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万历强明

第39章王崇古的耿直

  • 作者:数沙人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3-11 19:46:23
  • 字数:6824

大明自建国以来,草原动荡不止,对长城的进攻从来没有停止过,如今俺答封贡,草原稳定就在眼前,若是不能亲自看着,心里实在放心不下,这片地方,倾注了他太多太多的心血。

他,促成了俺答封贡,让这片土地归于和平,若不能亲眼看着,实在无法安宁入京。

铠甲的归处,终究是战场,腰刀的使命,乃是杀人。

王崇古静静的看着这身铠甲,心中感慨万千。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一去两天,风大的时候,他回到了镇城,收拾东西。

大厅中挂起来的铠甲布满了刀伤,这是很久之前,嘉靖皇帝赏赐给他的铠甲,他披着这身铠甲,打过倭寇,杀过鞑子。

此去京师,这铠甲就没了用武之地。

漫卷而来的大风中裹挟着黄沙,向宣府扑来,张牙舞爪,耀武扬威。

王崇古把调令揣进怀中,看向侍立在一旁的亲卫,“走,随本督巡视边墙,不打仪仗,一切从简!”

“得令!”

共六路兵马,六部防区。

边垣一千一百一十六里,边墩一千二百七十四座,冲口一百九十二处。www.lawace.cn 盘古小说网

这是大明王朝最为辉煌浩荡的城墙之一,在辽东建奴崛起之前,这里一直是帝国的防御重点。

宣府镇,乃九边重镇,这里扼守着交通要道,有京师锁钥之称。

周围的亲卫领命。

片刻后,数十匹快马打马而出,朝着北方。

俺答封贡过去不久,如今尚未彻底稳定,大同、宣府等地的互市也刚刚开始,这个时候,需要他稳定地方。

入京提督京营,这是朝廷对他的信任,对他的看重。

自古能执掌京兵者,皆为长城砥柱。换做其他人,早就心花怒放,喜笑颜开了,可王崇古,并没有多么开心。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崇古看着北方,吟出了这首王昌龄的边塞诗,语气并不豪迈,多了一些萧瑟。

“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够回来。”王崇古叹道。

“大人,新任督师大人在门外等候!”

一个亲卫来到王崇古身后,拱手说道。

王崇古回过身子,“走罢,去见见我这位老友!”

王崇古深呼一口气,调整着自己的状态,大踏步的往外走。

新任总督方逢时站在门外,带着随从,面容轻松。

“方兄,好久不见,未能远迎,还请见谅啊。”

王崇古拱手,笑道。

“哈哈哈哈,王兄,你我又见面了!”方逢时笑着回礼。

“里面请!”

王崇古做出一个请的手势。

两人一阵寒暄,坐在了大厅之中。

方逢时,嘉靖二十年进士,历任宜兴知县、户部主事、宁国知府、工部郎中、兵备副使等。

隆庆四年正月巡抚大同,宣府,和王崇古共事过一段时间。

两人皆懂兵事,志气相投,意气相合,步调一致。

俺答封贡,也有方逢时的功劳。

方逢时本为兵部右侍郎,王崇古入京之后,就需要有人替代王崇古的职位。

张居正思来想去之后,就想到了方逢时。

“此次入京乃是高升,在下先恭贺王兄,只是出来仓促,未能采买礼物,还望见谅。”方逢时笑道。

王崇古随意的摆摆手,“你我二人,何必如此?什么礼物不礼物的。”

“京营当年可是精锐中的精锐,如今却不堪大用,王兄肩膀上的担子很重啊!”方逢时说道。

“唉!”

王崇古叹道:“朝廷调我回去,目的就是整顿京营。京营颓丧已久,非要下猛药不可。但京营牵扯甚多,就怕到时候掣肘不少。”

“整顿京营有元辅大人的意思,这次回京之后,大展拳脚便是,不用拘束。”方逢时略带豪气的道。

“希望如此吧!”王崇古说道:“对了,如今宣府镇粮草有些不足,支出甚多,这点你注意一下。”

“这个问题不好解决啊,当时我巡抚宣大时,这个问题就很明显。如今朝廷钱粮也不多,一时想要补充完备,恐怕不容易啊。”方逢时一脸无奈。

说到这里,王崇古就气势汹汹起来,在那里骂道:“这个该死的叶淇,简直就是鼠目寸光之辈,搞什么以银代米,使得边地物价飞涨,粮价攀升。当年开中法没变时,哪有这种事?真是个该死的东西。还有那些奸商,粮价比内地高出一倍不止,真是该杀。方兄,你且放心,此去京师,我必向陛下禀明此事,解决这些问题。”

