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仙侠情缘 > 万历四百年

第六十七章 星宿(三)

  • 作者:而肥
  • 类型:仙侠情缘
  • 更新:10-02 20:06:53
  • 字数:7118

想让他壮壮声势。

但是没想到,最后酿成滔天大祸。

在这一千六百年中。

被他除爵的开国军侯共五十人。

刘氏兄弟本是霸州边上一个小县城中人。

他们和他们侍奉的侯爷摊到的是洪武大帝。

这位大帝在位期间。

共一千六百多年。

就算没有宰相门前五品官的夸张。

但是在这种军功家族,也算得上是有点地位。

可以这么说,这样的地位,在那权贵满地的南京城里也是配得上一个中流人家的称号。

这件事情本身是一个笑话。

两个马匠,能起啥事。

这故事发生出来。

刘氏兄弟在霸州起事。

可惜,好景不长。

或者说是好死不死。

甚至在一开始,那些官员还有意放了一马。

把这事报上去的官员,本意只是想刷个政绩。

在天下时不时有几起反贼造乱的年代中,给自己刷一个文武双全,知兵事的评价。

家中祖上曾经为某位开国侯爷养过马。

按道理,这样的出身,在那个年代,也算得上是不错了。

至于开国后的侯爵更是一个难以统计的数字。

这个数字有多夸张。

要知道,洪武大帝开国之时,封的侯爵,也只有五十二位。

这也意味着只有两位开国军侯的爵位得世袭。

一位是他的义子,就是那位家族现在甚至光网上被戏称为南诏王的那位。

另一位就是作为洪武大帝侍卫军首领,因为保护洪武大帝数次重伤,断了根基,最后以堂堂元神之尊,寿不过三千最后在洪武大帝赐下无数灵药,却回天乏术,侥幸善终。

其他的军侯世家,最后都落了一个荒荒凉凉,变得白花花一片。

至于这白花花一片有多干净。

要知道洪武大帝可是一位把古老的从历史中才能找到的株连刑罚翻了出来的狠人。

相传有一侯爵,曾经有一至交上门求教。

如何在这血海滔天的盛世之中求一善终。

那一爵爷只送了他一句话。

少生孩子,多种树。

当然,这事情最后也大概率是个谣传。

毕竟开国的那些侯爷们,基本都自身难保,哪有啥妙方能传给别人。

确实如此。

洪武千年。

这些勋贵人家在早期与文官集团的争斗中,落入了下风。

大部分丧失了实权职务。

只能宅在家里造点娃娃了。

虽说这些人大多修为高深。

按道理是难能出果。

但是架不住用的力大。

找的姑娘多。

这父生子,子生孙。

千年不到。

就浩浩荡荡一家子。

这娃一生多。

就发现一个问题。

老大给的俸禄不够用了。

毕竟隔壁王侯爷儿子拜入了南海叶真人门下,你顾公爷总不能比他差吧?

公爷年轻时候吃够了底子不稳的苦,现在能让自己孩子们再吃这苦吗?

快快快,帮公爷找找,哪门哪派的老宗主准备招徒弟,快把我儿子送去。

这一修行。

钱财就如同柴薪煮釜。

一眨眼,原本还觉得够的钱物就没有了。

这洪武皇帝又是眼睛里揉不进沙子的主。

想从官方路子里搞钱。

那不是找死吗?

