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耽美言情 > 满级考古大师

一百二十一章 随国找到啦!

  • 作者:顾屈
  • 类型:耽美言情
  • 更新:09-04 01:42:25
  • 字数:5554

铸造一把长剑的铜,拿来做戈可以做十几个都不止。

直到南北朝之后,戈和戟才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下,彻底被淘汰。

很明显,在青铜冶炼技术上,曾国是远逊于吴国的。

这也可以理解曾孙邵为什么如此喜爱那把“吴王子光”戟了。

“怎么样,戈身有铭文吗?”陈翰快步走到苏飒旁边,伸头看向了她手上的戈。

看这两把戈和戟的区别就知道了。

苏飒手中的铜戈,已经完全氧化发绿了,整一个绿油油的,颜色和翡翠差不多了。

这说明当时曾国的青铜器冶炼制造时,铜的比例依旧非常高,所以才会锈绿这么严重。

通常颜色都是偏深青色,偏黑蓝色,看起来依旧一种兵器的“寒冷”感。

这说明其中的铜含量在逐步减少,其他金属的比例在不断增加。

林雅发现的那把铜戟,看起来就是偏向黑蓝色的,而且在开刃面,明显磨的更加细腻光滑了。

一听这话,陈翰立马就将铜戟塞回到了林雅的手上,迈步走向了苏飒。

戈和戟,是差不多的武器。

戈先诞生,后来在戈的基础上,才出现了戟。

“铜戈?!”

吴越之地的青铜冶炼技术,在春秋末期是领先于中原诸侯的,这点在史书上早有所闻。

但是具体有多领先?

不像刀和剑,整个器身全都得用铜制作。

在春秋时期,戈和戟才是士兵主流的武器。

一方面是好用,更重要的是做起来便宜,需要用的铜很少,只打造个铜头,然后插到木棍上就行。

这把戈的品相,就没有那把吴王戟好了。

可能是因为做武器时的合金冶炼比例在不断进步。

不只是因为这把戟是吴王所用的,还因为这把戟的制作工艺远比曾国打造的武器厉害的多。

谁不喜欢做工更加精美,更加先进犀利的武器呢?

难道有人不喜欢东风白杨民兵,反而喜欢印度的二踢脚?

拿到吴王子光戟的曾孙邵,恐怕第一时间就要嫌弃自家工匠做的武器了。

不过嫌弃归嫌弃,锈绿归锈绿,武器上的铭文,倒是不会被锈迹所影响。

“有铭文,九个字!不是鸟书,看着和曾侯舆墓里的铭文字体差不多!”苏飒惊喜的说道。

陈翰连忙从她手中小心接过这件戈,看向了戈面上的铭文。

经过曾侯乙墓的两百多个铭文熏陶,陈翰自觉在金文这块的水平蹭蹭渐长。

一般刻在武器上的铭文。

大多逃不过“XXX自作用”和“XXX之戈、之剑、之戟”之类的字。

无非就是介绍一下这把武器的所有人是谁。

比起吴王能用金错工艺来为自己的武器添加铭文,这把戈就没这么奢侈了,铭文只是普通的刻在了戈上。

但是,当陈翰看到铭文上的第一个字时,他就浑身仿若遭受了雷击。

“这...”

“是随字!”

“随大司马有之行戈!”

“首件,科学发掘出土的一件“随”字铭文铜器,找到了!”

“还是在一位曾侯之孙的墓里!”

陈翰颤抖着双手,小心翼翼的捧着这把堪称“丑陋”的青铜戈,激动的都快要疯了。

“叮咚!”

“任务:解开曾随之谜。”

“完成!”

“奖励:考古专业知识点数300!”

“宿主考古专业知识等级:LV2(500/1000)”

“还望宿主继续努力,成为最强考古大师!”

迟迟不见动静的系统,终于再次出现。

那卡的陈翰都有些欲生欲死的任务,总算是判定完成了。

一连串的知识,不断的涌入到陈翰的脑海之中。

就好像是生来就懂一般,他感觉自己迅速的就掌握了庞大的金文读写和释读能力。

看起来,这次奖励的300知识点数,是加到了金文大篆上去了。

只是,当陈翰低头再次看向青铜戈上那个没认出来的字时,他发现自己依旧还是看不懂这个字是啥。

他自认为,接受了这波知识灌脑后,自己的金文释读水平,不敢说国内第一,但是最起码也是专家教授级别的了。

可是他对这个字还是没办法清晰的辨认。

只是隐约觉得好像是戏字的异体字。

但是结合后头的“有”字,又似乎可以解读为“嘉有”或者“献有”。

这让陈翰十分无奈。

合着系统给的金文释读能力,也不是无敌的啊。

陈翰暗自琢磨,估计系统是按照目前华夏对金文研究的最高水准,来赐予自己能力。

也就是说系统给的知识或者技能,应该不会超过现在学术界的最高水平。

可以比肩,但是不可能做到百分百能读懂这些铭文。

这种事情可能连春秋时的贵族都做不到。

毕竟春秋那么多诸侯,各国使用的文字都不一样,而且还有很多各国独有的词与字。

甚至同一个字,都有十几种不同写法,不同含义。

现代人想要靠这些出土的铭文就完全融会贯通东周各国大篆,那太不现实了。

就如同想要凭借几片树叶,就还原出整座森林。

难为人了嗷!

能够有现在这可以与国内大学者并肩的金文考究水平,陈翰已经很满意了。

“暂时就当做这是个“嘉”字吧。”

“随大司马嘉有之行戈!”

“大司马是职官,主司兵权。”

“大司马嘉有”与“曾孙邵”是同一个人,即是一名一字的关系。”

“古代的名与字在意义上是有关联的,“嘉有”与“邵”都有“美”意。”

“称邵之名,有可能是其死后的专铸之器,也就是说,邵之名应是墓主人卸任大司马之后的称谓。”

“而“嘉有”应是其在任大司马职时之名。”

“类似诸侯们的生前名和死后名。”

“最重要的是,这铭文上的“随”字,无疑直接证实了,曾就是随!”

“而且我猜测,这位曾孙邵,应该是和曾侯舆处于同个时期!”

“他就是为曾侯舆担任大司马的!”

春秋中晚期到战国时期的青铜武器,在经过几千年的氧化后,颜色也不会向西周时期的青铜武器那样,哇绿哇绿的。

戈是一种端首处有横向伸出的短刃,刃锋向内,可横击,又可用于勾杀,形状就像是一把横过来的小刀。

而戟是戈和矛的合体,是在戈的头部再装矛尖,具有勾斫和刺击双重功能的格斗兵器。

阅读满级考古大师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