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耽美言情 > 梦回一零

070设计师伙伴

  • 作者:邈之
  • 类型:耽美言情
  • 更新:04-28 04:28:49
  • 字数:6262

那么此时哪里能找到厉害的设计师呢?

幸运的是,Dri

le 并非设计师们唯一能去的地方,除了它,还有 DeviantART、Bēhance、Pinterest、ArtStation 等同样鼎鼎有名的设计社区,许多成立时间还比 Dri

le 更早更资深。

le 已经出现了。

甚至在未来,Dri

le 还顺水推舟地推出了不少招聘相关的功能。

当然 Dri

le 虽然谁都能观看作品,但却不是谁都能发表作品,你必须收到已有会员的邀请才能获得这一权限。

就如同很多采用邀请制控制规模和质量的互联网产品一样,Dri

le 整体的作品都非常不错,优秀设计师群体也相当庞大,更重要的是,它还长期保持了这一机制,十几年里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有效维护了整个社区的质量。

最优先的选择是,在校内找,省钱还方便沟通。

李耕尝试发动了身边的同学朋友,甚至还想办法混进几个校内群,但还是没有找到一个靠谱的。

这也不难理解。

高烨就位后,李耕招人的心思就放在了设计师上。

正是由于活跃着大量优秀设计师和创意工作者,Dri

le 也是招聘相关人才的好地方。

既然无法就地取材,那索性他就考虑找一个资深点的 UI 设计师远程合作。

毕竟李耕需要的是上来就能干活队友,而不是还得摸索着学习的生瓜蛋子。

在看过几个广告专业大四学长的练习作品后,李耕终于把目光投向了互联网。

Dri

le 于 2009 年成立,今年正式开放,很快就成为全球顶尖的设计社区,无数设计师和创意工作者在这里展示作品、同行交流和寻找灵感。

这些网站各有侧重,比如李耕自己,就更喜欢逛 DeviantART 找壁纸,但在 UI 设计领域,Dri

le 无疑是最靓的仔。

再稍微展开一点 Dri

le 并非全无缺点,相较 Adobe 旗下更为严肃的、内容更丰富的、倾向于展示完整项目和作品的 Bēhance,Dri

le 更像是设计师“炫技的、碎片化的、不实用的、自娱自乐”的场所。

乃至于每个社区在经历足够长的时间沉淀后,都会不可避免的走向同质化、庸俗化,这一现象在 Dri

le 身上也一定程度的难以避免。

不过 Dri

le 已经做得足够好了。

更何况此时的它才刚刚推出不足一年,正是新鲜劲儿最足的时候,那些最先锋最优秀的设计师还没有玩腻并且非常活跃。

现在尝试在 Dri

le 招聘,固然不是头一份,但毫无疑问是个好时机。

根据 Dri

le 上的作品,李耕尝试给几个挑中的设计师发消息,结果一夜之间得到了所有设计师的回复,他就知道妥了。

……

Dri

le 上有才华的设计师自然极多,但符合李耕的要求同时又能够被他请动的,倒也不是比比皆是。

广告专业出身,积年互联网混子,李耕现在的设计能力不足为道,审美却还是有几分的。

尤其他作为重生者,不但能认得一些未来设计领域的大牛,对互联网产品设计的风潮和趋势更可谓了若指掌。

就好比此时移动端风行的拟物化设计,几年后很快就会因为苹果发布的 iOS 7 所引领的扁平化所取代。

这里面不仅仅是苹果的影响力所致,也有着不断变大的手机屏幕,以及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UI 愈发弱化内容愈发突出等其他原因……

