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耽美言情 > 漂流一万年,水点日常怎么了

鸽子章古代货币与关镇

  • 作者:理想者凯歌
  • 类型:耽美言情
  • 更新:12-28 02:32:28
  • 字数:11000

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在欧美国家,普制金币作为黄金投资产品的理念深入人心。在我国,为增加社会公众新的投资渠道,目前发售机构正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实施熊猫普制金币的挂牌收售工作,研究和开发投资币市场。

黄金的货币功能在逐渐弱化,黄金是一种兼有货币、金融工具和贵金属性质的特殊商品,其价格主要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1976年1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牙买加协定”,规定黄金不再作为货币定值标准,黄金迈上非货币化历程。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范围内的黄金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快。

1983年至今,金融自由化的浪潮推动国际黄金市场进一步开放,黄金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黄金货币形式的演变,目前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铸造的金银币已不再执行流通功能,而演变成纪念币和投资币,用来收藏和投资,投资性金银币只是一种“币”形的贵金属储藏与交易手段,其面额只是充当一种货币符号的作用。

普制金币作为专门用于黄金投资的法定货币,其主要特点是发行机构在金价的基础上加较低升水溢价发行,以易于投资和收售,国际上主要金币发行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一般都是通过发行各具本国特色的普制金币供民众投资和收藏。

宋真宗时,在政府的许可下,由成都十六家富户共同经营。“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黄金作为货币的演变历史黄金在世界范围内承担着货币的职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直至今天,它仍是金融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在原始社会末期,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铸造金币的国家之一,随着历史发展,称量货币过渡为金属铸币,金银币原值与面额逐步分离。

2、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从商朝铜币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形状很多。战国时期不仅各国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

以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楚国的蚁鼻钱较著名。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

1816年英国颁布金本位法案,金本位时代开始,黄金走上充当货币的巅峰。

直到20世纪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各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制,金币逐步退出流通领域。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

“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5、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北宋时,随着交换的发达,货币流通额增加,北宋太宗时,年铸币八十万贯,以后逐渐增加。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

中国最早可考证的是楚国的金币上刻陈爰或者专爰所以通称金爰或者爰金,

楚国郢爯(chegn);纯金版状货币

但这都只作为贵重货币使用,作为财富的象征.广泛使用的是铜质货币.

一直到宋朝才有银元和金元的出现.在明朝,白银获得了价值尺度的地位,原因在与社会经济得到了飞跃的发展,铜钱作为普通货币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在此时,白银黄金只是作为称量货币.除了国家有统一的质量和成色标准作为国库赋税之外,民间没有固定质量的白银黄金货币流通,

鸦片战争前后,有国外的固定质量白银货币通过各种贸易流入我国.

鸦片战争后,开始有地方自制的固定质量银圆,但成色不一,没有广泛流通.光绪年间在广东铸造大龙图案的机制银圆后,各省开始竟相仿制,广为流通.

作为流通货币是在民国三年(1914年)发行袁世凯头像银圆之后.但在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取消银圆流通.但由于国民党政府发行的法币信誉不高,民间仍然广泛使用银圆.直到新中国建立,银圆才退出了经济舞台.

东汉末年价格参考;一金=20两=24x20铢=480铢=96枚五铢钱

清朝;一两黄金=十两白银=一万铜钱

三国的物价,虽然记载不多,但仍有迹可循。

1:董卓铸造小钱之后,一斛谷价值高达数十万董卓小钱。

2:献帝兴平元年,当时一斛谷五十万钱,一斛豆麦二十万钱。

3:公孙瓒治下的幽州,曾遭受百姓相食,还有蝗旱之灾。当时一石谷要十万钱。最终公孙瓒采用屯田的方法才稍稍达到军队粮食独立供给。

4:兴平元年,东阿地区一斛谷要五十多万钱。

5:魏明帝太和年间,建造景福殿基,造价约为八百多万魏五铢。

6:西晋初年,上党和平阳地区,上等麻布二十二斤或者下等麻布三十六斤,价值约等于一匹布。

潼关

位于陕西省WN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

《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

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东汉末年,曹操与马超在潼关大战,潼关之名,始见于史。潼关在东汉以前还没设关城,到东汉末,曹操为预防关西兵乱,才于建安元年(196年)始设潼关,并同时废弃函谷关。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蜀道上,在宝成铁路(宝鸡至成都)和阳安铁路(阳平关至安康)的交汇处,有一个小镇叫阳平关,又称做阳安关。

阳平关

在三国时期名为阳平关或关城,西通阴平,东控汉沔,为蜀北主要门户。北边是秦岭山脉,南面是大巴山、米仓山,嘉陵江水依镇而过,把小镇老街与火车站分成两块,雄伟壮观的嘉陵江大桥象一条彩带又把他们紧紧系在了一起。

古阳平关,又名白马城、尽口城,始建于西汉,位于今陕西省勉县武侯镇莲水村。北依秦岭,南临汉江和巴山,西隔咸河与走马岭上的张鲁城遥遥相对,雄踞于西通巴蜀的金牛道口和北抵秦陇的陈仓道口。

与汉江南北的定军山、天荡山互为犄角之势,是汉中盆地的西门户,同时也是巴蜀通往关中的北端前沿,地理位置十分险要。进利于攻,退可以守。

晋人张荟《南汉记》载:“蜀有三关:阳平、江关、白水……”,

而《隋书》地理志则对古阳平关的军事战略地位描述得更为详尽:“西控川蜀,北通秦陇,且后依景山,前耸定军、卓笔,右踞白马、金牛,左拱云雾、百丈,汉、黑、烬诸水襟带包络于其间,极天下之至险。蜀若得之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将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开扩土地;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

