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耽美言情 > 梦回一零

122小而美降临

  • 作者:邈之
  • 类型:耽美言情
  • 更新:04-28 04:29:55
  • 字数:6882

然而,大伙儿集体下载试用后发现,想要讨论的话还是得在原本的 QQ 工作群里。

为啥,因为微讯的第一个版本并不支持群聊。

其实微讯的第一个版本,真的非常简陋,只能发文字和照片,不能语音,也不能发表情。

像李耕记忆比较深的早期功能,如摇一摇、附近的人之类的,更是全都没有。

“跟米聊没什么区别呀?功能还少了一些呢!更不要说跟 QQ 比了!”

“啊?这个版本还没有?靠了,还真是!也许他们在测试更基础的功能?”

“唔……”

经过一通测试,李耕尴尬地发现他吹无可吹。

但是,对于那些年纪更大的,不适应也不喜欢各种花里胡哨的 QQ 秀啊、皮肤等级啊这些功能的人,比如我们的父母那一辈呢?

更重要的是,有了你的通讯录,它就有可能触及到这部分过去 QQ 完全不可能触及到的人群了,这是决定性的……”

李耕尝试辩护。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一件寻常不过的小事,不,应当说除了一小撮特定的人以外,更多的人根本一无所知。

李耕就是这极少数人中的一位。

重生以来,他一直关注着相关信息,自然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微讯的到来,很快就装到了自己的手机上,并且推荐给团队里的所有人。

2011 年 1 月 21 日,就在信大学子等待假期到来的时候,微讯发布了。

“可是它现在好像也不能读取通讯录啊?”

“汗死,那真的比米聊简陋多了!”

相比技术力不那么充分的小米,企鹅的微讯在 21 日只首发 iOS 测试版,几天内又陆续发布了 Android 和 Symbian 版本。

除了团队小伙伴们,李耕也顺手推荐给了姜灵暄。

正好大家手里都有了 iPhone,除了吴光耀的快递还在路上以外。

潘悦然第一时间吐槽,其他人同样不客气。

“功能不是一些,是很多!”

最夸张的是,甚至这个版本都没有导入手机通讯录这个号称是类 kik 通讯应用最重要的功能!

一时之间李耕有些幻灭。

无怪乎是“测试版”了。

上一世的历史里,微讯直到 11 年 6 月 8 日的 2.1,才支持寻找手机通讯录好友,在此之前,其依仗的其实就是企鹅这个国内第一社交平台的关系链红利。

比如它从第一个版本开始就支持使用 QQ 账号注册,后续又和企鹅微博私信互通、自动推荐 QQ 好友和邮箱联系人、接收 QQ 离线消息和 QQ 邮箱邮件等等。

倒是手机通讯录这张牌,被章晓龙捏在手里很久。

所以也就是说,章晓龙看到了 Kik,说马哥这个不错,咱抄一个呗!

大 BOSS 目光如炬,答应了。

结果他并不是上来就直接做手机通讯录关系,而是花了四五个月的时间在企鹅庞大的生态里做出了一个全新且完整的移动端 IM,相对克制地积累了一定量的用户,并且将产品打磨到了一个程度,然后再打出手机通讯录这张牌。

不得不说实在太沉得住气了!

或许也有可能是运气真的足够好,没有能扰乱他安步当车的对手?

如果从米聊发布开始算起,这长达六七个月的一段时间,竟然没有被其他诸侯抢占到制胜点,委实是一种天命了。

而等到六月份之后,微讯开始发力,连续几个版本发布了重要功能,猪突猛进间很快第一个积累到了上亿的用户,就基本奠定胜局。

移动端通讯市场没其他人什么事情了。

深入分析会发现,在微讯 2.0 发布语音功能以前,因为功能的简陋,它其实和其他 Kik 类软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是由于是企鹅内部赛马先跑出来了,随便拔根腿毛都比别家只能从头吭哧吭哧积累用户关系链的互联网诸侯粗。

而语音功能呢,其实是由香江的 Talkbox 率先开发的,也不是微讯的独创。

也许可以这么说,微讯 2.0 以前都可以说是测试期,花几个月时间测试基础功能的稳定性,这是厚积薄发,后发先至。

当然这或许是章晓龙做不到,毕竟企鹅家大业大,不可能一上来就对微讯下重注,也或许是他有所不为,真的足够耐心。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总之章晓龙没有利用企鹅的资源和用户的通讯录,在一开始就卷他个几千万用户。

倒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因为研发团队与 QQ 邮箱本就一体两面的密切关系,微讯的种子用户其实正是来源于 QQ 邮箱。

而经过章晓龙多年操刀优化,QQ 邮箱此时的体验已经是国内第一梯队了,获得了不少职场人士的喜欢。

很难说,这些企鹅社交平台内,相对“高端”的早期用户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微讯的品牌调性和口碑,但是微讯在后来确实成功触及了 QQ 所不曾触及的人群。

由结果来推测原因,微讯的成功似乎有迹可循,又似乎众说纷纭。

但不论如何,至少在此时此刻,这些都是未曾发生的事情。

原生基于移动智能设备的社交软件,到底相比过去传统的社交平台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

章晓龙操刀的微讯,比之米聊、飞信等此时的竞争对手又强在哪里?

