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短篇文学 > 三国廖化传

第八章

  • 作者:黄昏下的童话
  • 类型:短篇文学
  • 更新:04-01 18:56:56
  • 字数:6738

“嗯…”蔡邕若有所思,这时他又看向昭姬,“昭姬你当真不愿意抄书?”

“这书实在是枯燥,女儿不愿意…”昭姬翻着眼睛说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背对自己,躬身面向地面,昭姬吓了一跳,待定睛观瞧,才发现此人正是廖淳。再瞧身前的地面上,尽是用枝条书写的《关雎》,字虽朴拙,但足以证明廖淳十分用心。昭姬顿时双目泛红,夜晚阴凉,但廖淳仍身着单衣,口鼻呼出的热气化为一团团白雾,昭姬连忙脱下披在身上的衣服,快步走到廖淳身边,披在廖淳的身上,廖淳回过头,见娇小的昭姬站在身后,先是一惊,转瞬脸上露出笑意“怎么?昭姬你也‘辗转反侧’?”说着用手中的枯枝指着在地上书写的‘辗转反侧’。昭姬‘噗呲’一乐,但立刻又红了脸,“兄长…我…”

“你若是依为父一件事,为父就不勉强你了。”

昭姬背着双手,模仿着昔日父亲的样子,抑扬顿挫的背诵着《诗经》中的《关雎》,廖淳见昭姬这副模样却引俊不禁,努力的不让自己笑出声来。虽然廖淳并不知道这首诗的名字,但昔日在家乡时,那些穷酸儒生嘴里似乎都念过这首诗,久而久之,廖淳耳朵起了茧子,但这首诗却早已背熟得七八分。

昭姬背诵完毕,让廖淳复述一遍,廖淳虽然结结巴巴,但也大体背诵下来,这出乎了昭姬的预料。她料想廖淳必定天资聪颖,于是接下来拾来一根枯枝,院子的泥土地上,默写下来这首诗,因见廖淳顺利背诵下来,昭姬心中便起了‘炫技’之心,并未用隶书书写《关雎》,而是采用了小篆,而廖淳一见那非直非圆的符号便晕头转向,右手紧握枯枝画符一般的模仿着昭姬的字体,显然是大相径庭,昭姬看着廖淳那握笔姿势和那些犹如涂鸦般的圆圈,不禁捧腹大笑,廖淳自然是满脸憋的通红,昭姬便收敛笑容,耐心教廖淳正确握笔,几番下来,昭姬才发现,廖淳先前所言不假,于是改用隶书相授,虽然如此,廖淳资质驽钝,教了数遍都无法正确书写这首《关雎》,气得昭姬折断枯枝,大声呵斥廖淳一顿,然后气鼓鼓的跑开。只留得廖淳一人不知所措…

夜幕深沉,昭姬躺在榻上辗转反侧,自知白天对廖淳说的话有些重,心生愧疚之余昭姬披上衣服,想立刻去廖淳房中致歉。虽然昭姬自幼研习孔孟之道,深知男女避嫌之礼,但几个月下来,她与廖淳早已情同兄妹,便顾不得许多。她来到廖淳房前,迟疑片刻,二指弯曲,轻叩窗棂,柔声问道“兄长,你睡了吗?”屋内并无回应,昭姬以为廖淳因为赌气故意不做声,于是带着歉意说道“兄长,小妹白天的话…有些重了,望兄长谅解…”里面仍然一片寂静。昭姬自付廖淳必定记恨自己,不由得鼻子一酸,只好转身回房。当昭姬路过后院的时候,只见一个人影

廖淳一听却不禁皱起了眉头,他儿时在乡间,时常来到当地

(本章未完,请翻页)

富户家开设的私塾学堂外,他和伙伴们也总是爬在墙头之上向屋内观望,不过听得的只是教书先生摇头晃脑满嘴‘之乎者也’,而那些和自己一般大小的孩子也都是学舌般刻板的重复那夫子说过的话,心中顿时觉着无趣。但此时,他又不好拒绝,只好不置可否。

廖淳听闻这些之后,对蔡邕又多了几分敬佩,蔡邕整日闭门著书,不问世事。只可惜廖淳莫说四书五经,就连斗大的字也认不得几个,见那些竹简上散发着松烟味道的符号,却只如同天书一般。

一日,廖淳手捧热汤进入蔡邕书室,却见昭姬也在一旁手持毛笔在竹简上进行抄录,昭姬抬头看见廖淳入内,如见救星,立刻放下手中的毛笔,撒娇的说道“兄长,你可来了,爹爹要我抄完这部《中庸》,你快来帮我。”廖淳将手中热汤放在一旁,然后搔着头说道“可是…可是…我不认得几个字…”

昭姬闻听,不由得一愣,但转瞬拉下脸来,撅起小嘴生气的说道“兄长你骗人,你根本不想帮昭姬…”这时蔡邕也不由得放下手中的笔,略带诧异的看着廖淳。廖淳一见昭姬生气,立刻赔笑,“不是我骗人,我真的不认得几个字,我发誓…”

