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江湖风云 > 骑驳风云传

第三回 南北西东,绝密现,行路难(四)

  • 作者:润韬
  • 类型:江湖风云
  • 更新:12-29 14:14:53
  • 字数:8782

这第一、二层中的人,一直都在不断扩充,都是东方剑让第三层中人持“金鹫令”召来的,若有不归顺的,便出手杀害,而归顺的人每月都派发些银钱,到需要的时候好为他们卖命。

东楼门第三层,只列有三十六个席位,都是些武功高强的武林大豪、门派首领,如河间双煞以及这次带领秃头他们拦追堵截王一鸣的郭家两兄弟等人。

楼中楼的机关,开关起来甚是繁琐,所以除非是有要紧物事需要存放或取出,严世番只在每月初九才进楼一次。这次他发现被盗,一面派人知会东方白,一面自己秘密派人搜寻。

严世番机警异常,书写重要书信之时,都会在墨中加入一种“水晶兰”的粉末,这水晶兰浑身晶莹剔透,洁白无瑕,只生长在人迹罕至之处,故又名“死亡花”。水晶兰晒干后研为粉末,人闻上去是无色无味,可猫、狗能嗅到该物的气息,而且水晶兰的味道能持续数年之久。

第四层只有六个人,除东方剑外,另人五人身世隐秘,除了东方白、严世番与东方剑外,无人知晓。www.zcwok.com 传奇小说网

这千机楼端的是铜墙铁臂,禁卫之森严,不输于皇宫内院,楼中的消息机关有一十九道之多。其中,更有一处楼中楼,布有八方雷鸣阵,蚊虫飞过便有铃声示警,立刻便会有数十名卫士从门口冲入,另有上百人张弓搭箭,在外将楼中楼围得水泄不通。

楼中楼便是严世番存放绝密文件的所在。严世番一直以来都有一个习惯,凡是重要信件,他自己都要做个批注,以作备忘。

严世番对千机楼里的这个楼中楼有绝对的信心,所以才会将身家性命相关的物件,大胆放置其中,可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这个连蚊虫都飞不进的楼中楼竟会被盗,一经查看,被盗的物事中,真还有那封要命的书信在内!

(本章未完,请翻页)

”肖英,是鲁班们之弟子,肖英另有一个师兄弟叫做肖进,在“活鲁班”肖英去世后就一直杳无音讯,生死不明。故而这肖灵可以说是当世鲁班们的唯一传人,他于建筑、布阵以及机关之学都颇有造诣。

鲁班门的人都没有子嗣,肖灵其时已年近四旬,也没有娶妻。严世番的为人,肖灵也能知晓个大概,他心中实在是不愿去搅这趟浑水,所以一直严世番派人来请他时,他一直称病,好声好气的将来人打发回去。后来东方剑亲自上门来请过一回,肖灵暗自掂量,严世番与东方剑,他一个都得罪不起,只得奉召前往。

自古以来,民间便有咒术一说,比如讲“你这个天杀的,老天哪天定要收了你!”还有“这人太过缺德,将来生个儿子没pi眼”之类。严嵩把持朝政、欺下瞒上、排除异己、杀害忠良、倒行逆施,他的所作所为,已经不仅仅是缺德了,然而严嵩得了世宗皇帝的宠幸,位高权重,老百姓是敢怒不敢言,肚子里却早已咒了他个千八百遍。

正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只是老百姓咒时不得其法,严世番出生后pi眼周全,只是天生只有一目,长大之后短项肥体,长得着实难看。

然而,这严世番博闻强识,通晓时务,善测人意,处事机警,所谓“一目十行”就是说的此人,算下来也算是有得有失了。

书中暗表,这件事情还需要从严嵩的儿子严世番开始说起。

肖灵在去严府之前,将家中的老父母送回山东老家,把两个未出师的徒儿也遣散了。果然,因为所谋者大,严世番担心日后机关泄露,就在千机楼竣工之日,他备下一桌丰盛的酒菜,亲自宴请肖英。

酒足饭饱之后,严世番站起来又敬肖灵一杯酒,说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肖灵心中忐忑,拍着胸脯说自己定然谨守机密,严世番满面含笑,口中却不说一个字,肖灵不敢不喝,咬牙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就是这杯毒酒,让肖灵去见了鲁班爷。

