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我在红楼做好汉

第19章不气盛还叫年轻人吗

  • 作者:林家龙女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1-09 17:22:58
  • 字数:4454

本来皇帝并不知道沈越与高衙内之间的事情,但在第九日,突然收到一封从辽东来的八百里加急。总之,收到信件的皇帝召高俅入宫臭骂了一顿。摸不到头脑的高俅私下问大太监梁秋时,梁秋则警告他,若沈越不能安全到辽东,自有人会收拾他,到时候连皇帝都保不住他。

一脸忧心忡忡地高俅回到家,想到皇帝的臭骂,还有梁秋的叮嘱,不由得气破胸脯,拿起手中茶杯掼在地上。

随着高俅离去的,还有一位短颈肥白的中年胖子,相貌倒是堂堂,不过眼神却是让人很不舒服,沈越被他盯了半天,总觉得好像是被毒蛇盯梢了一般。

但他也没有太过在意,反正马上就要离开武清了,又能如何?

但他却忘了与严世蕃通个气。

“小子,本官教你一句话。”高俅咬牙切齿地低声警告道:“年轻人不要太气盛!”

沈越闻言哈哈大笑,横过枷锁用边角的一侧指着高俅,大声反问道:“不气盛还叫年轻人吗?”

周围的学子们听了,纷纷叫好,还有人高声叫“沈学弟霸气”的,高俅差点没背过气去,在一片叫骂声中灰溜溜地夹着尾巴跑了。

至于说去辽东,没有人是担心的。大汉尚武,每个人都把宣德年间的书生杨炯的那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当做毕生格言。

大家羡慕还来不及呢。

令沈越感到意外的是,不止同窗相送,连高俅也来了。

鼎香楼的帮闲都转移到了石碣村,还有掌柜的孙有福。林冲也在为后日早做打算,他打听了黛玉家中的亲戚近况,听说黛玉母亲是出身于荣国府,而最近荣府老祖宗贾氏也在四处打探林黛玉的情况,便准备把黛玉先暂时送入荣国府去。

同她一起去的,还有自己的娘子张氏。

嗯,林冲的娘子姓张,毕竟她爹是张教头。

十天一晃而过,每日间鲁智深和阮小七都会来探望沈越,在沈越临出发的前一天,李逵也从石碣村赶了回来,言说沈家嬭嬭的情况,也让沈越心里放个心。

见戴着枷锁的沈越走过来,高俅走上前去,一脸牙疼的笑容。他用阴鸷的声音低声道:“小子,战场可不是你想的那般容易,希望你不要死在辽东。”

“武清米贵,居大不易。”沈越轻笑着晃晃枷锁,也低声对高俅道:“希望你有两把刷子,莫要被人先拿了狗命去,要时刻记着,你的狗头是你沈家小爷的,小爷回京之日,就是取你高俅狗头之时。”

期间倒是有个小插曲。

而宁国公贾演和荣国公贾源,就是当年跟随刘裕打天下的两员悍将。

总之这俩国公府高俅惹不起就是了。

时间一到,沈越也准备上路去辽东了。排场很大,没有街坊邻居相送,但国子大学堂的天子门生们却是不惧怕高俅,一个个在城门排着队,挥舞着写着大字“欢送沈越学弟”的条幅,还有诸如“沈越学弟一路平安”,“沈越学弟我辈楷模”的,还有好事的武清学宫的学生,也过来送沈越。

毕竟沈越现在“不畏强权”的人设已经被老师邓同芳打了出去,在学堂上学的莘莘学子,骨子里都是不老实的,在这个抗争的年纪,一个个都把沈越当成了心中的偶像。

高俅等人走了,所以也没必要做样子给人看,一起前来送行的邓同芳便叫人给沈越去了枷锁。沈越看着老师,尴尬地问道:“老师,这样是不是太过嚣张了?”

“你自己说的,不气盛还叫年轻人吗?现在怎么,怕了?”邓同芳捻须呵呵笑着反问道。

“怕倒是不怕,这不是主要还是担心给老师添麻烦嘛。”沈越陪笑道。

“你不给我惹祸,就是对我天大的爱护了,还怕给我添麻烦?”邓同芳瞪眼瞅着沈越:“你我师徒二人本应师徒相得,共商学术,为师还打算推介为贡士,这下可倒好,你惹上个祸事,跑到辽东去了,为师给你铺的路都成了无用功。”

沈越还能说啥,只能一个劲儿地尬笑。

“行了,看看你周围来送你的学长学姐们,就没什么想说的?”邓同芳拍拍沈越的肩膀提醒道。

沈越听了老师所言,看着周围的学子们,心中颇多感激。两世为人,还是第一次经历这种场面,他大声道:“感谢诸位学长学姐厚爱,沈越不才,无以为报,只有一阙歌谣送与诸位,希望大家会喜欢。”

众人都笑,有人说道:“学弟莫要空言,你倒是唱啊。”

“要你唱,你就唱,扭扭捏捏什么样,像个大姑娘!”又有人起哄道。

沈越闻言不再磨叽,他清清嗓子,高声唱道: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沈越一遍一遍地唱着,周围相送的同窗听了几遍后也跟着唱,逐渐地,从几人跟随清唱,变成了数百人的大合唱。西直门外,来往的商贾农人都驻足不前,看着门口这一难得一见的奇景,学子们唱歌可是不多见的事情。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沈郎君,该上路了。”依旧是张龙赵虎相送去辽东,与沈越也算是熟人了。

“谢过诸位学长学姐,沈越去也。”沈越对众学子躬身一礼,在一遍遍的合唱声中,随着两位公人而去。

谁不想暴打一顿作威作福的衙内,扬名满城呢?

身为自“宣德献土”以来与国同休的百年公府,高俅自然不敢去触碰他们的霉头。而宣德献土则发生在汉历852年,大汉塞王刘裕在当代衍圣公孔汲的支持下篡夺皇位,改元宣德,定立了一世一元制。

为了酬谢衍圣公孔汲的帮助,刘裕将曲阜以及周围八百余里的土地献给孔汲,因其年号为“宣德”,故称宣德献土。

阅读我在红楼做好汉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