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大明:日月山河

第5章刮目相看

  • 作者:待孤问鼎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5-31 07:59:03
  • 字数:5812

何能与四叔朱棣一较高低。

那就名正,言顺。

不合格却有三人,均为朱元璋期望之人。

朱元璋不由有些许微怒。

让朱允熥在老爷子驾崩前就藩为吴王或者淮王。

落日西垂,余辉洒在奉天殿前的广场上。

端坐于龙椅上的朱元璋,霸气十足,威严无比。

检阅已过了时辰,落后者为不合格。

这样会少掉一个强有力的对手。

淮,朱元璋的发家之所,大明一半开国元勋,皆是淮人。

吴,朱元璋做皇帝前的王号,现又靠近京畿,大明财源之地。

也是自己唯一的选择。

四年后的靖难之役。

苦于师出无名的朱棣,在黑衣和尚的建议下,

朱济熺之所以选择投靠朱允熥,正是看上朱允熥这三个字。

掌握此二地之一,可拢大明一半财富或人心。

奉天殿,朱元璋与一众大臣商讨国事,等待诸儿孙阅兵回归。

更没有黑衣宰相姚广孝那样的乱世之臣。

燕宁两王近二十万兵马,苦战三年,在大明战神李景隆的加持下,才得以进入应天府。

朱济熺反观自己,一没有朱棣的军事头脑,二没有能征战四方,守城有度,调配有方的子嗣。

起吴晋之兵,发动一场靖难之役,推朱允熥坐上帝位。

那时打朱允熥的名号,便没有朱棣所面临的那么大的阻力。

孙子辈,怎能如此如此不堪。

一个跛子,一瘸一拐的缓步走进大殿。

“孙儿参见皇上。”

“参见太孙殿下。”

朱允炆一副责备口气道:“燕世子,检阅结束,怎可不卸甲而上殿?”

“高炽,怎这么晚才归?是腿脚不便嘛?”

朱元璋关切道。

“回陛下,太孙殿下,孙儿检阅时,军士们还未吃早饭,故孙儿让军士们吃过早饭,才进行检阅。

不想误了时辰,怕陛下久等,这才未来的急卸甲。”

朱高炽不紧不慢的回道。

“你这孩子还真是仁厚。”

朱元璋赞许道。

朱元璋不免可惜孩子是好孩子,就是天有残疾。

站在殿内的黄子澄正要开口,朱允炆摇头阻止。

朱元璋最看重什么,最厌恶什么,陪伴朱元璋十一年的朱允炆再清楚不过。

“黄卿,有何事要奏?”

黄子澄欲言又止的小动作被朱元璋瞅在眼中。

“陛下,还有晋世子与允熥殿下未归,已超了时辰。”

既然不能参朱高炽,那就换个人,而且是俩。

“这不来了吗?”

朱元璋最烦太拘泥于礼制的儒生,但下一任大明君主得是仁义之君,此人又不得不用。

两位皇孙并排进殿。

“给咱说说,你两人又是为何晚归?”

朱允熥压住心中对朱元璋天生的畏惧,道:“禀皇祖父,清晨太冷,孙儿与济熺哥等候军士们吃过早饭,才进行检阅。

回宫后,又换了甲胄,这才耽误了时辰,请皇祖父责罚。”

朱元璋重新审视朱允熥,这孩子咋像换了个人,看着也没有那么懦弱。

“嗯,很好,仁厚,还知礼法。”

“以后,你们几个就协助允炆处理国事,历练一下你们的能力。”

”孙儿遵旨。”

朱济熺眼神玩味的看向满脸黑线,皮笑肉不笑的朱允炆。

心道:朱允炆,莫着急,好戏还在日后。

朱济熺对朱允熥的表现,很是满意,至少不是烂泥扶不上墙的主。

朱允炆怒气满腹回到东宫。

吕氏不解,问:“允炆,出什么事儿了?生这么大的气?”

朱允炆对身旁的太监吩咐道:“日后,东宫内对朱允熥的吃穿用度全部缩减。”

“可陛下……”

“嗯?来人,拖出去杖二十。”

朱允炆不悦,一个太监也敢忤逆自己。

自己是太孙,东宫的主人。

在这东宫,自己就是天。

太监慌忙跪地求饶:“太孙殿下饶命,奴婢这叫去办!”

