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大唐:我能连接一千年后

第73章潼关之战二

  • 作者:裂石响惊弦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2-10 23:29:42
  • 字数:10386

哥舒翰见到王思礼追击,大骂了一声,便只好率领士兵紧随其后。

庞忠率队前往接应。

甚至还有人引爆了手雷,将自己和周围的士兵都给炸死了。

他们遇到叛军的士卒,竟然不敢接战,只想着溃逃。

王思礼率众往前掩杀,不知不觉中便进入了一处谷地,两边竟是悬崖。

王思礼的五万士卒,损失过半。他也被一个手雷当场炸死。

哥舒翰见到王思礼中了埋伏,急忙勒兵退后,但却不提防田乾佑率领数万士卒,直接包抄了哥舒翰的后路。

此时的唐军士卒,已然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王思礼三万军队,集于一处,于是便成为了手雷的活靶子。

爆炸声此起彼伏,将士的哀嚎之声也是连续不觉。

浓烟瞬间将整个悬崖都给漫了过来。

王思礼见状,顿时大喜,便要向前追击。

副官上前劝道:“将军,叛军一触即溃,须防有诈。”

王思礼轻笑道:“叛军都是些老弱病残之辈,自然一触即溃,有何可疑?难道还指望他们靠着这些羸兵,抵得住大唐劲卒吗?”

田乾佑将一万羸弱之兵,抵住王思礼的三万士卒,刚一接触,便开始溃败。

王思礼高声喊着“撤退”,但后方出现了无数的滚石,将他们的退路给拦了下来。

田乾佑在此埋伏了两千余人,准备了五千个手雷。

他命传令兵,急速向着叛军追击。

若是向哥舒翰请示的话,定然很难得到同意。

他便高声说道:“战场之上,瞬息万变,机不可失,若是事事请示,万一坐失良机,谁来担负这个责任?我们身为先锋,自当有着自己的判断。”

“将军,此处地势狭窄,恐有埋伏,先行后退为好。”

王思礼尚未回应,忽而听到四周皆传来喊声。

而叛军则是士气如虹,以一当十,左砍右杀,将哥舒翰的军队完全击溃,且俘虏了两万降卒。

哥舒翰返回潼关的道路被阻断,只好饶道而行。

田乾佑则是深夜换了降卒的军服,悄悄的来到了潼关之下。

“城下何人?”李承光大声吼道。

“我们庞将军的属下,因前方胜仗,特意回城报信。”底下的叛军说道。

李承光闻言,心中颇为疑惑。

因为城下的士卒,足有两万之数。若是因前方胜仗,而返回报信的话,不太可能会派来这么多的士兵。

就在李承光心怀犹豫的时候,却听见田良邱说道:“如今将士得胜归来,当快快打开城门,放他们进来。”

自从安禄山起事以来,唐军就没有多少好消息。

唯有潼关接连发过两次捷报。

若是这些再有捷报的话,这番功劳,必定能够让自己成为御史大夫。

李承光听到田良邱的话,却并没有立即将城门打开,而是疑惑的说道:“若是打了胜仗,自是应该派了使节前来报信,但何须两万士卒,其中怕是有诈。若是他们乃是叛军伪装,意图赚开城门,你我二人岂不是天大的罪臣?”

田良邱则是借着火光,看向城下的士卒,轻声问道:“你们是何人的部署?”

“我们庞忠将军的部署。”

“庞忠将军人在何处?”

“他在后军,马上就到。”

“李将军,这底下的士卒,的确是我大唐将士,何来有诈?”田良邱高声问道。

但李承光仍旧是不肯将这个城门打开。

这时城门下,突然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李将军,田大人,我乃是庞忠,速速打开城门。”

田良邱寻声望去,在火把的照映下,果然见到了一个熟悉的人。

此人正是庞忠。

“李将军,如今庞忠将军已经来到了城下,难道还有诈吗?”田良邱沉声说道,“你迟迟不开城门,莫非是有什么图谋吗?”

