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江湖风云 > 东游大唐记

第11章武昭仪二进感恩寺王皇后再犯毒心错

  • 作者:柏山之子
  • 类型:江湖风云
  • 更新:05-22 17:50:10
  • 字数:11682

争争斗斗苦心谋,何如无忧过一生。

也该武昭仪命不该绝,高宗把武昭仪送走,在长青宫待得索然无味,就出了长青宫,恰好看见几个太监要打死武昭仪,想起武昭仪的好,于心不忍,大喊一声;“住手。”那几个太监一听知道是高宗,赶紧收手扔棍,跪在一旁,王皇后和萧淑妃见高宗过来,赶紧笑脸相迎,上前见礼,高宗怒问道;“你们为何私自对武昭仪用刑。”王皇后知道坏了,吓得不敢言语,萧淑妃依仗昔日高宗宠爱,大着胆子道;“陛下,武昭仪辜负皇恩,私授金银,贿结官兵,图谋不轨,罪大恶极,理应处死。”武昭仪一听明白了,原来是这么回事,自己还有活命翻身机会赶紧道;“陛下,臣妾没有贿结官兵,因军需短缺,难以筹齐买马钱,臣妾才把陛下赐的财物拿去变卖,交与章大人,实无异心。”王皇后见事情要翻转,急忙插话道;“先祖遗训,后宫不得干政,武昭仪冒陛下之名,私下处理奏折,外涉军队,虽说好意,但日久难料,有备无患,陛下还是早下决断,工于心计之人不可留于宫中。”高宗现在多少明白点,武昭仪卖财物为的是重振天威军,可是他话以出口,无有台阶,不好收回原先的话,一时无语,王皇后见是机会,对内侍道;“还不送昭仪到感恩寺。”几个内侍见高宗无语,只好架起武昭仪往前走,武昭仪知道,现在是自己唯一求生的机会,她回头大喊;“陛下,难道你忘了乾清宫之誓,白首偕老,安享万年吗?”高宗想起二人昔日的甜蜜时光,觉得就这样把武昭仪送走,于心不忍,传旨召回来,把王皇后,萧淑妃吓了一跳,以为高宗反悔,武昭仪也是满心欢喜,以为高宗宽恕自己,回来叩头谢恩,不料高宗道;“圣贤大师,朕感谢你数月来陪王伴驾,为朕分担许多事务,现在你需要什么自管开口,朕会满足你的需求。”武昭仪一听心又凉了,高宗还是不肯原谅自己,心道;“好一个薄情皇帝,一点也不念自己的情份,看来这里确实容不下自己,也罢既然你如此绝情,自己何必眷恋这伤心之地。”但还是抱着一丝希望起身道;“陛下,现在武则天以非昔日圣贤大师,此刻哀求并非贪恋皇家荣华富贵,苟且偷生,只是想要陛下赐一安身之地,容则天母子得享天年。”高宗也没多想,以为武昭仪不想为尼,就道;“好吧,你还是先回感恩寺,待朕日后安排一个府邸与你居住。”武则天一听高宗如此绝情,只好罢了,生死有命,道声谢恩,回头就走。几个内侍随后紧跟,高宗怕王皇后还加害武则天就道;“皇后,淑妃随朕去乾清宫。”二位娘娘心有不甘,但是无奈,只好跟随,到了乾清宫,高宗还是懒懒的倚靠坐在龙椅上道;“给朕读奏折。”王皇后和萧淑妃对此毫无兴趣,但此时还是一人拿起一份奏折,王皇后先读起来,王皇后平时很少读书,今日读得不流利,和武昭仪读得行云流水,珠落玉盘之声不可同日而语,高宗一听心烦道;“还是淑妃读。”那萧淑妃比王皇后读得流利好听一点,但高宗听习惯了武昭仪的声音,觉得还是索然无味,也不言语,任由萧淑妃读,他思索起武昭仪的好,萧淑妃读些什么他也没听进去,突然想到武昭仪的一句话,容则天母子得享天年,这句话什么意思,武则天与先帝未曾生育,现在到皇宫一年有余,莫非有孕在身,想起武则天这几天吃饭喜清淡之口,吃油腻东西就吐,怀孕之兆,但武昭仪一直未曾言说,心中也是不定,起身不言语,不理会读奏折的萧淑妃和一旁伺候的王皇后,快速出了乾清宫,直奔长青宫,现在长青宫无主,太监宫女乱作一团,那武则天对他们十分要好,无论对错都不计较,说话办事都和颜悦色,时常把高宗赏赐东西分给他们,现在武则天被遣送出宫,不知下一个是什么样的,一直心中无底,忐忑不安,聚在一起,思念武则天,一些人是泪流满面,恰好高宗又进来,见有人哭泣就问道;“你们哭什么。”