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第二百七十八章 饮酒,蜀锦之利(求订阅!)

  • 作者:浮生WX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12-25 23:38:49
  • 字数:2264

锦、绮都是名贵而技术要求极高的丝织品,能生产如此之多,充分显示出蜀汉手工业生产的昌盛和发达。

也充分表明了蜀汉政权对蜀锦的高度重视。“蜀锦之盛,当在蜀汉之世”;“蜀中工业之盛,较之中原各地,实有过之而无不及也”。蜀锦,已经成为蜀汉政权的招牌。

但是光有精美的蜀锦而没有便利的交通和稳定的客户,蜀锦无法流通也是没有用的。

再加上蜀汉长期与曹魏政权处于敌对状态,这样的关系也让蜀国的锦出口有些困难。

而蜀汉人口又相对较少,靠蜀汉人口来消耗大量的蜀锦是不现实的,而且也不利于蜀汉社会财富的增加。所以如何开通道路和稳定增加客户,是蜀汉统治者必须考虑的话题。

诸葛亮为了进一步推动商业发展,十分重视与外界的交通联系,下令组织人力修复秦代川陕边境的栈道,开山凿石筑成山路,以供商旅通行,而且还开通了蜀地至贵州、广西的陆路交通。

但若是不北伐,就要一直偏安于这狭窄的益州之地,坐等伪魏来攻,北伐与否都是两难啊,但北伐终归还是利大于弊的,

能让蜀国存的更长久,若是以诸葛丞相的节奏来的话,虽然将积攒的国力消耗一空,但还是勉强能支撑的,最主要的便是靠这些蜀锦所部获之利来支撑啊。”

由于有足够的粮食和原料做保障,再加上蜀汉政权的大力扶持,蜀锦的规模和产量在三国期间得到空前的发展。

走在众人后面的郭修冷不防的道:“即便北伐耗干了辛苦积攒的国力、心力,但诸葛丞相他也不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而是为了大汉、为了陛下啊!

由于交通开始便利,蜀国对外贸易局面焕然一新,蜀锦的销路也更为广阔,甚至还通过东南水路和陆路远销至西域诸国和更远的地方。

山谦之在《丹阳记》里:“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故三国时魏、吴皆资于西蜀,自是始乃有之”。

以至蜀亡之时,库存锦、绮、彩、绢砂各二十万匹”。

《太平御览》引《诸葛亮集》:“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可以,没有蜀锦,北伐中原就是镜花水月,一句空话耳。

终蜀之世,蜀锦和其他丝织品的产量一直较高,不仅为蜀汉增加了大量额外收入,还使得蜀汉有着充裕的资金进行五次大规模北伐。

像蜀锦那么这样好的材料,不仅蜀国人自己也会用锦来制作衣服或等奢侈品等,自然也吸引了东吴和曹魏的大量购置。

所以蜀锦每年都会有很大的贸易量,利用蜀锦来增加国家的外汇也是蜀汉重要的政策。

但是因为四川地形中为盆地,四周都是崇山峻岭,交通十分不便,“蜀道难,难于上青”可不是一句空话。

左思《蜀都赋》形容其繁盛状况是:“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黄润比筒,籯金所过”。

蜀锦在当时不仅是对外贸易的商品,而且也是军费开支的一大来源。

阅读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