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耽美言情 > 孤独的九零后

第三章 急不可耐匆匆归来,家人共聚夜话今…

  • 作者:遥望星空的孩子
  • 类型:耽美言情
  • 更新:06-26 18:04:00
  • 字数:12200

不曾有一分钟,一班的教室门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开始涌现,同学们的心思也随着人群波动起来,自然是心不在焉,没有心思去推敲这道题的解析过程了。

“同学们,听懂了吗?”李老师在黑板上洋洋洒洒地一直写到右下角,终于推导结束了。

“杨家坡,杨家坡……”

此时,空地上的叫喊此起彼伏,夹杂着路边商店招揽顾客的音响,水果摊商贩的叫卖声,无不衬托着颐和小镇的生机与活力。

“没听懂,我就再讲一遍。”李老师问道。

“不走!”李彦霖找寻着发往陀湾村的车辆,应答道。

“来来来,三湾镇差一个!”一个看着年龄四十多岁的大叔腆着肚子,留着寸头,大声叫喊着。

“满了就走,差两个。”

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李彦霖匆匆忙忙地向着汽车站的方向走去。这里所谓的汽车站不过是街边一角。在颐和镇街道旁边一片略大的空地,运管所允许小批量的营运车辆在这里载客而已。

待他赶到的时候,这儿已有不少的同学在等待。

银白色的面包车一字排开,师傅们拿泡沫板做了一块路线指示牌,放在面包车内部前挡风玻璃处。这样,路边的乘客便能根据自己要到达的地方,迅速找到自己应该乘坐哪辆车。

时光匆匆,转眼又到了周五,心心念念的日子如期而至。

高三一班周五的午后是两节数学课。由李陈志老师代课,同学们给了他一个亲切的绰号“老李”。“老李”是个很负责任的老教师,知识点的讲解总是一丝不苟。

“老李”的数学课对于李彦霖这样的“学渣”来说,不仅是“左耳进,右耳出”,还有催眠入睡的神奇功效。

两周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学校照例每两周放一次双休假期,这个短暂的休整对于颐和镇中学大多数住宿的同学来说是异常兴奋的。

即便如此,车主师傅们还是在卖力的吆喝着。

“谭鑫村,走不走?”一位头发花白的司机师傅,一面拿毛巾擦着前挡风玻璃上的灰尘,一边盯着从车前经过的李彦霖问道。

“首先,我们写出椭圆的参数方程,射线oa经过椭圆的焦点f……”

“叮铃铃……叮铃铃……”教室外墙的电铃锤疯狂的敲打着铃碗。

“同学们稍等,把这道题讲完再下课。”李老师听见铃声之后,给同学讲到。

“听懂了……”同学们乱七八糟的回答着,此时的心早已飞到教室外边去了。

“听懂了就行,下去自己再做一遍,不要一直看着我写呢,你们啥都不懂。下课!”李老师自然是知道大家的心思,也不再赘述,结束了这堂课。

“小伙子,走哪?”一个高颧骨,脸型消瘦的男人,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眼窝深陷,看着东张西望的李彦霖问道。

“陀湾!”李彦霖说着。

“走!走!走!在这边。”这个师傅说着,拉着李彦霖的胳膊,就往停车的地方拽。

“等的时间长不?”李彦霖下意识的往回收了一下胳膊,问道。

“满了,就走!”这个师傅头也不回的说着,将李彦霖带到停车的地方。

七座的面包车已经坐满了人。师傅转身走到车尾,打开货箱,拿出一个木制的小板凳,塞进了推拉门中间的位置,让李彦霖上去坐着。

李彦霖看着这位置,着实有点为难,心中犹豫着到底要不要坐。

“陀湾村,陀湾村,马上走!差一个!”将李彦霖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后,这个狠心的男人竟然又叫喊着。

