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华西迷案

华西迷案第二部道中还有道第4章 …

  • 作者:谢改成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4-27 17:14:14
  • 字数:9262

柏典有些尴尬,识趣道:“那是,那是。”

龙根让柏典吃定心丸:“请柏总放心,修路工程款是省交通厅拨的,按合同约定,到时一分钱也不少您。”

赵风州追问:“两侧辅道呢?”

刘喜贵看看秦平,道:“长也是5公里,两边宽各15米共30米。”

柏典点头微笑无语。

秦平讲完,丁一宣布第二项议程:“下面请刘主任宣布补偿清单。”

刘喜贵宣布补偿数目,话音刚落,孔庙村青年农民代表赵风州站起来,理直气壮地问:“刘主任,请问翻修主干道的长和宽是多少?”

刘喜贵白愣白愣眼:“长约5公里,宽40米。”

龙根看大家反应不一,便放慢脚步左顾右盼……柏典也放慢脚步跟随……龙根发现临时搭建的厕所,匆匆进去小解......柏典急忙跟上……

特区管委会议室。柏子山经济特区管委会主任秦平,常务副主任刘喜贵,副主任丁一、副主任吕银在主席台端坐。各科室负责人坐会场左侧,孔庙村委主任赵根率孔庙镇村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坐会场右侧。

特区管委会副主任丁一主持会:“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拓宽翻修国道补偿动员会’。参加会议的有管委班子成员,机关各科室负责人、村组干部以及村民代表。首先,请柏子山经济特区主任秦平同志讲话。掌声欢迎!”

破路机像大公鸡叨虫一会儿低头,一会儿昂首。路面击出火花,伴随巨大声响,成块、成块的油路石碴呈现出来,四周弥漫灰蒙蒙的尘雾……

王新明在柏典、龙根、秦平、刘喜贵等陪同下,视察修路施工。

王新明兴致勃勃道:“特区国道主干道竣工后,市政府还要投资修国道辅道,以便于商客入住生产、生活、游乐。”

龙义被释放。他身穿筑路服,在特区服务区附近国道上,头戴安全帽指挥施工……

秦平和秦威是孪生兄弟。在上部书《柏子山计划》第68章于秋叶回忆秦威、秦平兄弟当兵的情景时就对二人的长相做过简单描述。兄弟二人的身材和五官几乎长得一模一样,都是魁梧强壮,浓眉大眼,面色黄白。但面部表情有差异,秦威的塌鼻子漏仓含威。性格刚硬火爆,有些霸道。秦平的塌鼻子漏仓含笑。性格平和,面带慈祥。孪生兄弟都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立功而转业到地方从政任要职。

秦平扫视台下各路人物,笑眯眯地说:“同志们,在辖区村委村民的大力配合下,特区管委一班人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使柏子山经济特区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高地,优化招商引资的洼地,旅游休闲的胜地,商贸流通的宝地,高新技术的基地!但是,柏子山经济特区国道因久年失修,造成尘烟弥漫,车辆拥堵,路基和宽度已经不适宜日益增大的车流了。根据省交通厅要求和市政府部署,计划用1——2年的时间交替翻修特区国道主干道,增宽两侧辅道。拓宽修路需要占用村组的土地,政府决定在近段时间,要支付土地出让金和青苗补偿费、地上拆迁建筑物费。现在已经登记造册,各村组会后到财务室领取相关补偿。”

秦平接话:“给村民补偿是柏子山经济特区管委的责任,柏总的任务是保质保量修好路。”

柏典试探问:“这次修路每亩给村民补偿多少?”

王新明看看龙根、秦平,没有回答。

王新明道:“柏总的提醒不无道理。政府财政有限,在征收土地补偿方面肯定会损害农民的利益,少不了和群众发生矛盾。”

龙根信心满满道:“要发展,树形象,还要让群众百分之百满意确实难,但难也要做。请王书记放心,我和秦平一班人千方百计落实好合同约定。”

赵风州说:“那就是说,这次政府征村民的地总宽是70米呀!”

刘喜贵吞吞吐吐道:“这——?”

孔庙村委主任赵根急切问:“需要征地多少亩?”

