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短篇文学 > 我家后门能到明末

第一百六十五章:一群乌合之众

  • 作者:数沙人
  • 类型:短篇文学
  • 更新:11-07 21:38:23
  • 字数:9446

左良玉、刘良佐、吴三桂等几乎能叫上名号的众多大小军头全部位列其中。

队伍浩浩荡荡,蔓延在山西的大地上,朝着陕西方向缓缓进发。

相较于流贼,孙杰之害更大。

对于朝廷的官员们来说,这些百姓总不会死绝,只要还能生,总是不缺劳动力。

乌合之众就是乌合之众,不会因为数量繁多,变得骁勇善战。

有些官员上书朝廷,说明如今山西情况。

可这些奏折尽数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信。

对于朝廷的老爷们来说,为了他们心中的“正义”,只能“苦一苦山西的百姓了”。

山西的百姓遭了殃,这些军头们不愿意发饷,便纵兵劫掠山西之民。

一时间,就像是蝗虫过境一样,什么都没有剩下来。

烧杀抢掠,无所不为,闹得山西百姓纷纷逃窜。

手中的马鞭死死的握着,脸上的狰狞又多了几分。

明末的军队,行军打仗堪忧。

孙杰的军队强大瞒不住,甚至连使用的武器都瞒不住。

骑着战马的吴三桂一脸神气的看向陕西方向。

从山西逃出来的百姓逃往四面八方,位于河南的张献忠等部流贼瞅准了这个时机,再次揭竿而起。

李自成也开始跃跃欲试,带着小股人马,逃入了山西,开始招兵买马。

这几十万的军队加上建奴,没有理由打不过孙杰,拿不下一个小小的陕西。

乌合之众的从众心理,让他们迷失了自我。

墙倒众人推,如今的孙杰成了众矢之的,踩上一脚,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这些士兵加起来,将近二十万左右。

不过,这二十万军队水分很大,里面一大半都是裹挟的普通百姓。

可孙杰不同,不把孙杰彻底摁死,他们头顶上的那颗头颅,还如何保全?

稀稀拉拉之间,朝廷大军终于到了平阳府。

平阳府位于黄河对岸,过了黄河便是潼关。

只要拿下潼关,便能长驱直入,直捣黄龙。

只是,官军到达平阳府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渡河。

大小军头再次放纵手中士兵,大掠平阳府。

明末的历史上,纵兵劫掠乃是常事。

众多大小军头早已经习以为常,想要让士兵们保持充沛的战斗力,就必须让他们“吃好”“穿好”。

说是来打仗,不如说是来挣钱。

一路上看到什么抢什么。

哪怕是路过的野狗,都会抓起来烤了吃了。

......

吴襄吴三桂祖大寿这一家子站在黄河边上,看着眼前的黄河。

那奔腾翻涌的黄河水,让他们一时间心生豪迈。

周围是他们两家的家丁,个个披坚执锐,肃清了五十步之内的区域。

眼前的黄河滚滚东去,浑浊的水,奔腾翻涌。

吴襄看向祖大寿,吸了一口气,道:“咱们如今该如何?拿下陕西之后,咱们是回辽东,还是怎么办?”

祖大寿道:“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先走一步看一步吧。朝廷如今孱弱,隐隐间有倾倒之势,你我两家应慎重为上!”

“说的在理,可是,前几天皇太极送来的信该如何回?”