这些宫女太监一见高宗是大吃一惊,赶紧跪倒磕头,一个内侍大着胆子道;“陛下,奴才们思念昭仪娘娘,昭仪娘娘冤枉呀。”余下太监宫女一见有人说话,就一齐叩头如捣蒜,声泪俱下道;“陛下,昭仪娘娘冤枉呀,奴才们日夜在昭仪娘娘身边,昭仪娘娘自进宫没有为自己谋取一点福利,废寝忘食,竭尽心力,昼夜为陛下江山效力,望陛下收回成命,接回昭仪娘娘,还昭仪娘娘一个公道。”高宗听吧默默无语,半响才道;“春花,晓月。”这是两个武昭仪贴身宫女跪着上前一步答应一声;“奴才在。”高宗问道;“你们在昭仪身边可知昭仪怀有身孕。”春花道;“陛下,昭仪娘娘近来身体不适,喜食清淡,私下对奴才言道,此月未曾临事,不知是操劳过度,还是怀有身孕,因昔日侍奉先帝十年未曾有孕,不敢确定,待确定怀孕再告知陛下,给陛下一个惊喜。”晓月道;“昭仪娘娘还道,好想给陛下生一个如陛下一样高大的龙子,来报答陛下的宠爱之恩,现在不知昭仪娘娘是有病还是怀有身孕,因事务繁忙,一直不肯抽出时间请御医诊治。”高宗听吧对内侍彭青山道;“宣太医姜百里去给武昭仪诊治,看看武昭仪是否有孕。”内侍答应一声遵旨去了,那太医姜百里接旨哪敢怠慢,立刻去感恩寺,现在感恩寺主持是慧恩大师,武昭仪的师父入狱,她和寺内僧尼对武昭仪把寺内财物拿走是敢怒不敢言,一直忿忿不平,心生怨恨,觉得武昭仪已经贵为昭仪,贪得无厌,还把寺内搜刮一空,现在武昭仪被赶出宫,净身回到感恩寺,心中欢喜解恨,借机报复,不肯给与好的房间居住,安排下院一个小禅房,武昭仪也知对不起这些僧尼,不生怨气,来到禅房,打坐静思,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门外有人高喊;“圣贤大师接旨。”武则天听见纹丝不动,没有出门,慧园大师不明所里,知道慢待了圣贤大师,赶紧进禅房,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圣贤,万岁来旨,请你接旨。”圣贤大师眼睛都没抬一下道;“圣贤是世外人,不受俗事约束,万岁管他的万里江山,何时管到寺庙,有何事自管说就是。”慧园大师无奈赶紧出来对内侍道;“施主,圣贤身体不适,难以出房接旨,能不能进去宣旨。”那内侍知道这武则天不知何时又成万岁宠妃,哪敢得罪,便道;“万岁知道大师身体不适,特派御医前来诊治,既然大师不能出来接旨,也罢,就叫御医进去给大师诊治一下。”慧园大师道;“谢过施主。”领御医姜百里进了禅房,御医姜百里得知武则天遭遇,认为一个小女子有如此忠心报国行为,实在难得,甚是敬佩,来到武则天面前,跪倒磕头道;“昭仪娘娘,万岁听说娘娘身体不适,十分挂念,老臣奉万岁旨意,前来为娘娘凤体诊疗。”圣贤大师道;“谢万岁的好意,你就回去说,圣贤身体健康,一时死不了。”姜百里道;“娘娘莫要为难微臣,微臣只需诊片刻脉,确定娘娘是否安康,也好回去交旨。”圣贤大师无奈,伸出一只手道;“也罢,你诊吧脉速速退下。”御医姜百里兴奋的道;“谢娘娘千岁。”拿出一条锦帕,罩在圣贤大师手腕,搭上手,不到片刻,欣喜的收起锦帕磕了一个头道;“微臣告辞,娘娘保重。”起身走了,内侍接着,一齐回宫,来到长青宫,高宗等得心烦,见内侍彭青山回来就道;“为何如此长时间才回来。”内侍彭青山边见礼边道;“万岁,武昭仪娘娘言身体康健,不需诊疗,谢万岁隆恩,耽搁许久,方才允许御医诊脉,故此回来晚了。”高宗急切道;“速传御医姜百里。”御医姜百里听旨进宫拜见高宗,高宗问道;“武昭仪身体可好。”御医姜百里道;“武昭仪娘娘身体健康,安然无恙,另外,恭喜万岁,贺喜万岁,武昭仪娘娘身怀有孕,两月有余,胎气强劲,以臣多年经验,肯定是龙子。”