但这不妨碍李耕排除掉那些只擅长又或只喜欢拟物化设计的,去选择可以灵活多变地使用多种风格设计,甚至善于因地制宜,不羁于所谓设计风格的设计者。

借着重生者的便利,他先从受欢迎的作品列表中遴选出自己喜欢的华国设计师,寻找对方的简历和联系方式,再通过记忆对比,看看是不是跟自己未来所熟知的人物吻合……

如此搜寻,倒是真让他发现了几个尚未成名成家的大师级人物。

为何只找华国设计师,这是李耕自身的局限。

虽然在 Dri

le 理论上可以接触到全球范围内的优秀设计师,但李耕此时没有自信可以打动海外设计师,甚至连交流都成问题。

而且李耕希望寻找的不只是一两个项目的合作者,他还希望对方成为自己未来组建团队的班底,跨越时区和文化等于平添麻烦。

总之,在李耕联系的设计师中,有日后在国内成立工作室割据一方,主导许多知名应用首版设计的大佬;有副业是知名设计播客且主业为上市公司设计部门的中流砥柱;甚至也有数年后投身创业潮流,最终成为估值上百亿美金的独角兽公司联合创始人的互联网新富……

不论这些人未来成就如何,至少这个时候他们还是一群努力在最先锋最流行的设计社区展示自己的年轻设计师,会因为陌生人的来信视之为潜在的雇主。

经过几天的观察和交流,李耕最终与一位名为 Leo 的设计师达成了合作的协议。

这 Leo 真名吴光耀,在交换了联系方式后,李耕确认他是自己认得的一个设计师,甚至后世两人还是颇为要好的朋友。

吴光耀也是东南省人,83 年生人,年轻时在江南上学,而后在魔都一家老牌手机公司做设计。11、12 年回到鹭岛,在李耕前脚进入了他的实习公司,由此两人结交。

作为设计师的能力无疑是优秀的,基本功、嗅觉灵性,堪称一流,Dri

le 上设计师人才济济,能被李耕挑中的都是有两把刷子的,而且因为未来做过同事朋友,李耕也知晓其自我驱动力和执行力也相当出色,是个很合适的创业拍档。

只是上一世吴光耀和李耕自己一样,运气不算好,辗转多年,始终没混出头。

原本李耕也并没有起心找到未来的同事朋友,毕竟这一世他启动得那么早,几年后才会结识的同事朋友此时在哪里他并不清楚,对方也未必就有充分的经验和能力。

只是此世此时,既然已经在 Dri

le 看到吴光耀,李耕也就借着这个机会和他接触了。

做熟好过做生嘛。

吴光耀当然认不得李耕是哪位,两人能够顺利接洽,靠的还是花钱。

小飞线报和小鸟下载两个网站全套响应式 UI 设计,再加上一些零碎的活动海报设计需求,李耕开价六万。

固然不是什么大手笔,但用来买一个初出茅庐、尚且没有太多真实案例的不知名设计师尽心尽力地合作,足够了。

吴光耀答应合作后,李耕二话不说,先给他打了两万块钱,也就是 30%的预付款。

毕竟后来相识日久,这点信任还是有的,343 也是业界外包的惯例。

其实这钱不算多,李耕也想那钱砸人啊,可是他一算预付款超过两万自己的资金就有断裂的危险了,还是稳一手为妙。

还好现在吴光耀比较朴素,预付两万总计六万的项目,在他眼里还是有点分量的。

连见面都没见,吴光耀不知道李耕是不差钱还是傻大方,不过客户如此爽快,他当然高兴,当下立即催着李耕给出方案,让他尽快开工。

产品与程序、设计对接的最重要一步就是确认需求,李耕早有准备。

几分钟之内一份详实周到的产品策划和完整的 UI 设计原型发送到了吴光耀邮箱里。

然后李耕又表示,两个网站其中一个,也即是小飞线报工期比较紧,双十一相关的活动素材也需要尽快做出来。

拿人手软,吴光耀犹豫了一下就表示愿意配合。

看起来,这会是一次愉快的合作。

于是,团队成员再加一。

在 Dri

一者,如今的时代 UI 和交互设计还不是显学,学校既不会教,学生也少有认知,至少在信行这种三流大学便是如此;

二者,哪怕有人想要自学,比如李耕他们广告专业,其中也不乏对网站设计有热情,甚至有能力的同学,但多数情况下,他们的能力乃至经验都难以跟李耕的需求匹配。

阅读梦回一零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