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大唐:我能连接一千年后

第57章安禄山的反应

  • 作者:裂石响惊弦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2-10 23:29:16
  • 字数:10168

杨国忠最先收到安元贞送来的消息。

他已经气得茶碗都摔坏了十几个。

“安大夫,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杨国忠看向安思顺问道。

安元贞是安思顺的弟弟。如今安元贞打了败仗,而且还是这样匪夷所思的败仗,他的脸上是挂不住的。

“相爷,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竟让您如此生气?”韦见素问道。

他实在想不通,两百余人到底是如何击败上万的军队?

至于安元贞说的什么法术,能够召唤天雷,韦见素却是全然不信的。

他是一个大儒,可不会相信什么怪力乱神之说。

奏折上说,苏落会法术,能够召唤天雷,安元贞的士卒损失惨重。

但实际上死亡加受伤的,还没有超过一千五百人。

在他看来,这样的的伤亡虽然不算小,但也算不上惨重。

张巡却是一副淡然的神色,似是早就知道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苏落虽然只是一介平民,但是在真源县内,他的声望不比张巡差多少。

邢捕头作为最常跟苏落接触的捕头,他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完全在张巡的意料之中。

安元贞闻言面色大变。

而上面的另一条信息,则是让他更加感到惊疑。

安元贞在奏折上说,三家村的反贼士卒只有两百余人。

那神秘的天雷,他根本没有办法应对,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朝廷。

安元贞闻言,气便一下子泄了下来。

此时的他,已经不敢前去攻打三家村了。

“你们自己看。”杨国忠将安元贞的奏折递给了韦见素。

韦见素看完上面的信息,眉头也瞬间锁了起来。

听到杨国忠的问话,他一时间却也想不出到底该说什么。

“相爷,这件事有些蹊跷。”安思顺想了想,便轻声说道,“这个奏折会不会是假的?”

“假的?”

“是的。会不会是在半路上被人给换掉了。”安思顺顺着自己的思路说道,“这个奏折上的内容,实在是太过匪夷所思。令人难以相信。”

“安大夫此言倒是有些道理。安将军率领的可是上万禁军精锐,攻打的不过是一个小小县城而已。”鲜于仲通轻声说道,“况且两百人怎么可能击败精锐的禁军。安将军也是久经沙场的宿将,怎么可能损失了一千五百人,便会龟缩于县城之内?”

“若是真的被人替换,又是谁替换的?他替换了又有什么意义?”韦见素却是提出了疑议,“难道安将军派来的人,也被人替换了吗?”

“将信使传进来。”杨国忠闻言,便忍不住高喊一声。

“安六?”安思顺见到来人,便高声喊道。

“见过大老爷。”来人见到安思顺,慌忙下跪道。

“这奏折到底是怎么回事?”安思顺问道。他对自己的弟弟很了解。他绝对不会弄虚作假。他先前怀疑这奏折是被人掉包的,但是在看到安六的时候,他就没有这种怀疑了。

安六是安元贞最心腹的亲信。

所以他送来的奏折定然是安元贞亲笔所写。

“回大老爷,就跟奏折上所说的那样。二老爷去攻打苏落的村子,结果苏落会法术,接连召唤来天雷,所以二老爷接连大败,如今只好守住雍丘城。”安六轻声说道,“二老爷第三次攻打三家村,是亲自带队的,险些被天雷给炸死。”

当时的安六也跟在安元贞的身边。如今一回想起来,就感到心有余悸。

“什么?”安思顺惊疑的吼道,“二弟他怎么样?”

“二老爷没事。只是苏落会法术,二老爷无法应对,还请朝廷赶紧派人前去支援。”

“相爷。”安思顺虽然不相信什么怪力乱神之说,但听到安六的话,此时也顾不上信不信了,“如今之计,当是速速派人救援,否则事必急矣。”

“安大夫,这封奏折果是安将军所写?”韦见素问道。

“安六,乃是二弟亲信之人。若非事急,绝不会让他前来送信。”安思顺斩钉截铁的说道,“当前紧要之事,便是商议该如何平叛了。”

“明日朝会上,便共同拿出个决策出来。”杨国忠轻声说道。

他此时仍旧不敢相信奏折所言。

大明宫,宣政殿,李隆基拿着安元贞送来的奏折,气的手直打哆嗦。

“安元贞打了败仗,竟然编出如此荒诞不经的理由,简直是欺君罔上,大逆不道。”李隆基沉声冷喝道。

安思顺闻言,急忙匍匐在地。

李隆基只是看了一眼安思顺,便向韦见素问道:“韦相,依你之见,当如何处理?”

