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短篇文学 > 蜀汉

第二十二章 问计

  • 作者:孔明很愁
  • 类型:短篇文学
  • 更新:04-06 03:17:17
  • 字数:4082

“我从大将军府出来之后,便在此等候荀大人。”

“刘校尉找在下何事?”

荀攸同样举起酒杯,二人一饮而尽。

“在下与荀大人一见如故,如荀大人不弃,我二人兄弟相称,如何?”

荀攸十分不理解刘璋为何对自己这个小小的黄门侍郎如此上心。

酒菜上齐之后,刘璋端起酒杯,向荀攸敬酒。

“多谢荀大人。”

“刘校尉请攸吃饭,该是攸谢才是。”

太好了!刘璋心中一喜。

“在下也没有吃饭,能否邀请荀大人一起?”

“请荀大人不要拒绝!”

刘璋喊了一句,朝着荀攸快步追来。

荀攸停下脚步,看到刘璋向自己跑来,有些疑惑。

“刘校尉?”

“荀大人留步。”

荀攸刘璋真诚的眼神,冻得通红的脸,便答应下来。

刘璋找了一家酒馆,要了包间,他要向荀攸好好请教一下。

刘璋摇了摇头。

“刘校尉来找大将军?”

“不是。”

“荀大人早上吃饭了吗?”

刘璋没有直说自己的目的,他需要找个地方和荀攸慢慢聊。

刘璋一边给荀攸倒酒一边套近乎。荀攸笑了笑,委婉地拒绝。

“刘校尉乃汉室宗亲,又是大儒郑玄先生弟子,年纪轻轻便担任校尉之职,前途不可限量!攸又怎敢高攀。”

“荀大人莫非看不起在下?”

刘璋把手僵在半空,认真的看向荀攸。

荀攸更是好奇刘璋到底有什么目的,只能先答应他。

“也罢,既然刘贤弟不弃,我等日后便兄弟相称。贤弟请”

“荀兄请。”

刘璋这才开怀大笑,二人一饮而尽,刘璋继续帮荀攸倒酒。

“弟不日便出战颍川,不知兄有何教我?”

“此等军国大事,愚兄怎敢乱说!”

刘璋对荀攸的回答没有意外,他就是这么个外愚内智之人。

“还请荀兄不吝赐教!”

看着刘璋恭敬的神情,荀攸也不好再推脱,便开口问道:

“贤弟觉得朝廷三路大军如何?”

“皇甫嵩三人虽是当世名将,但西园将士久疏战阵。据弟所知,三位中郎将每人兵不满万!”

“黄巾虽是暴民组成,但张角策划多年,如今虽是仓促起事,也不可小觑!”

“黄巾军至少数十万人,而官军只有不到万人!数千正义之师怎敌数十万残暴之众啊!”

荀攸赞许的看了一眼刘璋,没想到他看的还挺透彻。

“贤弟既知难敌,为何还要自投罗网?”

刘璋猛地喝了一杯酒,大声道:

“我身为高祖子孙,如今大汉遭难,纵是粉身碎骨,也不能退缩!”

“贤弟高义,不愧为汉室宗亲。”

荀攸敬了刘璋一杯。

刘璋看向荀攸,诚恳地说道:

“我知兄有大才,必有教于我。”

荀攸正了正身形,对刘璋道:

“黄巾军虽势大,却有诸多破绽。朝廷大军兵少,前期或许艰难,但终能战胜黄巾。原因有三。”

“一是黄巾被弟揭发,仓促起事,准备必然不足。”

“二是黄巾军只知焚烧官府,抢夺府库,携裹百姓。此无异于强盗。黄巾人数众多,每人钱粮消耗巨大,抢掠府库只能维持一二,最终还是会抢夺无辜百姓。从而渐渐失去民心。”

“三是朝廷大军虽少,但占据主要道路,可全国补充兵员。各州郡就地补给,而且各地士族豪强不会任由黄巾军抢掠,必然奋起反抗。”

“如此黄巾军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占,如何不败。以愚兄之见,至多一年,就可平息。”

荀攸说的有多么风轻云淡,刘璋内心就有多少怒涛波浪。

刘璋真是服了,他查阅了无数资料,以后世二千多年的历史经验才总结出来的结论,被荀攸未卜先知了。

如今黄巾才造反一个月,荀攸就分析透彻。当真是算无遗策。无愧谋主之名。

“莫非贤弟不认可愚兄所言?”

看着刘璋哭笑不得的样子,荀攸还以为刘璋有别的看法。

刘璋把头摇的飞快,嘴里一直说着没有没有。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兄所言令弟茅塞顿开!”

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马屁精任何时候都少不了!

荀攸被夸的也是飘飘然,脸色微红,嘴角挂着微笑。

“如此弟该如何行事?”

刘璋见荀攸心情不错,接着发问。

“如今黄巾正在势头,不可与之硬碰。只需拖住黄巾,时间一长,必会露出破绽。找准机会,务必致命一击。”

“若无时机,可与大军汇合,坚守不出。”

“多谢荀兄教诲!”

刘璋庆幸自己冻了两个时辰等到了荀攸,能真正见识这个人的恐怖。

二人又从军势聊到朝堂,朝堂聊到历史,历史聊到文学。可称得上一见如故。

时间飞快,到了分别的时候。

刘璋率先拱手致谢,一脸真诚的看着荀攸。

“多谢兄长今日教诲,弟铭记于心。”

“贤弟客气,领兵作战切记不可心急,一定要稳妥行事!愚兄在雒阳等待贤弟凯旋。”

刘璋哈哈一笑:“兄长放心,弟必不负兄长所望!”

两人相视大笑,相交虽短,却酒逢知己。

“大将军急招,就没来得及吃。”

“正是在下。”

荀攸看着气喘吁吁的刘璋问道:

阅读蜀汉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