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江湖风云 > 太岁圣君

第四十七章毕业入职,谆谆教诲解我惑。

  • 作者:八千里云月
  • 类型:江湖风云
  • 更新:01-17 19:30:23
  • 字数:4596

息烽区别的方面杨英不敢说,但只要涉及农林牧副渔,他心里明镜似的,但是他的心情却很沉重,息烽东邻长安、咸阳,西连平凉,南通天水、宝鸡,北接银川。长约49.7公里,东西宽约31.8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是青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陇东的交通要道,冠顶明珠。而这样的地方就是发展不起来,竟然是全国贫困县。

此后一年时间,杨英一边跟着王东升奔走各方,下班之后整理脑海中记下来的息烽物产和区位优势,又联系陇省农科院的教授亲自到息烽采集水土样本,模拟一些经济作物种植的可能性。

“其实大四那年我很迷茫,不知道要走怎样的路,直到我翻阅明史,提到明朝灭亡,我才下了决心。当时李自成自西北起兵,短短数年便横扫天下,究其原因只是西北大饥荒,他的农民起义也只是一些活不下去的百姓的自救而已!而只要我们陇东粮仓充盈,西北自安!所以我这两年多一直在寻找一个既能让老百姓赚钱,又能让他们不羡慕大城市生活的方法。结果不太理想,我又退而求其次,抛却一些假大空的东西,就只做让这个地方百姓脱贫,结果一下条理清晰了。”

“你啊!就是犯了文人的通病,治理地方不是做学问,也不是发表论文。你提出观点,阐述明白,这就完了。而我们施行的每一条政令,都必须下发到百姓身上,如果想当然,影响的动辄数以十万百万计的百姓,所以,国家政策必须要稳,甚至保守。你明白吗?至于你说的对农业的不重视,那都是假的,年年政府会议上都会一再重申三农问题。国家每年也有农业方面的专项补助,并把实惠落实到农户手中。”

2007年换届,

“王叔你也看到了,我们国家大力发展经济,对商业上的政策还是舆论导向都有些过火了,这就会对民众造成一种错觉,万般皆下品惟有财富高高,从而形成对农业专业人才投入减少,对农民鄙视的恶果。你可以查一下这七八年来农民对土地的舍弃,已经成了一种不容忽视的大问题。至于原因?呵呵!辛辛苦苦忙上一年,结果竟然做了赔本买卖。化肥涨价,种子和农药涨价,就是粮食价格还是十几年前的价格。而我们国家是人口大国,如果粮食生产和储备一旦出了差错那就是泼天大祸。”

王东升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我父亲是经历过大饥荒的,他给我描述过那个特殊年代,人要饿极了,真的很可怕。你的顾虑是对的,可这和你来陇东有什么关系?”

(本章未完,请翻页)

王东升看着两个档案袋,一个只有薄薄的几页纸,一个却鼓鼓囊囊,看样子不下百十页。不由得笑着摇头:“杨英啊,你跟着我快三年了吧?”

杨英踏实的坐在沙发上,恭敬的回答:“王区长,不到两年半,但是我跟着区长学到许多东西,也明白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道理。”

“混小子!又没有外人,叫什么区长!叫叔!你能沉下心来做事,我很高兴。你的名声我以前也知道,是个好苗子,我一直想问你,你为什么在毕业后来陇东?我听说当时有一位副省长直接点名让你去做他的秘书,而以你的学识和当时的影响力。来青阳,屈才了!”

杨英和夏菲菲在10月8日下午赶到青阳市,先找了个宾馆住了下来。

第二天早上8:20就到了市政府大门外,简单整理着装之后跨入了市政府的大门。

接着就是办理入职手续,跑了好几个部门,花了好几个小时,才拿到工作证和宿舍钥匙。

在家呆了一个月,杨英收到青阳市组织部的公函,让他在2004年10月10之前到青阳市政府报道。

杨英脸上泛着一丝笑容:“这一点是我辜负夏省长的厚爱了。息烽是我们陇东的粮仓,当时可能是我有些杞人忧天了。王叔,我说的话出了这道门我是不会认的。”

王东升摆手示意,然后起身推门向外面看了一下,关好门,然后坐在沙发上说道:“好了!你说吧!”

杨英自然也学会说一口流利的秦片,辖区2个乡、7个镇、9个街道,共22个社区、111个行政村、1038个自然村他跟着王东升跑了六成,因为传达命令又跑了三成。

王东升出生于六十年代,是一个地道的关西大汉,说话声音洪亮,做事雷厉风行,一身军人习气极具个人特色。

因为王东生主管农林牧副渔,杨英就必须跟着领导跋山涉水,经受风吹日晒,半年下来,杨英身上的书卷气被消磨殆尽,脸被晒成言谈举止也有了几分雷厉风行的样子。

(本章未完,请翻页)

王东升升任息烽区区长,杨英继续做着王东升的秘书。

“好吧,我再说最后一句,你出去问一问,如果不是没有办法,谁愿意回家种地?古代至少不算太歧视农民,你要挂个耕读传家的牌匾,路过的人都会称赞。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潮就是升官发财,我要回去种地,你猜人们怎么说我?”

“杨英啊!你这是在和我讨论路线问题了吧?这个题目有点大,你我当下都没有资格去评论,等你地位到了再谈这些。你这混小子,就会和我顶牛!”

“王叔,我这也是被你带沟里了嘛!其实我想说的是陇省养育了我,国家也待我不薄,我自当贡献属于我的微薄之力,让盛世长久,华夏永安。我这档案袋里的东西,仅供参考。”

王东升掂了掂两个档案袋,笑着说道:“我很早就知道你在搞这些,如果有用,我自然不会让它落灰,但是话说回来,你对农业方面的担忧我下次上会讨论,也会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议,嘿,这事操作好了,能从省里搞来一笔资金。”

(本章完)

.

五月下旬,杨英找了个机会,把自己花费两年多心血写成的《脱贫致富,息烽暨陇东发展的浅见》呈交到王东升的案头。

夏菲菲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宣传口的招聘,被分配到了市委宣传部,而杨英则分配到了市政府秘书处。

三个月后,杨英被借调到息烽区,成为副区长王东生的秘书,倒也引得处里一些人的腹诽,暗地里说了不少怪话。

阅读太岁圣君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