲水说明是高海拔的好茶,这两卖点她都站上了。”

“你感觉这款茶的价位?”袁晨连忙问。

“批发1200元一斤,零售的参考价格在1500元左右。这是市场平均水平。你去马连道茶城看价格大致就是这样的。”林总肯定的说。

“林总你对老茶的市场行情也熟悉?”袁晨问。

“知道一些,我自己喝茶关注价格体系也多点。”林总。

“我是1800元一斤买的。买贵了。”袁晨有点遗憾的说。

“你打算怎么办?”林总问。

“不怎么办,就是交学费了,自己慢慢卖吧。”袁晨说。

这是老茶市场的特点,买贵了就是自己的事情,无法按购买价格退货。老茶不是工业产品,买了汽车发现有问题可以免费维护,或者去消费者协会告状。老茶和古董一样,货买走了,离开柜台了,再发现有问题就是买主儿自己承担损失。退货不可能,因为买主儿无法证明自己没有“调换”货物。

有的人说老茶放久了会增值,不怕存放,但是放多久,2、3年内增值的幅度有多大,资金是否能周转,这些具体问题也要考虑,不可一概而论。

袁晨曾经遇到有朋友急着用钱,老茶贱卖。当时他自己对判断老茶一点底气也没有,才没有收货。把这个生意转给别人了。这次是为了和王总建立实操层面的关系,才答应为其提供老茶的。

想到王总,袁晨请教:“实话说,我今天上午买了10斤96年的老茶,给高端会所提供的,您说这样等级的茶。。。,行吗?”

袁晨很想知道,这个茶在高端会所里面能不能获得客人认同。

“袁先生,这个你就不要担心了,茶肯定是老茶,就是等级不高,但是口感方面有老茶的风格。在会所里面给客人喝肯定没问题,除非那个客人是评茶专业人士。”

袁晨不想卖等级低的货,决定这些茶自己留下来,不卖给王总了。回头再找找其他的老茶。

“人家要货,你咋办?”林总问。

“既然等级不高,我自己把这些茶留着,按一千二的价格慢慢卖,人家要的老茶,我继续找。”袁晨表示。

“你是实在人。”林总。

“亏钱就是交学费,应该的,也不能高价卖给别人呀。亏了钱,在人品上就别再掉链子了。”袁晨回答。

林总点头,然后说要出去走走,她没等袁晨表态,就走了。

袁晨自己开茶叶店,见过不少人,对人也有评估能力,今天的林总他有点看不明白。

“林总,你不吃饭。。。,在这里等人吗?或者我坐到旁边去,别打搅你。”袁晨。

街边上有家肯德基,袁晨推门进去,12点了,点餐的人不少,有家长在训斥孩子不要乱跑,有情侣在悄悄商量吃啥,中学生在讨论自己喜欢的明星。这个场景在袁晨心里变成人间烟火四个字。

袁晨排队买饭,前面已经排了十几个人,营业员似乎是新手,动作慢,客人讲话她也有点记不住,怕出错,一再重复、核对客人的点餐要求。这样一来速度更慢了。

阅读解锁茶文化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