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仙侠情缘 > 浮沉止

第120章 分离(本卷终)

  • 作者:季野
  • 类型:仙侠情缘
  • 更新:10-07 05:42:42
  • 字数:5102

栾安宁默默将这叶片收好在那木盒,世事譬如朝露,来得快,结束得也快,也没长吁短叹,转头问道:

“小师父,英子姑娘,身体的缘故,接下来我和佑黎飘零可能要到南边去寻一位行医的师长,替我调养调养身体,不然恐怕……,你们要一同去吗?”

“大师父让我查清邪祟之后到豫州去,前先日子有位师父来信,说要重修一座旧寺,那里的住持算是方丈师父的师弟,大师父的师叔,佛法高深,功参造化,如今能诵经的高僧不多,寺里老方丈年岁已高,好几年不再讲经,让我去那里聆听佛法,顺便帮衬着管管新来的沙弥。”

栾安宁像是想到些什么,讶异道:

小燕奴忙上前把住明英的手臂,期许道:

栾安宁有些疲倦,还是温和笑笑道:

“我倒猜的出来,如今兵荒马乱的,各道各州又连发天灾,哀鸿遍野,三教里儒道二教还是门槛高了些,对于吃不起饭的百姓而言有些‘遥远’,时局不稳,佛门昌盛倒是情理之中,只是敲钟念佛的人多了,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如今懂经文佛理的僧人就有些捉襟见肘,明深小师父去这些新寺倒也算‘承上启下’,劝人向善,善莫大焉,只是不知道无稽师父荐你去哪座寺里掛搭?”

明深虽说与众人呆了一月,彼此也算熟络,可还是有些拘泥,守着程式行了佛礼,轻声道:

明英喃喃念了一遍,也轻轻抬头看着明深。

明深怔了一下,念了声“阿弥陀佛”,轻声说道:

“众生皆苦,下山游历不易,一月以来还是觉得道行修行不够,不得佛法真意。如今佛门再兴,各地都再建禅庙,重修旧寺,下山之前,大师父替我修了一封书信……”

与那露水一同消逝的,是漫天升腾的“鬼火”,没再有什么留恋,仿佛从没存在于这个世上似的,明亮一瞬便化作虚无,佛音戛然而止,天地间又重归清明。山花烂漫,早晨的风一如既往地在众人空隙间游荡,除了脑海里记忆和短坡上木屋里那一地狼藉,昨晚的事情似是从没发生过似的。

天光从云中洒下,照在栾安宁面前一线,他挣扎着仔细瞪着眼睛,在眼前愈发明亮的林间寻找着,却再也看不见那两道小小执念的身影。那滴“露水”化成的光点如雾般散落下来,又在空中渐渐凝成了实体,栾安宁有些奇怪地看着这佛光凝结的东西,鬼使神差地抬起手去接,那轻飘飘树叶模样的物什就落在他的手心。

入手冰凉,这是一片桑叶,光彩褪去之后便更加不起眼了,普普通通似是凡物,和林间桑枝上的新叶别无二致。

随着栾安宁唱完,那声音在山林间回荡着,经久不散,积云化开,那滴升腾的蕴含佛因的露水如同映射着渐渐明亮的天光,随着一声轻响,那滴露水刹那蒸发,化作漫天的光点。

“又不是什么苦行僧,哪里来这么多桎梏讲究,随心而行不好么?才看你这光头顺眼没一会儿,又是一副顽固不化的呆样,非要旁人说什么你做什么,过不了几十年估计跟那莲花座上的佛像差不了多少!都是木头疙瘩!死脑筋!”

