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我不是武大郎

第七章 走在北宋街头

  • 作者:佛前莲花开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7-02 01:29:08
  • 字数:7680

迎面走来姑、嫂模样的两个女子。小姑子眼尖,扯扯嫂子的袖子:

“你看那个男人!”

“看他的头,看他的脑袋!”“黑塔”又气又急“哇哇”大叫。

“哎呀,天呀!你是神啊!”

“哪个男人?”

“你娘的!你敢骂我娘?我也骂你娘!”“瘦猴”咧着嘴,呲着牙,瞪着小眼,踮起脚尖指骂“黑塔”。

“奶奶的,赖得理你!”“黑塔”松开我,弯腰抱起“瘦猴”。

我急忙后退两步,看架势,他要让“瘦猴”骑在我肩膀上。

金莲羞得小脸,像刚从染缸里捞出来的红布,扭着头瞪着眼张着嘴催我赶快走。

可我走迟了一步,一个铁塔一般粗黑的男人伸出蒲扇一般的大手有力地抓住了我的胳膊,吼着嗓子喊叫在后面紧跟慢赶的瘦猴一般的小个子男人:

“哥,快过来,咱爹说咱俩不像双胞胎,是一对怪胎,你看看这个人,才是怪胎呢!”

赶会的,买东西的,游逛的,玩杂耍的,说书卖唱的,探亲访友的,你呼我喊,人声嘈杂。

主街两旁的各类商铺也算齐全,商品花样也可谓林林总总。还有小贩见缝插针地摆上了地摊,吃的喝的穿的玩的应有尽有。其规模大概相当于现在北方乡镇的农村集市。

看现在这个小城的庙会情状,就知道那时候北宋的经济并不坏,而且商品经济发展势头挺猛。

今天正逢阳谷县城庙会,大街小巷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嘿嘿,就是!你咋长得又矮又胖?”“瘦猴”在地上蹦跶着,伸出手指才戳在我的胸口。

“你眼瞎啊?我让你看他的头!你娘的,没见过这么笨蛋的人,我咋跟你睡一个娘肚子里了?”“黑塔”撇着大嘴巴满脸不屑与厌恶。

不一会儿,我感觉到不自在了,好像《皇帝的新装》里的皇帝光着屁股走在大街上,逐渐称为人们关注议论的焦点。

可是从登基到被掳,徽宗仅仅在位年,北宋就在他手里迅速阳痿并亡国了。这是为什么呢?

金莲走在前面,我肩背装满衣裳的包裹跟在后面,一边浏览着一边感慨着。

“对面来的这个,靠路南边的。”

“哎呀,老天爷呀,这是个啥怪物啊?”

“瘦猴”的尖嘴猴腮几乎贴住了我的脑袋,尖利的嗓音刺激地周围的女子急忙捂住耳朵后退五步之外。

“这头咋又光又亮?哎呀,娘的,这是啥玩意?是长得还是剃得?是个桃?不!是个炊饼,对,就是个炊饼。”

“弟弟,好弟弟,我饿了,给我买个炊饼吃吧。咱去找武大郎去吧,咋两个庙会都不见他来买炊饼了?”

武大郎?炊饼?附近的一位老者粘着胡须沉吟片刻,突然抬起头,指着我,惊喜地大叫:武大郎!武大郎!你就是武大郎!

他又转过身,双手举向众人,又兴奋又骄傲地说:我认出来了,我认出来了,他就是武大郎!

那神情,那份激动,那份狂喜,酷似科研成功后的教授,成就感满满。

“你娘的,我让你眼瞎,我让你眼瞎!”不知什么时候,“瘦猴”不知从哪里找来半截木棍,抡起来猛打“黑塔”。

“奶奶的,你打我干吗?”“黑塔”伸臂搂抱住“瘦猴”。

“谁让你有眼无珠,胡说道?要不是看在你没骂我娘的份上,回家我也得打你。我问你,他是妖怪吗?”

“不是。他是大郎,是人。”

“是人吗?”“瘦猴”抬手又敲了“黑塔”一棍子,翻着白眼珠,满脸不屑与厌恶地看着“黑塔:“你不仅眼瞎,还没脑子?”

“不是人是啥?”“黑塔”很不服气。

“他是天神啊!不是刚从天上剃头下来吗?你看看他,好好看看,像谁?”

“瘦猴”捏着下巴转着圈想,“黑塔”噘着嘴蹲在地上想。

我扭头看金莲不远不近地站在那里等我,一脸无奈与焦急。包袱还在我肩膀上呢。也许她也担心我。

既然大家已经认出我,我也没必要遮掩了,何况我以后还要在这里生活居住,也许还要买炊饼。

我跨前一步,冲众人抱抱拳,朗声道:“各位街坊邻居,我是武大郎。前几天得了一场病,只是在家昏迷了几天,但又活过来了。从明天开始,我会继续买炊饼,请大家多多关照。今后谁有困难,只要招呼我一声,我一定尽心尽力,绝不推辞。”

“呵呵!俺瘦猴知道了,他是天蓬元帅下凡!他不是病了,是上天受封去了,他头顶的炊饼就是玉皇老儿给他盖的大印。”

“嘿嘿,就是,还是大哥聪明。”“黑塔”站起来,来回划拉着脑袋,灵光忽现似地,指着金莲说:“她是嫦娥,对不?你看她长得多好看。”

