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江湖风云 > 淮南无夏

第一章;盛时

  • 作者:平城百里
  • 类型:江湖风云
  • 更新:01-10 19:09:43
  • 字数:3248

六年来边境上的小打小闹不曾间断,但盛将军之名,硬生生压的整个北鲁喘不上气,而大夏繁盛一年更胜一年,北鲁竟是再无一分侥幸之心。六年前签下的那些议和条约,也渐渐被盛顾北一场一场战役全数打了回来。

可民间最为津津乐道的不是盛将军腰带上绑了多少颗北鲁蛮子的头颅,而是盛将军那貌美如花的十位夫人与各具特点的九位世子。

自古以来,百姓关注的最多的便是谁家发生了什么事,各地发行的报纸再加上说书的诸位先生又有意推波助澜,百姓们的注意力除了自己每日的柴米油盐,便全数放在了朝中各官的私密事上。

夏历六年秋,夏帝召盛顾北携亲眷返京封爵。

(本章完)

.

自多年前便早已不是秘密,除了大夫人身患隐疾无法生养,剩下的九位夫人均先后诞下九位世子。

九位世子自幼便常住边疆,无一位习染京都纨绔之风,实为盛将军人生最大的财富。民间相传九位世子通史书,习武艺,甚至有不少修行之人慕名前来想收盛顾北的孩子为徒弟,可盛顾北只是让自己最小的三个儿子拜师学艺,其余六人并未和这位师傅结下仙缘。

而今边疆无战乱,大夏极繁盛,夏帝于数日前早朝之上定下了召盛顾北返京的诸多事宜,无非是加官进爵之事。但无论明面暗地,只字未提收回兵权一事。上至朝堂,下至民间,无不赞叹好一对明君贤臣。

朝堂上偶存激烈争吵,其话题不过是陛下是否该立后或举行选秀,给诺大的后宫添几分美意,给皇室再添子嗣。而民间听闻皇帝竟放任大臣讨论此事,无人不称陛下实乃千古明君。

夏朝地处大陆以南,本就是繁华富饶之地,百姓善商而不精于战。本就不错的基础,在夏帝的治理下民生更是极为富庶。而一直以来算是短板的军事方面突然出现一位奇才,短短几年竟是将大夏几十年都没有的威风尽数打了出来。

此将名盛顾北。人如其名甚是顾北,在边境北疆与北鲁征战十年整,身先士卒,方圆千里无人不晓盛顾北之名。先皇御前赐镇北大将军一称,民间更是早已将盛顾北奉为一代战神。

自京都新帝登基改国号为夏至今已过六年,大夏繁盛之势逐年而增,夏帝勤勉执政,百姓安居乐业。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家家户户夏日眠而不掩门,金银于路而无人拾。

大夏律法,无论何人入京,不得骑乘,寸兵不得持,仪仗按官阶皆有定制。可此律之后极为人性化的加了一条注释,唯盛顾北可带亲兵三十,仪仗无矩,持刀佩剑凭其意。

京城东西南北四处城门早在盛将军返京前数日便从各地传来的讯息得知盛顾北确切位置,何时何方京城外传来马蹄声,城门何时便大开相迎,大夏各州郡皆知若无盛顾北,自无安居乐业之谈。一路上自然也如京城这般隆重欢迎盛顾北一行人,所有用度一律由皇室出纳,各地官员平日里再怎么贪,这次也不敢贪污皇帝老子的银子,更不敢怠慢了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

盛顾北议和之日再次独自返京,上交兵权,整个朝堂乃至天子无人不称盛将军乃至忠之臣,便是比太学的那位季老先生也是不遑多让。

(本章未完,请翻页)

,直到朝堂稳定,换血结束,才与北鲁议和。

而盛顾北盛将军,作为噱头最大的那位,自然被各大报社纷纷当成了自家的头牌。不乏有心人暗地里联络着盛顾北早些年散落在夏朝各地的旧部,想着从他们口中获取盛顾北的独家新闻。几两温酒下肚,口中塞着熟牛肉的昔日将领们便毫无顾忌的侃着盛顾北年轻时候的糗事。远在北疆的盛顾北几日后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自己最喜欢的窑子怎么就一夜之间突然成为了夏朝百姓们津津乐道的地方。

盛将军的十位夫人貌美如花

(本章未完,请翻页)

相传此人虽是一粗人,但颇好文人才气,可惜言语举止上却学不会那些礼数。生活为人也是礼贤下士,鞭笞属下之事从未在军中出现过。先皇册封之后更是没有一丝半点官架子,无论旧部新属皆是打心底钦佩这位盛将军。

六年前,北鲁本以为大夏朝堂动荡,必有可图,四十万大军本欲横跨边境,彼时身在京中的盛顾北不眠不休连着数日返回北疆,独率三万精兵悍不畏死将北鲁逼退三千里

阅读淮南无夏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