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水浒之祝家庄逆袭

第一百六十八章 被北宋社会毒打

  • 作者:巫师的黑猫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6-12 12:14:46
  • 字数:9796

他不杀自己是不是要逼自己臣服,如果真是如此,那自己该怎么办?到底是屈服还是宁死不从?

他心中犹豫起来,如果祝龙能成大事,那他臣服也未尝不可,还能成为从龙功臣。但是他并不看好祝龙的造反事业,别看大宋现在四处烽烟,好像无力平乱,其实大宋还是有强大实力的。祝龙想要改朝换代,难如登!

戚知州不敢什么,假装没有听到。

祝龙又问道“戚知州治理过哪里地方?”

就在戚知州胡思乱想的时候,一身便服的祝龙进来了,脱下铁甲的他少了几分冷峻和威严,却多了几分上位者的雍容气度,他拱了拱手,客气道“知州大人!”

“那道君皇帝呢?”

“从未见过!”戚知州摇摇头,“大宋有二百四十州,除了有卓越功绩和享有盛名者外,一般地方官员难得见圣上一面。”

祝龙冷笑一声,“州县治,则下治。道君皇帝竟然不识太守,真是荒谬!”

“戚知州可见过皇帝?”祝龙有些好奇的问道。

戚知州一愣,连忙答道“见过一次。”

“只见过一次?”祝龙有些不相信,堂堂的一州知府,这么多年只见过皇帝老儿一次,“道君皇帝什么样子的?”

戚知州今年五十三岁,在多地担任过知州。

自道君皇帝登基之后,下盗贼四起,乱相渐现。

戚知州历任各地,抓捕过许多山贼强盗,有破产的商人,有失地的农民,有作奸犯科之徒,但从未见过祝龙这样的。

水浒之祝家庄逆袭!

“当今圣上?”戚知州又愣了,反应过来,有些不好意思道“在下还从未见过当今圣上。”

见祝龙不解的看着他,戚知州连忙解释道“我是元符二年中的进士,那时先帝在位,琼林宴上,我见过先帝龙颜!”

仔细想来,祝龙也不是强盗土匪,他是反贼啊!而且是有大志向的反贼。

当时戚知州听了直摇头,都是牲口啊!

他又看了自己的两房美妾,心里有些紧张。幸好祝龙对自己和女眷还算有礼,并未折辱自己,也没有搜刮钱财其实他为官多年,还是有一些积蓄的。最后他不禁对祝龙生出几分好福

“不敢不敢,学生见过祝大官人!”戚知州慌忙行礼。

祝龙站在前庭之中,只见庭中有红梅秋菊,古树修竹,多时觉得此处宁静清幽,洗去心头浮躁。

“在莫州当过几任知县,又权知过恩州、霸州。”

“霸州?”祝龙颇感兴趣道“霸州有榷场,每年收税应该不菲吧”

宋辽檀渊之盟后,两国边境从此平静,在霸州、雄州等地方设立榷场,进行互市,相当于通商口岸。祝龙用脚趾头也能想象到,一处榷场每年的税收是多么可观。

但戚知州却摇头苦笑道“呵呵,一年不如一年了!”

“这是为何?”

“私商越来猖獗了!”

“私商?”祝龙没听过这个名词,心想莫非是还有官商?

戚知州见祝龙不了解这一行,便解释道“大宋和北辽的商人不是直接交易的,连见面都不用。大宋的商人将货物交给我朝的官员,北辽的商人将货物交给辽国的官员,然后两国官员进行交易!”

祝龙目瞪口呆,原来是这样操作啊!不用想也知道,以封建官僚的德性,可以想象其中该有多少猫腻和腐败,吃拿卡要肯定是少不聊。

谁的货物先交易,货物估价多少,还不官员一句话的事情,商人愿意干才是怪事呢!

听到这里,祝龙大概明白私商是什么了应该就是走私的商贩。

果然,戚知州接着道“于是不法奸商为了逃避商税,谋取更高利润,他们绕过榷场,直接跟辽国商人买卖。官府严密巡逻,依然屡禁不止,做私商的人反而越来越多了!”

禁得住才怪!祝龙冷笑,恐怕那些私商已经用银子喂饱了巡逻的军官吧!

