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大明:开局状告朱元璋治国不力

第二十九章 怒杀万人!百官期盼李御史回来!

  • 作者:春雨夏松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11-01 16:08:34
  • 字数:5738

户部侍郎道:“殿中侍御史李发财。”

朱元璋道:“咱一猜就是他!他怎么做到的?南郊百姓现在这么富裕吗,拿得出九百万两买布匹?简直是笑话!他是不是搞了什么猫腻?从实说来!”

“什么是联营共赢?”朱标好奇的问道。

他最近都在跟着朱元璋处理朝政,自从借了李发财五千两银子之后,再也没有见过他的面。

朱元璋有些激动,此前都是李发财揪住他的问题不放,他巴不得有机会抓住李发财的小辫子,狠狠骂他一顿。

在他看来这些布匹税银,就算不是李发财的,也会有别的地方送来,只不过他们是散户,没有他这么短时间内数量这么大。

但总归都是国内市场,快一点慢一点罢了。

当然,他忽略了一个额外需要的问题,有些人觉得南郊这些布匹针脚更好看,比平时多买了一些。

户部侍郎道:“陛下,据臣所知没有。杭州府和上海县还真卖不过李御史,采购南郊布匹最多的两个地方,正是杭州府和上海县。自动纺织机织出来的布更加平整绵密,内外一致,里衬舒适,臣……家里贱妾买过,说是可以不经处理直接贴身穿,可见其工艺精良。”

朱元璋又坐不住了,担忧的道:“这个李发财,三天不见就给咱来一出意外。咱只答应他带南郊致富,没让他出去祸害别地,他还染指整个江南!他这么一弄,江南布匹市场岂不是乱了套?”

户部侍郎道:“陛下,这个问题卑职连夜调查过了,李御史已经让身边几个老工匠前往江南各地,帮他们改造纺织机,以联营共赢的方式,生产销售布匹。”

大明和别的朝代不一样,凡京中官员,没病没灾没要事的,一般都得来上朝。

奉天殿站不下,好多小官就站在外面,一直排到丹墀下面的台阶底下。

还会有专门的司礼监时刻传达皇上说了什么。

奉天殿,又是一个普普通通人满为患的早朝。

朱元璋脸色并不好看。

三十万两税银让他心里有波澜,但并不是高兴,而是生气。

朱元璋不解的道:“才三个月,居然有三十万两税银,销量岂不是九百万两?南郊有那么多人需要布匹吗?是谁主导的买卖?”

朱元璋一惊:“南郊纺织业历来只顾家用,何时开始贩卖了?”

户部侍郎道:“三个月前。”

被他骂了两回,朱元璋心里别提多郁闷。

户部侍郎道:“陛下,李御史的布匹销往整个江南,北方也在渗透,他改良了一种自动纺织机,据说一人顶八人的活。由最初的一百架,发展到现在的两千多架,人停机子不停,没日没夜的生产,仍是供不应求。”

没想到他现在生意做这么大。

户部侍郎道:“李御史在南郊以纺机入户的方式,鼓励在家生产,按产量付给他们工钱。李御史负责在外扩展市场。”

朱元璋脸一黑:“你这么讲咱就懂了,也就是说他连个工坊都没有,就靠他那张臭嘴去忽悠大家足不出户为他劳作?”

户部侍郎道:“陛下圣明。”

朱元璋道:“看着吧,他这模式早晚把自己弄成奸商。算了不说了,最近各地的财目表都理清楚了吗?有没有哪一府哪一县是亏空的?”

