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国色芬芳

童养夫53

  • 作者:天下任纵横1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4-02 09:40:20
  • 字数:5372

李知乐失去了盘问,或者是吓唬孩子们的心思。李知乐说自己是自己人,孩子们当然不相信,而且一个孩子企图反击李知乐。李知乐不但是一个党员,而且是一个老党员了,所以小声哼唱《国际歌》。李知乐的歌声不但打消了孩子们的怀疑,而且让孩子们有了一种找到了亲人的感觉。大家纷纷上前抱住了李知乐,李知乐也安慰着这些红小鬼。

李知乐把孩子们带到一个相对安全的角落,分给大家一些吃的东西。这些孩子们有自己的规矩,把东西让给女孩子和年纪比较小的先吃。一个看上去大一点的男孩子,向李知乐汇报他们的事情。李知乐耐心地听着这个男孩子的汇报,李知乐觉得这个男孩子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多年后,已经是八路军团长的他,回忆他和李知乐认识的场景时,总是说李知乐是他,还有所有孩子们的大救星。当时如果没有李知乐的救助,要不是李知乐带着他们找到了组织的话,不会有后来的他和他们。

陈星,也就是那个男孩子班长,告诉李知乐,他们是少共国际师第七团的一部分。他们一个团大概六七百人一起行动。本来是和大部队一起撤退的,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和大部队走散了。他们遇上了一队敌人,被打死打伤了一部分,大多数的人逃出了包围圈。没想到包围圈之外还是包围圈,他们被敌人打散了,他们是比较大的一股,所以相互依靠下,走出了第二重包围圈。这个时候他们只剩下了不到五百人,而且有许多的孩子又累又饿,失去了武器弹药。

但不到一个月,红军总政委周恩来命令当时正在前线的青年部长、年仅17岁的萧华迅速返回总部谈话,向他宣布了军委的决定,准备任命他为“少共国际师“政委,并鼓励他“年轻干部带年轻的兵,这样的部队更有朝气“。11月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5军团政治委员朱瑞、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签署命令,任命萧华为第15师政治委员。由此,萧华在成为“少共国际师“第二任政委的同时,还成为了红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师政委。该师首任政委冯文彬改任师政治部主任,首任政治部主任罗华明出任15师第45团团长(不久改任政治委员)。

11月,陈光与吴高群对调工作,陈光任红2师师长,吴高群任“少共国际师“师长。12月12日,在黎川东南的团村战斗中,吴高群被炸成重伤,不幸于24日牺牲,年仅23岁。吴高群殉职后,原红7军团参谋长曹里怀被任命为“少共国际师“师长。

1934年5月,红5军团军团长董振堂、政委朱瑞向周恩来等红军首长提出建议,拟调彭绍辉任15师师长,曹里怀任军团参谋长。随后,红9军团第34师师长彭绍辉成为“少共国际师“第四任师长;6月,曹里怀到红5军团任参谋长。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长征。“少共国际师“担负掩护中央纵队和殿后任务。在彭绍辉和萧华的带领下,“少共国际师“奋勇作战,虽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成功地实现了中央的战略意图。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随着“少共国际师“撤编工作的展开,军委对该师领导也作出了调整,彭绍辉调至红1军团司令部,任教育科科长。萧华调至红1军团政治部,任组织部部长。政治部主任冯文彬调至红1军团政治部,任组织部副部长兼巡视团主任。“少共国际师“的撤编等善后工作,则由末任政委罗华明负责。之后,他调至红5军团破坏部任部长。

1933年8月5日“少共国际师“成立后,年轻的官兵们在师长陈光和政委冯文彬的率领下,立即展开了紧张的军政素质训练。

红军撤退的时候,忘记了这些孩子们没有军事常识,也忘记了让普通红军带领他们突围。他们被敌人消灭了一部分,打散了一部分,逃跑了一部分之后,又被敌人抓捕了一部分。这些孩子极有可能就是被敌人打散或者是跑丢了的那部分人。他们没有成年人带领,在这里人生地不熟,几乎没有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这种孩子不需要打击,一个普通战斗班就可以把一大群孩子俘虏了。落在敌人手里的后果,李知乐想起来都害怕。李知乐还在这些孩子里面看见了两个女孩子,这些女孩子要是被敌人抓住的话,可就是惨上加惨了。

十三到十五岁的孩子,编为一队,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和一些军队常识。他们或多或少会学习一些战略知识,懂一些打枪方面的技巧。但是他们由于年纪小,力气不大,几乎没有到当兵的年纪,所以对他们的训练只停留在理论方面。他们连新兵都不能算,上了战场只能是炮灰或者是拖累。红军高层准备用三到五年的时候培养他们,但是敌人没有给红军和他们机会和时间。

十到十三岁的孩子,就连准军人也不能算,就是一些穿着军装的娃娃。穿上军装只不过让他们多一层保护,让一般的人不敢对他们动手动脚而已。这些孩子,几乎连自己的卫生工作都管不好,绝大多数的人根本就不是军人范畴的人。因为他们的父母在军队,或者是已经牺牲了,所以组织把他们集中到一起照顾。他们每天上课,学习理论知识,所谓的军事知识和训练只停留在新兵队列训练上。会的只是立正、排列和稍息等,没有任何实际战斗意义的事情上。他们上了战场,天知道他们会不会躲得过第一轮的攻击。

大家走走停停,故意回避大路,就是防止和敌人的军队正面遭遇。按照撤退时的方案,他们来到集合点,不但没有遇到接头人,反而得知了不少红军的坏消息。他们不敢擅自行动,更加不敢冒险,所以只好在当地山林里面暂住,希望遇上自己人。在这里他们不但缺医少药,而且缺少食物和日用品。现在战斗减员,和非战斗减员非常严重。要不是因为这样的话,他们不会出来找东西吃。陈星告诉李知乐,一部分战士逃跑了,一部分战士伤重牺牲了,剩下的战士其实不到三百人,只有两百多人了。都是一些年纪相对偏小的,十五岁以上的男孩子不到十五人,都被临时任命为这支军队的领导。陈星刚满十五岁,就被赶鸭子上架当上了班长。

“少共国际师“是一支由“红小鬼“组成的部队,从1933年8月5日成立,到1935年2月10日撤编,虽仅存一年半时间,但经受了残酷战争的考验,既为中国工农红军书写了辉煌篇章,同时也为党和人民军队培养锻造了一批栋梁之材。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中有的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有的担任中央国家部委领导,而更多的是供职于人民军队,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这些孩子不是革命家属,就是一些烈士的后代,领导的子女。在这个少共国际师内部,把孩子们分为三类。十五岁到十八岁的,属于准军人,或者是直接可以上战场的战士,他们每天需要接受正规军事训练。只要一达标,就会被单独列出来,分配到其他红军部队当基层战士。这些孩子不但有一定的战斗力,而且是一些红军部队的骨干或者是干部重点培养对象。多年后他们年纪到了,纷纷进入了红军或者是后来的八路军、新四军的连队干部。

阅读国色芬芳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