“此事不好办啊,开中法,恐怕也无法再实施了。”方逢时叹道。

洪武三年,因山西等边地急需军粮,于是朝廷以盐引为利,吸引商人往边关送粮。这就是开中法。

后来,商人觉得运送粮食消耗太大,就在边地招募百姓开田屯粮换取盐引,称商屯。

弘治年间,时任户部尚书的叶淇以银代米,交纳于运司﹐解至太仓﹐再分给各边,让各边自购粮食。

这种方式使得朝廷财政收入骤增,可却是杀鸡取卵之策,使得商屯迅速破坏﹐边地粮价飙升,边军粮食储备也因此大减。

明末边军缺粮,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开中法被破坏。

王崇古任三边总督时,就察觉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上书请求重开开中法。

开中法对商人士绅利益最大,尽管王崇古所言有理,可也翻不起什么风浪,最终消弭。

“方兄放心,此去京师,我必然解决此事。边事乃重重之重,我在所不惜。”王崇古掷地有声,斩钉截铁。

“王兄,当量力而行,此事牵涉甚大。”方逢时看着耿直的王崇古,劝道。

王崇古摇摇头,道:“国事岂能儿戏,你就放心吧,我一定要解决这事。俺答封贡,边关互市,这是你我一手促成,我不能坐视不管。”

……

风卷着黄沙,王崇古踏上了入京之路。

宣府镇距离京师大约三百四十余里,并不算远。可王崇古却走的艰难。

沿着官道,能看到很多无人收尸的尸骸,当年俺答入寇时,死掉的人数不胜数,这些白骨,就是那时的写照。

活下来的百姓,沿着道路修建一些茅草屋或者土房子,也算是容身之所。

可这些土房子和茅草屋之间,却能看到穿着皂衣的衙役。

还没过几天太平日子,这些衙役就迫不及待的前来收税。

路边还能看到插草卖身的人,多是一些小孩子,有男有女。

附近士绅豪族们的下人,在这些人里挑挑拣拣。

“唉,哪有什么盛世,尽是一些狗屁!”

王崇古大骂道。

马蹄朝东,不断奔驰。

终于进了京城。

前去吏部点卯,之后顾不上换衣服,便来到了皇宫之外。

万历在文华殿中召见了他。

文华殿金碧辉煌,万历高坐皇位。

看着站在大殿中央的王崇古,万历细细的打量。

魁梧的身材,消瘦的脸庞,如沟壑一般的皱纹。

“爱卿一路辛苦了!”万历说道。

王崇古道:“回禀陛下,臣,当不上辛苦。”

“此番调爱卿入京,是为了整顿京营,爱卿的能力,朕很清楚,有爱卿在,朕相信,京营算不上什么。”万历说道。

王崇古并没有感谢万历说的这些话,他从怀中摸出一份在路上仓促写成的奏疏,高举过头顶。

“陛下,这是臣一路见闻,还望陛下过目。”王崇古说道。

站在万历身旁的田义,急匆匆把王崇古的奏疏拿给了万历。

万历翻看起来。

奏疏的纸张很差,比不上朝中诸公。

看着奏疏上的内容,万历的脸色渐渐阴沉。

尸骨曝于野,千里无鸡鸣,皂吏不分丰收年,只顾匆匆征税忙,百姓无缕布遮身,孩童无热食果腹,边地粮草不足,将士半饥半饱,粮价居高不下……

这份奏疏字字珠玑,犹如利箭,射向万历的心。

“陛下,臣已经卸任总督之职,按理来说,此事已经和臣无关。但臣还是要讲。

俺答封贡之后,边关逐渐太平,这是难有的机会,如果能把握这个良机,彻底消弭草原之乱不是妄想。可在这之前,必须要保证边关无事……”

王崇古站在大殿之中,滔滔不绝。

他把朝中诸公描绘的太平盛世彻底粉碎,把现实赤裸裸的暴露在万历面前。

拜见皇帝,太多的官员只说一些皇帝喜欢听的话,说一些吉祥如意的话。

可王崇古,却反其道而行之。

他偏要把那些残忍的事一件一件的剥开,拿给万历去看。

“陛下,宣大之地虽有互市,可草原狼子野心之辈众多,三娘子虽亲和朝廷,不敢保证其他人就能臣服。

边关之地,必须要有精兵悍将镇守,以防止俺答入寇旧事发生。可如今,边关缺衣少粮,将士们虽有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力!”

王崇古言词激烈的说道。

虽然已是夏季,可这里的大风依旧凛冽。

王崇古的行营,就位于这浩荡绵延的宣府镇中。

镇城之中,王崇古站在庭院里,拿着吏部送来的调令,脸色沉重。

阅读万历强明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