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山野农民称帝了:我竟然是太子

第46章 到嘴的鸭子

  • 作者:缘雨如梦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7-17 15:30:02
  • 字数:6068

就连自己弟弟以前的前女友,也对自己这般的景仰。

一时间被觉得自己脸上有光。

兄弟二人更是文质彬彬的读书人!

朝廷未来的栋梁……

拿过那张画像,便端详了起来。

还称我是什么朝廷钦犯!

这不是无人清白吗?

我贾家父子三人,哪个不是一表人才,气宇轩昂啊。

而坐在对面的那女子见着他面色渐渐一副怒容的样子。

便慌忙的,转身逃离而去。

愤怒的一拍桌子!贾归年满脸的怒不可遏。

然后拿起了手中的一幅画像。

仔细的端详了半天。

再看看贾归年。

那女子有些狐疑的看了看贾归年一眼。

究竟是谁?

这般明目张胆的坏我贾归年名声?!

这县城里竟然还有人私藏我的画像,爱不释手的随身携带。

贾归年好气又好笑的摇了摇头,一把抢过她手中的画像,暗自想到:

想不到我贾归年都已经如此名满乡里了。

自恋的咧开了嘴唇,笑了笑。

只是当看到那张画像旁边的一行小字,瞬间便勃然大怒。

民族最后的希望!

好端端的怎么会和劳什子的朝廷钦犯挂上钩?

不行!

我断然不能接受这样的诽谤和诬蔑。

我要……

对对对。

报官!

一事不烦二主!

一定要报官!

让这些藏在暗处的龌龊小人,无处遁形。

还自己一个清白!

愤怒的将眼前的茶水一饮而尽。

县衙并不远。

所在县衙门口的两个衙役,也非常慵懒的靠在门旁。

在烈日下蔫哒哒的,满是无精打采的样子。

这两年贾家经销书局,一本《三国演义》早已畅销天下。

家里也渐渐殷富起来,在这个县城也是有些许财富地位的。

当下贾归年便财大气粗的一脚跺了跺地面,向那门口的衙役高声喊道:

“县尊老爷呢!?我要见他!”

那两衙役疑惑地抬着抬眼睛,用手揉了揉,其中一个不耐烦的挥了挥手:

“去去去!一边去!什么县尊老爷!”

另一个衙役也满脸不屑的甩了甩手:“别找什么劳什子县尊大人了!我们县尊大人啊!叛国投敌去了!眼下这县衙里没有什么县太爷!”

……

脑子里忽然一阵嗡嗡作响。

贾归年说什么也不能接受这样的奇葩现实。

什么投敌叛国?!

这里距离甘陕地带吴国边境线还远着呢,少说也有好几百里的路程。

这西南腹地的县太爷,那可是,早些年的进士出身。

好端端的怎么会投敌叛国?

他老人家图什么呀?

瞪了瞪眼睛的贾归年压根就不相信这两个衙役所言。

便直接大拉拉的准备冲进县衙大堂,口中嚷嚷着:“我要见县尊大人!实在不行县丞大人也行啊!”

恶狠狠的两衙役,便把那贾归年一把推翻在地。

眼睛瞪得圆鼓鼓的大声骂道:“县丞大人,进山去剿灭魏国去了!”

正准备从地上爬起身来准想骂人的贾归年,顿时一愣。

什么进山!?

什么剿灭魏国?

这两个衙役瞎嘟囔什么呢?

莫非是在瞒骗自己?

不信邪的贾归年一想到自己老家村子被折腾的一片狼藉。

周围大巴山也烧的千疮百孔。

更不能忍受的是。

那群山贼还拆走了自家的祖宗牌位。

一想到这心中顿时一股怒气上腾!

