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耽美言情 > 长生,出山就无敌了!

第114章文以载道

  • 作者:盐焗黑豆
  • 类型:耽美言情
  • 更新:01-19 09:00:18
  • 字数:7236

丘孺桐笑眯眯的压压手,带着两人走了进去。

这片陵园,只有丘孺桐和郑南道才可以随意拜访,哪怕南大的校长,没有两人的允许,也不能随意进出这里。

当今华州文学所有的大学教材,都有李老先生留下的痕迹。

他的诸多诗篇、散文,入选了初高中教材,小学的启蒙书,他也曾编写过。

李大儒在生前,便将后事交托于二人。

丘孺桐一阵感慨,眯着眼回忆往昔,“是啊!那时,你我都慌了神,急忙将师父送到医院,又是操劳落下的病根。”

王诩沉默的听着两位前辈说着。

对于李羽文,他了解最多的,来自课本上。

走在这院落的小道上,两人也是一阵唏嘘。

“明日,学生们都要过来祭拜师父,我们今日过来,才能有一片清净。”丘孺桐说。

李羽文学院的学子,每年冬日便会来祭拜老先生。

在春季能欣赏它郁郁葱葱的景色,在冬季能欣赏这里特有的萧瑟,一年四季,这里呈现不同时节的美景,是南大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

但这个景点,对外并不开放。

甚至,学生们若没老师的带领下,也不得参观,以免扰乱这里的清净。

南大李羽文学院后方,有一块环境极其优美的陵园。

这是对华州大儒的敬仰,也是感恩李羽文老先生对九州文坛的贡献,已是南大数十年的规矩了。

郑南道轻轻点头,轻声道,“先生在世时,常常提携后辈,哪怕他被病痛折磨的那些年,先生也时常教书,带学生,我还记得有一次,老先生晕倒在了讲台上,鲜血流了一地。”

见到邱院长来了,急忙起身鞠躬问好。

丘孺桐带着二人来到陵园。

门口的保安,坐在破旧的摇椅上,打着瞌睡。

立下闲人不可打扰的规矩。

院落里的鸟儿叽叽喳喳的叫着。

用任何词汇,都无法形容李羽文的强大。

中州联邦,曾在李老先生去世时,给予过官方的评价,说的倒是比较确切:千秋之启蒙,万世之文圣!

对于蓝星,李圣人称之为现代孔子,都不为过。

三人的步伐很轻。

走在祠堂院落中,那种神圣感、庄严感油然而生,说话都不由压低了几分。

丘孺桐推开祠堂的木门。

空中飘荡着灰尘,阳光照射进来,能看到大量的灰尘在飞舞,好似一个个密密麻麻的小虫子。

一座巨大的雕像,屹立在祠堂的正中。

雕刻的是一位古道仙风的老者,右手持着书卷,左手抚着胡须,头微微仰起,做着沉思的模样。

在雕像前,摆放着一堆新鲜的贡品,贡品前,是一个巨大的香炉,里面满是灰烬。

在这偌大的台面上,还摆放着百盏蜡烛,但蜡烛都是熄灭的,一排排蜡烛,铺满了高低有序的红布台面,尽皆黯淡无光,萧瑟至极。

丘孺桐和郑南道站在雕像面前。

两人先是鞠躬祭拜,随后又点燃几炷香,立在香炉中,跪下来再度祭拜。

王诩有模有样的学着。

“先生仙逝许久。”丘孺桐眼眶微红,仰望着雕像,喃喃着,“自他以后,九州文坛,再无能堪以大用之人,无人再能接过九州文坛领军人的大旗!”

郑南道长长叹口气,擦了擦眼角的泪花,“是啊!先生活着的那个年代,九州文坛百花齐放,文人墨客尽皆涌现,胸怀远大志向,但如今,就连你我,也不过是一群沽名钓誉之辈。”

“九州文坛已死,天下再无李羽文!”

王诩默默的站在一旁。

他虽无法感同身受,但能体会到师父的痛苦。

曾经文坛盛世的那个年代,是每个文人所向往的梦境。

再看如今,武道混乱,枪武遍地,民不聊生,武以为本,天下文人,焉有去处?

九州文坛已死。

在李先生仙逝时,便跟随着他,永远的进入了墓碑中。

“王诩,你知道我为何带你来这儿吗?”郑南道回头问他。

王诩缓缓低下头。

他知道师父的期盼,但那不是他想要的。

郑南道叹气摇头,“你是我见过天赋最好的孩子,你心无文坛之志,但为师还是希望你,有朝一日,能扛起九州文坛大旗,带领天下文人,走出一条路来。”

王诩不语。

郑南道略显失望的笑了笑。

三人在祠堂呆了片刻,便出去了。

走到门口,王诩却不由停下脚步。

他疑惑的盯着门口放着的一块石碑。

这石碑上,写着四个字,年代略显久远。

文以载道:

