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大明嫡子

第六百九十三章 朱允熥的陶渊明时间

  • 作者:肉丝米面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2-13 05:54:31
  • 字数:9264

到时候大都督府一怒之下……

不敢想!

只是朝堂上的变化也确实出现了。

皇帝真的不再显露人前,大臣们只知道每日都会有太医院的新老院使接替入宫看护。

不敢想!

什么皇位争夺?

跟他们没关系。

明哲保身,才是要领!

应天城出现了这几年里,少见的寂静。

而在朝堂之上,则是人人沉默。

在事情没有明朗之前,这些为官多年的人不会轻易表态。

这一点,早在很多年前,就成了朝堂之共识。

皇太孙虽然年轻,且行事跳脱,性子刚烈,让人有些难以接受。但没人能否认,洪武新政乃是他一手推上台面的。

国家越来越好,开疆拓土万里,百姓安居乐业,这是一份天大的功劳,更是一个没人敢设想过的功德。

太子爷就是大明洪武之后最完美的接替人选。

对于大多数官员来说,只要这件事情没有被摆在朝堂上议论,那他们大可继续装作不知道。

什么天家矛盾?

若是冲突加剧,这应天城又是否会成为是非之地。

自从军功爵制度的确立,大都督府几乎就已经死心塌地的追随太孙了。

这个时候,这对天家父子貌似起了冲突,大明朝局又该如何变化?