高宗一听高兴道;“昭仪果然有孕,朕对不起昭仪,来人,立刻带朕的车辇去接昭仪回宫。”内侍答应一声,带高宗车辇去接武昭仪,在那个年代这可是破格待遇,武昭仪知道现在不是回皇宫时候,回去还会受王皇后和萧淑妃气,等待时机,最好拿下皇后之位,所以坚决不肯回宫,对内侍道;“你们回去奏知陛下,就说贫尼只有佛祖同意才能回宫。”内侍无奈道;“昭仪娘娘,你说佛祖同意,但万岁如何知道佛祖同意,你且说明,奴才也好回宫奏知万岁。”武昭仪道;“佛祖同意,天自会降吉祥,第一个,金雨洒皇宫,第二个。土围长安城,第三个,凤落昭阳宫,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内侍彭青山一听以为武昭仪是死心塌地不想回皇宫,无奈,只好回去奏知高宗道;“万岁,昭仪娘娘提三个条件,只要万岁答应这三个条件就回皇宫。”高宗一听道;“慢说三个条件就是三十个条件朕也答应。”内侍道;“万岁,这三个条件怕是有点难,不是天意怕是昭仪娘娘此生难以回宫。”高宗以为武昭仪提非分之想就道;“你说说看,什么条件,只要不出大阁朕就答应。”内侍道;“万岁,这事有点难,昭仪娘娘说第一个条件,金雨撒皇宫。”高宗一听傻了眼道;“这怎么可能,有史以来何时下过金雨。”内侍道;“万岁还有更不可能的,土围长安城,凤落昭阳宫。”高宗一听更傻了眼道;“看来昭仪纯心不回皇宫了。”内侍彭青山道;“万岁,莫要多虑,昭仪娘娘只是气话,只要过几天消气了,就可接回皇宫。”高宗无奈只好道;“看来昭仪确实生朕的气了,也罢,你亲自带人去,好好侍奉昭仪,待他回心转意立刻接回皇宫。”彭青山答应一声遵旨去了。消息很快传遍长安城,成了官商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王皇后和萧淑妃高兴了,认为武昭仪自绝后路,这辈子回不来了,而天威军将士愤愤不平,几个月来,武昭仪倾尽所有,竭尽心力,帮助天威军争取军费,恢复战力,功不可没,所有将士都得到了武昭仪的惠顾,能力得到认可,饷银得到大幅提升,认为皇帝不公,差点害死武昭仪,对王皇后和萧淑妃不满,教头李万隆招聚各营将军在一起道;“武昭仪娘娘对天威军将士有深恩,我们有今天全靠武昭仪娘娘,在皇宫我们保护不了昭仪娘娘,险些被人害死,但在皇宫外面我们还是有能力保护昭仪娘娘的,为防万一,我们应当出人保护昭仪娘娘,只有昭仪娘娘得回皇宫,我们天威军才不会重覆旧辙。”众位将军一听一致同意道;“教头所言甚是,昭仪娘娘在感恩寺不安全,那里来往人多,鱼龙混杂,一旦有人对昭仪娘娘不利,很难防备,我们应该尽快挑选武艺高强将士保护武昭仪娘娘。”李万隆一听道;“既是诸位将军无异,你们马上回营挑选三百名精壮武士,分三班日夜保护武昭仪娘娘。”众位将军一听得令,回去挑选武士,很快就挑齐三百武士,来到帅帐,听候李万隆调遣,李万隆道;“飞虎营偏将军柏林,战车营偏将军陈铁军,铁盾营偏将军窦万成,你们各带一百铁甲军,外罩便袍,内藏利刃,分三班昼夜保护武昭仪娘娘,不得有误。”三位将军齐声道;“我们一定格尽职守,誓死保护好武昭仪娘娘。”李万隆道;“你们下去,尽快装备齐整,立刻出发,以免有事。”三位将军立刻答应一声遵令,各带武士走了。