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耽美言情 > 这个编剧很科幻

第23章教授孙元景VS商界女强人徐晓琳

  • 作者:名不可简
  • 类型:耽美言情
  • 更新:05-01 22:56:33
  • 字数:5736

孙元景立足于本土的农业研究,得到了学校的学术委员会成员的一致好评。

尤其是他肯下乡调研。

引进孙元景,就是他们对这股风气的引导和批判。

孙元景的问题笔记,他一个人肯定解决不了。

甚至不惜住在帐篷里,也要深入的研究本土农业的精神,得到了领导的一致表扬。

对此,以校长为首的一杆老教授很是忧心。

害怕学校里的科研人员,会抛弃广大的老百姓。

科研的动力不再是为国家,为人民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而是奔着名利双收的方向前去。

随着财政拨款的科研经费逐年增加。

所有研究人员的待遇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同时,却又出现了另外一些事情。

孙元景回到大学任职之后,突然发现学校里的科研气氛比以前要浓郁的多。

而且有充足的经费保障,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真的不一样了。

腾笼换鸟,

科研人员市场化。

大多数人愿意研究有很高经济收益的项目,却对基础研究避而不谈。

甚至当年就评选上了教授职称。

孙元景算是赶上了好时代。

要课题有课题,要资金有资金。

被校长在会议上称之为新时代的研究人员的楷模。

溢美之词,说的孙元景很不好意思。

因为不仅包括的农业技术,也包括了人文地理。

许多问题,都是需要跨学科研究,才能得出最佳方案的。

而且在和孙元景交流之时,学术委员会里的教授也发现了孙元景的敏锐洞察力。

他能在看似寻常的活动之间,发现理论问题。

也就是为什么要那么做的问题?

科研人员,尤其是搞农牧业科研的人员,理论一定要联系实践。

而且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否则理论正确有否,其实是得不到验证的。

就好比,动物营养学上的饲料问题。

同样的底层生物化学的理论,指导不同地区的畜牧业生产,效果却完全不同。

这就是理论的局限性。

就需要研究人员,拓展底层的理论逻辑,才能更好的服务一方水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是说说而已,是有深刻的理论依据的。

回到学校任职的第一年,孙元景就发表了十多篇高质量的论文。

虽然有一些是他带的博士生完成的。

可是课题是孙元景提出来的,他的名字也按照规矩在第一作者之列。

丰硕的研究成果,给他带来了业内的名声。

第一次,孙元景这个名字,在业内广为流传。

而且邀请他去做学术讲座的次数也逐渐增多。

知名学者的头衔,渐渐的被戴在了他的头上。

对此,孙元景并没有膨胀,反而更加卖力的去解决笔记本上的问题。

因为他知道,时不我待的道理。

问题总有解决的一天,可是现在解决和留作将来解决是两码事。

就在他潜心做科研的时候,院领导却突然找到了他。

......

与此同时,远在上海的徐晓琳也正春风得意,赶上了数十年未有的难得机遇,在她和皮特的操作下,道恩公司在国内市场上大杀四方,大发横财。

徐晓琳也从默默无闻的一个小透明,变成了名震一方的女强人。

她所创造的财富神话,被无数人爱慕繁华之人争相报道。

和她曾经的研究一样,粮食贸易,绝不是简单的商业行为,而是架在了政治利益,价值取向等等一系列的复杂内核的一种贸易。

道恩公司,在环球金融中心大厦的办公室内。

意气风发的皮特正在和徐晓琳等高管开会。

但是会议开始之前,皮特已经和总部之人先开了一场视频会议。

中国的粮食巨头公司,在之前摆了他们国际四大粮商一道,扭转了国内被控制的局面。

如今随着国内市场的生猪紧缺,猪价飞涨的时机。

他们看到了反击国内粮食巨头的机会。

根据他们的持续观察,随着国内的政策持续发力,生猪的存栏量恢复的比预计的要快的多,豆粕和玉米的消耗,实实在在的预示着猪价新一轮的下跌周期就要到来。

既然知道了价格会下跌,那么就有了他们的操作空间。

四大粮商私底下达成协议。

既然在主粮上拿不住中国人,那么就在玉米和豆粕上拿住中国人。

他们要强势的插入中国的猪肉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猪肉市场。

如果能在这个庞大的市场里分一本羹,那么对他们来说,比控制几个小国的粮食供应更加赚钱。

他们有全球顶尖的农牧业技术,有价格便宜的饲料供给。

有几十家顶尖的实验室,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做他们的后盾。

就成本竞争这一块,他们经过缜密的分析,中国人生产的生猪,根本就和他们生产的生猪,没有竞争优势。

得到总部授权的皮特,有强大的信心搞掉中国的生猪产业。

尤其是那几家规模化养殖企业。

成本高企,只要把猪肉价格压低在成本线以下两年,就有一大批生猪养殖企业倒闭。

要知道生猪养殖从来都是资本密集型产业。

大公司一旦倒闭,他们腾出来的市场空间,将是巨大的。

到时候,增加进口,平抑物价,就是政府的唯一的选择了。

到时候,就是四大粮食公司,举起屠刀放血的时候了。

目光锐利,皮特扫视了一眼会议室里的所有人,然后严肃的说道:“接下来的会议内容高度保密。我希望......”

巴拉巴拉的讲了一大串威胁事项之后,具体的会议内容,则由旁边的徐晓琳开讲。

基于从王师兄那里得到的内部数据分析,徐晓琳知道,接下来的一年时间是关键时间,他们道恩公司能不能主宰国内的生猪市场,就要看他们接下来的操作了。

第一步,控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尤其是玉米和豆粕的价格上涨。直接推高国内的生猪养殖成本。

第二步,用实际的产能数据,展开舆论攻势,直接打压生猪价格,致使所有养殖企业,陷入深度亏损状态。

第三步,延长亏损时间,摧毁国内的生猪产业。

这就是会议的主要内容。

而在场的所有国人,却没有一个人感觉担忧,或者觉得这么做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嘛,不就是你死我活的局面吗!

只要他们赚到钱就行了。

在徐晓琳布置完任务之后,几乎所有人都在心里对徐晓琳生出了无限的钦佩。

这才是商界大佬的境界。

格局就比他们这些只想短期赚点外快的人要大得多。

出手就是打垮和控制一个产业。

果然不负“商界女魔头”的绰号。

布置完任务之后,徐晓琳气场全开,冷眼看着所有人,说道:“都听明白了吗?如果让我知道谁掉链子,别怪我辣手无情。”

经历过情变的徐晓琳,此时的性情已经变得冷酷无情。

对人对事,只讲利益,不讲感情。

而且手段了得且残酷,越是了解的人,越是能够感觉到恐惧。

情变,对一个女人来说,影响就是这么大。

徐晓琳的成功,有一个人却感觉到万分痛惜。

那就是她的导师。

而且随着徐晓琳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导师就越来越感觉到惋惜。

其实这不能怪他。

短短五年时光,学校的科研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家越强大,对科研的投入就越庞大。

阅读这个编剧很科幻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