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修唐

第1章钱塘江畔梅家坞

  • 作者:失眠的凤梨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7-09 13:49:52
  • 字数:6768

梅乾今年十五岁,十岁上死了阿母,父亲梅公明在杭州城里靠给人抄写文书为生,一个月回不来几次,所以全靠村里各家照顾,梅乾才能长这么大。

穿越到这个少年身上已经一整天了,梅乾还在努力的适应着这具身体。

梅家坞只有梅公明一个读书人,因此村子里的人习惯叫他书生,一说书生大家也便都知道指的是梅公明。

“三婶,不怨我阿耶,是我自己想起来的,躺的太久了想活动活动手脚。”梅乾为自己阿耶开脱着。

对于穿越这件事情,梅乾觉得很是匪夷所思,穿越前他是一个飞机维修工程师,他自然更相信的是科学,但科学好像无法为他解释这一切。百思不得其解后,他只好搜索前世记忆中关于穿越的知识,不过仍然只能想起先前看过的几本穿越。

“乾哥哥,你怎么起来了,快躺下休息着。”少女隔着窗子看到了梅乾在向外张望。

待三人进到屋里来,少女几步上前将梅乾按在了床上。

“书生,你也真是的,孩子刚害了病,你怎么也不嘱咐嘱咐让他多休息休息。”中年妇女对着梅公明埋怨道。

原主的记忆告诉他,他当前所处的时代是大唐,安史之乱已经被平定了二十年了,大唐的荣光却已经不复往昔。

梅乾暗道,虽然没穿越到盛唐,但好在也不是穿越者横行的宋朝、明朝,这算是唯一还能给他些许安慰的事了。没有别的穿越者捣乱,至少自己可以活的从容一些。

梅乾抚摸着竹床的床头,他发现床头上刻着父子二人的名字,字体歪歪扭扭,这是梅乾十二岁时用竹刀刻上去的。

遥望平静的江面,几页扁舟飘荡在水上,船家们唱着渔歌享受着一年里最为美好的时光。江岸之上垂柳依依,花草芬芳,搭配起伏的青山和黑瓦白墙的房屋,犹如水墨画一般。

青山脚下有一处叫梅家坞的村子,因全是梅姓人家而得名。村子里一座小院里正冒出滚滚浓烟,浓烟中包裹着一阵阵急促的咳嗽声。

一个脸上挂着几道黑色灰迹的清瘦中年人从浓烟中跑出来,他稍稍平稳了一下呼吸正了正幞头,走到木盆边撩起水洗了把脸。

大唐建中三年四月,浙江西道杭州钱塘江畔。

可笑,梅乾没钱、梅公明没功名……这一对父子的名字都是谁取的,简直没有打算过上好日子啊!

正在心里暗笑的梅乾看见阿耶梅公明领着一个中年妇人和一个跟自己年龄相仿的大眼睛少女进了院子,梅乾迟疑了一下,但很快他认出了这是隔壁那对母女。

少年名唤梅乾,没错,很不吉利的名字,但很写实。那中年人是他的父亲,名叫梅公明,是个落魄读书人。

“那个……阿耶,不行就算了,我好多了。”那少年闻言翻了个身撑着身体坐了起来对中年人道。

中年人倔强的摇头道:“那可不成,大夫说要多喝水,还得是热水。你等阿耶一会,很快就好。”

随着思绪回到现实,梅乾发现一个令他瑟瑟发抖情况,原主集合了穷困潦倒、单亲家庭、阿耶没前途没未来等种种惨状,堪称惨无人道、惨绝人寰、惨上加惨。

梅乾在心底里呼号,老天爷,能不能重新给个机会?让我像里一样穿越成商二代、官二代,哪怕是个小地主也行啊?

“乾哥哥,你现在好些了吗,昨日可是吓死我了,我以为你……好在你没事,不过昨日你提到的横店是什么?”少女坐在床边抚着胸口道。

梅乾摇摇头道:“我现在没什么大碍了,横店是我梦到的一个梦境。”他突然想起一事问道:“春子,昨日那只老母鸡呢?”

昨日若不是爬大户墙上去偷鸡,也不会被家丁追出三里地最后在江边滑入水中,梅乾自然是不舍得放弃那战利品。

春子噗嗤一笑说道:“你这馋鬼,都差点没命了还挂念着那只鸡。我昨日将它藏在了树丛里,待你回来后我又抱回来的。我娘已经给你炖上了,一会我去端来。”

梅公明对三婶道:“真是太麻烦你们了,你看我笨手笨脚的连水都不会烧。”

三婶笑道:“你是读书人,本就不该会这些。一会我帮你烧上水。乾哥,今天的鸡汤里我放了你最爱吃的竹笋。这用命换来的鸡汤你可得多喝点。”

梅乾微笑着点了点头,看着三婶带着阿耶出了草屋,梅乾赶忙坐起身问春子:“我隐约记得我昏迷的时候,那家丁的管事扔了一锭银子,说是给我买棺材的,有这事不?”

