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短篇文学 > 木华锦秀

第二十七章 乐土

  • 作者:樱晨遐
  • 类型:短篇文学
  • 更新:10-10 19:58:17
  • 字数:6998

说着冲先富一拱手。

先富激动得一张胖脸冒红油,为了让老先生嚼得动,又保持肉汤清爽,他是下了功夫的,用一口铜制的大炖锅将几乎整头牛放入,先用武火炖,待汤沸后,打净浮沫,改用文火慢煨,将肉一直煮到汃而不烂,紧而不柴,瘦而不腥,肥而不腻。这份用心老先生居然看出来了,看来今日是遇到个懂美食、懂厨子的大行家啊!他喜笑颜开,大声招呼众人举箸吃菜。

他的话触动了大家的心,都陷入了对过去的回忆中。

杨芃搂住他的肩膀慨叹:

“您老悠悠地请着,(意为:慢慢地品味着)我还有粉蒸牛肉还没有上!那可是我外婆马秀英的拿手菜!”先富摆着大手,“咚咚咚”朝后厨跑去,大家伙看着他的背影都笑了。

昆明人之“不讲究”,还体现在饮食上不重精烹细烩,不擅油腻荤腥。以普通昆明人家的两餐为例,每餐都是一汤两炒,家中宽裕者,也不过三样炒菜,若有肉丝,就算是美味了,诸君若以此菜肴过素而嫌弃之,则大谬也!昆明本地人烧菜,讲究一个“鲜”字,蔬菜一出即收即卖,否则长老了无人光顾,买菜者绝不会买五六寸长的韭菜!芥菜、菠菜若蓄养成一株小树,则售卖者根本不好意思拿到人前。周边农民每日天不亮就下地摘收,即时挑入城中叫卖,时鲜蔬菜约有数十百种,皆新鲜肥嫩,所以老昆明人多不注重肉食,亦不以肥甘之味为念。再有此地多菌菇山珍,逢六七八月份雨季,周边群山赐我昆明人大量蕈子,每日都有山民拣拾来卖,价贱如菜,各家买回去拣洗干净,只需舀些猪油下锅,丢几瓣大蒜,大火猛炒出汁熟透,户户灶头飘出蕈香,其味鲜美无比,用来佐饭,足足可以吃几大碗......”www.vmatch.net 时空小说网

座中众人听着郑老先生用乡音古话讲述那些刻在记忆中的陈年旧事,点点滴滴拨动人心,神思渐远……

先禄或许是喝多了,眼眶湿润,缓缓说道:“看来我是真的老了,怎么老是爱回忆过去,回忆咱们从前在一起的日子,总觉得过去比现在好……”

郑老爷子有了醉意,兴之所至,用古早昆明腔讲起了老昆明往事:

“说某一地方的人生活得好不好,要看这个地方的人付出劳动后获得的报酬能不能基本满足其衣食住行所需,如果能够顺利解决以上所需,于普通人而言就可谓吃穿不愁的安稳生活了。

古时老昆明的生活颇合璞真之意:衣着素朴,饮食简单,居无华宅,行不至远,乃外省人眼中未开化之地也。但正因此地偏居一隅,山高路远,王师难至,兵戈不兴,且幸未遇大的天灾,故秦人不问山外事,人人安贫乐道,不谋千里,只求温饱。

“老昆明的牛菜馆该?走!”

三个人来到龙头街“老马家牛菜馆”,先富和先禄他们迎了出来,杨芃和杨辰一面叫着“哥”,一面给他们介绍郑镶蓥老先生。站在后面的司昆一看,心想:“哦!这位老先生么我认得的嘛!”

今日这桌牛菜是老板先富亲自掌勺,昨日接到杨芃的电话说定一桌酒菜,要最正宗的老昆明牛八碗,请的是一位“老昆明民俗专家”来品尝,先富一听就兴奋起来,摩拳擦掌,精心准备,只等贵客上门。

郑老先生一听杨芃兄弟二人说去龙头街吃“正宗老昆明牛菜”就来了兴致!

且喜此间得天独厚,物产丰富,人人都能吃饱穿暖,路无饿殍,教化有礼,老有所养,幼不失怙;民风温纯,惮于法纪,令行禁止,甚少盗匪横行者,故行于街头,竟无一愁苦之人,人人皆以快乐两字来过活,实乃一方乐土!

说到住处,昆明得天独厚的气候使然,普通百姓住室内以棉纸糊窗,也可安然过冬,雨水急骤但过后阳光普照,屋漏而不至连夜雨,富足人家固然走马回廊,三坊一照壁,但少有金漆雕刻者,即便一班长官所住之地,也不过用木板铺地,窗嵌玻璃而已,至于沿街铺面,常久不粉刷施彩者比比皆是,盖人人皆以粉饰为虚而不实,在物用上不讲究方符合“物尽其用”之意。

“诸位,莫小瞧了这碗清汤牛杂嘎!要想做好这牛扒烀,汤料要足,熬炖火候要刚好。司老板这碗牛扒烀,照顾我老迈之人牙口不好,炖得是皮糯肉汃,但这汤却依旧清爽诱人,司老板,用心啦!”