一时间,即便已经是临近年关,却有许多商贾担心局势恶化,而放弃赚钱的机会,带着货物钱财逃离应天。

试图避免可能发生的冲突,波及到自家。

至于皇帝的圣体,现在到底如何,宫外没人知道。

上一回皇帝悄悄溜出应天,太子虽然没有杀人,但皇宫大内却也被整顿肃清了一番。

科道言官们提过几次,希望皇帝的圣体情况能与朝堂官员知晓,最不济也要让内阁大臣们入宫面见皇帝陛下。

这是历朝历代的官员们都会做的事情。

哪怕眼下主持国家的是皇帝认可的太子。

不过言官们的提议被否决了,并且得到了一份训斥,禁止他们打探皇家内情。

然后太子又当众将内阁首辅任亨泰训斥了几句。

大抵的意思就是内阁领导朝堂文武,他这个首辅没有做好管理工作,不好好干活尽想着窥探皇家。

这样是很不好的。

任亨泰当众承认工作有误,这事才算是揭过去了。

随之就是太子签发谕令,将河道总督潘德善、梁国公蓝玉、开平郡王常升、都督汤醴召回京师的公文。

在人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太子爷又出一手。

升工部尚书张二工,太子少傅。工部侍郎,晋工部尚书。

这两件事情放在一起,瞬间就让所有人都看懂了局势。

太子爷要将太孙的势力尽数肢解。

朝堂之上所有人都沉默了。

只是沉默之中,注意力则是集中在了内阁大臣解缙和高仰止,还有直隶道总督大臣邹学玉身上。

如果太子爷进一步处理这三位,那就彻底表明太子爷是在打压太孙了。

人们也并没有等待多久。

内阁就出了消息,内阁次辅、文华殿大学士解缙,奉令西行,巡察西部铁路之建设。

这事虽然一直都是解缙负责的,但在年关之前让他去西边,这无疑是表明了太子爷的态度。

紧接着就是内阁大臣高仰止令命向西南,处理革除土司制度的最后相关事务。

虽说是处理后续的事宜,但朝堂上都清楚,西南的事情要是处理起来,没个一年半载是不可能办妥的。

一下子,太孙支持的两位心学代表人物被弄出京师,这时候所有人无比确信自己原先的猜想。

至于说为何太子爷没有处理直隶道总督大臣邹学玉,或许是觉得这个位子近在眼前,只要出点纰漏就可以直接拿下,没必要这个事情一并处理。

应天城的风开始变了。

人心浮动。

太孙府前,也显得冷清了起来。

只是朝堂之上如何变化,太孙府都显得异常平静。

每日,朱允熥都是早早的出门,去往西城区域,一直到很晚才会回来。

西城如今已经成了一片巨大的工地。

除了当初因为货运,而在西城金川门附近聚居的夷商夷人区域没有动。

整个应天西城到中城附近,都被围了起来。

原本安置在西城地界上的几座京军大营已经被挪到了城外。这些负责戍卫京师的兵马,如果真的让敌人打到应天城下,那么他们在城内还是外城,结果都一样。

讲武堂和橄榄球场倒是被保留了下来,围着两处建筑群一圈,如今也已经移植了数量众多的树木,将这一片范围包裹起来。

应天杯橄榄球赛早就已经固定化了,为了方便球(赌)迷(徒)入场看球,还特意隔开了一条通道连接到西城工地外面。

而对讲武堂,则是没有做更多的安排和处理。

讲武堂虽然是学堂,但上上下下都是军人。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今天朱允熥一如既往的,早早的就到了西城工地上,站在其中一处入口后的棚屋门口。

在工地上,已经有应天府被雇佣就居住在西城工地上的百姓,开始端着碗吃着工地上提供的早饭。

出入口,已经有些装满材料的马车排队入场。

新晋的太子少傅张二工,穿着一件厚实且沾满泥浆的袄子,手上端着两只冒烟的大海碗,就从不远处的伙房走了过来。

“殿下,刚煮好的庐州府鸡汤米面,今早上林苑监送来了暖棚青菜,也一并下锅了。”

说着话,张二工就将一只装满鸡汤米面的大海碗,放在了朱允熥身边的桌子上。

棚屋里点着煤炉,在这个时候暖洋洋的让人感受不到寒冷。

朱允熥也不见外,只是看了一眼头发有些凌乱的张二工,搓着双手贴在大海碗上:“你有几天没回家就住在工地上了?”

张二工唆了一口面,又喝了一口鸡汤,这才嘿嘿笑着开口:“赶工期,可不敢回。等这两天忙了前期工序,就可以回家歇几天了。”

朱允熥瞧了门外一眼。

恐怕还得有点忙活。

谁又能想到,大明朝第一个以匠籍走上官场,一直走到工部尚书位子上的张二工,在被革了尚书之位后,就跑到了这西城大工地上。

朱允熥想了想,开始低下头吃面。

庐州府的米面,庐州府的老母鸡。

鸡汤煮面,配上几根青菜,就是人间美味。

筷子在碗里挑了一下,竟然还有两只被煎的金黄的鸡蛋。

此等吃食,最是养胃。

在此寒冬,也最是暖身。

两人便如此安静的吃着面。

不多时,又有一些人从外面端着碗筷走了进来。

先是冲着朱允熥和张二工行礼,然后才会走到里面的桌子上开始吃饭。

这些都是在西城工地上干活的匠官。

然而。

不多时,棚屋里开始出现穿着袍子或是军装的人,同样是从对面的伙房里端着碗筷出来,走进这边的棚屋里。

常继祖端了一碗鸡汤肉丝米面进了棚屋,只是面少汤多。

他坐在已经吃完面开始喝汤的朱允熥身边。将碗筷放下,又从怀里掏出一个皮包,从皮包里取出一只鼓鼓囊囊的油纸包。

打开之后,是正冒着热气的烤羊排烤牛肉和炸鸡腿。

赫然不下三四斤。

然后又见他从兜里掏出一把早就剥好的蒜,拍在桌子上。

常继祖先是挑了一颗蒜塞进嘴里,咀嚼了几下后,这才抓着一根烤的流油的羊排塞进嘴里。

恶狠狠的咀嚼了好几下,用他那张血盆大嘴将嘴里的食物通通碾碎成渣渣后,便低下头混着面汤吃进肚子里。

等着一套流程做完,常继祖才把双手在身上胡乱的擦着,看向朱允熥:“讲武堂里的人这两天都没心思上课了。”

朱允熥双手兜在一起:“你大早上就吃这些,不怕到时候出问题?”