“祈北县初次核算亏空一万两,复查时亏空三万。”

户部侍郎并不知道,自己这一句话,便拉开了洪武时期第一大案。

朱元璋敏锐的察觉到初次与复查的间隔,祈北县往来一趟路途久远,按时间推算,怎么可能第二次复查。

他一问,户部侍郎便说了空印的事。

此前朱元璋只是查看最后的数目,对与错,都是户部的事,他没有精力插手这些细节。

但这一次偏偏就问了。

偏偏户部侍郎若无其事的说了。

短短一个月,诏令下达各地,当天令到,当天砍头。

受空印案连累坐牢者更是不计其数。

正如李发财所料的那样,朱元璋做事喜欢双管齐下,趁机整治了一批地主,他们和空印案没有直接关系,但和当地衙门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把火疯狂燃烧,没有熄灭的迹象,从地方一直烧到京城。

户部尚书吓得两天不敢上朝,第三天就开始装疯,希望朱元璋能饶自己一命,因为这事查来查去早晚查到他头上。

他也是被蒙在鼓里的人,有嘴说不清。

户部尚书疯了,六部官员也都坐不住了,纷纷想办法自保。

朱标一夜之间收到数十封奏折,希望他能在皇上面前求情。

很多官员早朝离家,先让家眷把收尸的家伙准备好,自己可能随时要被砍头。

这个时候,大家都希望有个力挽狂澜的人出现,阻止皇上的疯狂屠杀。说到底空印案就那点事,只是触及了一点皇权的根本,存在徇私舞弊的可能,杀几十人以儆效尤就算了,不至于让皇上雷霆大怒,可皇上不仅雷霆大怒,还怒不可遏,无休无止了。

就连太子朱标都觉得过了,屡次劝朱元璋息怒。

可是朱标这回也不管用了,朱元璋执意要来一次清洗。

一时间朝堂上人人自危,无比怀念李御史。

也只有他敢仗义执言,只有他敢批评皇上的不是,只有他骂了皇上能全身而退。

其他人没有这个本事。

就在本月,已经有两名官员因为劝诫皇上不要牵连无辜,被押入大牢候斩了。

钱唐和开济这几天门槛都快被人踢烂了,不断有人拜访,求情,希望他们把李御史叫回来。

毕竟只有他们和李御史关系最好。

收到刑部尚书钱唐的亲笔信时,李发财正在镇江出差,连忙骑马回来,八十公里路程,两个时辰就到了。

此时已是午夜,他也顾不上许多,敲开了钱唐府上大门。

门房一看是李御史,瞬间清醒了许多,赶紧去把老爷叫醒。

钱唐披着棉袄,两个丫鬟在前提着灯笼,匆匆忙忙来到前院客厅。

“李御史,你回来了。”钱唐感慨的叹了口气,亲自为他倒上一杯茶。

李发财道:“杀了多少了?”

钱唐似乎早有准备,从袖口抽出一张名单:“全在这里,臣僚与连坐的人数多达八千,还在查,皇上一上朝就黑着脸逼问进度,这个数字每天都在增加。”

李发财打开一看,上面密密麻麻全是人名。

“李御史,你要是不去外地就好了,偏偏这时候你不在,如果有你在,皇上或许能收敛一些,毕竟你两次死谏都全身而退,其他人就没有这个面子了。

“不过你别多心,本官并不是要你上朝,现在这种情况,谁去找皇上都没用了。只是实在拗不过臣僚们的恳求,才给你写了一封信,没想到你真回来了。”

李发财知道钱唐的意思,他巴不得自己上朝,事实上他就是打算来上朝的。

忽然他看到郑方辉的名字赫然在列,拍桌而起:“朱元璋这次可真有点矫枉过正了!空印是有错,可郑方辉这种好官死的真是冤屈!”

钱唐赶紧关门,道:“李御史消消气,切不可直呼陛下名讳。”

喜迎国庆7天长假看书乐翻天!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

朱元璋更不解了:“这怎么可能?杭州府和上海县一直把持着江南布匹市场,他能卖得比它们好?李发财这人鬼主意多,莫不是跟当地官僚私通?”

四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直接面对皇上说话,所以他们一般性事务不写奏章。

户部侍郎出列道:“陛下,昨日府衙送来三十万两税银,乃是南郊纺织业的,陛下御批臣便即刻送往国库。”

阅读大明:开局状告朱元璋治国不力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