“他们看出人命了扔下银子就跑了。”春子重重点头道。

梅乾伸出手问道:“银子呢?可千万别给我爹。”

梅公明虽然穷困,但在本地读书人中有一个外号,唤作散财公。说的就是他手里只要一有点钱,便会与众同窗们好生亲近一番。亲近完了自然是风吹鸡蛋壳财去人安乐。

春子看了看窗外,自己的娘亲正在烧着水,梅公明蹲在一旁学习新技能。她解开了头上的方巾,从发髻中取出了一锭银子递给了梅乾。

梅乾看着那一大锭银子,其实严格的说银子只有二两,但已经是他平生见过的最大的一锭了。毕竟在以铜钱为主要流通货币的大唐,乡野之民是很少见到银子这种货币的。

“有了这棺材本,说不定以后能过上好日子。”梅乾自言自语道。

春子点点头说:“省着点花够你和叔一年用的。”

梅乾自然不是打算用它来买米买菜的,这可是他将来美好生活的启动资金,怎么能为了几口嚼裹就花掉呢。

这时水也烧上了,三婶带着春子回了家去看看鸡汤炖的如何了,剩下梅公明父子相顾无言。

良久,梅公明开口道:“乾哥,阿耶先去书房看会书了。”

所谓书房是草屋另一端的一张摇摇欲坠的桌子和一把竹椅子,梅公明将不大的草屋规划成了卧房、书房和厅堂。

“阿耶,咱都这样了,就别穷酸了好不好?”梅乾翻了翻白眼道。

梅公明道:“君子无论在哪都要遵守规制,怎么就成了穷酸?”

“好了好了,阿耶,咱不探讨这个了。我问你,咱们现在的皇上是哪位?”原主毕竟是在乡野中长大的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了解没有超出杭州城,所以梅乾希望通过梅公明来了解下当前的世界。

梅公明好奇道:“你问这些干什么?”

他有种感觉,梅乾自从醒来之后有些与以前不同的地方,他经常说一些让人听不懂的话,行事和思考却也比之前成熟许多,浑不似一个十五岁的少年。

“我就是好奇,平日里总在梅家坞里呆着,对这天下没甚了解,想跟阿耶讨教一下。”梅乾吃力的圆着话。

梅公明点了点头倒是很开心儿子能这么想,本来梅公明是想让梅乾入私塾读书的,但自己根本负担不起那开销。他便敞开了话匣子,给儿子讲起了天下大势。梅乾这才了解到,现在是玄宗之后的第三个皇帝名叫李适,已即位四年。

梅乾前世对唐朝的历史还略有那么一点研究,对这个皇帝李适还颇有些印象。

“自从圣人即位后,就对方镇处处提防,去年北方四镇节度使都反了,仗都打了一年多了,还没见有结束的意思。”梅公明缓缓说道。

梅公明所说的方镇就是藩镇,是大唐中后期的一大隐患。方镇之乱始于玄宗,而在平定安史之乱时,唐代宗对安禄山和史思明的部下采取了姑息政策,将他们分封在安禄山老巢所在的几个方镇。使安史降将摇身一变,成了由中央任命的节度使,给唐王朝之后的统治留下了巨大的坑。

去年初,成德镇节度使病逝,他的儿子李惟岳向朝廷请求袭其父位,被李适拒绝,随后其纠集周边三镇一起造反,朝廷派出军队镇压,双方攻伐几番,到了今年三月本来官军已经大势已定,结果在瓜分战争果实时,几个动机不纯帮助朝廷平叛的节度使又反了,战争形势再次逆转。

不过梅乾并不介意这些,他耸了耸肩道:“还好,咱们这没打仗。”

“打不打仗都一样,村里的青壮年还是要被抓去打仗,阿耶因为在县学挂名读书这才免于征调。”梅公明叹了口气道。

正说到这里,便听得院里有人喊道:“书生,书生在家吗?”

梅公明站起身看到梅家坞的村正梅梁忻带着两个身着盔甲的军士站在自家院中。他兀的一惊,走到院中对村正道:“村正有何贵干?”

“唉,刚才这两位将军接上官命令来村里征调兵丁,前番一直没让你家去,这次该轮到你家了。”村正梅梁忻一脸无辜的说道。

“什么,要我父子去打仗?”梅公明不由得大惊失色。

安静的老天似乎并不想理他,他摇了摇头道:“行吧,老天爷不赏饭吃,我自己来!”

觉得自己形象恢复如常之后,中年人推门进了自家那草屋之内。屋里靠窗处有一张竹床,床上蜷缩着一个身形干瘦的少年,少年背对着门口面朝着龟裂的土墙。

“乾哥,阿耶真是没用,连水都不会烧,你且等一会,我叫隔壁邻居来帮忙。”中年人温和的说道。

阅读修唐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