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江湖风云 > 骑驳风云传

第四回 天不绝人,驳初见,修真阳(四)

  • 作者:润韬
  • 类型:江湖风云
  • 更新:01-03 09:43:40
  • 字数:6618

一念及此,杨应尾仰头对着瀑布上方大喊:“义父。”连续喊了十好几声,却只有山谷回应:“义......父......”杨应尾颓然住口,那眼泪却又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谷中岁月无聊,杨应尾便只能看书以打发时日,第一本

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这是父亲在吟诗,还是那样摇头晃脑的样子,母亲在旁安静的坐着,眉间眼角满是笑意。杨应尾仰头大声喊道:“爹,娘,你们原来是在月亮里?孩儿好想你们啊。”二人却不答言,只是含笑看他,三人相望,只觉天地祥和,平静安宁。

忽然一团乌云裹住明月,杨应尾便看不见爹娘,心中惶急,大声喊道:“乌云走开,莫拦住我看爹娘。”用手去拨,啪嗒一声,书本坠地,杨应尾睁眼一看,但见月光如水银泻地,四下里一片银白。

(本章未完,请翻页)

原来已是八月天时,是夜圆月中空,杨应尾望风怀想,尽是亲人之思。

“皓魂当空宝镜升,云

(本章未完,请翻页)www.zcwok.com 传奇小说网

马肉早就已经吃完,杨应尾在深水潭边用树枝刨了个大坑,将马的骨架葬了。从三个月前开始,杨应尾便削尖了树枝在潭中叉鱼,先前数日怎么叉也叉不中,后来练得手熟了,便少有失手之时了。这深水潭中的大白鱼既多且肥,用火一烤,脂香弥漫,入口嫩滑鲜美,几乎不输于聚龙楼之黄河大鲤。

草地里的野山羊也是极多,见了杨应尾也不避开,他几次动念想打一只羊来吃,然而看见野山羊的眼神天真温顺,终究舍不得伤害。

《胡青牛医经》看完后,杨应尾便去灶台中翻那本《王难姑毒经》来看,他本来对用毒没有多少兴趣,总认为毒大多为害人之物,然而翻了几页,竟尔着迷。《王难姑毒经》开篇写道:“世人皆谈毒色变,需知毒亦为药,毒可杀人,亦可救人,此为万物之相生相克之法也。”接下来又写道:“天下之至毒者,非惟鹤顶红、孔雀胆、墨蛀汁、腐肉膏、彩虹菌、碧蚕卵、蝮蛇涎、番木鳖、白薯芽等,余游历二十有年,足迹踏遍大江南北、黄河两岸,深入南夷北狄之地,书中所录之毒物,凡一千二百七十余种。”

日常生活所需,无非衣食住行,有自己和义父两个包袱,衣物倒是不缺,谷中树上有野果、湖中有鱼、草地有羊,食物应该无忧,住处无疑以崖底为佳,只是需再铺些干草,免遭湿气侵袭,方圆三四里的山谷,任他奔走驱驰,以昨日所见,谷中应该没有什么毒虫猛兽,可要到谷外却是行不通的了。

杨应尾怕猴儿前来捣乱,便把衣物以及经书放在破损的灶台之内,上面压上一块三四十斤的大石,再把干草重新整理铺过,待得他将床铺好,肚子却又饿了,野果滋味虽佳,却不耐饥。

于是他又来到湖边,受瀑布水流冲击,那马已漂流到了水潭边上。那瀑布为山上雪水所化,寒冷冰凉,那马儿虽死两日,然肉一点也没有腐烂。

第二日早晨起来,雨已停歇,杨应尾去树上摘了几个野果吃了,便四处寻找些干草枯柴。昨晚想了半夜,觉得老天把自己送到这荒无人烟的翠谷之中,出又出不去,便得做个长久计较。

《王难姑毒经》共有五篇,其一为草木之毒、其二飞禽之毒、其三爬虫之毒、其四走兽之毒、其五为混合篇,各种毒物形状习性以及中毒症状乃至解毒之法,书中均记载得甚为详尽。

杨应尾每日里除了捕鱼摘果,就是读书,真是不觉时日之过,一日闻见桂花香气扑鼻,便外出查看,南面的几十株金桂已竞相开放,一阵清风吹过,朵朵金色小花如雨儿一般飘落,洋洋洒洒,阵阵芳香,直透心脾。

一切都已安排妥当,便去谷中闲逛,发现这儿其实是一个绝美的去处,绿草翠树红花,山气清佳,鲜果悬枝,猴戏鸟喳,瀑布飞流,潭水清幽。比之前些日子与义父亡命山中,真是有天壤之别,只是不知义父现在身在何处?是生是死?

