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春秋之圣徒

第313章·孙武的评价

  • 作者:姬树人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7-09 08:03:25
  • 字数:6302

在一旁的伍子胥眼光很是毒辣,一言便指出了其中的关键,并向阖闾分析补充道。

吴王阖闾略微沉吟片刻,又向孙武、伍子胥问道:“那晋国未来的局势如何?”

但又有传言说,这位能振兴周王室之人是王子朝,毕竟他深得天子的喜爱,又素有手段,笼络人心。

还有传言称,在箴言中,提到了瑞兽麒麟降临,天下太平之事。

“范氏、中行氏之后,便是智氏。”

“卫国将得会吞并晋国?”

吴王阖闾反复在口念叨这句话,早在此前洛邑就曾传出一个极其诡异的箴言,说天下已经出现了可以振兴周王室的人,只是不知道这道箴言说得是什么,只知道这振兴周王室的人就在东南。

天下人都认为,当今天下能振兴周王室的眼下就只有吴国,且吴国又处于东南,这不仅让吴王阖闾自己也认为,他有振兴周王室,甚至取代周王室的可能。

“不!晋国最终会被卫国吞并。”

“这是为何?”夫差在旁有些难以置信然地笑了:“先生莫不是与卫上卿相谈甚欢,便倾于向他。”

孙武朝夫差、阖闾抱拳道:“若老朽在私下或许会偏袒卫上卿,但这是在朝堂,臣是不敢欺瞒君上的,这欺君之罪,臣也不敢担。”

但卫侯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于权力的欲望也在逐渐膨胀,若不是他的实力不允许,那他一定会铲除姬龄在朝中的势力。

另一边南方,随着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孙武的辅助下,吴国已经成为继楚国之后,有南方霸主之称,南方霸主不足挂齿,但有雄心壮志的君王,都想效仿楚庄王一样问鼎之轻重。

所以在使越国的臣服后,吴王阖闾又将目光放到了北方中原,问进一步巩固自己的霸主地位,雄心勃勃的阖闾,召集自己的儿子、大臣开始商讨问鼎中原的计划,毕竟那里才是争霸天下的中心。

姬龄班师回朝,在卫人心中,只会在卫人心中不断树立,只要有姬龄在朝堂,出征作战,卫国就会取胜,而卫侯辄只会渐渐变成如周天子一样的吉祥物。

“先生严重了!夫差失礼还不向孙武先生道歉。”

夫差闻言,郑重的向孙武鞠了一礼。

“君上说得不错,臣记得晋国有一条法律,擅自起兵者,可以以谋逆罪论处。若是智氏以此来做文章,只怕范氏、中行两家的行为将变成叛乱。”

“笵、中行氏先亡。”

孙武不假思索地说道。这个猜测并不出人意料,阖闾颔首道:“范,中行两家集结重兵,连续数月围攻赵氏,至少连赵氏的城墙都未曾攀上,可见两家实力远不如赵氏,如若久攻不下赵氏,只怕中行、范氏两家被他人看破外强中干、徒有虚表。”

“智氏乃晋国执政卿,且有晋侯支持的大义名份,他焉能不敌赵氏?”

“赵氏一家或许不能抗衡,可韩、魏两家在见到范氏、中行氏的下场后,一向首鼠两端的韩、魏难免不会产生唇亡齿寒之感,等到智氏灭掉范、中行之后,赵魏韩三家势必结成同盟自保。”

阖闾本以为这是颂词,可现在看来了,它还指向另一个人,那就是卫国的麒麟君子姬龄!

阖闾正在思考其中的可能性,随即不由哈哈大笑道:“先生说笑了罢,卫国不过小国,姬氏子就算颇有贤名,不过也只卫国上卿,若为晋国上卿,尚有可能。”

“君父说的是,姬氏子不过庶子,何德何能!?”夫差却有些不服气,他与姬龄有一些过节,姬龄访问吴国期间,曾多次向伍子胥请教治国的学问,他学习后,总是默默的将伍子胥的话抄录下来,等到有想不通的地方,在思考不得后,又再向伍子胥请教。

姬龄态度谦卑,常以子侄晚辈自居,就连伍子胥都曾当着阖闾的面称赞他,阖闾甚至亲自宴请过姬龄,姬龄虽然在宴席上没有太过出众的表现,可阖闾却以“君子”来赞誉他,还让太子、夫差等人向姬龄学习。

夫差一向自有主张,且内心极其骄傲,哪怕是阖闾教他学习姬龄,他也不愿意去附和,反而以讨教学问的名义,他姬龄提问。

“夫差久闻卫国素有君子之风,君子之国之称,敢问卫国既有君子之国称,为何卫国不强,没有称霸过,敢问君子的国家,是否都是如同卫国一样弱小呢?”