李承光闻言,面色一变,冷声说道:“田大人,岂可妄言。”

“你为何还不开城门?”田良邱沉声说道。

李承光最终无法应对田良邱的质问,便命令士卒将城门打开。

叛军进入潼关之后,突然发难。

守军毫无防备,立时大乱。

尚在城墙上的田良邱和李承光见状,惶恐不安,便急忙大声喊道:“关闭城门!”

但为时已晚,城门早就已经被叛军占领。

两万士兵涌入潼关,在一个时辰之后,便彻底控制住了潼关。

田良邱知道自己闯下大祸,直接从城墙上跳了下来。

李承光则是率领将士杀敌反攻,但终究难以回天,被乱刀砍死。

看到战报的张晓、卢奂、卢奕三人,俱是沉默不已。

当他们得知潼关双战双捷的时候,还非常的兴奋,以为平叛指日可待。

但只过了数日,情势便如江河日下。

潼关失守,长安便失去了屏障。

“长安守不住了。”张晓叹息了一声。

卢奂、卢奕俱是点头。

潼关失守,对于长安的防守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打击。

“难道老天真的不开眼了?”卢奂说道。

“哥舒翰,乃是一代名将,何以会犯下如此错误。”卢奕叹道。

“这事怨不得哥舒翰将军,若非皇帝连番催促,他岂会轻易出兵,以至于遭了叛军的埋伏。”张晓亦是叹息道,“此战之罪,罪不在哥舒翰,可惜天命如今不在唐了。”

卢奂、卢奕闻言,俱是一惊。此言乃是大不敬。

他们万万想不到张晓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张晓看了一眼卢奂、卢奕,继续轻笑道:“如今奸佞当朝,我们原该知道,会是这个局面的。”

苏落收到潼关之战的战报,并没有太过于惊讶。

唯一让他意外的,哥舒翰并没有被裹挟着投降安禄山,而是于黄河岸边自刎而死。

一代名将,竟然落得个身首异处的结局,也着实让人唏嘘不已。

但此时的苏落顾不上考虑这些事情。

他将沈君找了过来,跟他商量创建柜坊的事情。

如今交易所客商越来越,交易的数量也变得越来越多。

客商往来行走,携带大量的金银铜钱非常的不方便。

因此他们往往会将金银存入柜坊,然后拿着凭贴来跟苏落交易。

这样的确方便了很多,但是柜坊的凭贴是要是要收取租金的。在某种程度上,客商是要损失一定的本钱。

“先生,柜坊的开设,并不是容易的事情。除了要有官府的关系之外,还要跟当地的帮派搞好关系,以免他们前来破坏。”沈君轻声说道。

“这个事情我自然清楚。若是开了柜坊之后,我自然会派人前去料理这些事情。”苏落对于沈君提出的困难并不在意,“我找你过来,是要跟你商量,我们在那些城市开办柜坊。”

如今交易所的生意,除了大唐境内,也包括了西域。

但实际上能够涉及到的城市并不是很多。

沈君闻言,轻声说道:“先生,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只需要开设四个柜坊即可。一处位于灵武,一处位于长安,一处位于金陵,再一处位于交易所内。”

如今的交易所,除了向外贩卖商品之外,也在收购各类原料。比如硫磺、棉花等。

每次支出给客商的也多是银两铜钱,他们携带也是非常不方便。

若是数额太大的话,还要购买护送的服务。

这对交易所本身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苏落点了点头:“当前的交易量,这四个柜坊应该是够用了。”

“先生,除了上述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杜绝仿造。万一有人伪造了凭贴,这对柜坊将会产生灾难性的影响。”沈君轻声说道。

苏落对此颇为赞同。他也的确考虑到了这个事情。

他的想法,是采用明清时候的钱庄的运营模式,同时使用银票的防伪手段。

苏落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纸币交易。

但事情必须一步一步来。

“我这里有一套防伪的办法,你先拿回去揣摩一下。”苏落将他们在群里沟通出来的细则,递给了沈君,“你尽快给我拿出一个章出来。另外你找人去一趟洛阳,寻几个柜坊的工匠过来。”

沈君接过任务,便去运作去了。

苏落来到纺织工坊。工坊里的工匠,见到苏落都围了过来。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第一台水力纺纱机将会进行试运行。

即便是有了构造图,纺织工坊也是耗费了将近一年的功夫,才将这个纺纱机给制造出来。

如今涡河和汴河之间的水渠还没有挖掘成功,流经三家村的便只有许多年修建的那条水渠。

水流虽然不快,但刚好能够带动水力纺纱机的运作。

“竟然真的自己动起来了。”

“真神奇。”

“那以后是不是不用我们纺纱了?”