“哪里,陀湾走不走?”这时,一个女生走了过来,司机师傅赶紧凑上前去搭话。

“不走,走三和。”这个面容娇小的女生说道。

“那行,顺路。”师傅赶紧拉拢着这个女生。

“好吧!”这个女生也不再说什么,毕竟去三和村没有直达车,只能坐过路车了。

就如同刚才一样,这个男人又从货箱中取出一个小板凳,放在那只小木凳的旁边。

“来来,你先上去!”李彦霖还在犹豫着,就被他推推搡搡地塞进了车里。

“你近点,坐外面,方便下车。”他又给这个女孩子说着。

“挤一挤,挤一挤,车门关上就好了!”师傅一边催促着小女生上车,一边朝着车里边的人喊着。

待女生刚坐下,“划拉”一声,面包车侧面的推拉门便被推了过来。由于人多,车内拥挤,车门推到头被塞住了,没关上。

“划拉”,司机师傅铆足了劲,又来了一下。然后试探性地拉了一下门锁,还好,锁上了。

他匆匆绕到车前,开门,关门,打火,挂挡,松手刹,轰油,熟练的动作一气呵成。单手转动方向盘出车了,右手顺势将安全带拉了过来,插入了安全卡扣。

李彦霖被挤得难受,想挪一挪被顶着的双腿也是没地儿去。没办法,自始至终,颐和镇的面包车就是这样运营的。

他只是向四周张望着,默默承受着。

如果猜的不错,这是一辆经典的“五菱宏光”客用面包车。车的坐垫有些许的残破,车门上的手摇式玻璃伴随着行车发出“哐当哐当”的声音。玻璃胶条之间的缝隙里,一股凉风直勾勾地灌入车内。

这条行车的柏油马路已有数年的光景,道路年久失修,沥青和石子在车辆的碾压下逐渐脱落,路面出现了零零星星的小坑。

司机师傅对于这里的路况早已烂熟于心,这点小问题绝对阻挡不了他行车的激情。

就这样,窗外的田野风光“呼呼”地往后退,一路颠簸着。纵使双腿已经麻木,李彦霖也无计可施。只盼着司机师傅能快点将自己送到目的地。

慢慢的车上的人逐渐下去了一部分,空间也宽敞了许多。李彦霖拖着麻木的双腿从小凳子换到了座位上,舒服了许多,离家的距离也慢慢地拉进。

面包车终于在通往陀湾村村口小路的岔道上停下,李彦霖拿出五块钱递给司机师傅,提着背包下车了。拉上车门后,司机向着下一个停车点飞驰而去。

此刻的李彦霖有点晕车,只觉得头晕脑胀,胃里泛起一阵阵的苦水,马上要呕出来。他实在忍不住了,在碎石铺成的马路牙子边吐了一口。一股凉风迎面吹来,总算舒服了点。

然而,李彦霖回家,要走过这段石子路,约摸还有二十分钟。也好,走一走,缓解一下行将就木的四肢和恶心泛呕的肠胃。

李彦霖向前方张望着,夕阳在他经过的地方铺满了金色的光芒,一路向前。直到消失在远处的山脊线处。

待李彦霖来到家门口的时候,一副木制的双扇大门紧闭着,门拴上吊着一把“三环”牌挂锁。

土块垒砌的门楼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雨,已经飘摇残败。泥坯裹挟的门头立柱,用红砖做了裱皮,整饬得规整一点。

门楼的土坯上,四方四正地写了几个字:“放学来七分地”。李林亮夫妇肯定是上地干活去了。李彦霖看见这几个字便明白了,向着自家的田地走去。

李彦霖踏着枯黄的杂草,翻过一道道垄埂,远远地便看见两个人在那里弯着腰干活。

“别过来了!”看见直挺挺向这边走来的身影,李林亮看着身影有点像儿子,便起身在这头大喊着。

“走吧!收拾一下回去。”李林亮对着地头的王兴梅说道。

“昂,走吗?”王兴梅抬头看了李林亮一眼。

“走,李霖学校里回来了,我看着那个地埂上走着的就是。”李林亮放下手中的活,朝着王兴梅走去。

“我们就回了,别过来了!”李林亮看着未曾停下脚步的李彦霖,又喊了一声。

李彦霖这才远远地听见父亲的叫喊声,便停了下来。在田垄上蹲下来等待着。

“放了么,今天怎么这么早?”夫妇两走到李彦霖的跟前,王兴梅开口说话了。

在她的印象里,李彦霖每次回家都是接近六点半,那时天边的太阳已经偏下山头,夜色逐渐降临了。

“今天坐车早,来的快!”李彦霖说着。

“人多不多?”李林亮将手中的铁锨抗在肩上,问道。

“多得很,车上特别挤。”李彦霖向父母诉说着放学后,浩浩汤汤的人群涌动的场面。

“昂,等会回去你妈给你做饭吃。”李林亮一家三口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着,不多时便来到了家中。

