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开局给朱元璋分田:制霸天下

第18章:棘手的朱元璋(3更求收藏鲜花)

  • 作者:007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4-04 18:44:45
  • 字数:5714

有大学问的人。

尤其是陈恪,刘伯温二人。

只是绝大部分都是佛经罢了。

陈友谅有闯荡的经验。

他生不出任何比较的信心来。

他觉得,虽然他的人生起点,略微比不上陈友谅。

可差距并不大。

他在皇觉寺出家时,也没少读书。

最开始时,他敏锐察觉,常遇春对陈恪十分抵触。

不过自从陈恪,不但领着百姓干,自己还玩命干,常遇春对陈恪的那种隐隐带着厌恶的抵触,似乎减轻了不少。

这人存在感太低,他实在生不出比较,帮助他进步的心思。

就陈友谅那种死硬脾气。

陈恪当众点名批评。

那得是多么奇耻大辱的事情!

陈友谅的这种反应,的确让朱重八很不解。

而众人中,牢骚话最多,表现最活跃。

与陈恪探讨争论,最为积极的陈友谅,就成了他比较的对象。

而陈恪、刘伯温、沈万三、郑士元都是读书人。

相反,似乎还没有任何芥蒂。

他们这群人当众,与他同村同乡的兄弟们,不是他想要比较的对象。

至少,现在他是真的不敢与这几人比较。

常遇春这人是个闷葫芦。

他这些年云游,他不缺这方面的经验。

可瞧着陈友谅,似乎对陈恪说的某些话,听的更加明白。

他虽然倒不至于生出嫉妒之类的心思。

却也有一种强烈,想要达到陈友谅这种高度理解能力的冲动。

“刘先生……”

瞧着刘伯温还在出神,朱重八忍不住又轻声唤了一下。

这声音,不但惊动了刘伯温。

也惊动了陈恪。

陈恪扭头看了眼朱重八。

眼底神色闪过一抹犹豫之色。

其实,批评陈友谅之外。

他也想批评老朱。

陈友谅身上的某些毛病,朱重八身上同样存在。

只是看着不似陈友谅这般严重罢了。

且有陈友谅这个积极的‘坏分子’挡在前面,朱重八就显得不那么太冒头。

可这种不太严重。

恰恰让他很犹豫。

很为难。

朱重八正处于一个人生价值观塑造,十分尴尬的过渡期。

他本质上,有着身为百姓的质朴、狡黠一面。

却又不似与他同来的徐达等人,是纯粹的百姓。

他现在皇觉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学识培养,尽管是佛学培养。

但也是具备了一定学识。

又在外云游数年,见识了外界的各种功名利禄。

他本质淳朴之下,那颗心已经不安定了。

一个人在这种时期,内心其实是极为敏感脆弱的。

纯粹质朴的汉子,面对批评,只要有道理,就欣然接受。

而似陈友谅这种,已经把人性阴暗看透的人,面对批评,其实无论其多么恼羞成怒,但只要批评的有理。

这类人再嘴硬,其实也会在内心中进行反思的。

无论他离开、留下与否,他陈恪都没有因为自己的批评,害了他。

可朱重八这种处于量变、质变过渡阶段,内心最为敏感脆弱时期的人。

批评的结果,他完全一点把握都没有。

极有可能,让朱重八走向不好的极端。

这种价值观塑造过渡阶段,就与人处于青少年叛逆期一样。

即不是孩童的蒙昧时期,容易被动接受灌输。

又不是成年人那种理智期,内心强大的理性会克制感性的冲动。

其实,青少年时期的敏感叛逆,本质也是价值观塑造的过渡问题。

这个时代不同。

普通的百姓,无法接受教育,甚至一辈子活动范围,都不会超过方圆五十里。

所以普通乡民,终其一生,也不可能完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塑造,本质上,一生都处于后世孩童的蒙昧期。

只有读书人,以及类似陈友谅、朱重八这种见识过外界,历练过的人,才会在观察世界,亦或是读书中,不断塑造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无疑,陈友谅就属于那种自觉观察,树立了自己认为正确看待世界的三观。

朱重八则处于三观塑造的过程。

他即没有为人父母的经历。

也没有做老师的经验。

这类即便父母、老师都棘手的特殊时期,他的确也很为难。

而且他对朱重八寄予了厚望。

对历史熟知的原因。

他觉得,如果他在这场革命事业中遇到不测。

如果他能把朱重八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劳动者先锋队员。

朱重八只要能本着一个真正劳动者先锋队员的态度,拿出历史上的铁腕来。

即便思想理论差一点。

也能保住劳动者革命的果实,不被窃取。

让那些想要窃取革命果实的阴暗小人,尝一尝朱元璋铁拳的滋味!

朱重八本身处于的三观塑造客观时期。

以及他对朱重八的厚望。

对于朱重八,他更多是潜移默化的引导。

同时暗中观察,调整引导的方式。

这种催人有可能向好坏两个极端迅速发展的批评,他就有些束手束脚。

‘再看看吧。’

他在心中暗道一句。

陈恪转头后,朱重八才松了口气。

说实话,有什么问题,他更想向刘伯温请教。

而非向陈恪。

他总觉得,距陈恪的高度太远了。

陈恪这人,让他本能有种畏惧!

陈友谅为什么没有愤而离开?

这个问题,刘伯温自然看的很清楚。

陈友谅是个极其现实,极为聪明的人!

这人聪明的看到了陈恪此人的强大,现实的认为,离开单干与陈恪为敌,战胜陈恪的可能微乎其微。

所以,即便野心再大。

这种聪明现实的人,再遇到一个更加强大的人后。

也会老老实实。

当然,陈友谅的自强心、自尊心也很强大。

将来未必不会,因为一个不服输的念头,离开。

只是,刘伯温的品性,做不出背后对别人评头论足的事情。

而似陈恪提倡的,劳动者先锋队员,要敢于自我批评,对战友的不足,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展开批评,挽救自己的战友。

这些他认为有道理。

可现在他却很抵触,做不到。

这与他接受的传统教育,完全是背道而驰的东西。

给刘伯温造成的思想冲击,一时间让他难以适应。

而刘伯温日后,对今日这种行为,也懊悔了一辈子。

劳动者先锋队,1353年反封建权力分封,重要队员脱离劳动者先锋队事件发生后。

重要会议卷宗,就明确记录了:已担任劳动者先锋队主要八委员之一,重要职位的刘伯温,曾对今天发生的事情,做了深刻的批评、自我批评。

自此后,身处重要职位的刘伯温,成为劳动者先锋队内,最敢直言说话,最敢对战友批评、最深刻批评剖析自我的劳动者先锋队员之一。

党史明确记录肯定了刘伯温这一功绩:正是刘伯温对批评、自我批评态度的转变,震动了劳动者先锋队所有人,从而奠定了陈帅要求的批评、自我批评。

对劳动者先锋队形成真正批评、自我批评优良风气,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ps:新书求收藏鲜花评价票月票评论支持。

反正,自从常遇春选择留下来后,他就发现,常遇春除了干活,然后就是带着耳朵听。

反正搁在他身上,他自问都有些受不了。

以陈友谅的脾性,这会儿早应该愤而离开,可偏偏陈友谅却没有。

阅读开局给朱元璋分田:制霸天下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