“怎么可能,这水力纺纱机也是需要人力的。”

水力纺纱机的运转还不错,只是有些可惜,这里的水渠水流速度不快,并不能够发挥出水力纺纱机的优势。

比人力纺纱机要慢上许多。

真源县内适合水力纺纱机的地方,自然也是有的。

便是涡河和汴河的两岸。

只不过现在苏落还没有在两岸建立工坊。

现在倒是可以提上日程了。

苏落一时高兴,便给工坊里的工人们发了一贯钱的奖励。

“什么情况?”苏落眉头微皱,听着葛云传来的消息。

“他们是契丹的一支,如今已经进入了真源县境内。”

“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可查明白了?”苏落问道。

“暂时不清楚。他们进入真源县之后,便躲进了山中,之后都没有出来过。”葛云说道。

苏落心中颇为惊讶,此时的契丹已经处于中衰期,安禄山的征剿之下,更是元气大伤。

只是安史之乱后,唐室衰微,才给了他们重新崛起的机会。

但此时的契丹,甚至还要受到靺鞨的压迫。

“要密切监视他们的行踪。务必将他们进入真源县的目的探听清楚。”

“是,先生。”

“契丹?”苏落眼神中闪过一丝寒芒。

自从唐朝建立之后,契丹便一直都是大唐在北方的威胁之一,双方更是发生了数次战争。

更为重要的是,契丹非但没有如匈奴一样的消亡,反而在数个世纪之后再度强大,甚至还在中国北方建立了一个政权大辽。

正是因为辽国的存在,使得大唐灭亡之后,中国实际上处于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直到蒙元的出现,才终于让中国恢复了大一统的局面。

“看来要想办法,彻底解决契丹的威胁。”苏落心中暗想道。

以苏落当前的力量,击败契丹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说彻底解决契丹,却还做不到。

契丹是游牧民族,最好的办法,是如同卫青、霍去病那般,彻底将契丹击垮,逼迫他们往西迁徙。

“算了,还是走一步看一步。”苏落越想越觉得头大。

他开始继续抄写他的《三国演义》,因为他这段时间比较繁忙,便将这个事情给落下了。

甚至催更的信件,都寄到了交易所内。

如今已经装满了一大袋子。

各地的书商,甚至在交易所内住着一个伙计,只等着苏落将《三国演义》的第四卷印刷,便将书稿运往各地。

“想不到,自己也有被催更的一天。”苏落忍不住笑道。

他前世中,每当写完一篇稿件,收到最多的往往是各种谩骂。

因为人们从来不想知道历史的真相,而只是想知道自己愿意相信的真相。

苏落收拾起心情,却刚刚抄写了几页纸,便见沈君再度走了进来。

“先生,有几个契丹人,想要拜见先生。”

“契丹人?”苏落抬起头,有些惊讶的问道。

“是的。”

他跟葛云谈起契丹人还没有多久,而今便有契丹人找上门来,他们是否有着什么联系?

“走,过去看看。”

谷地上方,无数个黑色物体落下,发出轰鸣之声。

“将军,叛军自从起事以来,向来所向披靡,如今却只派出一万羸弱士卒,这其中恐怕必有诈伪。”副官向王思礼劝谏道,“若是向前攻击,是否向大帅请示?”

王思礼知道哥舒翰向来谨小慎微,尤其是如今情况,本不是他想要出兵,只是受到皇帝的逼迫,不得已之下方才出兵。

阅读大唐:我能连接一千年后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