待烤到外表金黄,脂香四溢,杨应尾啃了小半条马腿,肚子就饱了,将剩下的马腿放在灶台上,想起一件事:“火绒终将会用完,在这深谷之中,没有火可是大大的麻烦。”于是他找来些干草枯枝,点燃之后让其先烧片刻,然后用干土捂住,那火便几日夜不得熄,待要熄时,再加干柴燃烧,如此循环,可保火种。

杨应尾又去挖了些泥土,倒水和了,捏了些锅碗瓢盆,再架火烧就,当年在狄道时,杨应尾眼见母亲教当地土人如何围灰保留火种,如何烧制陶器,虽年纪幼小,但是记性极好,此时便都一一用上了。

从《胡青牛医经》开始,他受王一鸣的影响,本就对医道颇有兴趣,也曾钻研过许多医书医案,以他现在医术而论,早已胜过了许多庸医。他打开《胡青牛医经》,见首页写道:“胡某被称医仙,实为外人谬赞也,想那‘仙’之一字,岂同等闲,孰敢妄称?胡某学医四十载,深知庸医杀人,其数远超刀斧,需知医者,因人施救,因人而异......”

杨应尾看到此处,心中折服,大有同感,不觉又想起同仁的那斯文老郎中。再往下看,但觉书中包罗万象,杨应尾一篇一篇细细读来,只觉得书中阐述,大多是闻所未闻,而仔细推敲,又让人耳目一新,字字珠玑,见解独到,著书之人号称医仙,的确是识见非凡。

杨应尾屈指一算时间,原来已近父母周年祭日,便走出岩底,搓土为香,望月三拜,回想适才梦中情形,那种平安幸福的感觉,犹在心间徘徊,想来父母在那边应该是安乐净土,远离颠倒梦想,无红尘琐事忧心。

这大半年来,杨应尾走遍谷中每一寸土地,四周峭壁绝崖,不可攀援,谷中有大大小小的猴儿五十三只,他在这里呆了半年有余,却一只也不见少,只是小猴慢慢长大,而有两只母猴肚腹隆起,想来又将有小猴诞生了。

到底是因为这山谷险峻,连猴儿也攀援不出?还是猴儿依恋这山谷清幽,不肯离此而去?杨应尾就不得而知了。

这一日,见东面崖壁之上有一处殷红若血,杨应尾走过去凑近一看,见六花并开,幽美绝艳,他凝目一观,不由得心下痴了。

此花杨应尾是认得的,花名为曼珠沙华,又名彼岸花,《王难姑毒经》中称其为红花石蒜,书中记载,鳞茎性温味辛,有毒,误食若不及时救治,便有生命之危,此花亦可入药,有催吐、化痰、消肿、止痛、解毒之功效。

张贞笃信佛教,杨应尾还记得母亲曾与他讲过,曼珠沙华为四种天花之一,上界诸天可随意降落此花,以之为庄严说法道场。然而这花另有一项奇特之处,那就是花开不见叶,叶生不见花,生生世世,花叶两相错。

杨应尾仰天叹息,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命生如此,奈之若何?

现在如欲与父母会上一面,却也只能在梦中耳。

如是每日里,杨应尾捕鱼看书采摘野果,有时也与猿猴野山羊嬉戏,待得雪花飘落,时令入冬,那本《王难姑毒经》却也看完了。在看书的最后几日,杨应尾已经特意看得很慢,不是毒经深奥难懂,而是他不知看完毒经之后还有何事可做。

然万物终有竟时,不因其不愿不想而有任何改变。

这一日杨应尾将《王难姑毒经》合起,心中一片茫然凄凉,若从今往后无一事寄托,每日里见日出日落,风吹草地,月影星移,抑或雨骤云舒,花开花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斯终老于此,人生却有何趣?

人世间,寂寞最是难熬,时间才是无敌。

(本章完)

.

杨应尾每日翻看《胡青牛医经》,医经虽然深奥,却并非晦涩难懂,他边看边想,与以前所学相互印证,想得通便读得快些,想不通之处便仔细钻研,快的时候一天能看两页,慢的时候十余日也看不了一页。等到杨应尾把《胡青牛医经》十三篇全部读完,已经是由冬入春,由春转夏,屈指算来,已经过了半年有余。此时若以医道而论,杨应尾已可称为当世医门之佼佼者。

杨应尾觉得这马于自己有救命之恩,想着要把它葬了,然而费尽力气,将马的半边身子拖上了岸,没有了水的浮力,便再也拖它不动。

他担心冬去春来,气候变暖,污了水源,于是站起身来,对马深深一揖,默默念道:“马儿马儿,我实在是拉你不动,葬不了你了,你已登极乐,想来已不在乎这付皮囊。情非得已,对不住之至。”双手合十,念了三遍往生咒,从怀里掏出新月短刀,一咬牙便切了一条马腿下来,回到崖边找几根木棍架起,再找些枯柴茅草,点火烤了起来。不一会烟熏火燎,那些个野山羊、猴子都在一两丈外,睁大了眼木木的瞧着,它们从来没有见过火光,颇觉新奇。

阅读骑驳风云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