“你和你妈看着做饭,我喂羊去。”李林亮说着将手中的铁锨放在草棚里。

“嗯,行,你喂去吧!”王兴梅说着将手上的手套脱下,取下头上戴着的头巾,习惯性地抖了抖上边的草叶,拿下口罩,和李彦霖进屋去了。

“你先把书包放下,等会了我们吃饭。”王兴梅给李彦霖说着。又从桌子下边拿出一个铁锅,舀了水,捅开炉火,将满满一锅水搭在炉火上。

“吃什么?”李彦霖将书包丢在炕上,随口问道。

“包饺子!”王兴梅将擀面用的案板放在地桌上,准备包饺子用的食材。

“包饺子昂!那我看会电视。”李彦霖说着。

“你先看,等会我把面揉好了,给我擀一下面皮。”王兴梅给李彦霖安顿着。

“行哩,你先做么。”李彦霖说着,走到一台老式的立柜面前,打开了架在立柜中间的“tcl”牌老式彩电。

立柜两边狭长的柜子盛放着衣服等杂物,中间这个格子便成了电视机柜。

这台彩电是十九寸的,其大小刚刚能放在立柜中间的格子里。真是物尽其用,这个贫寒的家庭也不必再为此而破费。

李彦霖拿起遥控器,找tv中央电视频道,津津有味地看着。

此时,王兴梅从碗柜中端出来一个不锈钢盆,满满的一盆饺子馅。又从火炉上的面盆里,拿出一个面饼,在案板上揉搓着。

等揉匀实了,搓成长条状,再切成一个个的小面饼。按压平了,拿起擀面杖一个个擀成薄片。这样,就可以准备包馅了。

“彦霖,来擀一下面皮!”王兴梅左手拿着面皮,右手拿着擀面杖一边擀面皮,一边飞快地转着手里的面皮,吆喝着李彦霖来帮自己。

“哦,这么快!”李彦霖说着,在洗脸盆里倒了点水,洗了把手。

“饺子馅我中午就做好了!就等着你来了包饺子。”王兴梅说。原来她早就注意到今天星期五,李彦霖会回家。大中午没休息,便在忙活着做准备做饺子的食材。

“我说呢,怎么这么快!”李彦霖拿起毛巾擦了擦手,拉了一把椅子过来,坐在地桌的边上,开始擀面皮。

“什么馅的?”李彦霖看着满满一盆饺子馅,问她。

“你爱吃的,土豆麻麸的。”王兴梅最拿手的便是土豆馅的饺子了。

“哦,那行。”李彦霖装模作样,拿手沾点面粉,洒在自己要擀面皮的那块,防止面皮粘到案板上,操起擀面杖就开始了“大作”。

案板上,他擀的面皮成品圆不圆,扁不扁,中间要擀漏了,四周还挺厚实的。

“彦霖,你擀不圆也行呢。中间厚一点,周围薄一点。你这饺子下到锅里皮就烂了。”王兴梅给李彦霖指点着。

“嗯,行!”李彦霖笑着说道。

鉴于自己的擀面水平,只能尽量的让它圆一点,薄厚均匀一点。至于实际咋样,那就不是他的事了,只交给妈妈去处理,做好下一道工序,包馅,捏皮。

这时,李林亮从外边喂完羊羔回来了,拿起毛巾擦了把脸,洗了洗手。

王兴梅熟练地拿起儿子擀好的面皮,再捏一下厚实的边缘。抄了一勺子馅儿,手指一左一右,捏了几下子,一个带着漂亮花纹的饺子就完工了。

眼看盆里的饺子馅一点一点的浅下去,面盆里的面皮已经见底。案板上七零八落地堆着李彦霖擀好的饺子皮,还有排列整齐圆鼓鼓的饺子。

“孩子,行了吧!面皮够了。”王兴梅给他说道:“你剥几个大蒜,捣碎了。”

“蒜在哪里?”李彦霖问道。

“你问你爸,在厨房的竹筐里吧。”前几天家里没大蒜了,王兴梅便让李林亮上街称了几斤。

“你到厨房的竹筐里找去,我前两天买的。”李林亮一手拿着小镜子,一手拿着剃须刀,正鼓着腮帮刮胡子,支支吾吾的说着。

李彦霖拿来了一囫囵个大蒜,剥了七八瓣,切碎放在石制的蒜窝子里捣碎了。从碗柜中拿出一个瓷碟子,把捣好的蒜泥倒了进去,拿勺子舀了一小勺油泼的辣椒面,然后再加上点醋,吃饺子的蘸料就这样搞好了。