赵风州耸耸肩:“这不简单吗?5公里乘70米。换算一下共征525亩。”他看赵根挠挠头,还迷糊,讥笑道,“不会算了,脱了鞋连脚趾头用上。”

赵根满脸恼怒:“你——!”他看大家对他笑,也变相骂赵风州,“俺是喝泥水出身,哪有你喝墨水大聪明?——连你爹做你的时间都能算得出来!”

众人哄堂大笑,而秦平却一脸严肃:“赵风州的公式列的对,但算法不对。主干道路基原是千年古道,尽管解放后多次拓宽也是大集体时所修,早已成国家所有。给村民土地补偿只是新拓宽的辅道占用的耕地。”

赵根皱眉问:“每亩补偿多少?”

秦平看看刘喜贵。刘喜贵打手势,比码字:“按照当前的地方市价,可耕地每亩补偿四万八。”

赵根不满意:“按这价算,赔群众的也不多呀。”

刘喜贵没有好气:“多少是多?”

赵风州接话:“深圳寸土寸金,一脚就踏四百八!”

刘喜贵冷笑:“嘿嘿!你还不如拿月球上的地比呢!深圳临近香港,通世界,是商贸宝地,购物天堂。咱这呢?种地靠天,近年村民外出务工,责任田里的蒿子比豆棵子还高。地不金贵,不修路干啥?”

赵根附和道:“刘主任说得也是个理,但我心里也不踏实。”

赵风州话说得很铳:“听着是个理,实际是坑农害农。我们的土地给政府了,将来我们的子孙吃啥?”

商户代表田青站起来,腿哆嗦着说:“是呀。路宽了,地没了,我们吃啥?”

会场大家七嘴八舌,台上的秦平、刘喜贵、丁一、吕银沉默……

丁一看修路动员会成了激烈的辩论会,便在台上制止:“大家安静,安静!”

大家似乎没有听到,仍在讨论。机关会计老高站起:“丁主任不让说了,继续听会!”

会场渐渐肃静,丁一讲:“刚才大家提出,我们修了路,土地少了,吃什么?这的确是特特区管委和群众都要思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咱村民不要片面考虑,我们修了路,土地少了,就无法生存。我认为咱的生存发展空间更大了。我们特区环境好了,外商便来投资办厂,当地村民可到厂里务工。这叫就近从业,比背井离乡到南方打工强;道路宽畅了,车辆多了,我们可在国道两侧建宾馆给客户提供吃住、维修、商贸服务。”他指指台下的武秋生,“你们看秋生家,从改革开放以来,父子就在国道开漫滩湖宾馆,生意越做越红火,现在成了当地的冒尖户。”他又指指台下的‘小眼睛’,“你看边上坐的那货,别他眼睛小,心里可有点儿,在道上开个小超市也发了。这都叫农民劳动转型。”

‘小眼睛’是特区国道超市商户代表,外号‘小眼睛’,丁一说得他含羞低下头。

赵风州略有所悟,抓抓头发道:“是呀。我转什么型呢?”

丁一给他支招:“你这家伙能说会道,又有脑筋,开个饭馆就挣不完的钱。”

坐在赵风州一边的机关出纳李艳叶也煽香风:“饭店里再养几个‘蚂虾’(服务小姐),你更舒坦!”

台上台下哄堂大笑。

赵风州脸一红,说:“是的。生意做遍,还是卖饭。俺就在路边开饭店!”

漫滩湖宾馆老板,陈冰莹的丈夫,武大林之子武秋生站起来,开始扒啦自家的小算盘:“俺的饭店需要拆迁往后拓展,咋给俺补偿?”

秦平答复:“市政府有文件,按建筑成本面积算,拆一赔二。”

赵风州也开始盘算:“村民建商业房用地还掏钱吗?”

秦平答复:“占自家的责任田,要适当交租地费。不是自己的责任田,租价要高。具体价格根据用途、位置而定,下去找刘主任谈。请大家放心,管委一定按照上级要求,从政策上,大力支持特区村民兴工从商。”他看赵风州还想说什么,立即决定结束争论,“会议结束。赵根书记带村民代表到管委财务室领取有关补偿……”

漫滩湖柏子山脚下西。赵风州和父亲赵末带人在国道一侧扎根基盖饭店。特区管委常务副主任刘喜贵,孔庙村委主任赵根,特区公安局分局长吴九清等带治安队员上前脚蹬、手扒......