“慢,三殿下的用度是陛下定的,一切照旧,不得更改。”

吕氏出言阻止,挥手示意太监退了下去。

“允炆,沉住气,这大明江山迟早是你的,平日一言一行,绝不能让你皇爷爷所厌恶。”

“母妃,晋世子、燕世子也就罢了,如今朱允熥也想在皇爷爷面前显露,儿子怎能不给他一些教训。”

朱允炆说出心中委屈。

“哼,他能成什么气候,两年前,或许还是咱母子的威胁,现在抖机灵,晚了。”

吕氏不愧在深宫待了二十年,明白朱元璋剪除常氏外戚时,就已经放弃了朱允熥。

如今太孙班底已然形成,别说一个废物朱允熥,即使长孙朱雄英活了过来,又能怎样。

“允炆,你现在的对手是燕、秦、晋府的子嗣,其中燕、晋世子颇有才智,你皇爷爷甚是喜欢。

你要做的是让这二人尽快返回封地,以免在朝中勾结党羽,拉拢人心,当然,死了最好。”

“这如何做的到,难道母妃你已有筹谋?”

朱允炆欣喜的看向一脸平静的吕氏。

“嗯。”

东宫偏殿,朱允熥穿戴整齐,一扫往日萎靡。

阔步出门。

“小三爷,您这是要去哪?”

值守的俩侍卫问道。

“正好,你俩陪我去趟西六宫。”

“是。”

看着朱允熥精神抖擞,两汉子也跟着高兴不少。

小声嘀咕道:“小三爷这是咋了?难不成陛下给说亲了?还是看上哪家的姑娘了?”

“别瞎咧咧,小三爷高兴,咋俩就跟着,别出岔子就行。”

“你两嘀咕什么呢?快走!”

走在前边的朱允熥催促道。

两汉子笑着赶紧快步跟上。

其中较为年长者为俞靖,另一人为寥铖。

寥铖是德庆侯廖永忠之孙,廖权之子。

俞靖是南安侯俞通源之子,俞祖之弟。

廖永忠因违制于洪武八年被杀。

俞通源洪武二十二年薨,因牵扯胡党,子孙削爵。

朱元璋念二人有功,召其孙宿卫宫中。

洪武年初,朱元璋立制择诸公、侯、伯、都督、指挥之嫡次子充勋卫散骑舍人。

洪武初年至二十三年,朱元璋所处罚勋贵,多是功臣仅罪本人,很少祸及子孙。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编纂《逆臣录》,勋贵子孙多加株连。

朱元璋令俞靖、寥铖值守东宫,为朱允熥侍卫。

朱济熺大字躺在床上,想起朱允炆的满脸黑线,不由笑出声。

“晋世子殿下?您这是有什么开心事?”

太监马牛儿见朱济熺开心,试问道。

朱济熺猛然起身,冷目注视。

自己是有些大意了,这宫内,自己无依无靠,身边太监、女婢,安能信得过。

说不定都是吕氏母子安插得眼线。

“奴婢多嘴,奴婢多嘴,世子殿下赎罪!”

马牛儿见朱济熺动怒,跪倒在地,一个劲的扇着巴掌。

纵观洪武一朝,太监地位低微,每日都有因多嘴多舌而被杖毙者。

“你退下吧!”

“是,殿下。”

马牛儿心惊胆战的刚出门,便看到迎面而来的朱允熥。

“三爷,容奴婢进去通禀。”

“不用。”

马牛儿想拦,俩魁梧的身躯挡住去路。

寥钺将腰间佩刀抽出一寸,马牛儿便再不敢做声。

屋内,两人商量许久,朱允熥才离去。

最好,能让建文在朱棣给朱元璋吊唁时,囚禁于南京。

才打出清君侧的旗帜,从顺天府造反。

因为朱元璋说过,朝中若有奸佞,藩王可起兵进京,清君侧,护卫大明江山至千秋万代。

阅读大明:日月山河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