愁闷爬上了他的脸,那纵横的皱纹,就像眼前的黄河一样。

前几天,皇太极来信一封。

上面说,等拿下陕西之后,若是吴、祖两家能够反戈一击,趁机冲散大明官军,协助皇太极拿下陕西,进军山西以及中原,保举吴、祖两家一家一个异姓王。

“信就不回了,只要咱们的实力够强,不怕讨不到好!”祖大寿说道。

皇太极不断加码,异姓王就像是不要钱一样,往外面扔。

恐怕,下一步就是,“朕与君共治天下了”。

但祖大寿老狐狸成精,不到最后一刻,怎么可能会冒做决断。

如今看起来,皇太极气焰旺盛。

但去年的时候,被孙杰狠狠的坑了一把,损失惨重。

这么短的时间里,想要恢复过来谈何容易。

现在局势不明,暂且观望观望。

祖大寿也算老成,倒是能抓住本质。

他和吴三桂这个三姓家奴还不一样,吴三桂是墙头草,哪边强就往那边倒。

祖大寿是一个很纯粹的军阀,只有手中有人,便能独立于官场之外。

历史上的他也就是这么干的,手中有人时,压根不鸟皇太极。

松锦之战后,主力尽丧,于是跟着洪承畴投了建奴。

吴三桂捡起地上的石头,扔进了黄河中。

浪花刚刚涌起,便被更大的浪吞噬。

“大军西去,孙杰,必死无疑!”吴三桂朝着黄河大喊。

只是,事情真的有这么简单?

十万官军,心怀鬼胎者不计其数。

只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在面对到利益时,什么仁义道义,全都会被扔在一旁。

指望他们能兵合一处全心全力的功伐孙杰,还不如指望“天降正义”,来个陨石把孙杰砸死来的容易。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皇太极勒马于延绥镇镇羌所之北。

他站在一座小山包上,看着南边的镇羌所,心中的怒气渐渐开始升腾。

“镇羌所,呵呵,在你们这些人口中,从来没听到过什么好话。

羌虏、建奴、鞑子,这天下除了你们是人之外,剩下的人都是牲口吗?

待到杀掉孙杰之后,我要把你们这些人全变成奴隶,永生永世不得翻身。

打断你们的脊梁,抽掉你们的气节!”

一个变态的想法,从皇太极的心中升起。

皇太极南望镇羌所,头盔上的红缨被风吹起,迎风招展。

“令,探马出击,查明周围军情,准备破关!”

皇太极看向身后,大声怒喊。

“喳!”

身后的将领们纷纷拱手领命。

镇羌所位于榆林镇城东北方向,直面草原。

延绥镇被孙杰拿下之后,于镇羌所驻守了一千士兵。

附近的营堡,也有守军驻扎。

这一代,共计人数在两千人左右。

镇羌所的城墙上,一杆“孙”字大旗迎风招展,猎猎作风。

皇太极派出来的探马,游弋在镇羌所附近。

他们的动静,很快被城中守军发现。

一架架无人机升上天空,顺着探马过来的方向而去。

于此同时,朝廷官军,在拖拖拉拉中也来到了潼关之外。

两个势力南北夹击,摩拳擦掌着想要给孙杰致命一击。

挺住了,磐涅重生,挺不住,烟消云散。

延绥镇以及潼关之外的消息,全部在短暂的时间之内,传到了孙杰手中。

此时的孙杰领着人马已经来到了河南嵩县一带。

在收到这些消息后,孙杰带着主力先行出发。

留守一千士兵,护送百姓慢慢北上。

几天后,孙杰从陕州渡过黄河,来到了官军的大后方。

朝着潼关逼近,准备和潼关的赵大顶,两面夹击官军。

赵大顶于潼关城墙上,看到了城外连绵不断的营帐。

“大人已经到位,就看你们什么时候找死了!”

赵大顶一脸轻蔑的道。

潼关本就是一座坚城,加上赵大顶手中兵马强盛,以及武器装备先进,打这些叫花子一般的官军,实在是太简单了。

“大人,这些官军实在不堪,咱们不如直接杀出去?”

赵大顶身后的一个参谋脸上的满是不屑。

“杀出去简单,但没有必要。大人已经从陕州渡过黄河,到时候,在黄河对面设置防线。

咱们这边炮一响,过来的这些官军,哪里还有退路?先等着吧,不着急,横竖他们也是死路一条!”

说到这里,赵大顶的脸上多了不少残忍。

这是断人退路的事,要是真的做成了,那这些官军全都要交代在这里。

城外的这些官军,可以说是如今大明朝廷在北边的全部兵力。

要是一举击溃,那整个北方将处于不设防的态势。

届时,出入北方如无人之境!

……

潼关之外,一个巨大的帐篷中,众多将领齐坐一堂。

这些心怀鬼胎各自算计的人,就座次之位,展开了一番争夺。

实在争不出个主次,索性全都围在一起,不分主次。

“诸位,如何攻城,拿出个章程出来!不杀入潼关,如何进逼西安府?”

