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大唐之楚王之治

第57章降爵改封

  • 作者:重装悍将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2-04 23:45:28
  • 字数:6330

十月十一,李世民召诸相与宗正寺合议,决定降爵无功宗室,只有有功的几人不降,如河间郡王李孝恭、任城郡王李道宗等。

此议之下,共有五十余位宗室郡王被降为县公,且后人袭爵每代降等;二百余位未成年或闲散宗室被直接夺爵,收回宗室食邑三十余万亩。并且规定,其他拥有爵位的五代之内宗室,每家只有一人能够袭爵,其余子弟非因军功不得爵、不除役、不免庸。

收到此诏的后宫,这时也是一阵混乱。

长孙皇后坐在立正殿里,也是有些气闷,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没成太子不说,还被降为国公,一个从亲王降成国公,听闻此议还是圣上与楚王议定的,更让她心塞不已。

诏书颁下,皇族震动,很多宗室叩阙求见,要求圣上和太上皇开恩!李世民和李渊俱都拒见,态度明确。有些宗室中人心中开始异动。

七子,李恽,封荣国公,从一品。

此诏一下,朝堂大哗,皇六子愔、皇七子恽,原本未封,此时初封国公,倒是无所谓的事;皇次子宽早年过继给楚王,后夭折,现楚王回归,改嗣王为郡王,也合理;但其他皇子从亲王、郡王直降为国公,就有些诡异了!特别是众臣早已经认定的皇长子承乾应当正位太子的,不光未封,还给降成了国公,皇四子泰从亲王降为国公,皇三子恪、皇五子佑从郡王降为国公,这就让大家看不懂了,只能让人感觉圣上这是呼应昨日降爵宗室——你们大家看看,朕的儿子都大降特降,你们还有什么可哔哔的?

而且,各皇子兼领的各种军政要职一并去除,空出了大量高达二三品的军政职位,让不少文武大臣都瞪起了眼睛,有志者已经开始进行活动了。

次子,嗣王李宽,追封云中郡王,从一品,同时去本兼各职;

三子,汉中郡王李恪,改封夏国公,从一品,同时去本兼各职;

四子,卫王李泰,改封兴国公,从一品,同时去本兼各职;

这一来,让那些在暗地里准备朝庭笑话的人目瞪口呆,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楚王夹袋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人才?按照这样的情况来说,他们这些世家出身的官员岂不是都可以轻易被取代?危险啊,还是好好干活吧,同以前不同,现在如果在差事上出了纰漏,背后的家族可护不住他们了,好点的下场是罢官去职,坏点的可能就直接问罪下狱了!

李智云则是一直盯在蓝田大营里,一方面观察着新军的训练情况,时刻调整一些不合理的细节;另一方面则是新开设了一个情报人员训练班,从新军中挑选精明可靠、样貌普通的士兵接受专业培训,这些人毕业后将会被充实在情报系统的班底中。

另外,针对在新军训练中被淘汰的士兵,李智云也特别建立了治安警察训练班、税务警察训练班,让他们可以在其中学习到专业的技能,为之后的警务、税务改革积蓄力量。当然,这样做也是为了安置这些士兵,虽然他们因为种种原因没有通过新军的考核,但之前在新军中接受的训练却忘记不了,所以,只要这些落选士兵的态度没有问题,李智云愿意为这些人再提供一次机会,也算是有效利用资源。

之后的几天,李世民忙着清理朝堂中的太原王氏派系的官员,诸多大臣被贬被调,代之以背景清白的寒门或庶民出身官员,其中的缺额部分自然由楚王府选送补充,有系统的支持,大量培养的生化人出现在这个世界,其工作能力毋庸置疑,足可以撑起朝堂。

五子,宜阳郡王李佑,改封利国公,从一品,同时去本兼各职;

六子,李愔,封宁国公,从一品;

当日下午,李世民从两仪殿发出中旨,特加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礼部尚书唐俭、御史大夫魏徵三人门下行走,国子监祭酒孔颖达、弘文馆学士于志宁二人参知政事,把政事堂宰相总数恢复到了十一人。对此,李智云并没有发表意见。

萧瑀指责陈叔达阳奉阴违,表里不一,经常在政事堂议事时赞同某项议题,转头上朝时,却当庭反对,实是小人之举,不配为朝堂宰相;陈叔达则指责萧瑀顽固昏聩,处事霸道,揽权自傲,在议事时打压持不同观点之人,阻碍言路,沦为权臣之属,应予罢黜。