东楼门的组织极为严谨,楼分五层,第一层有七百余人,都是江湖中二三流角色,声名不正,行止不端,如巴蜀三枭、浙南九义之辈。第二层有一百多人,这一百来人中有江湖小帮派的头目,有一些是绿林中的独角大盗,这些人武功都还不弱,只是达不到一流境界。

严世番这人自视极高,狼子野心,早就存下了叛逆的心思。为了成事,严世番从三十岁开始便与倭寇勾结,暗地里笼络江湖豪杰,都是为了日后方便起事所埋的伏笔。四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东方白来严府做客,严世番与东方白在席间一谈,二人均是枭雄之属,因各有所需,话语投契,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其后两人密谋多次,由严世番出钱,东方白出人,在三年多前建立起一个组织,名字也唤做“东楼门”,这东楼门中尽是些绿林豪杰、江湖死士。

第五层就是两位正副门主,门主东鹫东方白,副门主严世番。

第一、二层中人地位低下,只知道按指令办事,甚至连“东楼门”这个名字都没听到过。东楼门第三层的人比较关键,承上启下,他们其中有些人能接触部分门内机密之事,但是遇有重大事情或者绝密事务却需要由第四层的人来处理,这也是东方剑这次为什么西来的原因。

严世番的府内养有几头西域灵獒,数日追踪下来,灵獒停在了杨继盛家门口,狂吠不去。所以,在杨继盛入狱的几年中,他家已被严世番和东方白派人翻查了无数遍,只是张贞与杨应尾不知道而已。

可他们却始终没有找到那封书信,杨继盛在大牢之中,身无一物,被打昏了多次,里里外外,都被搜了许多遍,除了找出来几十只跳蚤,就没有任何其它发现。

东方白与严世番都是聪明绝顶的人,可他们实在想不出,杨继盛用什么方法将那封信藏在何处。杨继盛在刑部时,严世番还暗暗让郑关远进去拷问,可阳煞连分筋错骨手都使出来了,却始终不能让杨继盛开口。东鹫与严世番没了办法,只好想法将他一家三口全部杀掉,断了根源,所以才会有巴蜀三枭上门索命的事情,结果阴差阳错,杨应尾被王一鸣救了下来。王一鸣后来带着张贞与杨应尾,去法场给杨继盛送行,就有许多武林中人认出了他。

东楼门的人将杨继盛在法场中的详细情形一一上报,严世番觉得,杨继盛临死前交给杨应尾的《自书年谱》大是可疑。

严世番的手下曾经在杨继盛昏迷之时,将这本《自书年谱》拿来给他,严世番便做了这《自书年谱》的第一个读者。他见书中通篇只是纪录杨继盛某年某月做了何事之自传,没有发现任何可疑之处,便让手下人将书又送了回去。杨继盛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临刑时,把自己的自传交给儿子是人之常情,可为何要叮嘱他过几年再打开来看?

于是,严世番秘令河间双煞出马,让他们将杨应尾以及随身携带的所有物事尽数带回,结果河间双煞中了王一鸣的连环计,空手而回。及至后来,河间双煞快马返回杨继盛的家中,见空无一人,方知又中了计,他们在马厩之中找到了巴蜀三枭的尸首,便找辆马车将尸体拖了回去,东方白一见关朗俊的剑口创伤,便知道是老对手的弟子出手所致,而杨继盛的儿子与书信应该和王一鸣在一起。

东鹫当下也不敢大意,一面发下江湖悬赏令,一面安排人马,由东方剑带队,调集东楼门一层二百余人,二层四十余人,三层七人,一路向西追赶拦截。此次动用人数之众,阵容之盛,实在是东楼门成立以来之最。

然而如此绝密的物件,以楼中楼防范之严密,为何会被人盗了去?又为何会到了杨继盛的手中?此事说来蹊跷,甚至连杨继盛自己,到死时也想不明白。

严世番才具惊人,然而他贪yin好色,夜夜无女不欢,但凡被他看中的女子,或威逼或利诱,绝无逃脱的道理。

燕京城中有一个姓萧的秀才,科举屡试不第,时日长了也就心灰意冷,于是他弃文种花,后来娶了一个私塾先生的女儿,夫妻两个每日里种花卖花。萧秀才读书不成,种花倒是有些悟性,他养的花也较别人的水灵鲜艳,就不愁主顾,倒也衣食无忧。

