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流沙西夏

063忽降天书

  • 作者:九栴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12-30 08:35:50
  • 字数:7174

“那两旦的确都是上好的占城稻,由占城国王亲自差人挑选,据使者回报,占城国王还说,来年定遣使朝贡。”

“太好了,传令下去,将这两旦占城稻给福州知州,让他选择高仰向阳的民田种植。朕给他三年时间,如果丰收,到时候就可集福州的稻种分给江淮、两浙三路转运使,推而广之!”

这时,安公公转到官家身边,在耳旁低语着,只见官家长眉舒展,很是高兴,“快宣!”

安公公点头,挺胸正色后提高嗓子,“宣内侍刘承规觐见!”

官家仿佛能看到禾黍云合一派升平之象,他向来重视农耕,早就听说占城稻既耐旱又不择地,结穗长且多,又无锋芒,属于早禾一类,这才特意派人去占城取得上好的粮种,一旦试种成功,便可以与大宋的晚稻交叉种植,这样就能一年两收。

可有的奇迹,却不是等来的。

大年过后,垂拱殿内。

正月初三的早朝,资政殿学士陈彭年和丘雍等奏报,根据前朝《切韵》和《唐韵》重新修订的《广韵》一书已成。官家大喜,在纂修书籍方面,他争取不落父亲太宗皇帝之后,不仅让人把太宗时修的《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等作了一番删繁补缺,还一边让陈彭年和丘雍等修《广韵》,又一边让王钦若、杨亿等编修《册府元龟》。

“给朕留一斛,我要让几个小王子也一并观赏学习!”

“是!”

在皇宫南苑,有一片地是专门供皇帝体味稼穑之辛的,自太祖之时便有,为的是让后代子孙重视农耕,体谅百姓。那里有从各地运送来的土壤,有来自西蜀四川的紫色土,有来自岭南的黄橙土,有来自夔州的褐色土,还有来自大理国的砖红土,此外,还有漠土、绵土、沙土和盐土。

“官家,杭明两州的市舶司已建成,年底就可开市!”

“好,卿家辛苦了!”

近几年来,官家特意令人在杭州和明州设置市舶司,以收购海外舶来货物,方便接待南方各国贡使。

殿外洋洋洒洒下起了大雪,官家两眼发亮,雀跃得像个孩童,“前几天雪下了半个时辰就停了,朕还担心今年雪下得太浅会影响明年的庄稼,昨天半夜还特地让人到殿外查看有没有下雪,这不,果然下大了!”

官家没事会去挖两锄、翻几铲,可其中的辛苦没有体味多少,更多的倒是觉得新鲜、神奇。不过也不能强求,就算是做同一件事,他怎么会与老百姓有一样的体会,他们的付出与期待太不一样了。

老百姓从播种、施肥、灌溉到薅苗、除虫、秋收,每一个过程都是小心翼翼、挥汗如雨,不到丰收那一刻他们很少露出欢颜。可官家呢,他把种子种下,就只剩下等待与相信,等待阳光的照耀,等待雨露的浸润,相信时光的馈赠,相信土地的奇迹。而他往往真能等来大地给他的奇迹,一场雨过后,小嫩芽像是有千钧力气,撑破了土地探出头来,官家开心得像个孩子,连呼这不是土地的奇迹又是什么。

官家激动地抓着他的肩膀,王钦若本就矮小,加之他常作恭维状,此刻就像一个小老头儿。

“你之前派到占城国的使者荣归,带回了两旦占城稻谷!”

“王卿家,此话当真?”

“官家英明!”

“等等!”

朝堂上的大臣们都举头探望,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见一个身材高瘦的内侍进殿来,“官家,属下今早在宫城左承门天南角发现两丈多长的黄帛挂在鸱吻尖上,上面好像有字,不敢妄自触碰,所以连忙上呈请官家明鉴。”

这时大臣们一个个交头接耳,朝堂上顿时一片嘈杂,只有王钦若一脸得意,他微笑地望着秘阁直学士杜稿,杜稿却一脸尴尬,王钦若又转而看着权三司使丁谓,丁谓则回以微笑。

官家摆手示意,倒似不甚惊奇,反而有些感慨,“不瞒大家,去年十一月某日夜里,有神人托梦来告,说是来年正月在正殿道场将降下《大中祥符》天书三卷。朕自十二月朔日已在正殿设了道场,恐内外起疑,所以未曾宣布,今日之帛书想必是天书下降了。”

丁谓连忙执笏上前,“恭喜陛下,所谓‘龙马负图出于河、神龟负书出于洛’,这黄帛便是天瑞祥符啊!”

接着左右一群大臣也大声祝贺,“是啊,当年尧坐舟中,与太尉舜围临观,凤凰附图授尧,图以赤玉为狎,长三尺、广八寸、黄玉检、白玉绳、谓之神图。如今这黄帛长两丈,官家的德行更在尧舜之上啊!”