李耕不敢说自己就多么清楚。

因为他知道,自己实在戴了太厚的、从后世而来的滤镜。

纵使如今再简陋,但微讯所代表的是移动互联网的大势,既然已经让身边的人用上了智能设备,风起于青萍之末,剩下的就不需要他多费唇舌了。

可微讯的胜利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呢?

思来想去,李耕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

即便是脸书,固然自身的业务确实衰退了,但是人家也买到了 Instagram 和 WhatsApp,不论用什么办法,巨头延续成功的概率仍然是最大的。

研发一个移动端的通讯软件,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

有了想法和决策,最缺的资源并不是资金,而是优秀的工程师。

在 Kik 上线三个月后,雷布斯在微博上就表示米聊推进的速度非常快,但他也直言:

“米聊最大的问题是缺少足够的优秀的工程师。”

米聊的现实正如雷布斯自己所说,其早期版本体验并不好,信息经常发送失败、送达慢,可靠性更是很成问题。

前段时间,李耕团队众人的体验也证实了这一点。

相比起来,章晓龙所领导的羊城研究院研发力量就强多了。

微讯的第一批研发不到十人,都是他暂停了研究院 QQ 手中邮这个项目抽调来的精兵悍将。

所谓 QQ 手中邮,其实就是 QQ 邮箱移动版。

微讯,微型邮件,不就是移动 IM 么,羊城研究院在技术储备上天然就有优势。

然后从一开始,微讯同时面向 iPhone、Android 和 Symbian 三个手机系统开发,每一个平台两个开发人员,再加上几个后台人员就开始做了。

虽然人数不多,但都是精英,而且可以随时借调 QQ 邮箱团队的研发力量,乃至于企鹅整个公司的资源。

比如微讯 2.0 版本发布前后,QQ 邮箱所属的阅读空间项目组就从一半的数量直至全部都空降到微讯上。

即使在人才济济的企鹅,羊城研究院也是骁勇善战之军,而且还远离了企鹅总部,有更多自主权。

可以说,由 QQ 邮箱的团队为企鹅拿到移动时代唯一的一张 VIP 船票,守住社交这颗互联网最闪耀的明珠,既有天时地利,也有人和。

……

如果有可能,李耕自然是想取微讯而代之的。

作为一个国民应用还是相对克制的,别的不说,至少比阿里系少了很多套路。

但总有一个“但是”,永远被一家商业公司扼住呼吸的感觉实在太不爽了。

被世人所痛恨却无法离开,也许,这就是巨头的命运吧。

这一天,尽管意识到第一个版本的微讯如此简陋,但它的诞生还是牵动着李耕的思绪。

再次翻动手里的牌,他第无数次得出同样的结论。

资金?少!

团队?弱!

技术?渣渣!

自己几乎不可能做得比米聊更好。

以他现在的人才、技术和资金的积累,即使有什么奇思妙想,也只会被微讯与其他人抄走而已。

对于此时连注册程序都没有跑完的比特泡沫,哪怕心中再蠢蠢欲动,依旧只能坐观群雄争霸。

这个时候的微讯当然不是毫无对手。

且不提一帮互联网厂商的移动 IM 试水项目,提前跑了四十天的米聊,此时尚处巅峰时期的飞信,就是微讯绕不过去的竞争对手。

年轻的朋友可能不知道,作为华国移动于 2007 年推出的综合通讯服务,飞信主打三网互通和免费短信,曾经李耕身边许多人都是其用户。

在发展最鼎盛的时期,飞信的注册用户接近 5 亿,活跃用户数也有 9000 万。

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与微讯的诞生,飞信逐渐跟不上时代,淡出了公众视野。

飞信的失落,只是这场声势浩大的时代竞争中一朵浪花。

纵览这场十年当中最重要但又最没有悬念的一场互联网竞争,李耕尽量让自己乐观地想,既然接下来就开始组建团队,也许,自己很快就不会再有这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局面了吧。

……

说一千道一万。

很难说微讯到底对整个华国互联网到底意味着什么。

是天使?还是魔鬼?

你的竞争对手就会加入它,所以它做投资无往而不利。

此后的十年间,企鹅不仅仅自己强到无以复加,还投出了一个十万亿的帝国。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互联网上很多二三线的大厂,背后都有企鹅的投资。

比如拼夕夕,它向企鹅定向增发了二十几亿的股票,就为了获得微讯的一个流量入口。

也无怪乎,后世这些巨头们动不动就被情绪化的二极管们视做资本代言人了。

尤其相比阿美利加的 FAANG(现在是 MAMAA 了)来说。

当然这是历史进程的客观问题。

总而言之。

令李耕自从手握数百万佣金后松弛下来的神经,再次紧张了起来。

“基础的信息发送功能确实没区别,对于 QQ 原有的用户,他们确实还嫌简陋呢。

这可是微讯啊。

未来想要在国内移动互联网混口饭吃的,又有多少可以不用依仗这玩意儿的呢?

阅读梦回一零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