转身便看见了县衙门口旁边的一面大鼓。

而这一面大鼓也是大有来头的。

这面竖立在全国各个衙门旁边的红漆白皮的大鼓官方名字叫做“堂鼓”,谈到这个“堂鼓”的来历,它的历史还比较悠久,早在上古的尧时代就已经出现,不过那时候的“堂鼓”还不叫这个名字,它那时被称为“敢谏鼓”。尧成为统领天下的君主后,就在处理事务的王宫中庭摆了一面鼓,让老百姓有什么事情,有什么冤屈,有什么建议就敲响这面鼓向君王进行禀告。

自汉代以后,“堂鼓”这一制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在魏晋时期,统治者已经在皇宫中设置了“路鼓”的另一形式“登闻鼓”,据《晋书·卫瓘传》记载,卫瓘被冤杀后,便是通过以敲登闻鼓的方式为卫瓘鸣冤,“于是繇等执黄幡,挝登闻鼓”。这时候的“登闻鼓”不仅大臣可以敲,普通老百姓也可以敲,其作用类似于给老百姓提供一个告御状的途径,在宋代还专门成立了“登闻鼓院”和“鼓司”,负责管理大臣和百姓的上疏文章。

而在地方上衙门设置的叫做堂鼓!

也就是我们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那面竖立在衙门口的大鼓,这面鼓的作用分为三个:

(1)提供给老百姓鸣冤伸屈的工具;

(2)县令击鼓聚众,集合官差;

(3)县令外出办公回衙门时敲鼓示众,以便提醒下级及时汇报工作;

譬如在文学作品《醒世姻缘传》中第十二回就记载了这样的情形“巡道不发牌,也不飞票,三不知,带了二三十名兵快,巡到武成县来,也不进察院,一直径进县堂上坐下,击了三下堂鼓,那些三班六房衙役渐渐齐拢来”,由于古代通讯设施落后,只能借助“鼓”或者“唢呐”之类具有高音的乐器进行传递某种特定信息,譬如官员外出时,就会打出肃静牌,有时还会敲锣驱散不相关的人。

很多人受到影视剧的误导,认为老百姓只要有什么官司和诉讼都可以去敲“堂鼓”,但实际上“堂鼓”和“登闻鼓”一样都有严格的规定,后期由于“登闻鼓”已经沦落为一种形式,所以普通老百姓乃至中下层官员都很难再利用这面鼓去鸣冤。而“堂鼓”作为基层行政部门一种方便实用的工具,其一直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但是衙门却制定了相应的规定,一般只有以下情况老百姓才能够去敲“堂鼓”:

(1)紧急情况,譬如发现强人盗贼出没,或者出现威胁社会治安的大型犯罪活动;

(2)重大事务,譬如事关军国要务、谋反、重大冤情之类;

当然这个堂鼓,非重大和紧急情况是不能敲的!

既然是给老百姓鸣冤伸屈用的,那么为什么却又规定不能让他们随便敲呢?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古代过于精简的行政管理制度导致的,县令作为主政一方的地方官员,其“事无大小疏细,具系于一人之决”,相比较于现在分工明确的行政制度,一个管事的县令在古代绝对是大忙人,其负责一方的经济、治安、生产、防务,由于过于繁忙的工作,所以让县令无暇审理每一个案件,为了防止民众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敲鼓鸣冤,故而规定非重大或紧急情况不能敲鼓。

这两个衙役见到贾归年,竟然堂而皇之的敲起了堂鼓。

便立即大声呵斥道:“你究竟是什么人!?竟然敢敲鼓!”

一脸正气地拿出怀中揣好的状纸,贾归年大声的说道:“我乃贾归年,我们村子被山贼袭击了!”

一听这话,两个衙役面面相觑,几乎异口同声的说道:“贾归年!?……你竟然是贾归年?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有些惊恐的看了两个衙役一眼,贾归年有些不自然的缩了缩身子:“什么意思?你们打算做什么?”

其中一个衙役撩了撩衣袖,玩味的嘿嘿一声冷笑:“什么意思?还能是什么意思!?你是朝廷钦犯,我们要抓你去领功!”

一听这话。

贾归年再笨也意识到出问题了,二话不说,拔腿便跑。

飞到了面前的这么一个快煮熟的鸭子,怎么可能让他眼睁睁的飞掉?!

紧接着,两个衙役便在后头穷追不舍,一边大声呼喝道:“前面的是钦犯贾归年,大家与我捉住!”

只见上面小字写着,朝廷钦犯贾归年,罪在不赦,凡擒获者赏银五十两。

满脸的惊恐,嘴巴张的几乎可以塞下一个大鸡蛋。

用那纤纤玉手,不敢置信的捂住嘴巴。

阅读山野农民称帝了:我竟然是太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