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短篇文学 > 争魏

第九百五十八章 羌裔

  • 作者:苍穹之鱼
  • 类型:短篇文学
  • 更新:03-01 05:35:09
  • 字数:4850

而且杨峥的贵妃姜阿怜就是出自羌族,对羌族的吸引力更大。

其实当年杨峥崛起,就是借助了羌人的力量,反攻凉州,席卷关中。

拓跋、慕容、宇文、段氏,都曾出现名震一时的雄杰。

不要低估一个英雄对本民族的激励。

如今羌人在大秦的地位,类似历史上蒙古人与满清人的关系。

匈奴、鲜卑目前还靠不住,杨峥也不敢完全信任他们。

汉朝内迁匈奴两百多年,也未能完全融合他们。

而鲜卑的威胁还在匈奴之上,毕竟人口基数在哪里摆着,这几年鲜卑中涌现出大量杰出人才,在大秦开始崭露头角。

有时候,杨峥感觉羌、氐、賨这些彻底汉化的异族忠诚度还在本部汉民之上。

将他们散播在中亚、辽东之后,人生地不熟,不会跟当地势力沆瀣一气,只能依靠大秦。

而大秦也可以依靠他们镇守当地。

无数羌人在宣义郎的劝说下欢天喜地的走下来。

河西走廊的富庶是最好的宣传效果。

比起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在高原上当野人,融入大秦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大秦这边刚一动,高原上就有了反应。www.vmatch.net 时空小说网

羌人耐苦寒、生勐的特性也非常适合辽东和漠北。

所以提升羌人地位是杨峥必然的选择。

这实际上是大秦承认他们的政治地位。

羌人只能跟当地的汉人豪强沆瀣一气,掀起此起彼伏的叛乱。

大秦对他们敞开怀抱,这么多年的宣传,汉羌同一个老祖宗的说法早就深入人心。

羌人不仅大量在朝廷为将,皇室子弟也多与羌人联姻,两边已经形成了一个紧密的政治同盟。

即便是如今的大秦,也需要羌人压制河西走廊上的鲜卑、匈奴等其他族群。

慕容恪将实力并不怎么强盛的慕容部,一举推向天下霸主的地位。

慕容垂几乎重现了燕国的盛况,却又被拓跋珪按了下去。

拓跋家牛起来了,又出了个宇文泰……

至少在这几十年内,杨峥还要暗中提防他们。

大秦进军高原,简直是一气呵成,没有受到任何阻力,这年头周边没人敢跟大秦叫板。

曾经与钟羌分庭抗礼,拥十万胜兵,三十余万之众的发羌,在一万羌裔子弟的组成大军面前没有丝毫抵抗力。

发羌、唐旄羌聚集五万大军与秦军决战。

同是羌人,但大秦的羌裔已经从精神完成了蜕变。

他们骑着健壮的河湟马,穿着坚固的盔甲,腰跨环首刀,手提长槊,勇勐的向五万衣衫褴褛的敌人发起了进攻。

这不能被称之为战争,而是一场屠杀。

羌裔将士们对大秦的敌人恨之入骨,出手无情。

将羌人的剽悍发挥到了极致。

一万步骑追着五万人杀,五万人东躲西藏鬼哭狼嚎,连还手之力都没有,阵斩六千余,俘虏两万余。

姜伐野的孙子姜恪,也就是杨峥的外甥,表现尤为英勇,两手各持一把环首刀,在战场上所向无敌,无人能挡。

也是他率五百精骑追杀两百里,擒发羌、唐旄羌豪酋一百三十六人。

发羌、唐旄羌一战而亡。

高原上的士气被彻底打下去了。

尸骨填满山川,任由天上的秃鹫野谷里的狼群啃食。

姜恪为了震慑高原诸部,筑起三座京观,效法霍去病,立石碑以记功。

这一年姜恪二十六岁,成为大秦第三代将领中的佼佼者。

历史上的吐蕃正是由发羌为核心,融合其他诸羌而形成。

此战之后,再无人敢挑战秦军,高原诸部纷纷归降大秦,连象雄国也遣使遵奉大秦为宗主,正式进入大秦的宗藩体系之中。

随即,秦军在高原上修建城池、坞堡。

只维持军事存在,却并不干涉当地部族的生活。

还向他们提供中原的丝绸、茶叶、书籍、棉衣、盐、饴糖等等。

华夏文明有绝对的优势,新式生活很快就融入当地。

通过贸易,大秦也在逐渐改造高原。

不过佛门比朝廷更心急,一拥而入,进入高原,扩张的异常积极。

这时代无论是佛教不会简单的吃斋念佛,未经华夏改造之前,对权力的渴望极大。

历史上的西域出现了不少佛国,直到清代还掌控着高原和草原。

同样的问题,高原百姓面临严酷的生存考验,还停留在奴隶社会阶段,指望奴隶们去读书识字之乎者也?

上层贵族对儒家的那套也没多少兴趣。

西域之所以能接受儒家,是因为有巨大的经济利益,且两汉经营多年,有一定的基础。

儒家不行,就只能佛门来。

不过佛门在进入象雄国时,引起了苯教的不适。

两边剑拔弩张,碍于大秦的面子,没有大打出手。

佛门也知道要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暂时退了一步。

历史上正是佛门与苯教的冲突,导致了吐蕃的矛盾大爆发。

高原上埋下一颗钉子,对大秦自然是好事,一来限制佛门的过度扩张,二来,将来若是高原崛起,佛门也是一着暗棋。

不到半年,高原的咽喉要道基本被秦军控制。

当地羌人对秦军并不反感。

打仗的时候,秦军凶残、凶勐、狂暴,但不打仗的时候,秦军军纪严明,从不骚扰当地人。

高原上的人心也就快速镇定下来。

高原一安定,河湟立即迎来第二春,大量人口涌入,让这些边荒之地繁华起来。

一个河曲郡的人口就高达十一万户。

这么多的人口挤在一个地区,生存压力过大,容易滋生新问题。

杨峥遂下达迁徙令,鼓励高原上下来的羌民迁徙到西域和中亚,每户百亩耕田或者牧场,并且分赐屋舍。

愿意走下高原的人,肯定过的不怎么样,一百亩土地的吸引力极大。

愿去者多如牛毛。

不过绝大多数还是选择了杨毅,毕竟他身体里一半流的是羌人的血,对羌民的号召力极大。

杨峥无所谓,只要愿意去即可。

有西域都护府在,能平衡夏、汉两国

大量汉化的羌裔子弟迁入西域、中亚、辽东等地,为大秦守卫疆土。

而且这些年陇右、河湟的羌人融入大秦后,纷纷阔绰起来,特别是有战功的人衣锦还乡之后,立即成为当地的老爷,有自己的土地,有自己的庄园,老婆小妾热炕头,其乐融融。

汉羌百年大战,最主要的原因是东汉朝廷一直拒绝羌人的融入。

阅读争魏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