常继祖又道:“虽然魏国公下令,讲武堂师生不得议论朝政。但是私下里,大家都在悄悄地讨论,你接下来会怎么做。有些人开始提议,只要太子爷表现出要废黜你的想法,他们就罢课,上奏朝廷。”

在做一旁正剔着牙的张二工,肩头不由一颤,赶忙低下头继续专心掏牙。

朱允熥则是笑着说道:“西城将会是个典范,是我朝真正的人间仙境。眼下,还要在年前将地平整好,该挖的景观湖和该堆的景观山要在结冻前完成。各区规划,也要提前做好。等开年后,就可以直接开始按规划建造了。”

低着头的张二工点了点头,却就是不抬头。

常继祖眉头皱了一下:“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我们总觉得这件事情没这么简单,太子爷也端无可能忽然之间就对你这般,其中定有隐情。”

朱允熥手指敲了敲桌面,发出砰砰的声音。

常继祖目光淡淡的看了朱允熥一眼:“讲武堂里当初有过一次推演,是关于我大明三代之内传承的事情。结果是,将所有可能都预设出来,我大明的最优解依旧只能是你。也只有你,才能让大明真正摆脱家天下之定律,开大明真正的万世基业。”

棚屋里,匠官们早就已经是囫囵吞枣的将早饭塞进肚子里,然后逃离此处。

张二工很想溜走。

工地上还有那么多的活,忙都忙不完。

还是搬砖更纯洁。

常继祖见朱允熥许久不说话,恶狠狠的一手抓着肉一手端着碗往嘴里塞吃的。

少顷,他就已经是满嘴食物,双眼瞪大,闷闷的发出声音。

“你至少要交个底,不然谁也不敢保证事情继续下去,会发生什么。

我今天来之前就听说了,大都督府那边虽然下了严令,但五军都督府里面有些人似乎对最近的局势很不满。

京军虽说被内阁压着,但应天周边能动用的人可不少,这一点你应该很清楚。”

常继祖见朱允熥依旧不说话,此时也没了食欲。

将面前的肉推开。

他继续说道:“熥哥儿,你应该清楚,我常家并非是依附于太子爷之下,也并非是一定要支持于你。

但你是姑母的亲儿子,是常家的外孙、外甥、表兄弟。作为一家人,有必要提醒一句,万事都得人活着才有可能。”

朱允熥的眉头皱了一下:“你们放心,大明还在,老爷子还在,太子一向贤明,国家又如何会出乱子。这个时候,最是考验人心,不可做有害国家的事情。”

常继祖眉头紧皱,这不是他想要达到的答案。

同样,这也不是常家和许多人想要的答案。

朱允熥无奈,自己想过一阵子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生活,但似乎没有人愿意让自己得偿所愿。

他沉声道:“那就替我带句话吧。”

常继祖立马眼前一亮:“你说!”

“这个时候,谁要是乱动乱说,便去凤阳思过。”

常继祖的目光闪烁了几下。

这依旧不是他想要的回答,但至少是有了一个可以带回去的话了。

朱允熥则是已经起身。

常继祖之所以出现在这里,代表的不仅仅是常家,还代表着那些寄托希望在自己身上的朝中勋贵。

所以他才会说,谁这个时候添乱,就回凤阳思过。

张二工见朱允熥起身,走出棚屋,终于是松了一口气,看了常继祖一眼后,小声说道:“观景湖周边后期会修建一批新式宅院,常公子若是有意,可现在预定,我们会为常公子预留最好的几处位置供挑选。”

常继祖眉头皱紧,看了一眼张二工。

这位昔日的匠官,工部尚书,如今倒是彻底没了顾忌,说话做事坦荡直率。

常继祖摇摇头:“家中不缺宅院。张少傅该想想,如何重归朝堂才是……”

有些话他不愿意再说。

张二工从工部尚书的位子上下来,虽说现在是太子少傅,却没了实权。

若是一直这样,以后也别想再在朝堂上有什么大作为。

张二工也摇了摇头,低声念叨着:“看来只能继续去骗那些没脑子的夷人了,自家人都不懂西城将来的好……”

说完,他也不管常继祖的脸色,向外追赶朱允熥而去。

不经意间。

在很多人看来,即便现在的皇太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为君者,但只要继续历练几十年,等太子爷将大明交到他手上,那时候想来也足够沉稳了。

而且,皇太孙也有些无数人的支持。

阅读大明嫡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