“陛下,当务之急,乃是平叛。安元贞所奏之事,虽是荒诞不经,也未必便是子虚乌有之事。安元贞如今兵败,恐怕难以担当平叛重任。以臣之见,可将其召回,令择名将前往平叛即可。”

李隆基闻言不住点头,便轻声问道:“韦相可有合适之人?”

“臣以为高仙芝可去。”

李隆基想了想道:“高卿尚要经略西北,韦相可另择贤将。”

韦见素闻言,便再度想了想说道:“封常清可往。”

“封卿须镇守北庭。”

“程千里乃是千里宿将,可去平叛。”

“程卿位居中枢,岂可出兵平叛?”

韦见素连续推荐了三个名额,却都被李隆基给否决,心中也渐渐回过味来,便回奏道:“还请陛下示下。”

“安禄山如何?”

杨国忠闻言,不待韦见素回话,便高声说道:“陛下,此事不可。”

“为何不可?”

“安禄山狼子野心,素怀反志。若是命他前往雍丘平叛,深入中原,岂不是遂了他的心愿。此举乃是引狼入室。”

李隆基闻言,却是忍不住轻笑道:“你为宰相,安禄山乃是将军,本该是相与为国,怎可为彼此龃龉不和?朕主意已定,即可传旨,命安禄山为剿匪大元帅,前往雍丘平叛。安元贞剿匪不利,旨到之日,即可回京待罪。”

杨国忠想要再行辩驳,却被李隆基给阻止了。

韦见素见状,却上前邹道:“陛下,可命郭子仪驻守太原,以备不测。”

李隆基闻言大笑道:“韦相怕是过虑了。”

“陛下,正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况且郭子仪驻守太原,若是安禄山平叛不利,他也可前往支援。”

李隆基想了想说道:“既如此,便以韦相所奏。”

卢奂回到家中,急忙修了一封书信送往洛阳。他还记得张晓告诉过他,安禄山必定会谋反,而今安禄山得到了平叛雍丘,进入中原的机会,恐怕会借此发难。

洛阳乃是长安的东门户,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守备。

三家村在三次击退安元贞的进攻之后,开始安定下来。

苏落看着前来投降的邢捕头等人,却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邢捕头,我可是朝廷认定的反贼。你们若是加入进来,也就成为反贼了。”苏落轻声说道。

“苏先生,我们就是来当反贼的。”邢捕头轻声说道,“这一年多来,我们多承先生照顾,如今却蒙受如此遭遇,我们自也不能置身事外。”

苏落看了众人一眼,轻声说道:“既然如此,你们便编到镖局之中,具体的编制你跟三哥商量。”

邢捕头闻言,便带着人去寻找苏苗。

他总共带来了一百余名捕快,整个镖局的人数便达到了三百人。

编制自然也进行了改变。

每个小队的人数变更为了十人,而十个小队组成一个大队。

三百人的镖师,正好分为了三个大队。

苏苗已经不担任大队长,而三个大队长则是分别由苏大壮、刘三胖和邢捕头担任。

苏落在群里,跟邱廓等人商量接下来的行动计划。

毕竟已经被造反了,那就没有什么办法了。

在经过详细的商讨之后,他们最终还是决定要稳打稳扎,不可行动冒进。

毕竟苏落当前的力量,不支持他进行扩张。

所以当前的首要目标,是先稳住基本盘,逐渐将附近的村子连接为一体,在时机合适的情况下,攻占雍丘城,将真源县作为根据地。

苏落在战争平息了的这段时间,几乎都是在机械工坊和化学工坊中穿梭游走。

随着火药的逐渐成熟,苏落将枪支大炮的研制提上了日程。

不过考虑到复杂程度,他将目标定在了火绳枪和虎蹲炮。

虎蹲炮是戚继光改良的一种轻型火炮,虽然射程不远,仅有五百米左右,但在这个时代足够用了。相比于当前三弓床弩加火药包的火箭模式,虎蹲炮操作更加方便,而且发射的频率更快,最重要的是携带也比三弓床弩方便。

