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我的姑父叫朱棣

第一百二十三章 朱棣的承诺

  • 作者:青史尽成灰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6-08 22:50:33
  • 字数:6084

徐景昌的心差点跳出来,这个刺激着实有点超出想象。

相比之下,给工匠建房子,让他们有个住处,简直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情。

结果这事还让朝臣搅得乱七八糟,气得朱高煦暴跳如雷。

但是朱棣却说,傻小子,伱的格局太低了。

朕直接给一座城,谁敢跟俺比?

这一点朱棣也一清二楚。

朱高煦要在聚宝门外建造工人住处,其实也含着在城外建立作坊的心思。

城中土地实在是太贵,而且太不方便了。

但是应天的核心是皇城,外面又被六部九卿,五军都督府,锦衣卫等若干衙门,加上太仓瓜分。

能留给百姓居住的地方不多,而且地块零散,很不方便。

毕竟你总不能在太庙旁边弄个铁匠铺子吧?

徐景昌和他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关键不是徐景昌不行,而是二者权力根本不一样。

徐皇后以一种近乎崇拜的眼神,望着朱棣。

我的姑父叫朱棣正文卷第一百二十三章朱棣的承诺身为大明天子,朱棣真想要搞事情,那动静就小不了。

天天捶捶打打,惊动了朱家的老祖宗可怎么办?

所以应天并不是一座很适合发展工商业的城市。

朱棣啊!你可真让人刮目相看!

五十里城墙?

外城!

正所谓安居才能乐业。

应天当初建城,就是作为都城兴建。

父皇直接给你一座城,让你随便折腾。

怎么样?

你爹够意思吧?

当然了,兴建外城,绝对不是给朱高煦一人准备的。

凡是有心从事工商业的,都可以前往外城。

外城紧挨着内城,自然有京城的便利。

同时地域广阔,地价便宜,是一片白纸,方便大展拳脚,简直好得不能更好了。

很短时间,徐景昌就冒出了几十个念头。

天赐良机,自己的机会来了。

还没等徐景昌想清楚,朱棣又朗声道:“天下大事,莫过于教化,而教化之重,不只是正人心,修道德。还有涨本事,有一技之长。朕以为定国公兴办的天下第一私塾极好。日后外城修建妥当,就可以兴建更多学堂,教导实务,培养技艺。”

“日后学堂毕业的佼佼者,也可以进入官学,参与科举,朕必一视同仁,量才录用!”

“好啊!”

朱棣的这番宣布,简直迎来了一片叫好之声。

其中林三和唐赛儿两口子喊得最响亮。

他们太清楚教育的重要性了,毕竟他们就是真正的受益者。

林三不过是可怜巴巴的流民,几乎饿死街头。

可就是进了学堂,认了字,侥幸成为了排字工,才有每月上百贯宝钞的收入。

随着拥有正式身份,加上安家落户,有个住处,他就在京城站稳脚跟了。

试想一下,从一个小城市的北漂青年,短短时间,进化到有房一族,这个跨度有多大?

兴奋之下的林三竟然忘记了这里是奉天门下,居然直接跟唐赛儿说道:“妹子,咱们成婚吧!等以后生了男孩,就让他读书考科举,没准日后你还能得到一个诰命夫人呢!”

诰命夫人?

唐赛儿目瞪口呆,这是她想都不敢想的好事。

当真会落到她的头上?

要真是这样,死了也得好处。

陛下真是明君圣主啊!

无数百姓的心中都涌起了这个念头,简直感激涕零。

而朝臣们却是目瞪口呆,这种事情也是能承诺的?