然而,夫妇二人年纪渐长,一直没有个一儿半女。萧秀才便从三十五岁那年开始,年年带同妻子去法源寺中烧香求子。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萧秀才四十三岁那年,妻子竟然诞下一女,老两口欣喜非常,爱若掌上明珠,唤做“锦娘”。

及至锦娘长大,出落得如出水芙蓉一般,貌相清丽,举止婀娜。这锦娘更有一般怪异处,随你多娇气难养的的花,哪怕是海棠昙花等,只要经锦娘之手细心侍弄,必然花开茂盛,娇妍无比。众人都觉得奇怪,便有人刻意寻些奇花异草,让她种植,结果锦娘屡试不爽。

待锦娘长到十六岁,燕京花市内便尊她为“花魁锦娘”。各路求亲的人踏破门槛,其中不乏大富之家,官贾门庭,然而萧氏夫妇都不松口,在他二人心中亦有计较,老两口都已六旬年岁,还有得几年好活?锦娘是他们的命根儿,故而这终身大事,他们想由锦娘自己做主,可锦娘心气高洁,平常之人根本就不入慧眼。

这日上午,严世番心血来潮,带同几个家人闲逛花市,一看见锦娘,不由得心中大动,便上前去调笑,锦娘见他形容猥琐、言语无礼,哪会理他?严世番虽然心中痒煞,然青天白日,花市中人熙熙攘攘,却也无可奈何。

然人性就是如此,越是得不到,越是思之念之。明明府中美女如云,个个都殷勤侍奉,严世番却只惦记那个对他不理不睬的锦娘。回家几日后,还是唉声叹气,茶饭无味,那些个家仆厮养,哪有不明白主子心意的?

于是在一天夜里,便有人将锦娘从家中劫了出来,送到了严世番的床上。严世番见美人因紧张而愈发娇俏,因惊骇而梨花带雨,便兽性大发,欲要霸王硬上弓,岂知那锦娘虽看似柔弱,却性情刚烈,竟而咬舌自尽了。

可怜锦娘红颜薄命,花开方绽,却遭骤雨狂风,一缕香魂,竟尔随风而逝了。

严世番扫了兴,便命家人将锦娘尸身送了回去,打发了一百两银子。萧氏老夫妻两个,见爱女惨死,心中悲怆莫名,已觉人间了无生趣,哪里会要他的银子!夫妻两个便去找上严府理论,被看门家丁打了个半死,赶出大门。

萧秀才夫妻两个想着女儿已死,自己老来无依,又见严府横蛮,冤仇难报,便双双撞死在严府阶前。严府家人将尸首拖走,无事一般洒扫门阶,路人虽见这夫妇两个自戕惨死,均是敢怒不敢言。

(本章完)

.

在东楼门成立之初,严世番花重金请来“金陵第一妙手”肖灵,在自己的家中建了一座“千机楼”,用来存放绝密与重要的物件。肖灵师从“活鲁班

严世番长到二十来岁时,便被号称“嘉靖年间第一鬼才”,的确是奸猾机狡,处事滴水不漏,甚得嘉靖皇帝的赏识。但凡遇到紧急难决的政务,朝中大臣都要请严世番来处理,结果竟然是面面俱到,少有差错。

民间曾有传闻,说嘉靖皇帝有一次心血来潮,在夜里传下圣旨,询问大臣们某事当如何处理,这件事情相当棘手,严嵩与大学士徐阶、李本在朝房反复商议了许久,意见还是不能统一,于是他们三人每人各写一帖,可再三斟酌后仍觉不妥,始终不敢上呈给皇帝。时间已过四更,太监们走马灯般来传旨索取,说嘉靖皇帝已经发怒,严嵩等三人没有办法,只好将商量好的誊录呈上。没过多长时间,太监回转来将揭帖还给他们,打开一看,皇帝在三人所拟的揭帖,上用朱笔涂抹多处,并严令重新拟过。三个人都没了主意,最后严嵩只好派人飞马去叫来严世番,严世番到后,盏茶功夫便已拟好,上报给皇上,嘉靖皇帝颇为满意,下旨依拟照办。

阅读骑驳风云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