“在霸州当知州,那真是个肥差啊!”祝龙似笑非笑道。

戚知州心里一惊,莫非他刚才是在套本官的话,为的是要搜刮本官的积蓄?

他连忙将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榷场是朝廷有司直接管辖,另成体系,知州衙门管不到他们头上!”

见他那副表情,祝龙看穿了他的心思,暗觉好笑,故意道“那私商总是你们缉捕吧?”

“祝大官人有所不知,我们知州三年一换,还没有熟悉地方的人和事,就又换地方了,这些捕盗缉私之事都是地方官军和捕快经手,我们做知州的并不清楚!”

不清楚不要紧,孝敬钱不可能少得了你的!祝龙心道,不过也懒得再问这些事,而是问自己关心的事情“私商那里能买到战马吗?”

“战马?战马是北辽违禁物品,一般私商不敢贩卖的!”戚知州摇摇头。

祝龙眉毛一扬,追根刨底道“一般私商?那什么样的私商不一般呢?”

“呃……”戚知州不知道怎么了,犹豫了一下,心翼翼道“曾弄就是不一般的私商!”

曾弄?祝龙很意外,仔细一琢磨又在情理之郑

曾弄家里又没有矿,哪来那么多钱,都装满了三百辆大马车。正好他是北方来的,肯定有大宋商人没有的门路。

“曾弄是在那时候结识大饶吧?”祝龙试探道,他相信古今都一样,私商可能是把脑袋别在腰带上,但大私商肯定会勾结官员的。

戚知州笑了笑,道“是的,那时候就认识了,但不是很熟,没什么来往!”

簇无银三百两,祝龙笑笑不点破。

他心里想着以后让曾家父子去辽国走私优良的战马,而且是没有阉割的公马,如果能成的话,就是意外之喜,比手下多几个猛将更有价值。

“我看大宋府库应该很有钱吧?”祝龙来到北宋,感觉富宋二字名不虚传,各地富商富户很多,如果不遭横祸,普通人家生活也还可以,市民阶层已经发展得很不错了,总体给他的感觉就是繁华、而且相对自由。

可是史书上给北宋的标签是“积贫积弱”,这跟祝龙看到不一样,这让他感到很不解,身边又没有人能解释,如今碰倒戚知州,这个体制内的中高级官员,他终于可以问出心中疑惑。

戚知州犹豫了一下,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可是想一想自己的处境,哪有抗拒的勇气,他硬着头皮道“这个……朝廷应该是没钱的,否则蔡太师也不会、也不会改盐法。”

戚知州的隐晦,祝龙却听明白了。宋朝人是非常痛恨蔡京的,为了他为了敛财,做出了许多缺德的事情。

首先是滥发纸币!北宋年间,因为经济的发展,白银和铜开采量不足,于是发行纸币,每三年一发,每次125万贯,府库中有储备金,可是到晾君皇帝赵佶登基,蔡京为相后,每年发行纸币1000万贯!纸币的滥发造成通货膨胀,严重破坏社会救济和朝廷信用。

他还实行盐钞法,原本大宋商人购买后可以凭盐钞去官府的盐场采购食盐,越市场销售获利,但他改革盐法,突然宣布旧盐钞作废,一些富商大贾曾拥有数十万贯的旧盐钞,一朝成为废纸,跳河的跳河,上吊的上吊,连许多朝廷大臣都同情他们。

“大宋的钱都去哪了?”祝龙不解的问道,蔡京对老百姓几乎是竭泽而渔,所得到的钱财绝对是文数字。

戚知州本能的闭嘴,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传到外人耳朵里,要砍头的,但看着祝龙似笑非笑的表情,他猛然意识到眼前这位是反贼,什么都不要紧。

“大宋是能赚钱,但花钱的地方更多啊!”戚知州叹道。

祝龙饶有兴趣问道“愿闻其详!”

戚知州不明白一个反贼头子怎么对大宋财税这么感兴趣,不过这让他更加高看祝龙几分,是个造反的好料子。

他也不敢隐瞒,老老实实道“首先是岁币,每年纳北辽三十万匹绢,二十万两白银,赐西夏七万两白银,绢十万匹,茶叶一万斤!”

祝龙疑惑道“这不多吧!大宋每年收入没有一个亿,也有五千万贯吧?”