从徐景昌弄出什么学堂,有识之士就觉得久后必成为祸患。

事实证明,他们还是保守了,用不着久后,现在就来了。

进入官学,参加科举,这就要分他们的蛋糕了。

事实上科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除非文曲星附身的学神,诸如黄观那种六首神人,可以高歌猛进,一路过关斩将,轻取状元宝座。

大多数学子都需要苦苦挣扎,用尽全力去卷。

拼学识才华,这是基本的。

还要有深厚人脉,能够揣摩科举题目,明白考官用心,还要有强悍的关系人脉……才有可能胜出。

朱棣只说可以,距离真正杀出重围,通过独木桥,跻身官员行列,还有十万八千里。

不过历史又告诉我们另一件事。

无论难度多大,只要撕开了一个口子,就会有卷王杀透重围,成功通关。这只是个时间的问题。

徐景昌格外平静,他心花怒放,简直想要笑出声了。

虽说科举考试并不容易,但他上辈子就是无数考试堆出来的小镇做题家。

当然了,让现在的徐景昌去专研八股,写出一篇雄文,取悦考官,那是太高看他了。

但不论任何考试,都有迹可循,核心规律是不会变的。

徐景昌已经迫不及待,想要撰写一份应试大纲了。

假如真让自己鼓捣出来几个进士,只怕朝堂上下都要发疯了。

他情不自禁看了看负责科举的礼部尚书宋礼,还有负责用人的吏部尚书蹇义……要不要给他们制造个难题,还真是很难抉择啊!

“朕准备近日开恩科……既是恩科,就不必执着于四书五经,科举文章。不论什么样的人才,都可以来参加考试。朕一定唯才是举,广揽天下英才。”

一听这话,众人瞬间明白了。

徐景昌讲的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天子直接寻找办事人才,这个建议朱棣是听进去了,只是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罢了。

如今却拿出来了。

能反对吗?

百官互相看了看,没有谁敢站出来。

毕竟在金殿上,天子一个人,他们这么多人,自然不怕。

可现在他们虽然是百官,但是背后却是万民!

谁敢反对这些事情,万一激怒万民,百姓涌上来,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把他们给淹没了。

没法子,只能跟着山呼万岁。

朱棣轻松取胜,过去阻力重重的事情,今天就像是快刀切豆腐,实在是太轻松了。

要不再来几个试试?

朱棣抬头望了望天,发现已经临近黄昏。

霞光四射,红云漫天。

当真是个好兆头啊!

“朕还有话说!”

一听这话,群臣几乎吓得摔倒,别来了,我们承受不了了!

朱棣故意停顿半晌,才徐徐道:“这么多臣民百姓前来看朕,朕也不是失礼的天子……朕已经传旨御膳房,给大家伙准备饭菜,让大家伙吃饱再走。”

听到这话,群臣松了口气,还好不是搞事情。

可很快就发现百姓纷纷跪倒,更有人热泪盈眶,叩谢天恩。

陛下心里头有百姓啊!

事实上这么多人,想要做什么大餐,那是不可能的。

御膳房也不可能承担下来。

真正担负主力的是锦衣卫。

毕竟锦衣卫也是军中编制,做起大锅饭,并不是很困难。

架起大锅,倒入粳米,大火煮粥。

另外还有人往里面加入菜叶,食盐,再加一点平时舍不得放的香油,不出半个时辰,一锅热气腾腾的菜粥,就已经煮好了。

另一边还有人蒸馒头,准备碗筷。

终于,在日落时分,锦衣卫抬着锅碗瓢盆,菜粥馒头,到了人群中间。

每人一份,算不得好,但绝对可以吃饱。

拿到了御赐食物的百姓,许多人居然哭了出来。

此时朱棣坐在了奉天门上,竟然也举起了一个大碗。

“朕和大家伙一起吃。再给朕十年,到时候,咱们就不喝粥了,都吃干的,不光吃干的,逢年过节,还要有肉吃!”

能和天子吃一样的东西,这是多大的福气。

“吾皇万岁!万万岁!”

百姓谢恩已毕,抬头之际,天空中礼花绽放,瞬间照亮夜空。

朱高煦冲着老爹笑道:“孩儿给父皇添彩助兴。”

虽然城池很大,足以容纳百万人口。

自家的老爷们,你可要给力点,让他们瞧瞧,大明天子的魄力。

果然,朱棣高声道:“朕决定了,在聚宝门外,兴建五十里城墙,圈出一座外城,安顿京中多余百姓,让大家伙安居乐业!”

阅读我的姑父叫朱棣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