混进感恩寺,暗中保护武昭仪,这时前来烧香拜佛人特多,人们听说圣贤大师回来了,前期因为民间有许多圣贤大师的传说,一心想见一面,可是现在内有宫中人守护,圣贤大师难得外出,见一面堪比登天,但也不白来,圣贤大师把皇上赏赐的金银财物拿出来,买来米面,免费供应信徒食用,这样一来人更多了,有人甚至传言,圣贤大师面如玉佛,确实是九天玄女,吃了圣贤大师的斋饭,能去病消灾,一时盛况空前,国内外得知信息的人能来的几乎都往长安来,导致长安水泄不通,人满为患,明说参寺拜佛,实际都是为一睹圣贤大师容颜,或者为食一斋,知名画家吴云飞见过圣贤大师,为满足人们的期望,画了一幅圣贤大师礼佛图,挂在寺内,人们一见惊为活佛,立刻有人顶礼膜拜,有人请人临摹下来请回家供奉,出来传说,活佛显灵,家里人百病皆消,事事如意,一时人们都请人临摹,导致一些落魄画家也咸鱼翻身,生意大火,发了大财,人一多,商贩也发了财,这些事情立刻引起了高宗和皇亲国戚文武大臣的注意,尤其王皇后和萧淑妃,这二人一想,这样下去,武昭仪还会回皇宫,高宗定会更加宠爱,威胁到二人安全,立刻聚在一起,商量对策,萧淑妃道;“我们与那妖尼以势同水火,没有退路,现在趁那妖尼没答应回来,感恩寺人多混乱,找人刺杀了他,一了百了以绝后患。”王皇后一听也对,就找来国丈王木成,把事情一说,那王木成依仗女儿关系,高居中书令,协调六部关系,位高权重,可以说是群臣之首,也怕女儿皇后位置不保,自己受害,再说把武昭仪迫害出皇宫,自己可以说首当其冲,一旦武昭仪回来怕是没有自己好果子吃,当即答应道;“为父明白,现在是时不我待,我回去立刻安排。”王皇后道;“一定要做到神不知鬼不觉,不能连累道自己。”王木成点头道;“无需多虑,老父知道如何做。”告辞王皇后回府,他立刻找来长子中郎将王树兴,把事情一说,王树兴觉得风险太大,得不偿失,就道;“父亲大人,现在武昭仪在长安名声大噪,如日中天,深受民众崇拜,一旦有事,必定引起朝廷深究,现在武昭仪自称活佛,为了名声,必定以慈悲为怀,即使回宫,断不会自毁名声,报复父亲。”王木成哪里听进去,见长子不肯从事就找来七姑爷修海平,这修海平也是一个中郎将,这中郎将原本是朝廷上武官,负责协调朝廷和军队事务,战时也有可能成为领兵将军,是朝廷军队的储备将军,平时只是个站殿将军,受制于兵部,不负责训练兵马,十分清闲,这修海平长相英俊,把守城门,被王木成相中,把七女儿许与为妻,粘妻子光,由小小的门官一跃成为将军,对王木成感恩戴德,现在王木成找他来道;“现在武昭仪在长安声名显赫,回皇宫迟早事,一旦武昭仪回皇宫,只怕你我的好日子到头了,她必定报复皇后杀他未遂之仇,为父迫害他之恨,为了你免受连累之罪,你辞去中郎将之职,为父给你一笔金银,赶紧回老家,隐姓埋名,躲过杀身之祸。”那修海平当上将军,光宗耀祖,好不得意,还没享受够,自然不愿意回老家,但他长了一副空架子,自幼不学无术,文不成武不就,依仗家庭有几个钱,买了个门官当当,虽当上将军,还是没有王树兴的头脑,但他有小聪明,见岳父叫自己回老家,心有不甘,眼珠一转道;“岳父,我们想办法叫武昭仪回不去皇宫,或回去皇宫不受皇帝宠爱,这样一来我们就可高枕无忧,尽享荣华富贵了。”王木成故作一喜道;“贤婿有和妙计能扭转乾坤。”修海平道;“那武昭仪如果一病不起,或者意外损毁容颜,想回皇宫只怕此生就无望了。”王木成还是装作一筹莫展道;“等他何时伤病,只怕时不我待呀。”修海平道;“等他伤病没有时日,我们应该给她创造机会,寺院失火,烧毁容颜,吃饭中毒,走路摔坏,都有可能叫她回不去皇宫。”老奸巨猾的王木成装作欣喜样子道;“老夫果然没看错贤婿,关键时刻能替老夫分忧,也罢,稍后老夫派人给你送去千金,你用此钱运作,一旦事成,老夫保你兵部参事之职。”修海平高兴道;“谢岳父大人。”王木成道;“贤婿小心行事,不可惹火烧身。”修海平道;“小婿明白。”起身回去,王木成派人送去千金,修海平立即找人害武昭仪,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

世人都慕皇家富,富有穷人无有难,

阅读东游大唐记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