廖淳栖身蔡邕府邸月余,身着粗布短衣,做得都是一些达官贵人家仆人的活计,但蔡邕生性恬淡,昭姬天真烂漫,廖淳倒也十分惬意。自蔡邕回到雒阳后,每日登门造访者络绎不绝,但十有八九都被蔡邕以“身体不适,不能见客”而拒之门外。时间久了,廖淳从蔡府其他家仆口中得知,蔡邕乃不世奇才,精通儒学、音律、天文、数术,备受当今天子刘宏青睐。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因蔡邕为官刚直,开罪于宦官与权贵,最终被流放朔方五原…

“不过,让你教你兄长,可是有一个条件。”蔡邕话锋一转,廖淳和昭姬立刻看向蔡邕,“有道是‘教不严,师之惰’,三个月后,为父便要检验你这个‘女夫子’教得如何,若是你兄长进展甚微,你不仅要将这《中庸》继续抄完,还要罚抄《尚书》与《周易》,你若是现在后悔还来得及。”

“这…”昭姬有些迟疑,她看了看廖淳,又看了看父亲那略带得意的模样,心中便升起一种倔强,“哼,有我这个‘女夫子’在,不会有教不会的学生,兄长,我们走!”说着示威一样的看了父亲一样,拉着廖淳的手转身走出了书室。蔡邕望着这‘兄妹’二人的背影,一向不苟言笑的脸上,竟然也泛起一丝暖意。

“先生说得是,不过小的自幼家贫,实在是…”廖淳连忙应和。

“哈哈哈。”突然昭姬发出银铃一般的笑声,廖淳摸不到头脑,“哈哈哈,这么大的个子,竟然不认得几个字,有趣有趣。”廖淳的脸有些发烫,但还是憨憨的笑了,近一个月的相处,廖淳早就把昭姬当做小妹妹。

“昭姬!不许取笑你兄长!”蔡邕板起脸来,他看向廖淳,倒是目光和蔼,“大丈夫立于世,怎可目不识丁呢?”

昭姬闻听父亲不再逼自己抄书,如蒙大赦,立刻双眼放光,“好好好,只要不逼我抄书,莫说是一件事,便是十件女儿我也依得。”

“好,即日起,你便教你兄长读书识字,内容嘛,也不难,便是这《诗经》。”

廖淳挥了挥手,“白日是兄长我太笨了,让‘夫子’生气了,来,‘夫子’请评判一下,学生这首诗。”廖淳谈笑间化解了即将出现的尴尬,昭姬闻听不禁长舒了一口气,顺水推舟,昭姬又佯装出一副‘夫子’的面孔,背起双手,扬起下颌看着廖淳满地的字体,故作不满的说道,“这满地虫爬蛇蹿的…为师是怎么教你的…”廖淳见昭姬这幅模样着实可爱,也不禁嘿嘿发笑,昭姬偷瞥了廖淳一眼,“哼,但总算有进步,不枉为师辛苦栽培,罚你快回去睡觉。”廖淳立刻拱手“遵命!”二人相视一眼,同时发出愉悦的笑声…

再过十日,廖淳进步显著,每日可以达到默诵三篇、默写二篇。昭姬不禁喜上眉梢,授课之余,昭姬时常通过《诗经》中《国风》中的不同国家,和廖淳南朝北国的攀谈一番。廖淳自幼虽不喜读书,但对于先秦旧事倒是兴趣盎然。生长在荆楚之地的他,尤其对昔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推崇备至,奈何《国风》之中并无楚国诗篇,但当昭姬讲到其他先秦诸国的时候,廖淳却也兴致不减。当昭姬讲到《黄鸟》时,闻听三位肱股之臣,被迫殉葬秦穆公,廖淳不禁气愤难当,“一人身死,却让活人为其殉葬,这是何道理?活该他秦穆公只能称雄西北一隅。”

昭姬见廖淳这般模样,只好无奈的笑了笑,心道“这楚庄王虽雒阳问鼎,不也只能铩羽而归?”但生怕此言一出,因斗嘴伤了兄妹二人的情分,故而话到嘴边只能又咽了回去。很快,这教授《诗经》便成为了二人海阔天空的谈天,昭姬虽然年幼,但也才称得上粗通史料,廖淳虽然读书有限,但乡间怪谈却数不胜数,二人互通有无,倒也相得益彰。尽兴之处,廖淳甚至在庭院之中耍起了拳脚,昭姬连连喝彩,二人全然忘却蔡邕考核之事,更为奇怪的是蔡邕也并未提及。

斗转星移,一晃五年匆匆而过。廖淳即将弱冠,而昭姬也到了及笄之年。五年的时光,让廖淳变得身体挺拔,四肢健硕;昭姬更是犹如出水芙蓉,顾盼生辉。这五年之间,东汉王朝已呈风雨飘摇之势,国内,地方暴动四起;边陲,南匈奴、武陵等部蠢蠢欲动;甚至在中平五年,冀州刺史欲废汉帝刘宏,另立新君…然而三十多岁的刘宏依旧沉溺于胭脂玉体、管乐丝竹之中,殊不知一场塌天大祸正在悄然而至…

(本章完)

.

“好呀好呀,我竟然也收弟子啦。”昭姬说到底还是小孩子心性,一听教人读书,立刻兴趣盎然,连连拍手叫好。昭姬自幼便见父亲与太学生授业论道,只觉着教书先生受人推崇,十分神气。却未料到今日她自己也成了一个‘女夫子’,而且她的第一个学生还是自己的‘兄长’。

“当真?”

“千真万确。”

阅读三国廖化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