于是乎勋贵们开始做起生意来。

但是搞生意,这些大老粗怎么是那些门阀的对手。

没过多久,一个个就被逼的快破产了。

于是乎没办法,要么被逼着做些事情,要么就投机取巧就搞点偏门生意赚钱。

到最后事件败落,逼的那位洪武大帝杀得人头滚滚。

杀到后来。

甚至一只与勋贵们不合的文官都忍不住上书了。

株连这种刑罚太过残酷,有伤天和,希望洪武大帝能够恩赦家人。

这样的声音当然挡不住这位大帝的杀意。

只不过再三劝阻之下,也把株连的范围小了很多。

那些上奏的文官们想不到,自己的一时心善,却救了日后的自己。

当然这是后话,自不多说。

却说刘氏祖上因为跟着的贵人落难,被遣送至北地。

虽然家中本有些余财,但是架不住拖家带口,远赴万万里之外。

好死不赖的是,他们因为手艺饭的原因,被填了马匠一籍。

这么一来,等到刘氏兄弟出生的时候,家中早就拿不出多少钱财来了。

于是乎,这二人光荣的打起了光棍。

到了四十多岁,两个明法境的修士竟然还是光棍。

只能叹息,马匠这个职业真的是让人劝退。

这二人的起事本来也是机缘巧合。

作为马匠。

二人带着乡中旧识马匠,共计灵马五十余匹来到了霸州的太仆寺。

按照原本的打算,这灵马再怎么样,在太仆寺的验收中总能过了三十余匹左右。

然而太仆寺的官员却冷漠的宣布道,这一次通过的灵马竟然只有三匹。

气的刘氏兄弟浑身发抖,却无法发作。

因为一旁守卫着的那些军士可都像看着肥羊一般看着他们。

他们知道,要是自己一旦落得什么把柄。

这些灵马恐怕一匹都别想带回家。

要知道官府管理严格,每一匹灵马都算得上是管制工具。

在它们出生的那一刻。

就会有专门的人把它们的血,蹄纹录入数据库之中。

一旦有流失,马匠就吃不了兜着走。

但是制度严格。

却管不住这些时刻会下地狱的人。

天下之大。

灵马利益牵涉之多。

有的是把这些灵马卖走的地方。

想起离乡时候一些不愿意露面者的旁敲侧击。

刘氏兄弟明白,他们要想从破产的危机中走出来。

必须要把这些灵马完好无损的带回家。

但是这一次的回乡路却比想象之中还困难。

太仆寺的官员宣布,为了让他们回去的路上更安全。

他们安排了专门的士卒陪伴。

这更是让下面的马匠们咬碎了牙齿。

要知道,每次往返报验马匹的路就是最辛苦的一趟行程。

带着一大批灵马过境,就算是太平年代,也算得上是一块肥肉。

而这些官员之所以假装好心的要士卒看着他们。

恐怕就存着怕他们因为灵马没有验收成功,干脆把马故意失手故意卖给盗贼的想法。

毕竟官府总不能因为我们路上遇到盗贼,灵马被抢了而治罪吧。

所以官府想出了这个主意。

从维护当地治安来说,确实是个好办法。

毕竟对于那些游荡在城市之外的盗贼们来说。

本来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偌大的乡野之间,是他们的游乐场。

官府也不会把那天际卫星那可怜的视野定位在这荒郊野地之中。

拥有了灵马的盗贼更是如风一般。

更是难以抓捕。

所以官府才想出了这一主意。

当然这主意对当地治安好,对当地百姓也好,唯一受苦的就是马匠们。

他们本来就提心吊胆的生意就彻底没有了门路。

之所以不认为他们真的是想嘴上所说是保护自己,原因也很简单。

毕竟哪个嘴上说着保护自己的,却实际只在返程保护。

不在去程保护呢?

毕竟去程带的马更多,质量更好呢。

遇到盗贼的风险更大呢?

不说其他,如此惠民政策一来,刘氏兄弟等人的主意也落了空。

他们只能满肚子惆怅踏上了返乡的路。

至于之后的事情发生了什么,也是众说纷纭。

按照官方告示。

刘氏兄弟早有盗窃之心,与北地响马们也多有勾结。

本次交付马匹,本想解决身上的债务问题,但是没想到因为荒废养马,导致最后结果惨淡。

于是恶人抢先出手。

在路上呼朋引伴,叫上了早已等候多时的响马盗们,把官府的士卒杀害。

四散而去。

落草为寇。

但是在后来,刘氏兄弟攻城拔寨贴告示安民的时候却是另一种说法。

他们声称路上遭到了护卫士卒的种种刁难,克服了种种困难后,那些士卒终于露出了本来的面目。

他们想低价买下这些灵马。

然后卖到其他地方去。

本来刘氏兄弟想的是价格低点就低点,就从了吧。

但是一问具体如何摆脱风险却顾左右而言他。

这一听,刘氏兄弟等人才怒了起来。

这不是把他们当猪猡耍吗?

这明摆着就不打算用什么方法遮掩。

一旦事发,他们这些马匠,顿时死无葬身之地。

而在这些士卒口中得知,这次所谓的验收不合格,本来也就是上下勾结的一个由头罢了。

刘氏二人怒火中烧。

乘其不备。

将为首的士卒头领杀死。

趁乱逃跑了。

这些马匠一边跑一边唱着歌。

马儿马儿,吃我的草。

马儿马儿,浴我的药。

你快快长。

你快快长。

等到大人说了好。

卖了你给娃娃做衣裳。

。。。

响彻荒野。

只留下了一群尸首。

特别是刘氏的祖上还不是那侯爷功成身就后招的人,是那种一早起就跟随起事的老人。

估计笑死的兵卒都比起事遇害的兵卒多。

但是这事却堂而皇之上被霸州的知州报给朝廷了。

阅读万历四百年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