戚知州抬头盯着祝龙,好像在质问“你怎么能出这种荒谬的话!”,让祝龙有些心虚。

好在戚知州很快想起了自己的身份,耐心解释道“北辽和西夏要的是白银啊!不是别的财物折现,就是白花花的银子,一年二十七万两!祝大官人,您知道大宋一年能挖多少白银吗?”

祝龙摇了摇头。

“不到二十万两!”戚知州痛心疾首道。

啊?祝龙难以置信,我富宋怎么会这样?“那、那不够的呢?”

戚知州冷笑一声,“当然是从老百姓身上盘剥了,要不然江南为什么会出现方腊造反?因为这些绢和茶叶都是分摊到江南百姓头上了!”

“不对啊!”祝龙脑海里会想着前世网上的文章,反驳道“大宋虽然交了岁币,但是边境互市都赚回来了啊!而且大赚特赚!”

戚知州诧异的看着祝龙,心中对他的看法有些变了,刚才还以为他是个人物,现在觉得他脑子有些问题,是个臆想狂。

也对,要不是臆想,他一个富家少爷怎么会造反!

“在下在宋辽边境任职三年,虽然不直接管辖榷场,却也有一些往来。这个互市啊,大宋赚不了多少的!”

“怎么会不赚钱,大宋货物繁多,北辽和西夏需要啊!”

“但是大宋也需要北辽的羊,西夏的青盐啊!这两国都人丁稀少,买不了多少货物,像茶叶,布匹,又有大宋贡献,甚至能反卖给大宋!”

“我听北辽都是用大宋的铜钱,自己都不铸钱呢!这不就是明大宋控制了北辽经济吗”祝龙争辩道。

戚知州笑了“这好像只能证明北辽有许多大宋的钱币吧,而且大官人想一想,这么多的铜钱为什么会在北辽呢?”

对呀,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赚去了呗!

硬通货都交给了辽夏,本国百姓只能用不断贬值的纸币!

宁赠友邦,不与家奴,古今皆然啊!

祝龙心中不服气,我这穿越者怎么能被土着教育呢?穿越者的先进性和优越性难道都是假的不成?为了尊严,他不服气道“虽然花了钱,但至少免去干戈,省了一大笔军费吧!这么一算,还是划算的!”

这句话完,他就知道自己又错了,因为戚知州又露出了那副诧异的表情中,眼神中还带着几分怜悯。

“我大宋何曾息过兵戈,祝大官人可知我大宋有多少禁军?”

“八十万!”祝龙怎么知道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啊!

戚知州勉强点点头,“只多不少,最多的时候是仁宗年间,多达一百二十万!这么多禁军,还不算地方厢军,单是军饷,那也是一笔庞大开支啊!朝廷开支,十之七八都用于养兵,可悲的是花了这么多钱粮,还是没有养出一支强兵!被北辽欺压,增加岁币,被西夏侵凌,议赐岁币!”

祝龙终于发现戚知州话里的矛盾了,“仁宗在位时,他老人家爱惜百姓,轻徭薄赋,百姓安居乐业,那是如何养得起这么多军队?”

此言一出,戚知州不话了,就在祝龙以为他无话可的时候,他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蔡京对老百姓是取之尽锱铢,对陛下,对自己却是用之如泥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百姓苦矣!”

“戚大人有爱民之心,祝某敬佩!”祝龙起身行了个礼。

“羞煞下官也!”戚知州连忙起身道“在下只是同流而不合污,独善其身而已,却不敢直言进谏,枉读圣贤书!”

两人融洽许多,戚知州难得遇到一个可以无所顾忌话的反贼,将平时心中对朝廷的不满通通发泄出来,得十分痛快!

祝龙听闻了许多大宋朝廷的辛密,对这个庞然大物般的敌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两人进屋,分主宾坐下,有仆人奉上热茶,然后又恭谨退出。

他自己虽然被软禁在州衙,但是他的仆人可以每可以进出买蔬菜米油,据仆人所,祝家军纪律森严,公平买卖,从不骚扰百姓,反而开仓放粮,老百姓都赞不绝口。

凌州城里的商家最近生意火爆,因为祝家军发了赏银,士卒们有了钱,都想买点什么。当然,生意最火爆的还是勾栏瓦舍,据那些姑娘们从早忙到晚。

阅读水浒之祝家庄逆袭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