姬龄回答道:“君子之国不如蛮夷之国,他们不会以杀人为乐,也不会仗着自己的强大而四处欺凌他人,而是通过国力,使他的敌人心悦臣服,毕竟武力只是一时的,而仁德和国民才是君子最强的武器。”

姬龄的回答可以说狠狠刺激到了夫差,也让他失了颜面,夫差不认为称霸天下需要仁德,它只需要强大的武力,就能使得天下人臣服。

伍子胥在姬龄的身上看到吴国公子们没有的,因此他希望吴国的公子能从他的身上学到一些中原的礼仪风度。

哪怕是一点谦卑也好。

可事与愿违,吴国地处南蛮,早在太伯、仲雍“断发文身”,接受当地习俗,主动融入当地社会时,吴国就摒弃了中原的礼仪文化。

这也正是中原姬姓诸侯鄙夷吴国的地方。

吴王阖闾可以说得上是雄心壮志的君王,这几年也一心治国,能容贤良,纳良策,让弱国在短时间内通过发展而国强民富是可圈可点。

但眼光毒辣的伍子胥却察觉到,富而不淫乃真君子,可阖闾却仰仗自己的富裕和强大而恃强凌弱,连年征战不但消耗国资,也为吴国的没落留下了隐患。

因此伍子胥希望下一任的吴国国君,能像姬龄一样是一位翩翩君子,能与民生息,治国安邦的贤能。

但吴国地处环境又让他觉得,吴国在“君子”的带领下,只会渐渐没落,因此他时常惆怅不已。

孙武是兵家之祖,拥有超前战略眼光的他,看出当前吴国的危机,也知晓了在晋、齐未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吴国面临的将会是两个大国。

因此他是最坚决反对吴国北上战略的一位。

“小子可以听听先生的理由么?”夫差很是谦恭地向孙武请教。

孙武指点起军争形势头头是道:“唯,范与中行本是晋国最强大的卿,但平日里主骄臣奢,冀功数战,不顾自身实力和条件的不足,强行与赵氏开战,这才有了围攻赵氏而不得。此前数年范氏曾败于卫国之手,可见实力一般,而如今卫国实力增强,范氏、中行氏、智氏再强,也难以抗衡卫国一国,依老朽料定,当智氏插手三家之争时,就是卫国出兵,蚕食范、中行两家之时。”

夫差追问道:“不可能吧?智氏乃晋国执政,帅众卿讨伐赵氏,外有天子支持,内有国人拥戴,很有机会荡平赵氏,待赵氏族灭,智氏将会整合三家之力,以吞并三家之后,智氏将会是晋国最强大士卿,如何会亡?况且智氏会眼睁睁的看着到手的土地被卫国侵占吗?”

孙武道:“智氏看似拥有天子和晋侯的大义名分,可这些东西早没什么实际用处了。从北方传来的消息看,这半年来战事智氏并未占优,他们迟迟不能扫清太行以西。归根结底,是智伯重权谋而不重兵争。”

“智氏本身实力不足,却强行与赵氏构难,所以不得不依赖新绛国人。但智伯执政数年来并没有什么出众的政绩以服国人之心,故国人不愿意效死,作战也出力甚少,一旦战事出现不利于智氏的局面,或敌人攻入新绛周围与智伯合战,牧野临阵倒戈的情形恐怕就不远了。”

“而另一面,公子可能认为姬氏子是一个只知礼乐的翩翩君子,却不知他也精通善战伐谋,他向我请问题,或许在大多数人不过是为了博名,可我在见过他之后,方才知道当今天下竟然还有生而知之的人!一切结果正如我们当初一起谈论的一样,如今他正在率兵攻打郑国,相信要不了一月,就可以班师回国,而卫国的实力会更进一步。”

“不曾想,当初的游戏,他竟然会将他亲手一一变为现实,真是后生可畏啊!”

PS:明天公考,助我好运吧!

“那如此说来,晋国自此只剩三家执政?”

而成就霸业,天子致伯,这是春秋每一位诸侯的梦想,僻居南蛮姑苏的吴王也不例外,只是他比自己的儿子夫差要老练,知道如何隐忍自己的欲望,还会考虑敌人的强弱。

他转身向孙子求问道:“孙子,寡人听闻,北方的晋国已经陷入内战中,六将军分守晋国之地,敢问他们之中谁会先亡?谁能固成?”

阅读春秋之圣徒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