冒号后面,却再无话,似是有万般话语想说,但却无从下笔。

“这是什么?”王诩疑惑问,“好像没写完。”

丘孺桐和郑南道停下脚步。

两人对视一眼,丘孺桐缓缓道,“这是李羽文老先生,生前留下的难题。”

“难题?”王诩。

丘孺桐,“对,文以载道,所载何道,便是先生最后时光中,所苦思冥想的难题,他生前那几年,都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以至于最终无从下笔,含恨而终。”

郑南道接过话来,“先生最后那几年,正是九州枪师兴盛、武道遍布之时,文坛因武昌盛而衰败,日渐凋零。“

“那几年,文人找不到自己的路。”

“九州文坛浑浑噩噩,一片黑暗,直至如今。”

“在当时,先生为救文坛于水火,苦心思索,禁锢自己,只为想出一条天下文人的道来。”

“文以载道,究竟何道?”

“直至如今,先生仙逝几十年后,都不曾有人解开。”

丘孺桐指向那祠堂里面,“相传,若是有人能解开此题,羽文先生祠堂内的百盏灯芯,便会自行亮起,当然,这只是人们的传

言,做不得真。”

“但的确,如今,先生心中难题,也未曾破解。”

“否则,九州文坛,又何至于浑浑噩噩到如今。”

郑南道背着手,一阵感慨,“若我说,九州文坛衰落,大势所趋,枪武称霸,文道又算得了什么?先生所解之难题,恐怕一辈子都无法破解了。”

王诩愣在原地。

他又看了看那块石碑,“师父和丘前辈没尝试过吗?”

两人相视一眼,同时苦笑起来。

郑南道,“连半步入圣的师父都未曾解开,我与师兄还差的远呢!”

丘孺桐苦笑摆手,“我俩也思索过,但实在想不通师父的难题,最后也就作罢了!好了好了,王诩,你把祠堂关了吧!”

说着。

两人转身聊着离开了。

王诩望着两人消失的身影,又看了看眼前这块石碑。

文以载道?

究竟何道?

文人的路,又在哪里?

王诩看了眼祠堂内的雕像,那高低台面上的一排排黯淡的蜡烛,好似将这雕像,也陷入了黑暗中。

刹那间!

王诩脑海里,出现了一个画面。

一位老者将自己锁在房门中,苦心数年,只为开辟新的文人之道,在那文坛黯淡无光的时刻,老者灯尽油枯,只为思索出天下文人之路,能与枪武抗衡!

文人的路,究竟在哪儿?

王诩想起了郑老问他的话,“文学能救世吗?”

他又想起了那些活着无比艰辛的底层人,为了生活,起早贪黑的奔波。

他想起了金铭村的煤渣与金属矿渣的味道,也想起了曾经赵国昌他们牛奶与美酒的富饶生活。

王诩渐渐握紧了拳头。

他身子随着脑海中的一幕幕,不由的颤抖起来。

好似所有的毛孔都张开了,这一刻,一道异样的电流穿过他的身体,一股酥麻的感觉,瞬间涌上心头。

王诩颤抖的急促的呼吸了下。

文学的道,究竟是什么?

救世之道!

文坛未死,只要这个时代,还存在着黑暗与光明,文坛便永远不会死去!

他疯狂的冲进祠堂里,拿起石碑旁放着的墨笔,沾上墨汁,飞快的跑到了石碑面前。

他提起笔来,挥毫泼墨的在石碑上大笔书写起来!

苍穹有力的字体,在石碑上缓缓出现!!

文以载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当写下这行字后,王诩大口喘着粗气,汗流決背,全身都湿透了。

他擦了擦脸颊的汗水,放下了毛笔,转头看向祠堂中的蜡烛。

百盏蜡烛,依旧黯淡无光。

嗯?

依旧没反应吗?

王诩有些失望的叹了口气。

是自己没写对,还是那个传言是假的?

王诩也搞不清楚。

但想想,郑老和丘前辈数十载来,都没想通师父留下的难题,自己又怎可能随随便便,就破解了文人之道,这可是亘古九州文坛的百年难题啊!

他锁上了祠堂的门,也离开了。

郑南道和丘孺桐站在陵园门口。

“怎么半天才出来?还大汗淋漓的!没事吧!”郑南道皱眉关切问。

王诩摇了摇头,“没事,就是在想李师爷留下的难题。”

两人哈哈笑了几声。

还是年少轻狂啊!

丘孺桐笑着拍了拍王诩肩膀,“你还小,说不定到我们这个年纪,还真有可能想出来,现在还是别想了,走吧走吧!”

就在三人离开时。

昏暗的祠堂中。

一盏蜡烛缓缓燃烧起来。

昏暗的祠堂,有了一丝微弱的曙光。

这里的树木和花草,都已枯萎凋零,冬日之际,一片萧瑟凄凉,不免有些阴冷压抑。

这里是李羽文的墓地。

如今,在南大,被称之为羽文祠堂。

阅读长生,出山就无敌了!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