祖大寿率先开腔。

大帐中的这些人又开始议论纷纷,就像是满天的乌鸦,又像是清晨的菜市场。

操着各种各样的方言,说着各种各样的办法。

听的祖大寿阵阵头大。

商议了大半天,依旧没商议出什么法子。

“潼关乃坚城,不知哪位将军,可率先攻城啊?”

祖大寿又问了一句。

这句话的威力很大,刚一出口,剩下的那些人全都闭上了嘴。

攻城战伤亡最大,没有人喜欢为他人做嫁衣裳。

都想在后面捞好处,都想等别人杀入潼关城,自己在后面捡钱。

这种想法由来已久,明末军纪之败坏,世所罕见。

大小军头们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想的是保存实力,捞得好处。

指望这些官军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简直做梦。

不趁机偷袭友军,都算照顾情面了。

营帐中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说话。

祖大寿的脸色挂不住,又问道:“潼关城高池深,诸位以为,当用什么办法才能攻破?”

“祖将军的关宁军乃天下第一精锐,不如让祖将军先行攻城?!”

一道沙哑且微弱的声音响起。

祖大寿的脸色瞬间就变了。

让老子第一个上?

恐怕稍有不对,你们就要背后捅刀子。

祖大寿寻声寻找,愣是找不到谁在说话。

大帐又恢复了平静。

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这些人几乎每天都会聚集起来商议,可愣是商议不出来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所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没有人愿意当这个冤大头。”

孙杰已经在黄河对面布置好防线,就等着潼关那边战事起来之后断掉官军的退路。

可愣是等了好几天,什么动静都没有。

站在黄河边上,孙杰看向河对岸,喃喃自语:“将近二十万兵马,号称八十万的讨伐大军,这几天愣是一个屁都没放!”

“大人,那咱们现在该怎么办?主动进攻吗?”身后的陈虎问道。

“再等等,要是还没动静,就让潼关那边先行进攻。

这些官军的粮食不多,吃不了几天。

咱们在此以逸待劳,主动权在我,不急于这一时片刻!”

孙杰说道。

官军还没商量出个章程,京城中的周延儒等人率先受不了了。

崇祯已经醒来了,把曹化淳、王承恩以及一众内官扔了出来,准备和内阁一较高下。

要是能攻入陕西,那内阁的气势,将会彻底压住崇祯。

到了那个时候,重现宋朝的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未尝不可。

但如果压不住,周延儒这些人不仅要死,就连内阁,也将会彻底失去崛起的机会。

所以说,此战至关重要,必须要胜。

崇祯的想法也很古怪,虽然周延儒等人假传圣旨,纠集了一大批官军进攻陕西。

可他并没有因为这事而发怒,甚至还有一种坐山观虎斗的架势。

这个场面,正是他之前一直希望的。

在他看来,最好双方两败俱伤,然后由他收拾残局。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崇祯怒的是周延儒让朱慈烺监国,哪怕大印被抢一事,都比不上这事。

让朱慈烺监国,意味着他这个皇帝随时可以被取代。

对于皇帝这种权利生物来说,这种事情尤为重要。

以周延儒为首的东林党连连去令催促官军进攻陕西,几乎每天都有信件。

尴尬的是,这些官军不仅没有进攻,甚至还开始坐地起价。

竟然以此来反向要挟朝廷,索要好处。

这些军阀鬼精的厉害,孙杰是要收拾,可在收拾之前,还能再索取一些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有时候都很难理解明末的这些军头是什么想法,一个个的短视到了极点。

为你提供最快的我家后门能到明末更新,第一百六十五章:一群乌合之众免费阅读。

稀稀拉拉的拖在山西的大地上,除了各部的家丁还有些章法之外,其余的士兵,几乎全都是叫花子,没有任何纪律可言。

要是能把孙杰的武器和士兵弄过来,对于他们而言,将是一大助力。

利欲熏心之辈,已经被利益冲昏了头脑。

阅读我家后门能到明末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