圣上大怒,两人皆免之。政事堂宰相自此仅剩六人,分别是尚书令李智云、尚书左仆射裴寂、尚书右仆射封伦、中书令房乔、宇文士及、门下侍中高俭。

因为此次降爵宗室,没有波及到勋贵和其他朝臣,所以引起的波动并不大,但是,私下里,有识之士已经感到,现在的朝堂风向有些异常,不知道其后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因此,勋贵们和部分朝臣纷纷叮嘱家人子弟安分些,避免引祸上身。

十月十二,李世民下诏,改封诸子:

很快,皇三子李恪、皇六子李愔的生母杨妃,皇五子李佑的生母阴妃联袂来见,俱是询问封公之事,至于皇七子李恽的生母王氏,只是个下嫔,连来立政殿的资格也没有。

虽然心内不怨,但长孙皇后却一定要坚定的站在圣上这边,面对两位贵妃的询问,她只能以“朝堂政策,后宫不得干政”之语回之,但在把她们打发走之后,自己却在殿内生气。想了一阵,长孙皇后决定,一定要问下圣上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搞不清楚的话,她可能连觉也睡不着了。

另一边,接到诏旨的皇子们也是惊讶怀疑,几个小的还不懂事,根本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李承乾、李恪、李泰三人却已经是粗通事故了,得知诏令的内容后,都是惊讶不已。

本有机会正位太子之位的李承乾,虽然没想到自己连郡王之位都没保住,降成了国公,但听到此议是父皇和五皇叔议定的,就开始沉默,想了许久之后,才隐约抓到了一丝灵感——从当初两仪殿赠剑来看,五叔对他并无偏见,不可能是有意阻其成为太子,从这方面来说,此次皇子改封不应是对他的打压;这次降爵最著的是四弟李泰,从亲王降到了国公,加之那次五叔打压四弟、强收为徒的行为,他更愿意相信这次是五叔在帮他清除前进的障碍。

另一边,自小就聪慧的李泰则真是郁闷了,小胖墩样身材的他沮丧的躲在书房里,看着眼前诏令的副本,心中不停的碎碎念:师傅啊师傅,我就这么让你讨厌吗?怎么还把我的亲王直接降成了国公?这样一来,我和其他皇子相比,还有什么优势啊?难道你真的知道我想夺大哥之位的心思?想到这里,不禁打了个寒颤。随后,他自我安慰的想到:虽然自己降成了国公,但大哥承乾也没有落下好,不光没成为太子,也给从郡王降成了国公,这岂不是说父皇和五叔对太子之位还没有决定,大家都有机会?嘿嘿,如果公平竞争的话,自己可不怕。

三皇子李恪比李承乾只小了数月,周岁七岁,但自小聪慧,长相也是最肖似李世民的,但因为其生母杨妃是前隋炀帝的公主,所以其虽身负两朝皇族血脉,说起来尊贵无比,其实却是最无可能继承大统的皇子,无数跟随李家夺位的臣子武将不可能同意他这个身有前朝血脉的皇子上位,因为谁都会害怕,他登基后会不会清算他们这些前朝的叛臣?

因为这样的原因,李恪自从两年前开始真正懂事以来,母妃就不断的给他说:不要有任何妄想,老老实实做个平安王爷最好,一定要老实本分,才能长保身家性命!但此次的这份诏令却让李恪疑惑了——父皇这是什么意思?说是打压庶子是绝对不对的,没看到李承乾和李泰都降成了国公!忽然,他眼神一亮,心中兴奋的想到:难道是父皇在告诉他们——太子之位还未定,所有皇子都有机会?他不敢再想下去,只感到有股热血从心头升起!

这时的李智云并不知道几位皇子的想法,如果知道的话,他可能会说一句:你们都想多了!孩子们,长大点儿再来想这些事吧!

长子,中山郡王李承乾,改封华国公,从一品,同时去本兼各职;

李智云已经想到,之后他要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举措,阻力不会小,不光特别是在朝堂上,更大的困难还是基层的执行问题,他现在就必须提前进行准备了。之所以先培训治安警察和税务警察,就是想把这两方面直接关系民生和国际财政收入的权力单独制度化,不再如以前那般都是委给州县衙门和乡绅宿老,这是加强朝庭对基层管理的必要措施。

十月初十,小朝会。尚书左仆射萧瑀、门下侍中陈叔达再次当庭争辩,互相攻讦。

阅读大唐之楚王之治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