因而,古阳平关自古就被视为“蜀之咽喉”、“汉中门户”,才有了人们“汉中最险无如阳平”的感叹。

武关

位于陕西省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成为“秦之四塞”。

武关历史悠久,远在春秋时即以建置,名曰“少习关”,战国时改为“武关”。

关城建立在峡谷间一座较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习山,南濒险要。关城周长1.5公里,城墙用土筑,略成方形。东西各开一门,以砖石包砌卷洞。西门上有“三秦要塞”四字,东门有“武关”二字,内门额上有“古少习关”四字。

关西地势较为平坦,唯出关东行,延山腰盘曲而过,崖高谷深,狭窄难行,因此武关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剑门关

距四川省GY市剑阁县12公里,距剑州古城30公里,“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巍峨剑门,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相传战国时期,秦惠王欲吞蜀,苦于无路进蜀,谎称赠五金牛、五美女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道,入秦迎美女,运金牛,才开通了这条蜀道,称为“金牛道”,又称剑门蜀道。

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群峰雄伟,山势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

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曾在此屯粮、驻军、练兵;又在大剑山断崖之间的峡谷隘口砌石为门,修筑关门,派兵把守。当年魏军镇西将军钟会率领10万精兵进取汉中,直逼剑门关欲夺取蜀国,蜀军大将姜维领3万兵马退守剑门关,抵挡钟会10万大军于剑门关外。虽然古栈道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但如今,在这些壁立的山峰之上,又依山重建起了险峻的盘山栈道,供游人登山观景。剑门栈道依山傍势,凌空架木。长长的栈道在青翠的山间盘旋延伸,就象一条白色的长龙翻滚游戏在峭壁悬崖之间。绵延婉转的盘山栈道,在险峻陡峭的大山石壁上,刻出一道妩媚的曲线。

葭萌关

位于今天四川省GY市元坝区昭化镇以北五华里的土基坝,距今有2300年的历史,如今关城已荡然无存。古葭萌关设在牛头山腰的险要之处,后世又称为天雄关,位于著名的剑门关(属GY市剑阁县)东北约二十公里处。其城关三面环山,两面临水,史书描述其“北枕秦岭,西凭剑关,全蜀咽喉,川北锁钥古称‘四战之地’。虽为弹丸之城,而有金汤之固也。”

葭萌关地当秦蜀交通要道,嘉陵江与白龙江会合之处,陆路上通汉中,下至成都,顺嘉陵江而下,可达巴西重镇阆中,故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人们形容葭萌关是“峰连玉垒,地接锦城,襟剑阁而带葭萌,踞嘉陵而枕白水,诚天设之雄也。”

三国历史上,在葭萌关下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役,一直鲜为人知。

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钟会、邓艾率领大军,压至葭萌关前。蜀汉大将军姜维在桔柏渡西岸与之相抗,这场决定蜀汉命运的大战,双方投入了数十万兵力,史称“葭萌之战”。战时杀声震天,鲜血染红了整条江水。最终,姜维带三万残部兵败牛头山。至此,蜀汉再无还手之力,数月之后,即为魏国所灭。

虎牢关

又称汜水关,因为避唐高祖的祖父李虎的忌讳亦称武牢关,在洛阳以东,今HEN省荥阳市市区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镇境内。

它作为洛阳东边门户和重要的关隘,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

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三英战吕布更使其名声大震。关门之西即为三义庙,是为感念刘、关、张三英战吕布而建。

白水关

在今GY市青川县营盘乡五里垭,距垭下古白水县城仅一江之隔。白水关地处古代交通线上,陆路北通秦陇,南接葭萌;水路溯白龙江而上可得到甘南,下可达巴渝,乃至荆湘,是一重要军事关隘。

白水关最早见于史册是《三国志.法正传》。法正为刘备分析当时形势时提到过白水关,他说:“鱼腹(奉节)、关头(即白水关)实为益州祸福之门。”

法正认为当时进入蜀只有两条路,一是东沿长江取鱼腹(奉节)可入蜀,二是北从陆路取白水关亦可入蜀。

因而守住鱼腹、关头是福,失掉鱼腹、关头必然有祸。东汉献帝建安十七至十八年(212—213年)。益州牧刘璋派大将杨怀、高沛握守白水关。刘备纳军师庞统中策,入葭萌(昭化)回击白水,斥杨怀、高沛“无礼”而斩之,收白水军三万余众。

三国蜀汉建兴七年(229)年,后主刘禅命丞相参军廖化为广武督戍守(《华阳国志,校注》)并屯田充军食。建兴八年(230年)丞相诸葛亮遗陈式率军断白龙江东岸之粗石栈道以拒曹兵(三国志)。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伐魏,命人于景谷县(在白水关下,故城遗址尚存,1996年白龙湖关水被淹)南二十五里之大高山作木牛流马以供运输,故名木马山。(〈元和郡县志〉)。

以上这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地都在距白水关不远。三国魏景元四年十月(263年),魏兴师代蜀,邓艾从陇南,钟会从汉中数道并进攻打蜀国,姜维在沓中受挫于邓艾,只好取景谷道去白水关与廖化、张翼、董厥等会合,尔后经过葭萌退守剑门关

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北宋创印的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货币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阅读漂流一万年,水点日常怎么了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