“他爸,你把锅里的水舀出来些。看着差不多了把饺子下锅。”王兴梅一边捏着饺子,一般给李林亮嘱咐道。

“嗯,我胡子刮完了,下饺子。”李林亮说着放下手中的剃须刀。

“漏勺在哪?”他还不曾知道捞饺子用的漏勺在哪,便随口问着。

“你找么,我记得碗柜下面的抽屉里。什么也问,在我手里吗?”王兴梅有点不耐烦了,再说你又不是外来的人,不知道自家的东西在哪。

李林亮默不作声,确实自己出门找活干,前不久才回来。何况平时也用不着这东西,自然也就忘记在哪放着,没成想她还不耐烦了。

他拉开碗柜下的抽屉,果然是在里边了。李林亮拿漏勺盛着,下了满满一锅的饺子才肯罢休。

“彦霖,你这两周学校忙不忙?”李林亮一面拿漏勺抄着锅底的饺子,别让饺子粘锅了,一面看着李彦霖问道。

“还行么,一直就那样。”他说着。

“考过试没有?”李林亮追问。

“没有的,再两周考月考。”李彦霖被这一问,内心顿时有了几分的压力。

“好好学么,这明年就高考了。也就这一半年的时间,考上大学就轻松了。你看我们村上的那个石文宇,上了个什么学,现在日子过的多舒服……”李林亮说着。

待锅里的饺子都飘起来嘞,他拿着漏勺将饺子一下一下地捞到一个不锈钢盆里,给李彦霖说:“把桌子收拾下,筷子、蘸料拿过去了准备吃。”

“他的那工作就轻松啊!你说一天干的啥活,老是看见人家在家里,钱还是照样拿。你考上个好些的学校,能找这么个工作也就不错了!”李林亮总是羡慕前村的石家,老是拿他给儿子举例子。

和李林亮同辈的他,就因为年轻时上了高中,机缘巧合地当上了当地镇上的小学老师,现在的日子便过得风生水起。可以说在家里待着,挣着闲钱,简直不要太舒服了。

“好了,来吃吧!”李林亮说着,一家三口围坐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饺子。

“你也别有太大的压力。我就说,读个书到底还是好点,将来有个好工作,自己也轻松。”李林亮看着似乎有些闷闷不乐的李彦霖。

“孩子,别太累了!尽力就行。”李林亮说着,抚摸了一下儿子的后脑勺。

“嗯,就学着哩。”此时他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知道爸爸说好话,也是为了自己将来好。毕竟,对于一个身处农村的孩子,读书必然是利大于弊。

“行了,你别说了,赶紧吃饭吧,饺子都凉了。”王兴梅眼见饺子快没了,又往锅里下了点。然后对着儿子说道:“孩子,你也别累着了。学差不多,尽力就行了。”

李彦霖满口答应着,他自然也明白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需要默默承受着。

“明天你醒来,碗柜里有方便面,你先凑合着吃点。完事了,你就自己看着学习还是干啥呢。中午回来了我们吃饭。”李林亮给儿子安顿着明天的事宜。地里还有些活,他们两口子明天还要去干一下。

“知道了!”李彦霖说着,点了点头。

“你妈的着饺子,真的是大。一个顶几个,几个就是一碗么。赶紧吃,往饱了吃。”

“你包的好,也没见你包过几次,下次来了你包……”

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暗,李林亮一家三口,吃着饺子,闲聊着。夜深了,屋子里说话的声音也在逐渐淡去。

.

终于,久违的声音响起。李彦霖将桌子上的书飞快地摞成一叠,书包早已收拾好,里边装了几本练习册和几套试卷,便提溜着书包准备“跑路”。

然而,也不尽然。每每这个周五李彦霖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的兴奋,瞌睡早已逃到九霄云外去了。对于“学霸”级别的张子锋来说,即便是课堂的最后一分钟,他也能镇定自若,做着数学题。

李彦霖心里默念着:还有五分钟,准备……

阅读孤独的九零后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