自从寇准被贬,朝堂上再没有刺耳的声音,官家当然知道他们在故意吹捧自己,无奈听得心花怒放。

随后官家率领众人来到左承天门,只见有那黄帛像书卷一样挂在鸱吻尖上,在晨风与朝阳中飘扬,官家让内侍到城楼上取下黄帛,只见那内侍单脚一蹬,借着墙侧,倏忽便上了城楼把那黄帛取了下来,在场的文武百官都瞠目结舌,都说大内侍卫轻功了得,能攀檐登橼,但未曾亲眼所见,今日一见真是三生有幸。

要知道,大宋的内侍个个是万里挑一的好手,据说都有大周天的修为。

当年有人给太祖献上了一只花斑猛虎,太祖满心欢喜,让宫人用全羊臂喂养它,哪知,可能旅途劳顿早已饥肠辘辘,那花斑虎吃得太急,竟然让羊臂给卡住了喉咙,它吞不下去又吐不出来,兽医给灌了化骨汤也束手无策,再这样下去老虎肯定性命有虞,太祖脸色大变,既是惋惜又是郁闷,哪知,他身边的内侍李承训二话不说,上前卷起袖子就把手伸进了老虎的喉咙,把骨头给取了出来。

官家让宫人把那黄帛展开来,只见上面写着:“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资政殿大学士王钦若激动得双膝跪地,“此天书,寓意官家是天命所归啊!”

官家大喜,让内侍把天书收藏在金匮之中,遣使祭告天地、宗庙,然后大宴群臣,大赦天下,宣布京城放假五天,普天同祝。

到了三月,兖州知州邵晔又率属官及兖州进士孔谓等上千余人赴京上表,请官家封禅泰山,以报天地。昔日秦皇汉武为报天之功,在泰山驻土为坛,又在泰山脚下梁文山上辟场祭地以报地之德,是为封禅。自古以来,唯有丰功伟绩的帝王才有资格封禅。

官家认为兹事体大,让朝臣商议,王钦若带头附和,“请官家封禅泰山,镇抚四海,夸示外邦。”

“请官家封禅泰山!”群臣应和着,“请官家封禅泰山!”

在众人的附和声中,官家虽没点头,但从他的眼睛就能看出默许之色。

“作为天子,应该减少出巡,况且这一路去劳民伤财,弊大于利,不如学先帝多修善德。”尚书左臣王旦突然逆风奏请道。

王钦若短眉上扬,反驳道,“所谓‘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如今我大宋西覆盐州,北接契丹,南囊夷越之地,攘叶榆、桐师等国。四海之内河清海晏,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堪比太平盛世。陛下的功德与秦皇汉武并驾齐驱,封禅是为万民祈福消灾,官家素来爱民如子,如今又天降相符,天意如此。”

官家不能决断,看着一老臣问道,“张卿家,你认为呢?”

张齐贤略微迟疑,缓缓道,“臣对泰山封禅并无异议。”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丰硕威仪。他富有卓识,当年继迁觊觎灵武,他主张调江淮、荆湘丁壮八万加强防御,但朝臣大都反对,说他这是动摇民心,结果,几年之后,继迁果然夺下了灵武。尽管他任青、淄、潍三州安抚使时多有建树,但大家最熟悉的还是要数当年宰相薛居正的儿子死后,他和宰相向敏中争相要娶薛居正的儿媳柴氏的一段风流韵事,甚至一度闹到了朝堂。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官家这下有些宽心地点点头,哪知,张齐贤接着道,“去年拓跋德明祖母罔丽氏在延州去世,赵稹送罔丽氏灵柩至党项灵州,拓跋德明感激涕零,特遣使请求到五台山上修建十座寺庙为祖母祈福,如今寺庙落成,他请求拜谒!”

官家有点懵了,明明刚才在说封禅的事,他怎么又岔开话题说起党项的事了,官家也不好表露不满,淡淡道,“准!”

“官家,”王钦若突然上前启奏,“官家,五台山乃大宋疆土,拓跋德明乃一隅之王,岂能任他随意踏上我大宋疆土,让他遣使拜谒代其朝拜祈福方可!”

“准奏!”

“官家,”这时张齐贤又接着说道,“拓跋德明占有凉州后经常无故扣留回鹘给我大宋的贡物,今年正月又派张浦进攻河西甘州,虽不举,但狼子野心昭昭可见,以往潘罗支在,有所牵制,倒不足为虑,如今潘罗支一死,司铎督又不知所踪,希望官家尽快委任大臣经制其事。”

这张齐贤,大家在说东边封禅之事,他却喋喋不休说西边党项之事,真是主次不分。

“朕知道了!”

“官家,蜀中名刹昭觉禅寺年久失修,寺庙旧址断壁残垣鞠为茂草已几近百年,请官家派人主持休憩。”

“陈尧叟,你有何见解?”

陈尧叟是蜀中人,上次澶渊之战前,陈尧叟还力荐迁都益州,“官家,臣休梦了觉禅师的第五代法孙廷美禅师佛法高深,可担此重任。”

“好,敕廷美禅师主持昭觉寺法席!”

“谢官家!”

虽然处理了众多事宜,也成全了封禅的意愿,可官家还是颇有些沮丧,匆匆下了早朝。

王钦若正欲将退去,又被官家叫住,“官家有何吩咐?”

“官家,还有一件喜事!”王钦若笑道。

“哦?”

阅读流沙西夏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