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大唐之楚王之治

第29章府兵弊端

  • 作者:重装悍将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2-04 23:45:05
  • 字数:6384

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目前的教育普及水平太低,识字的都少,根本难以理解朝庭复杂的官制;另一方面则是这种事与百姓相距太远,知道不知道都无关紧要。这当然也是自古皇朝的有意为之,皇族、贵族和世家无不信奉着愚民政策,生怕百姓们知道的太多、懂得太多,觉醒反抗意识。

李智云来自于未来,见到过全民教育水平提高后爆发出来的惊人创造力,短短几十年间,把一个落后国家的建设推得飞起,不断赶超先行二百年的西方世界,国民们更加自信、更加关心国家大事,连最基层的市民都了解国家的政体和官制,这才是一个强国的姿态。

两人干杯之后,李智云边给两人倒酒边道:“在现在的国家条件下,均田制自然有其合理性,但其中有三大矛盾的问题需要解决。”看到李世民在认真倾听,他开始详细解释起来。

“一是土地与人口的矛盾。历史上的每个皇朝,基本上都是战乱中打出来的,可以说,历朝开国之君都不是无能之辈,稳定天下后,都会采取轻徭薄役、善待百姓之策,鼓励农桑,让民间百姓得以休养生息;随着天下稳定,百姓安心,新建皇朝会迎来一个相对高速的发展阶段;但几代、十几代帝王之后,不管曾经如何强大的皇朝都会重归动荡,虽然有些一些的偶然性,但土地总数与人口增长的矛盾却肯定是其中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大唐的官制改革势在必行,但他知道这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事,于是他决定从相对重要但简单些的军队改革做起。

虽然这将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但想成为千古一帝的李世民不想回避这个问题,他不能容忍自己把难题留给后世子孙解决,而且他现在有神奇的五郞在旁,总比后世子孙们更有优势!

“五郞教我!”李世民打定了主意,对着李智云求教道。

“二哥莫急,先喝了这杯再说。”李智云举杯邀道。

“啊?怎么可能?”李世民大是惊讶。

“武德元年,大唐有180万户,按每户6口计,有1080万人;武德七年,有219万户,同样按每户6口计,有1314万人。短短六年,增加人口超过五分之一。这还没算奴婢、部曲、官户、匠户等不课税人口,更有勋贵、世家隐匿的大量投献人口。”李智云有系统随身,从《旧唐书》里扒出的数据张口就来。“二哥,如此算来,现在的大唐至少有260万户,超过1560万人——这还只是正式记录在册的,没有算上逃户和隐户;再过十年又有多少?二十年、三十年呢?”

李智云有后来的历史数据,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前,经过多年的生息,大唐已有可耕地8.5亿亩左右;而当时有891万户,5192万人,按其中一半人有授田资格,既2646万人计算,8.5亿为除以2646万,人均只有32亩。

随后,李智云安排新任的左武侯卫大将军、卫国公李靖主持对突厥俘虏的甄别工作,十二卫将军府派出录事参军辅助,民部派出书吏记档,要求在十日内完成甄别工作。至于民部尚书裴矩所说的粮食问题,对李智云来说却是容易的很,只消回现代一趟,买些回来即可,对于物质大丰富的现代,只要有钱,多少粮食都买得到。

再议完几件政事,天色已经中午,众臣散去,李智云则留下来与李世民移驾偏殿,一边用餐一边继续商议最重要的问题。

说实话,李智云感觉到古代的官制很乱,作为一个现代人,猛地来到这个时候,真是看得眼花缭乱。唐代的官制同样沿用隋制,分职官、文散官、武散官、爵、勋五种,就拿李智云自己来说,他目前的职官是尚书令(正二品,在本朝,之前只有李世民任过此职);

李智云吸了口气,知道自己所说这些还不足以让所有人信服,但他对李靖有信心!本来李靖就已经初步具备了军事家的素质,其后再加上自己为他安排学习的现代军事知识,一定能将他推上军事大家的地位,震瞎某此人的眼睛,这时也不必再过多说。于是他道:“皇兄,既然目下突厥战俘的事比较紧急,那就由臣弟来解决吧!”李世民自然点头允诺。

大唐现在实行的均田制的标准是:每丁授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就算不计算世家大族的土地兼并行为,现有的均田标准又能撑多少年?

