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短篇文学 > 明末:从揍崇祯开始

第44章1场战斗尘埃落定

  • 作者:陈三十一2
  • 类型:短篇文学
  • 更新:12-08 05:42:15
  • 字数:4986

没错,就是抬枪。

作为曾经的大明皇帝,军队里面的抬枪他还是见过的,两个人抬着才能使用,长度差不多快有一丈了。

射程远到什么程度?

远到可以打500米,依然可以贯穿铁甲,但这玩意儿打500米不好瞄准,毕竟没有膛线。

这回终于知道为什么刚才这些渔民看到他们将近200人顶盔贯甲的,走进来居然没有半点慌神。

抬枪抬枪,顾名思义要抬着才能开枪。

因为这个枪确实很长,快要有一丈长了,足足两米多,需要有一个人在前面抬着,后面一个人瞄准开枪。

正是因为枪管很长,所以射程很远,威力也很强。

曾国藩打太平军,靠的就是这种利器,结硬寨打呆仗,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打到覆灭。

左公抬棺入疆,收复南北疆,靠的也是抬枪。

冯子材镇南关大捷,靠的也是抬枪。

马贵快步走向旁边织网的渔民,开始询问。

这么一问,坏事儿了。

一声呼哨。

“领命!”

可以说,哪怕这玩意儿是明朝的时候发明的,但是到了清朝晚期的时候依然还有用。

而且有大用。

或刀或鱼叉或是抬枪。

所以,这个所谓的渔村根本就不是渔村而是藏兵之地。

因为,随着一声呼哨,目光所及之处,所有渔民都拿出了他们的武器。

原来。

有着这种利器,不怕甲胄是正常的,有这玩意儿在,穿铠甲跟不穿铠甲,结局都是一个样。

但如果集群使用,只要是枪支质量过得去,那绝对是战场上的杀人凶器。

当然这个枪也有致命的毛病,第1个缺点是太重了,整枪有16公斤。

也就是就这么一杆枪已经30多斤了。

运动起来扛着这杆枪跑起来确实是慢点。

第2个缺点就是装填太慢,熟练的枪手基本上也要三分钟左右才能打一枪。

当年清晚期,第1次鸦片战争的时候,就用了这玩意儿对抗英军的前膛枪,抬枪打的很猛也很凶残,就是三分钟才能打一发子弹,可是英军一分钟就能把三四发。

虽然英军的射程不及,但只要冲近了,拿着抬枪的清军,只能是被屠戮的份。

但是。

这种武器,虽然在清晚期对上英国人的前膛枪并不占优势,最起码不占射速上的优势,但在现在,绝对是一门大杀器。

除了在崇祯年间造出来的这种枪,因为各种原因质量不太行,而导致经常有炸膛的事情发生以外。

其实。

这玩意儿不管是破骑兵还是破甲兵,都是一等一的好东西,哪怕是像清兵那样,举着棉甲盾车来攻城,这抬枪也能把它打的给透透的。

就是这个生产……

毕竟崇祯年间对于这种武器方面的监管并不严格,或者说经费方面有所克扣,导致这种枪支有些并不及格。

但依然还是战场上的杀人利器,一旦找到使用这种枪的最好的办法,那么,在这个时代的战场上将是所向披靡。

而陈秋知道。

跟在他身边那个灵魂状态的朱元璋也知道。

在清晚期有一个曾国藩的强人,这个被现代人尊称半圣的人,发明出一种使用这种枪的绝妙用法,那就是壕沟、矮墙,抬枪,将遭遇战变成防御战。

只要能把遭遇战顺利的变成防御战,拥有成规模的抬枪,那将是战场上的收割机。

而眼前的这个渔村,看规模,居然有100多杆抬枪。

已经集结而来。

现在这些渔民手持刀剑或者鱼叉的正在防御,等着手持台枪的人在装弹。

崇祯有点慌了,但看到陈秋举起的手,他才放下心来。

陈秋没慌,因为他既然来了,那就表明他有这个准备。

就算他没这个准备,朱元璋这一路上提醒他对手底下将近200人的士兵进行的针对性的训练,这一刻终于派上了用场。

“以什为单位,以平时训练的作战方式各自冲击对方院落,在对方抬枪没有装填完之前,拿下对方的武器。

另外,刀不出鞘,以敲打关节为主!”

将近160个甲士,在一声令下后,顿时如那脱闸的猛兽,在平时训练的各自什长带领下,朝着自己选定的目标冲击而去。

军令一下,没有人敢不执行命令,甚至没有人在脑海里面选过任何不该出现的想法。

因为一路上的训练,已经让他们形成了条件反射。

军令达,必须执行。

就连崇祯也是如此,训练时陈秋对他的惩罚并不因为他是崇祯的有所减轻。

所以他也练出来了。

这些渔民的院落,其实没有院墙,这就是为什么,有明一朝倭寇袭击渔村时,那么容易或者顺利的原因。

渔民的院落大多数都是篱笆扎的,大多数是方便自己在院落里面晒网或者是晒鱼。

这一片渔村当然也不例外。

哪怕他们并不一定是渔民。

这些渔民手里的刀子,以及鱼叉,在经过了高强度训练下的崇祯面前,只要他能够避开对方插往自己甲胄之间缝隙以及面门的刀口外,像那种貌似恶狠狠的劈砍他是不在意的。

因为一路上,训练时,他就有无数次遭受真刀的劈砍,胆量和实战的反应早就练出来了。

陈秋下令刀不出鞘,就连他崇祯也不敢刀出鞘,所以拿着带鞘的刀,敲向眼前这些人手持武器的关节。

在他身边的马贵,还有八名甲士,也是如此。

不过比起崇祯来,他第1个扑向的,不是这些拿着刀和鱼叉的人,而是那两个手持抬枪正在装填的人。

说实话。

这些渔民,暂且说他们是渔民,对作战而言非常勇猛,并且有条理规矩,可以看得出来这是将领的亲兵级别。

但是。

在一路上陈秋的训练下,而且是在灵魂状态朱元璋的要求而训练出来的这160来号人跟前,这是针对性训练,面对的就是这一刻的情景。

有备对无备,所以很轻松就拿下来,哪怕对方有300多人,而自己这边只有区区160余人。

这些拥有着亲兵级别战力的渔民,看着对方只是拿刀鞘敲他们的手关节,就知道对方并没有杀意,也就止住了在捡起地上的刀枪继续战斗的想法。

尘埃落定后。

陈秋才看到了匆匆赶来的那位历史上大明天津镇的末代总兵,曹友义。

崇祯不知道这种利器哪怕到了清末,都依然在使用,并且很好使。

这个渔村所有渔民,都同时动了起来。

这个时候,崇祯才注意看到这个渔村里面只有男人,没有老人,没有小孩,没有妇人。

阅读明末:从揍崇祯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