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江湖风云 > 太岁圣君

第九章 幼安明志,谆谆教诲少年郎!

  • 作者:八千里云月
  • 类型:江湖风云
  • 更新:02-21 16:23:41
  • 字数:4452

“确实是辛某乱了方寸,朝廷本就对北伐兴致不高,错非新君登基,北伐便是禁忌!”

“北伐失利原因很多,但岳鹏举那个白痴,政治觉悟太低,复我河山的的口号喊的很好,但偏要说什么迎二帝还朝。我且问你,当年若北伐功成,迎回二帝,赵构如何自处?所以岳鹏举注定无法成事,这不是马后炮,而是人性使然。”

“是啊!我既然有能力,自当竭尽所能,恢复旧地也好,为官造福桑梓也罢,不负二十年圣贤书之熏陶,至于生前身后名,自有后人评说!”

“不说这些了,我知你文采斐然,为当世绝佳,

“圣君是说先帝……”

“儒家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人生经验要么你长辈传授,要么你于历练中自悟。而我所说,不过闲谈罢了,许多似是而非的道理,皆出自上官,长辈,名人。他们以之立德立言,却太过虚无,若一味信之,祸不远矣!”

“格物致知,于诸事中完善自我,从而一展所学,此乃吾辈追求!”

“功名利禄,是短生种汲汲追求的东西,人活一世,草木一秋,骸骨弃山野之前,留名于世,也不枉人间来一遭!”

:“坐看亠帝受苦,非臣子本份也。”

“所以赵构失了人心,天下读书人皆卑其所为。然他享国三十余年,轻徭薄赋,推行商事,又伏低各方,令境内无兵灾,百姓皆称其神圣也!骂赵构者,不过一些失意文人而已。若无其三十年发展经济,恢复民生,当今哪有底气北伐?”

“唉!我也曾多次怨先帝误信奸佞,使北伐大业功败垂成,听闻圣君剖析,倒也说得通了,可是为一己之私,忍看山河沦丧,子民受苦,为君者难道无有愧疚之意么?”

“呵!你觉得此话由你来问,合适么?赵昚来问才算名正言顺!”

旋即展颜轻笑:“不逗你了,我先前已然说过,再履人间不过是看一段风景,会一些时代骄子,闲谈几句,兴致来了,以诗文相和,也算佳话!少年人,你还是历练太少,缺乏岁月的沉淀。我知道你在顾忌什么,可是区区人间权势,还能入我眼么?”

辛弃疾怔怔良久,随即大笑,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

辛弃疾稳定心神,声音干涩的问道:“敢问圣君,此次临尘所为何事?”

“少年啊,你要明白,皇帝也好,百姓也罢,他首先得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故有得失抉择,一些在你看来幼稚可笑的做事方法,不过是你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已!在其位谋其政也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罢,只是不同位置的不同选择。若一个人所做之事,违背当时的公俗共识,便是悖逆。其多无辜,多振振有词,都是不可原谅,有能力的话,给他一个报应!”

“也就是说,在遵守律法和道德底线的基础上,对各种人各种事,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对人性的感悟会多一些?如此做人做事,也能游刃有余。多谢圣君指点!”

此身不死,此志不改!

然他熟读诗书,除了学到温良恭俭让之外,也学到了义之所至,虽千万人吾往矣!

北伐!北伐!北伐!

“不独赵构,满朝文臣有一个算一个,都不希望二圣还朝!没有罗织罪名,让岳鹏举以莫须有身死便是对他最大的尊重!后世有一朝廷,皇帝御驾亲征被俘,大臣另立新君,其后被放归,数年后发动夺门之变,新君身死,该皇帝重登君位,一场血洗,当年力主立新君之大臣不教而诛之。从这一点来看,赵构无错!”

辛弃疾沉默了,许久才说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或囿于年齿经历,稍显稚嫩。此世大才颇多,你可认识陆游,杨万里,范成大?”

“我一介归化人,少与朝廷官员往来,杨万里与范成大素有文名,我也只是听说过!至于陆游,虽文名不显,但其北伐之志与我类同,去岁新君即位,任命陆游为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陆游上疏,建议整饬吏治军纪、固守江淮、徐图中原。时新君在宫中取乐,并未重视,陆游得知后告诉大臣张焘。张焘入宫质问,新君遂贬陆游为镇江府通判。”

“陆放翁啊!年近四十而入仕,自以为能率军北上,复我河山。可惜他骨子里还是文人,刀笔于当下可自娱,娱人,教化外族却是想当然了,而他做事之莽撞,也是少有,若无文名护身,丢官罢职都是轻的,下狱都不会让人奇怪!”

“当今朝中尽偏安之心,若无激烈手段刺激,北伐条疏不过徒耗笔墨。他也好,我也好,若能推行北伐,吾辈何惜此身?”

“赵昚也算有为之君,励精图治,敢压下主和声音,立志北伐,倒也有种。然国家大事,在戎在祀,绝非皇帝下诏,将士出征这般容易!”

辛弃疾脸色变得难看:“我虽见识少,但也听出圣君弦外之音,大宋虽然武事不彰,但也绝无可能逢战必败,辛弃疾不才,如果朝廷有令,匹马入中原又有何妨?”

“想法不错,但你注定失望了,皇帝需要北伐名垂青史,武将需要战功封妻荫子。你别忘了,赵氏养士两百年,早就形成了与士共天下之局面。而北伐恰恰不符合士人利益,至于原因,你自行斟酌。无士人支持,北伐绝无功成之可能”

“为何如此,中原大地沦陷之百姓也是炎黄子孙,同为神州苗裔,冷眼观北方水深火热而无动于衷,于心何忍?”

“不要这般天真,诸多道德准则,本就是用来愚民和约束下位者的。亲疏远近,善恶恩仇,十之八九以利益为衡量标准。不过于当下的你来说,听听便点,无需介怀!”

(本章完)

.

(本章未完,请翻页)

之前符离集大败,让朝廷北伐的心气又被扑灭,主和派又占据了上风。

而他主张北伐,惹得朝中大佬不喜,何况他还是归化之人,本就与南方官员集体有些隔阂,若非朝廷需要拿自己千金市马骨,处境恐怕会比当下艰难无数倍!

阅读太岁圣君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