虽然李智云没有把后世的详实数据说出来,但李世民的智商不低,在心中推算一番后,就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随着大唐境内的战乱息止,和平状态下的人口必然加快增长,而可用耕地的总数却是相对不变的,就算有新开垦的土地,也绝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到时候,现行的均田制必然崩溃,随之,府兵制也将维持不下去。

他一个人横跨文武,位极人臣,说起来显赫威风,却也是复杂难记,一众大臣应该可以记得清楚,但对普通百姓来说,可能只记得他是楚王殿下,是皇帝之下的朝堂第一人罢了。

爵为镇国楚王(超品),位列诸王之首;

勋为大柱国(超品),本朝唯一。

酒桌上,对国家军事力量的事情,作为马上皇帝的李世民说得头头是道,他毫不掩饰自己对府兵制度的推崇,认为这是当下最好的军制。李智云却对此持反对意见,他只问了一句话:“二哥,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基础上,如果以后田不够分了怎么办?”

“田不够分了怎么办?”李世民有些懵,现在大唐立国不到十年,之前的多年战乱造成了现在的大唐境内实际上是人少地多的情况,有大量的土地摞荒,无人耕种,这样的情况下怎么能说“田不够分”?

“二是土地兼并与国税下降的矛盾。勋贵、世家、官员,甚至是地方上的中小地方们,对土地的贪婪是永远不会变的,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用各种办法从普通百姓手中谋得更多的土地,每当天灾之年,就是他们疯狂兼并扩张之时,因为各种原因失去土地的百姓就会沦为佃户、奴仆,甚至是流民;而与之相对的,是在册的税户越来越少,国家的税收会逐年下降。因为按照现在的规矩,勋贵们不用交税,而世家大族和地主们则会隐匿瞒报自己的佃户数量,而沦为奴仆的百姓身入贱藉,连交税的资格都没有了,这就造成向国家交税的人口越来越少;至于说流民就更加可怕,如果数量起来后,都会直接威胁国家安全。

“三是土地捆绑百姓与社会发展的矛盾。现今天下的文人群体大多由世家把持,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千百年来一直叫嚣着士农工商的排序,把士抬得高高;农放在第二,表面看起来好像是重视农民,但实际生活中的剥削、鄙视一点不少;一众士人,瞧不起工商业者,视其从事贱业,社会地位比奴仆高不了多少,但实际上呢?哪个勋贵、世家不在从事工商业?而且还不用交税!一旦国家要对工商收税,士人们一定会站出来叫嚣‘与民争利’!但这些人真是算是民吗?

“更严重的是,士人们瞧不起军人,称其作‘丘八’,战时有用,平时摒弃,连四民都不算上,大大影响了军心士气。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普通百姓除了老老实实的种地做农民,还能做什么?可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全面均衡,所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才不兴,无军不强;农工商学兵,缺一不可!

“而目前均田制下的土地政策却成了士族们的帮凶,严重打击束缚了百姓的自由选择。农民们靠着土地生活,只能祈求老天保佑、风调雨顺,一旦有什么天灾人祸,根本无法自保,只能失去土地,沦为佃农或奴仆,成了大地主们土地兼并的牺牲品。”

李智云洋洋洒洒的一篇宏论,把李世民都说傻了,许多之前隐隐约约感到的东西一下子在心中明确了过来,“好一个‘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才不兴,无军不强!’五郞说得真好,当真是‘农工商学兵,缺一不可’!五郞大才!”

两人笑着再饮一杯,李世民开口道:“五郞,你刚才所说的第一个矛盾,土地与人口的矛盾,如果有大唐不断对外开疆拓土的话,是不是可以解决呢?”

“唉!二哥,先不说必然会发生的土地兼并问题,就说人口增长的速度,顶多再有三十年,估计均田制就维持不下去了。”李智云喝了口酒,悠悠的道。

文散官为特进(正二品)、加九锡(超品);

武散官为辅国大将军(正二品),准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超品);

阅读大唐之楚王之治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