明深说得缓慢,不时地迎着明英希冀的目光,有些不忍再说下去,南佑黎又有些不快,若不是明深是个和尚,又给这些条条框框束缚死了,他感觉他跟明深倒挺合得来。

明深摇了摇头,也平淡地笑笑当做回应,又低头去应付着明英有些焦急的问东问西。

南佑黎听了声音,见明深醒转过来,进了两步,笑着想拍拍明深肩膀,却见自己手腕上沾着方才溅下的血,悻悻收了手,没在那已满是血污的僧人直裰上再添新痕,顿了一刻又爽快笑道:

“和尚你醒了?不错嘛,比我还早进了二品,算你立了功,若不是你那一拳恐怕咱们今日都得死在那儿!”

“是啊,是啊,这才认识了一月,感觉话跟说不完一样,不如一起做个伴!反正我家少爷也没个准信,想到哪去哪,过些日子身体好了再一齐去甘州看花海,听说那里花团锦簇,织锦似海,听京城里说书人说,在那花海里定下终身的情人都能白头偕老,多子多孙呢!”

她说多子多孙的时候眼光斜着往明深身上瞟,言语里也有撺掇戏谑地意味,明英聪敏,倒也明白,可真的谈这事儿的时候,心里百般主意又没了准,仿佛又回到那天地间只有脚下路和身旁能拽着的“桑树皮”的天真岁月。

“豫州的旧寺?是大相国寺?”

明深微微颔首,栾安宁心里有些奇怪,这大相国寺来头不浅,提起豫州禅寺,这大相国寺不可不提。自齐代兴建以来便是个久负盛名的活佛去处,有齐一代兼容并蓄,百道争鸣,佛教自齐文帝至起至魏朝重兴抑佛事的三百余年间,这座大相国寺便是佛门圣地。文帝年间,这不大的庙宇里便有着近十位得道僧人坐而论道,那位开寺主持一丈禅师在仙榜上位次甚至都压过道门执牛耳者一头。一丈禅师圆寂之后,佛骨舍利更是化宝,文帝亲笔题下了“千载禅机归圣寺,九分庙宇叫野狐”如此溢美之言,风头无两,香火鼎盛,除了其余庙宇,不涉利益之争的旁人都称此寺为文帝诗中的“圣寺”,可惜齐朝景帝之后佛教又衰落下去,不复三教荣光,这座见证齐朝佛门再度兴衰的庙宇也在魏朝初年毁于战乱。

沉吟了片刻,栾安宁又问道:

“我记得前年末陛下祭冬,下旨命冀州使扬随重修大相国寺,扬使君去年初上书说请了慧岸祖师一脉高僧到寺里任主持,无相寺的方丈大师竟然还是九世祖一脉的传人。只是从前梁代佛门分南北,到了齐代中兴这种说法又兴起,南北僧人党同伐异更胜朝廷党政,没想到这天南地北的,无相寺和大相国寺两位主持竟然还有这种渊源。”

明深点头答道:

“兴盛才生成见,恃才傲物之人多了才觉得自见高人一等,遂生南北之别。如今懂梵文,明佛理的师父们都是凤毛麟角,只会惺惺相惜,又何谈各怀成见,敞帚自珍?至于方丈师父,二师父说过,早些年无相寺并非是叫‘无相’,而是‘无根寺’,立寺时连个佛像都没有,十方常住的去处,僧人都是天南海北被匪兵毁了佛寺,逃到寺里去让方丈收留下的,无根无萍,因此才叫‘无根’二字,只是拿劣质油墨写的匾额让雨琳花了,无根才成了无相。”

栾安宁才知道这无相寺竟然还有这样的故事,无根两字太实了,寓意也不喜庆,香客们更愿意相信一座灵验佛寺名为‘无相’,虽说大多数来庙里的贵人不吃斋念佛,连寺里各殿立着的佛陀菩萨都认不出来。这场雨倒也算“成人之美”。请下载app

“白头……偕老?”

栾安宁盯着这不起眼的树叶愣愣出神,却听见身后有些虚弱的明深的声音:

“佛因无形无色无相,露水是寄宿之物,这桑叶应该也是。”

阅读浮沉止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