而火绳枪则是最早的步枪。

好在它们的结构图,有现成的可以参考。因此省去了研制的过程,只是在制作上有些难度而已。

但好在苏落时间够用。

炮弹的制作,因为有了土地雷的经验,相对来说反而是最容易的了。

苏落很清楚,一旦火绳枪和虎蹲炮成功,战争的形式就会发生变化。

范阳,安禄山接到圣旨,却是感到有些不解。

毕竟范阳距离雍丘城距离并不算近,就算是平叛,洛阳城同样可以派军,更何况程千里,封常清等人似乎比自己更加适合。

“节度,我看这圣旨有些不同寻常。”严庄轻声说道。

“军师之见,朝廷到底有何目的?”安禄山问道。

“真源县造反,安元贞领一万大军,却惨遭失败,这里面实在有些蹊跷。”严庄看向田承嗣,轻声问道,“田将军跟苏落有过接触,他可有造反的可能?”

田承嗣见严庄朝自己发问,便如实说道:“苏落此人孤僻高傲,不屑于朝廷,但若是说他要造反,我的确没有发现这样的迹象。他似乎更加贪财一些。”

“而且就算是造反,他能拉出多大的队伍?况且那是在张巡的治下,怕是有个火苗,也便早就掐灭了。更别说还有河南太守许远镇守的睢阳,也有数千守军。”严庄详细的分析道,“至于说张巡与他勾结谋反,恐怕更是无稽之谈。张巡的性子,田将军想必是最熟悉的。”

“没错。张巡谋反毫无可能。更何况他的亲族都在长安城,他要是造反的话,岂不是将自己的亲族至于万劫不复之地?”

安禄山眉头微皱。他对田承嗣的话很不满意,因为他的几个儿子如今也都在长安城里。

“我看这个所谓叛乱,怕是一个阴谋。”严庄轻声说道,“说不定唐廷此时暗中埋伏下了军队,只等着我们自投罗网。”

“陛下对节度向来宠信,未必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吧。”高邈说道。

“皇帝虽然未必肯做,可杨国忠呢?”严庄沉声说道,“他可一直想要谋害节度。”

在座之人,都沉默了下去。

因为他们都知道杨国忠跟安禄山不和,几乎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严庄的分析,是存在一定的可能性的。

要知道杨国忠的手里,可是掌握着南衙六军。

“以军师之意,我们该如何应对。”安禄山轻声问道。

“节度,现在可是一个绝佳的时机。”

“时机?”

“是的。且不管苏落的谋反,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这都对我们是一个机会。他若是真的造反,那么安元贞的惨败便也是真的,如此一来,唐廷必然是要继续派兵的。若是假的,那么唐廷相当数量的军队,驻守在雍丘,那么洛阳、长安必然是空虚的。如果我们绕开雍丘,先取太原,随后再取洛阳,然后直奔长安,如此大事可成。”

“可是朝廷是让节度,前去平叛,怎么还会往雍丘派兵呢?”田承嗣不解的问道。

“田将军说的没错。唐军若是不派兵,便说明他们未必料到我们起事,正好趁此不备,大事一举可成。”严庄说道。

在安禄山的众多臣僚之中,严庄是最为坚定的造反派。他自恃才学,自比于张良、孔明,可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

唯有安禄山造反,他方能够一展抱负,成为开国元勋。

因此他在接到朝廷的圣旨之时,便意识到机会来了。

他将走着传给其他的人观看,心中却在暗自惊疑。

“将这些捕快的三族全都抓起来,等候问罪。”安元贞怒吼一声。

“不用了。”张巡缓缓开口,“他们的亲族造就已经搬到三家村去了。”

阅读大唐:我能连接一千年后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