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短篇文学 > 史学若梦

第三章 曹操为什么至死都不称帝

  • 作者:胡启乐
  • 类型:短篇文学
  • 更新:02-26 13:55:30
  • 字数:3038

为此,吴、蜀之间长达十年的良好的联盟关系也就结束了,此时的孙权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缓和同曹魏的矛盾,不然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一生,被人视为“枭雄”、“奸雄”,世人始终把他当做小人,即使他也是胸怀大志,心有天下,所以,就算是死,就算是装一辈子,只要能得到世人的一句肯定,曹操就可以忍一辈子。

孙权明白,曹操如果真的称帝,拥汉派必将会强烈反对曹操的行为,也会陷入困境,吴国的威胁也就减小了。

其言辞恳切,也让不少人信服。

这句话说了差不多十年,倘若突然临时改变了主意,这是对自己的否定,对曹操的声誉名节只有坏没有好,曹操自然会坚持把戏演下去。

纵观曹操的

实际上,曹操遭到内部的反对或者反叛,大多是在他被封为魏公、魏王之后,这也就说,曹操想要称帝,受到的阻力还是很强的。

因此,曹操只能继续“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招对于安抚拥汉派和巩固曹操队伍的内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也有很多不好的舆论,所以,就形势来说,曹操想要称帝,天下必又有大乱。

五月,曹操修建了诸侯有权享受的学宫沣宫;六月,曹操任命军师华歆为御史大夫;十月,汉献帝下令曹操可以佩戴像天子那样头悬有十二根玉串的帽子,乘坐专门的金银车,套六马,而且封曹操长子曹丕为魏国太子。

实际上,到了这一步,曹操就已经完成夺取帝位和世袭权力的所有准备,他可以随时成为帝王。

但是曹操却至死没有迈出最后一步,这是为何?因为他要把最后一步让给自己的儿子来完成。

建安十二年四月,汉献帝下令曹操设置只有天子才能使用旌旗,外出时向皇帝一样,左右严密警戒,不让行人通行。

第三,自保名节

大概从建安十五年起,曹操为了安抚反对派和巩固内部,就一再“自明本志”,不止一次对外声称自己绝对没有代汉自立的想法。

在襄樊之役中,孙权为了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竟从背后袭击关羽,虽帮了曹操的大忙,但却得罪了刘备。

孙权劝说曹操称帝是有自己的小心思的。

首先,孙权认为自己劝说曹操称帝可以获得曹操的好感和信任,从而实现吴、魏之间的矛盾和解,而孙权自己就可以专心对付蜀汉。

对于孙权的阳奉阴违,曹操早就看穿了,他是不肯轻易上当的。

第二,形势不允许

有的人为了权利,在所不辞;可有的人,后世的名节比虚假的权利更重要。

而更重要的是,曹操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人,只要掌握了实权,虚名并不重要。

他说:“施于有政,是亦为政”。

这大概也是他内心想法的真实写照吧。

第四,年龄太大

到了建安二十四年,称霸于世的曹操已经65岁,在现今的社会里,他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对于时间的匆匆流逝,一直有自己深刻的认识。

而对于自己短暂的生命也了然于心,65岁,已经是高龄了,能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与其让自己去做魏国的“活不久”的第一人,倒不如把机会留给自己的儿子,留给他们去实现自己的蓝图大志。

很多人对于曹操没有自己称帝感到可惜,也许,曹操真的称帝了,历史也会不一样吧!但是我相信,曹操不当皇帝,是从策略上全面权衡得失后所作出的决定,是一种周密而明智的谋虑。

(本章完)

.

从当时形势来看,如果曹操贸然称帝,就会给他的政敌以及当时的拥汉派势力发挥舆论的一个借口,如此一来,曹操在政治上也会陷入被动。

当然,曹操为何不自己称帝,原因还是很复杂的,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上孙权的当

阅读史学若梦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