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短篇文学 > 读画记

第二十四章 德国文艺复兴的开拓者丢勒(三)

  • 作者:天涯西渡
  • 类型:短篇文学
  • 更新:12-21 14:47:25
  • 字数:3600

1526年丢勒晚年著名的油画作品《四使徒》,以双屏形式,黑色为背景表现约翰、彼得、保罗、马可4位圣徒。

左屏中,左边是穿着一件红色斗篷的约翰手捧圣经和主教的钥匙,在他后面的马太正低头读圣经。右屏中,保罗身穿白色披风,双眼怒视前方,一手拿着圣经,一手拿着剑,他身边的马克注视着前方。

丢勒对这四个人的人物形象分别进行了刻画,四个人的面部表情各有不同,约翰的睿智、马太的虔诚、保罗的刚毅和马克的愤怒,丢勒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为表现保罗刚毅的性格,保罗的披风被丢勒画的坚实有力,有雕塑感与保罗的性格非常吻合。约翰的红色斗篷表现的比较柔和与保罗的斗篷在表现手法上有明显的区别。

丢勒一生偏爱旅行1490-1507年他四处游历,到过巴塞尔、荷兰、布鲁日、斯特拉斯堡和威尼斯等地。他曾两次游历意大利,到访威尼斯与威尼斯派画家乔瓦尼.贝里尼见面并向他学习意大利的绘画技巧,他还曾与拉斐尔见面与他进行绘画交流。他了解了意大利北方艺术家的思想并掌握了南方艺术家的绘画技巧。

在丢勒的绘画作品中,自画像和肖像画也具有极重要的地位。丢勒从13岁起就不断为自己画自画像,他一生为自己画了大约十幅自画像,是艺术史上自画像最多、最全的画家之一。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手工艺人的地位还是不高的。即使是在思想自由、开放的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早期也没有画家为自己画自画像。丢勒是第一位为自己画自画像的画家。通过这些自画像,我们不难看出他对自己的自我肯定与自信。这也说明丢勒对自己的职业具有认同感。

除了创作版画之外,丢勒在绘画领域也为德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丢勒的绘画影响了德国的绘画创作风格。他一生创作了很多的优秀的绘画作品如:《基督》、《亚当》、《夏娃》、《四使徒》、《东方三博士礼拜》和肖像画等,尤其是他的自画像影响到了后世画家为自己画自画像的热情。

在绘画创作上,因为丢勒对透视学和人体比例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他作品中的人物表现出完美的人体比例。如他的作品《亚当》和《夏娃》这也是第一次有人把亚当和夏娃以双屏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黑色的背景下,画中的两人是正面裸体,但他们的上身都朝向对方,它们成为对称的相互呼应的两幅作品。画面中俩人都手拿苹果,夏娃的眼神天真无邪,但亚当的眼神中似乎有着某种期待。丢勒拉长了人体的正常比例,使得这两个人身材修长而又性感,亚当健美的身躯和夏娃丰满的身材充满了青春活力。人物摆脱了哥特风格死板形象,更加活泼生动,画面增加了许多浪漫的色彩。

1526年,是丢勒创作出了一幅杰出的肖像画《伊司马斯·范·鹿特丹》,成为他最伟大的一幅人物肖像杰作。这幅作品中的男人穿着黑色的长袍,须发花白,他目视前方好像在凝视着观众,看起来好像从要画中走出来。丢勒生动地刻画了他的花白的头发和胡须,凝视前方的眼神,衣服的褶皱,丢勒没有忽略任何一个细节。作家沃尔夫评论这幅作品说:“整幅作品都用最好的笔触完成的,没有一根头发被忽视,但细节适应并服从了整体画面。”[1]

丢勒的水彩画也非常的出色,他的水彩画作品像照片一样写实,出神入化,如:水彩画《野兔》、《草》和《蓝色彩翼》等作品。丢勒以科学的精神研究他所表现的每一个他要表现的动、植物。丢勒非常注重细节的描绘,画中兔子的眼睛、毛发、草的根茎、叶片等等,他都经过认真的观察与研究,每一个细节他都一丝不苟地进行描绘,从而让这些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

画的下边,画家写下了“向世界的统治者发出警告。”这句话,提醒统治者要捍卫真理。《四使徒》表达了丢勒捍卫真理的精神。

在丢勒之后,很多的画家开始为自己画自画像。达.芬奇、拉斐尔和贝里尼等著名的画家都为自己画了自画像,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卡拉瓦乔等画家还在自己作品上画上自己的画像,展示自我。特别是拉斐尔在自己的壁画《雅典学院》中把自己的形象和历史伟人画在了一起比肩而立。从这点也反应出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思想影响了整个社会,画家的地位有所提高,社会环境也越来越宽松。

丢勒的肖像画在他两次意大利之旅后有了与以往不同的变化,尤其在丢勒晚年,他的肖像画开始用头像替代半身肖像。他更加注意用明暗关系表现人脸的结构的立体感,他这一时期的肖像作品表现人脸的轮廓更加坚实有力,形象更丰满,从而改变了他以往单纯地表现人的轮廓和明暗关系的画法。

阅读读画记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