赵根对赵风州连骂带训斥:“你这个小俅孩,管委、村委还没有给你定位就乱盖。”

赵风州趴在墙根基上,硬着脖子犟:“咋,只兴州官放火,不许俺百姓点灯?”

赵根嗤嗤以鼻:“井里的蛤蟆见过多大的天?穿几天煞裆裤就想造反!说,俺放了哪些火?”

赵风州揭老底:“你们瞒亩数转让,坑国害农!”

“你!”赵根被噎住了,他扫视刘喜贵,尔后把怒气牵到赵风洲的父亲赵末身上。“赵末,这都是你给风洲教坏的。你说,停不停?”

赵末也不买赵根的帐:“根基已扎,如楔钉放箭,怎么停?”

吴九清依法说服:“国道两侧,已经统一规划。你们强行盖房,违法!”

赵风州不吃这一套:“俺按照秦主任会议上说的,就是按规划建的,违啥法?你们当官的借修国道之名,从俺老百姓手里夺走土地,又高价转卖,这才违法!”

赵风州把老底揭出,赵根哑巴,吴九清躲一边喘气……

刘喜贵威吓道:“赵风州,你强占公共用地,不配合政府,你有困难了,还需要政府不?”

赵风洲豁出去了:“随你们的便!”

赵末却害怕哭起来。刘喜贵冷笑不语。赵风洲却硬撑到底:“爹,不要怕!咱临路盖房发展个体经济,符合国家政策。”

刘喜贵口气缓下来:“即便符合政策,也要按照审批程序,由村委给你定位置,算面积,而后交了租金才能施工。”

赵风州口气也变软:“十年前柏典开发柏子山服务区交多少租金?他出多少钱,俺出多少钱!”

赵根挖苦赵风州:“你是乌鸦学八哥——想好事(声)哩。你能和台商比?要知道此一时彼一时。”

赵风洲欲妥协:“现在,每亩租金多少?”

刘喜贵掐着腰说:“占用自家的责任田一年每亩一万。如果不是租金一年每亩二万;”

赵风洲伤心起来:“你们台上呱呱叫,实际另一套,变着法从俺老百姓口里抠食,是与民争利!”

刘喜贵恼羞成怒:“你别狗啃麦苗——装羊了。什么与民争利?你净瞎胡扯!”

赵末妥协劝风州:“孩子,胳膊拧不过大腿。停工交钱,让领导给咱画圈!”

赵风州蹲在地上抱头哭起来:“咱哪有钱交这么多租金呢?”

秦平到龙根办公室,向龙根汇报修国道辅道问题,他把汇报材料递交龙根说:“村民对修国道辅道有意见。”

龙根抬头,盯住秦平问:“都有哪些意见?”

秦平扳着手指头说:“一、修了路,村民土地少了,吃什么?二、这次翻修和拓宽长5公里宽70米的国道,政府向农民共征地多少?也就是说翻修主干道,国家或者市政府还按征地价格给村民补偿不?三、村民按规划在自家的责任田建工厂、建宾馆,特区管委为什么还征收较高的租用费?”

龙根反问:“你们是怎么向群众解释的?”

秦平如实答:“第一个问题,是农民劳动转型问题,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国家会出台政策,我没有阐述。在具体问题上,丁一给村民讲得就不错。第二个问题,我认为特区主干道原是千年古道,解放后,大集体时多次拓宽,早已成国家所有,村民没有理由再获得补偿。第三个问题,是土地确权问题。如果村民在承包的土地上做商业用,可征收耕地占用税费。”

龙根点头微笑道:“解释的不错。但是,我们还要为群众着想,多为他们谋利益。尽管主干道是古道,使用权属国家所有,但我们要向交通厅反映群众诉求,尽量争取土地补偿金。回去你们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写一个报告给我,便于向上级反映。”

“好的。”秦平答应,起身离去。

【作者题外话】:他们是为民谋利,还是与民争利?且看以后行为。请关注。

秦平、刘喜贵点头;王书记沉默;柏典钦佩地望着龙根。

柏典附和:“要想富,先修路。这抓住了经济发展的龙头。”他扫视龙根、秦平、刘喜贵,“征用农民土地,需要付出大的成本,在发达地区不容易。”

秦平洋洋得意:“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大陆的优势,群众能服从大局。”

阅读华西迷案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