众人哈哈大笑。我扭头看金莲,她也羞涩地低下头,抿嘴笑了。

“大郎叔叔,救救我!”这时,从人群中跑出一个女孩,“噗通”跪在我面前。她面黄饥瘦,泪流满面。大约十三、四岁的样子。

(亲人,夜已深,仍无眠。请赏朵花吧!给力)

“你是啊?快起来。”我拉女孩,可她跪着不动。

“大郎叔,你不认识我吗?我爹在那里呢。”

我一脸惘然,顺着女孩手指的方向看去,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站在不远处,他瘦弱不堪,佝偻着身子,满脸愁容。手里拿着一把破旧二胡。他的身边站在一位中年男人,大腹便便,脑满肠肥,对老者翻着一双死鱼眼,一脸不愤。

“英子,怎么了?快起来!”金莲走过来,伸手拉起女孩,回头对我说:“你不认得英子吗?咱是邻居呀!那个拿二胡的是孙全福,是英子的爹。”

“金莲姐姐,我今天跟爹爹去酒楼买唱,那个人说唱一曲给一文铜钱,我给他唱了五支曲子,可他只给五文铁钱。我爹与他理论,他扬手便打。我们说不要钱也不唱了,可他不依,一路跟着我们,说可以给我爹五文铜钱。但我得跟他走,去他家给他做妾。如果我们不从,便送我们去官府。”

我当时一听就气冲头顶。但我忍住了。心中暗骂徽宗昏庸,他不亡国才怪呢?

北宋末年,朝廷大量发行大铜钱以及劣质的夹锡钱。大铜钱当十文使用,夹锡钱当文。原来通用的大铁钱大幅贬值,文铁钱才换得一文铜钱。其实这就是“通货膨胀”。官商勾结,盘剥百姓,致使社会贫富悬殊越拉越大,上层奢侈腐化,下层民不聊生。

我们拉着小英走过去。

金莲认得他,他原来是西门庆的账房先生,他还是现在阳谷县令的表姐夫的堂兄弟的弟媳妇的娘子侄子。别看他账房先生,可在阳谷也是威风的很,黑白两道都使得动风。

他叫胡里京,人送外号“鬼算子狐狸精”,阴险狡诈,贪财好色,却又口腹蜜剑,是一个坑死爹不眨眼的主。

这些都是回家后金莲说给我听的。

当时我不知道他是谁。但我明白:对付这种人,软硬都不好使,还得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身。

我走过去,先给他深深一鞠躬。他翻翻眼皮,赖得理我。我不恼不怒,微微一笑,走近他,伏在他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

“真的?”他翻翻眼皮,惊愕地望着我。

我肯定地点点头。

“不会吧?”他仍然将信将疑。

“这样吧。如果明天没有这事,你再来找我要英子。”

“你是武大郎吗?”他把目光移向了金莲。金莲用力地点一下头。其实她也是一脸疑惑。

“好吧!”他无奈地点点头,又说:“刚才在酒楼,他们守着众人拒唱,让我很没面子。现在,她得当着大家的面,给我唱一曲。”

好!好!老实巴交的孙全福喜出望外,如遇大赦,连连点头。

我看英子面有难色,便走过去从孙全福手里拿过二胡,说:“若不嫌弃,我当众给先生唱一曲,如何?”

周围的人包括金莲,几乎惊厥过去。

优雅的二胡声响起,如微风习习吹来,如甘泉潺潺流淌。

伴随着音乐,我开始轻轻吟唱。

武大郎的声音有些沙哑、低沉,也正好应和了这首歌的情感基调,听来也别有韵味:

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昨夜的酒

让我依依不舍的/不止你的温柔

我走向金莲,微笑着看着她:

余路还要走多久/你攥着我的手

让我感到为难的/是挣扎的自由

金莲惊喜地看着我,泪眼朦胧。

我深情款款地望着她:

分别总是在九月/回忆是思念的愁

深秋嫩绿的垂柳/亲吻着我额头

在这座阴雨的小城里/我从未忘记你

北宋/带不走的/只有我

金莲悄悄靠近我,靠近我。

我回头把二胡还给孙全福,牵起金莲的小手,边走边唱:

分别总是在九月/回忆是思念的愁

深秋嫩绿的垂柳/亲吻我额头

在这座阴雨的小城里/我从未忘记

北宋/带不走的/只有你

金莲开始轻轻附和。这位聪慧、美丽而哀愁的女子,虽不知歌词,却能轻轻哼唱韵律:

和我在北宋的街头走一走/喔……

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

你会挽着我的衣袖/我会把手揣进裤兜

走到这条路的尽头/坐在咱小家的门口

……

这首歌曲是著名歌手赵雷的《成都》。词美曲美情醉,是我穿越之前最喜欢的歌曲之一。今天临机一动,歌词稍作改动,唱响在了千年之前的北宋。

众人呆呆傻傻地望着我们,如听天籁之音,如痴如醉,如梦如幻,目送着我们边唱边去。

“老公!”这时,在小巷的拐角处,如老虎一般突然跳出一个女子,从后面拦腰抱住我:“可让我逮着你了!”

(亲人:此时已是凌晨点。您的关注、支持,就是动力!请打赏!给力!)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赠点卷

(月日到月4日)

嫂子的尖叫声立即引起行人的驻足观看,不明白的好奇地伸出脑袋打探。

据史学家考证,宋徽宗大观四年,全国共有多万户,是北宋初年的倍多。按每户人计算,当时的人口约在亿以上。

在天朝的古代,人口的多少,乃是反映社会是否稳定、生产是否发展、经济是否繁荣的一个综合指标。

阅读我不是武大郎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