先富一颗心放下来,能得到老辈子赞一句“板扎”认可自家手艺是“昆明地道本味”,这比什么都展劲(意为:起劲)啊!

只见老先生把手上的扇子“啪”地一合,向众人道:

司昆上来向郑老先生敬酒,郑老先生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剑川小木匠”!

哈哈!原来都是有缘人!

“是啊!别的不说,咱们几个一路走来的记忆是真的珍贵,那是我们曾经年幼与青春的证明啊……”

杨辰感受到了席间气氛低落,开口道:

“老昆明的素朴本真就像是人类社会的童年时期,靠低物欲换来的快乐恐怕只能在农耕时代背景下维持,到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近现代,这种质朴的生活方式和状态必然会被打破。”

郑老先生听了他的话点头表示赞同: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咱们普通人真实的生活与安逸无关!”

“如果没有近现代外敌侵略,国家民族面临的生死存亡,没有反帝反封建运动推翻了旧世界,以及新中国建立带来改天换地的变化,昆明的遗世独立,偏安自乐恐怕还能持续下去,昆明儿女也会一直做‘家乡宝’吧!”

杨芃的一席话警醒了大家,纷纷道:

“对!这世上没有独立于时代发展的世外桃源。”

“从前是肚子饿着顾不得讲究,但不论男女,若是躺倒不干、好吃懒做都整不成!不管哪朝哪代,吃不得苦、下不得烂(意为:放下身段)么都要穷死、饿死呢!”

“说得是!我们是老了,但娃娃他们还年轻呢!昆明再不发展,年轻人再不往前奔么要废掉喽!”

“过去有哪样好?你忘记我俩偷红糖吃被我妈吊起来打了?说给你们这些小的哪个信!亲儿子啊!为两块红糖吊起来打!唉,家里穷成那个样子……我是小时候饿怕了,不想再回去过那种日子。”

“吊着打?我咋记不得有这事?”

“你小狗的狡猾,刚吊上去就哭爹喊娘说肚子疼!外婆心疼护着不让打……”

“哈哈哈……”

是啊!若是全指着老天赏饭吃,人间乐土变成人间地狱,那也是须臾之间!

五宝拖着自制的“担架”,拉着母亲和念娃儿,勾着头,弓着背,一路深一脚浅一脚地从泥巴地里走出来,雨水打湿了衣衫,又被山风吹干,脚上磨起了水泡,水泡破了流血,血再凝成痂......

夜里躺下歇息时,母亲看着累到脱力的五宝,心疼不已,流着泪撕破自己的锦缎衣服给五宝包脚。

“宝啊!难为你了,再忍忍,等到了彭山县,只要进了城就好了!”母亲这一路一直念叨着,仿佛爹娘生前所在的彭山县城就是这人间乐土。

这日好不容易走到彭山县城,却见城门紧闭,城外地上到处横七竖八躺着逃难而来的人!城门口聚集着哀求入城的难民。

听说因为连日来涌进城的难民太多,致城内粮食物用紧缺,打砸抢之事群起,县衙不堪重负,命把城门关了,不许难民进城!

母亲不顾一切挤进人群,高声喊着:“求兵爷放我进去!我本是彭山县人氏,爹娘家就在城内云锦街!”

任凭她喊破喉咙也无人搭理,母亲倒在城门外嚎啕大哭,五宝拉她不住。

忽然,有人大喊:“快跑啊!大水来了!”

五宝回身看,只见所有人都从地上爬起来四散奔逃,远处一堵席卷着泥土杂草的“水墙”在缓缓朝这里移动!

“母亲,快!快起来!水来了!快跑啊!”五宝急得去拉瘫坐在地上的母亲。

母亲万念俱灰,再也无力站起来了。

“宝儿!娘到家了,再不走了……听娘的!你背着念娃儿快跑吧!”说着,她把头上一根梭子形状的金簪子拔了下来硬塞在五宝手里。

“拿着这个!快走!”

“娘!不得行啊!我不能留下你,我答应过姐姐要照管你们的啊!”五宝急得哭了起来,拼了命去拉母亲,念娃儿在他背上嚎哭着......

洪水席卷而来,彭山县城破,一片汪洋。

彭山县志:“六月二十一日官兵堵城门不出,午后昼晦震雷大作俄顷洪水陡涨破城,水去遗城中骸骨十万,城外者不计。”

……

“郑老,上次您说的‘滇池下面有一个神秘通道’究竟是个什么传说?”杨辰问

郑老先生摇着扇子望着他,笑而不答,环视席间,只见先富与司昆叔侄在捉对厮杀,划拳斗酒,先禄与杨芃在倾谈……

“小杨先生若是感兴趣,改日我带你去一个地方,咱们细聊。”

“好啊!一言为定!”

这个晚上,宾主尽欢,推杯换盏,笑语不绝,直至月挂西窗。

众人入席,他先端上一碗熬煮了一夜的牛扒烀,眼瞅着老先生挑起一箸牛杂送进嘴细细嚼了,鼓起腮帮吹开热汤上飘着的葱花,把碗递到嘴边嘬了一口细品,微微点头,放下碗,冲先富竖起了大拇指。

“板扎(意为:优秀、能干、很好)!正是我家老昆明地道本味!”

阅读木华锦秀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