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江湖风云 > 太岁圣君

第一章 世外建康,盂兰盆节佛气浓

  • 作者:八千里云月
  • 类型:江湖风云
  • 更新:01-17 19:30:27
  • 字数:5108

们看来,只有深植当地的高门,朝廷无论远近都和他们没有太大的关系,流水的王朝,不变的世家。”

杨旷笑容在脸上扩散开来:“老叔一语中的。说道好啊,流水的王朝,不变的世家。南方虽然软,但是可不好欺负,谁要惹了南方士族,绝对没有好下场,这些百年千年世家都有自己的生存本领,很少有世家会走上前台。”

这样的乱世,有的家族绝祀,有的因为生计所迫,只能暂时断了对先人的奉献。

祭祀先人不仅仅是寄托哀思,有时候也是一个家族维系其凝聚力的活动。

盂兰盆节(别名:盂兰盆会),是指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节日。有些地方俗称该节日为鬼节、施孤,或亡人节、七月半等。一定意义上,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

盂兰盆节佛会盛大而奢侈,偌大的建康的白天是属于佛门。

一到夜晚,处处山林乡野,桥边路口,星火点点,香烟缭绕,纸钱乱飞。

这还是远离战乱的江南,若是在战火横飞,灾茺连年的中原大地,或许便没有这般景象了。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举行“中元斋醮”,俗称“道场”,为民众祈福。是日殿上设“太上中元七气赦罪洞灵清虚大帝平等应善天尊”的神位,广陈供养。卯刻,道众闻鼓上殿,经师们加披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五彩云鹤班衣,位列前排左右。高功头戴五老冠,金莲盖顶,身披天仙法衣,手执朝简,在钟鼓齐鸣中拈香、宣表,称“庆贺朝科”,便拉开了法会序幕。法会的一般安排是,除上下午唪诵《玄门功课经》外,主要是拜《玉皇宥罪锡福宝忏》。晚间唪诵《铁罐焰口施食》,超度前羽后化的祖师,并普渡十方孤魂。

建康是东晋、南朝宋、齐、梁、陈五代京师的名称,六朝时期华夏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六朝时期的建康城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与西方的古罗马被称为人类古典文明的两大中心,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西晋避愍帝司马邺讳更建邺名为建康。东晋南朝继承了建康的名称,并在此建都。

做为终结南北朝乱世和国家分裂的大隋,导致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移。从公元280年到公元581年,是建康历史上最辉煌的三百年。而后大隋建立,建康的重要性被大大削弱。以岭南宋阀,建康周边落寞贵族为一体的江南士族,一直游离于大隋政权之外。

所以在大隋短短三十八年的统治时期,南方士族虽然对大隋臣服,却一直没有真正的融入中原,不管是儒家吹嘘的开皇之治,还是大业前期的四夷宾服,万邦来朝,南方士族都在冷眼旁观,至于后来隋帝三征高句丽,致使大隋动摇国本,大业十年以后各地起义风起云涌,南方士族还是隔岸观火,没有真正的涉足中原风云。

中元节前一天,杨旷一行五人到达建康。

一般认为,中元节也即为“盂兰盆节”;其实这种认识存在很大的误解。正确来讲,七月十四祭祖节、中元节与盂兰盆节,是分属于民间俗信、道教与佛教的说法,三者呈并列关系,而非一个节日的三个不同名称。自道教兴起后,“三元说”的“中元”二字,在唐中后期正式被固定为节名,并将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这个节日是三俗合一的节日。“中元节”形成之前,七月十五早已被佛教征用。佛教中的七月,原为一个佛的欢喜月,而非“鬼节”。但为何七月的盂兰盆节成为“鬼节”呢?盂兰盆,是梵文mbana的音译,原意为“救倒悬”,即解救在地狱受苦的鬼魂。佛经《盂兰盆经》在西晋时期翻译传入中国,经中有“目连救母”的故事,与当时仍然存有的孝道观念暗合,后被推崇“三教同源说”的南朝的梁武帝萧衍提倡,将其定为一个民俗节日,当时其主要功能是供奉佛祖。

中元节,建康各处佛寺,香烟缭绕,梵音阵阵,香客信众络绎不绝。

(本章未完,请翻页)

杨旷对杨林说道:“老叔,这才是真正的江南烟花地,富庶鱼米乡。父皇在位时,对南方怀之以柔,南方士族也拥护我大隋统治,徭役赋税从来不缺,毕竟南方富庶,不缺那三瓜两枣。我执掌大隋时,修宫城,修长城,修运河,征讨各方不臣,南方士族也是出了大力,财货徭役兵员没有短缺过丝毫,这让我没有平定南方的借口。等到杨勇屡出昏招,中原遍地烽烟。南方依然自娱自乐,笑看天下纷争。在南方士族眼里和心里,管你中原是战乱还是繁华,我自冷眼旁观。中原战乱,南方闭门自守,坐看各方流血漂橹。中原繁华,士子北出游离,商旅财货往来。”

杨林想了想才说道:“在他

盂兰盆中“盂兰”意思是“倒悬”;“盆”的意思是“救器”,所以,“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

《佛说盂兰盆经》的经题解释有两种说法︰一说“盂兰”是梵音,义为倒悬;“盆”是华言,指盛食供僧的器皿。第二说以为“盂兰盆”三字都是梵语音译。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三十四:“盂兰盆,此言讹也。正言乌蓝婆拏,此译云︰倒悬。案西国法,至于众僧自恣之日,云先亡有罪,家复绝嗣,亦无人飨祭,则于鬼趣之中受倒悬之苦。佛令于三宝田中供具奉施佛僧,祐资彼先亡,以救先亡倒悬饥饿之苦。旧云︰盂兰盆是贮食之器者,此言误也。”

华夏民众除了慎终追远之外,还有敬天法祖。

数千年历史波澜壮阔,大浪淘尽多少英雄豪杰!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盛世名相,乱世名将。

翻翻族谱,试问谁家祖上没阔过呢!

(本章完)

.

道教认为产生天地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称“官”,即时空流动过程中的节段。天官紫微大帝赐福,诞于正月十五,称上元节。地官清虚大帝赦罪,诞于七月十五,称中元节。水官洞阴大帝解厄,诞于十月十五,称下元节。我们熟悉的元宵节即上元节,或称上元灯节。三元节时,三官下界巡游,履行职务。它们法力无边,中元地官清虚大帝于七月十五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有罪的人也可向其祈求赦罪。《修行记》云,“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

不管中原何等金戈铁马,腥风血雨。江南之地高门大户牵鹰走马,倚红偎翠。寒门士子埋头读书,农人田间地头。仿佛生活在一片世外桃源,和中原的凄惨模样截然不同。

建康城中游人如织,城外良田稻花飘香,秦淮河畔小贩叫卖之声此起彼伏,河中无数画舫烛光摇曳,欢笑声声传数里。

阅读太岁圣君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